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标语大全 童话故事 幼儿故事 名人故事 名人名言 历史故事

揭秘扬州在历史中为何如此繁盛 这和徽商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时间: 2019-11-26 17:55; 作者: 大河网  电脑版浏览

  很多人都不了解扬州为何会如此的繁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百年前,近代诗人陈去病在个人笔记《五石脂》中写下“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陈去病在肯定扬州繁盛的同时,明确指出了扬州繁盛的原因,“实徽商开之”。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历史上扬州繁盛,客商云集,来自徽州的客商发挥了重要作用。扬州与徽商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扬州繁华千年,但因盐达到鼎盛

  历史上的扬州并不是城市概念。“扬州”最早出自《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其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此后,这个面积有所缩小,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当于现在的“省”,到了隋朝才逐步向城市靠拢。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扬州才完成了在名称区划和地理位置上的统一。

  无论是“省”还是“城”,扬州从来都不是一个落寞萧条之地;相反,扬州独有的繁华和富饶让文人士大夫们心向往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这种心境的生动写照。这无疑不说明扬州的繁华。历史上扬州因为地利而繁华。一是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叉处,“聚南北之冲”,加之扬州外可通海,这让他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历史上南北的粮草、钱币、矿产都可以经由扬州分运到各地,甚至到海外。二是扬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政治中心,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都曾在此建立治所。三是扬州是中原士大夫南下渡江的必经之地,北方有兵灾时,中原士人往往迁移扬州。如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都曾为扬州输送了大量的人口。

  扬州繁华千年,但因盐达到鼎盛。扬州的盐是“淮盐”,有面积广袤的“两淮盐区”,北接山东,南界两浙,淮河横贯其间。《明史·食货志》记载: “淮南之盐煎, 淮北之盐晒。盐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实行国家管控,扬州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盐策要地,早在西汉时,吴王刘濞就在扬州筑城,煮盐铸钱,富甲一方。扬州之盐产自两淮,但都在扬州城转运,代表着国家食盐管控的重要环节,获利丰厚可想而知。清前中期更是有“扬州繁华以盐盛”的说法。

  扬州盐商众多,但徽商始终是主导

  扬州繁盛直接得益于发达的盐业经济,这在明清体现的最为明显。明朝洪武年间,国家实行“开中法”,在扬州设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从此,商人运粮草、丝绸到边境,政府给予一定的“盐引”。商人凭借“盐引”到两淮盐场支盐,然后再运到售卖地。这其中,扬州由于地理之利,承接食盐转运,得利最大。同时,明万历之后,朝廷为加强食盐控制,变自愿交易为世袭承包盐引,盐业交易逐步向委托专卖制转变,这给商人集团的崛起带来了机会。

  在此背景下,晋商、陕商以及徽商来到扬州,摇身一变成为盐商。盐商之中,徽商占多数,他们“其货无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鹜,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很快就成为扬州盐商中的主流。据统计,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隆、嘉庆,徽商始终是两淮盐商的主体。徽商汇聚扬州,白银大量流入,一度和国库收入平分秋色。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七次南巡,多数用度其实就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徽商。巨额资金集中,成为扬州繁华兴盛的根本所在。

  徽商对扬州发展的影响

  大批徽商的到来,对扬州的经济发展、文化塑造、观念认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由于徽商的推动,盐业的兴起,各地以盐为生和籍盐为食之人逐步多起来,这也是盐业本身所带动的;二是徽商的到来又带动了扬州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饮食、戏曲、园林以及脂粉业都要较大的发展,这也是扬州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推动了扬州的市政建设。明末清初,扬州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在徽商的推动下,一些“坏道”、“废桥”、“街肆”、“码头”得以修缮和治理,这让扬州成为品味更加高端的城市;四是给扬州本地文化注入了新鲜因子。明时扬州有说法“秦腔歙语满天下”,这是语言方面的影响;徽商癖好古董和文艺,这种风气随之带到扬州,并影响了扬州文艺市场的风向,这位“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眼中的徽商与扬州

  “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可以说,没有徽商的参与,扬州的繁荣就会少几分,其文化也要逊色的多,这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梁启超先生则将徽商的参与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道“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梅丛兰,孙海宁《明清徽商与扬州文化》;

  2、薛平《南河下:扬州盐业史的微考察》;

  3、朱宗庙《徽商与扬州》;

  4、朱万曙《清代扬州徽商与戏曲》;

  5、薛锋,杨杏芝《清代扬州徽商与扬州八怪》

    返回栏目
  • 上一篇:历史上的陈塘关究竟在哪里 关于位置的说法哪个更准确呢
  • 下一篇:清朝时期的铁路是什么样的 甚至灭亡后才宣告建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