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虽然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司马懿却固守不战,诸葛亮用女衣嘲讽司马懿,司马懿居然还演出一场千里请战的戏,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司马懿根本不想应战,千里请战只是为了稳定军心。那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
司马懿固守是为了等诸葛亮粮尽而退?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司马懿之所以固守不战,是因为他要拖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其实史料表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汉军并不缺粮,相反缺粮的是魏军。《三国志》记载称: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
最后一次北伐之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与司马懿打持久战的准备,直接在渭滨种地了。渭滨是魏国的渭滨,渭水是魏国的渭水,诸葛亮能够在魏国境内屯田,司马懿却只能依靠从全国各地运输来得粮草。与此同时,木牛流马将来自蜀地的粮草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五丈原。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实际上粮食产量不敌,诸葛亮之所以缺粮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草很难运输出去,但是木牛流马的出现,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这时候的魏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三国志》记载称:
况今天下雕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三国志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最后一次北伐时期魏国粮草压力更大,险些就支撑不下去了,真要这样拖下去,魏国真的会经济崩溃了,因此,司马懿固守不战,根本不是为了拖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那么司马懿之所以固守不战,是在等什么呢?
司马懿固守是为了等诸葛亮病逝而退?
原来汉军虽然不缺粮,但是遇见了一个比缺粮更严峻的问题——诸葛亮糟糕的身体状况。
诸葛亮此时已经疾病缠身,如果回去养病,或许可以多活几年,但是这次北伐又得前功尽弃。如果坚持在前线,得不到休息,那么病情只会加重,或许撑不到第二年。撤还是不撤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刘备南阳三顾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已经把生死置身事外,他选择和司马懿继续对峙。
那么司马懿是怎么知道诸葛亮已经身体不行了呢?原来是因为蜀汉使者与司马懿的一番对话:
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晋书
事必躬亲的诸葛亮连罚20军棍这样的小责罚都要亲自监督执行,而且吃的东西也不多,事情多吃的少,本来就是带病出征的诸葛亮又怎么能够长久呢?原来司马懿固守不战,是为了拖延到诸葛亮病逝!但是司马懿也不能预料到诸葛亮什么时候会病逝,自身却又陷入严重的粮草危机。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在赌,司马懿赌诸葛亮先病逝,诸葛亮赌司马懿先粮尽,至于最终谁能赌赢,就交给天意来决定了。
可惜的是,天意终究没有站在蜀汉这一边,诸葛亮终究还是没有坚持到司马懿粮尽被迫出战的那一天。假如诸葛亮能够多活哪怕一年半载,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司马懿固守不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正面战场上,他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说诸葛亮为蜀汉基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南阳三顾,白帝之托!诸葛亮最终是输给了时间,而不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