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突厥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东突厥(又称北突厥)在隋炀帝时恢复了以往的强盛。始毕可汗利用中国内乱,招收大量中原避难者,征服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拥有部众百余万人。始毕死后,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相继为主,颉利可汗立始毕之子阿史那什钵苾为突利可汗,使其统领东面诸属部。武德一朝,东突连年入寇,政破城邑,掳掠人口、财物,唐都长安几次受到严重的威胁,彼时,只因唐国力尚虚,唯有采取委曲求和、力避战事的方针。
武德九年(626)八月,太宗即位不久,立足未稳,额利与突利乘机连兵十多万进攻泾州、武功,京师戒严,随后又攻高陵,直推进到渭水上的便桥。太宗亲临渭滨,与颉利谈判,同时震耀军容,以示必战。额利也恐悬军深入,归路被断,未敢贸然进军。双方媾和,太宗贿以金帛,突厥退兵。自此以后,东突厥内部也陷于分崩离析的混乱状态。额利可汗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信任汉人赵德言,采用了一些封建专制的措施,遭到属部的反对,原来归附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各部族相继叛离,转而降附于唐。颉利派突利出兵讨伐,反被诸部击败,颉利迁怒于突利,致使突利怨恨,上表请求入朝。
当时突厥国内连年有灾,牲畜冻死,民众饥寒。外优内患使突厥的力量大为削弱,客观上为唐灭突厥创造了极好的时机。为了消灭东突,太宗做了一系列准备。薛延陀是原突厥属部中力量较强的一支,叛离突厥的各部都拥立薛延陀长夷男为可汗。太宗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使薛延陀成为归附唐朝并可与突厥对峙的漠北大国,进而孤立颉利可汗。又乘突厥自顾不暇,无力援助梁师都时,举兵平定了梁师都,蚕食了突厥卵翼下的力量。在国内,太宗致力于恢复经济,增强国力,秣马厉兵,积草屯粮。待时机成熟后,于贞观三年(629)冬开始对东突作战。
太宗以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兵十多万,分兵出击。贞观四年(630)正月,李靖率领骁骑三千从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大破突厥。李世勣兵出云中,与突厥交兵于白道。额利兵败,逃入铁山,遣使谢罪,情愿举国内附。太宗派鸿胪卿唐俭慰抚,又以李靖率兵前往迎接。李与世勣合议,乘大雾突然袭击,在阴山大败额利,额利所统部落或北附酵延陀,或西奔西域,归降唐廷的有十万之多。额利逃通,为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至长安,东突厥亡。
唐将东起幽州,西至灵州的原突利故地分置顺、祜、化、长四州,以都督府统辖。对额利控制的地区分置六州,以定襲、云中两都督府统辖将大量的东突厥降众安置于此,并以突利和阿史那思摩为都督,统领所部。东突厥的西长拜官在五品以上的有百余人,入居长安的近一万家。平定东突厥的胜利,使唐朝声威远震,西北各部君长纷纷诣阙,请求尊太宗为“天可汗”,即普天下皇帝之意。天可汗制度从此确立。那天可汗制度具体又是指哪些方面呢?
天可汗作为各依附国共同的盟主,如遇各国间发生纠纷,则当为之裁判解决;如有侵略他国者,则以天可汗名义调遣各国兵马讨击,依附各国有义务受征于天可汗平乱;如有君主死亡,君继立,须由天可汗下诏册立,以示承认:自贞观朝始建的天可汗制度,历高宗、武后、玄宗,相沿未替。太宗至高宗显庆初西突平定止,参与诸国以连结唐廷,防范突厥为目的。而后,天可汗于西域十六国与昭武九姓各国设都督府及诸州,以各国首领为都督、刺史,实为一种军事上的联防,至天宝十ー载(752)为大食击败,其间九十年间,参与各国的意向在于抵御吐審、大食的侵凌。自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在西域各国的声誉日渐减弱,天可汗制度遂无形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