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鸡肉那么贵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吃鸡,可不是打游戏一起“吃鸡”丫,我们今天说的是美食鸡, 比如四川口水鸡、广东白斩鸡、新疆大盘鸡、海南文昌鸡、贵州宫保鸡、江苏叫花鸡、云南卤凉鸡、东北小鸡炖蘑菇、河南烧鸡等等,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如何吃鸡就是一门艺术。不过,即便如此,中国人也不是自古以来就能如此花式吃鸡的。《周礼·春宫》中就有记载那会儿人们生活中的报时主要是靠鸡,古代甚至专门有伺候鸡的官职,叫做“鸡人”。因为这种类似于“通天”的报时功能,所以古代的天文著作《春秋运斗枢》中还说到“玉衡星散为鸡”,即古人认为鸡是星宿下凡,正因为如此,古时在国家大祭祀的场合中,鸡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祭品,普通老百姓这会儿可是吃不到鸡肉的。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才将吃鸡的权利解放给了全中国人。据记载,勾践当年被流放晋国之时,为了使得越国的老百姓们人人能够吃鸡,于是复兴故国,在鸡泽山做起了养鸡的大户,勾践养鸡成名后,后来一度还有神鸡帮助勾践打败吴国的传说。即便如此,事实上,一直到秦汉时,古人想要吃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汉朝时,一只鸡需要36钱,而猪肉、羊肉、狗肉、牛肉等其他肉品一斤只需要6到10钱,要知道那会儿人们的收入水平,就拿一名书佐来说,每月月俸才360钱。由此看得出来,汉朝时的人们吃肉不是问题,而“吃鸡”还得是土豪才可以享受的权利了。
为什么古时的鸡肉这么贵重呢?主要原因是当时饲养鸡的方式都是采取放养的方式,这使得鸡的肉少,生长得较慢,而且产量低,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饲养鸡的方式才发生了变化。南北朝时的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开始提倡圈养鸡的饲养方式,即把生鸡关起来,目的在于减少鸡的消耗,加速育肥,增加鸡的产量,这才使得吃鸡能够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美味的鸡肉在百姓饭桌上可以随处可见。不仅百姓爱吃鸡,诗人们也对鸡是频频吟诵。唐朝时期的诗人孟浩然就在其诗作中就提到过鸡,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宋朝时期的诗人陆游也写过关于鸡的诗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从这些诗人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古人以鸡肉待客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了。在宋朝时期,平民百姓的日均收入大概是在100文左右,当时一只鸡只需要70文,这个价格比起汉朝时期的人们来说,天天吃鸡已不再是梦想了!
中国人这么爱吃鸡,免不了会给鸡戴上许多高帽子。最有名的当属《韩诗外传》了,里面说到鸡是伍德俱全,即头上戴冠,是“文”;脚上有爪,是“武”;敢于搏斗,是“勇”;找到食物会呼朋唤友,是“仁”;每天准时打鸣,是“信”。反正,可以这么说,你只要是吃了鸡,你就是一个好人了。鸡既然象征这么多的优点,而且吃鸡还能成为好人,自然,吃鸡吃得多也就成为了身份的标榜、能力的象征了。据记载,五代时期的梁太祖朱温就非常爱吃鸡,每顿饭都离不开鸡。南楚君主马希声为了超越梁太祖朱温的吃的鸡的数量,就决定每天吃五十只鸡,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啦,于是他想了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用五十只鸡来炖汤喝,以喝汤来表示自己在吃鸡上战胜了朱温。
对于古代长期缺乏肉食来源的中国人来说,鸡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了!所以,吃鸡有这么多的花样,想必是古人们在鸡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研究如何做成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