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吴魏联合搞死关羽,吴那边又属于偷袭方,在加上蜀吴联盟这一条就更加掉分。主要是关羽面对的不是一个对手,吕蒙加的分自然会少很多,在加上属于偷袭性质,蜀吴又是联盟(还是我说的那句话),分不会高多少。吕蒙打败关羽只是让他在历史书记了一笔,后面的人只会觉得他们背盟偷袭,而且武庙完全不能跟关帝庙有的比,关帝庙就只属于关羽一个人,就好比跟武侯祠一样。东吴想杀关羽就必须吞并巴蜀,否则巴蜀存一日,孙权不得安生一日。只杀关羽而不能吞并巴蜀,就好比引火烧身,因小失大。
孙权之所以能够安全度过后期,真得感谢陆逊的一把火,诸葛亮的一句话。没有陆逊,东吴必定脱层皮,很难挺过去曹丕后来的南征。没有诸葛亮的上台调解,随便来一个类似张飞刘备的军方强硬派搞事,国仇家恨之下(夷陵惨败,蜀地不知添了多少孤儿寡母),江东与巴蜀之间绝对会继续斗下去,不死不休,孙权肯定会惶惶不可终日。曹家三分天下有其二,孙刘城市加起来都不到曹家城市的一半。小孩子都知道孙刘之间,唇亡齿寒。孙权的背刺真的是饮鸩止渴,自欺欺人。刘备当时被曹操从北打压到南,失败、潦倒,年近半百事业无成。他成就一番功业可能就只有荆益两州了,这是事实。虽然取同宗基业被人诟病,但如果不取,实在就是给曹操和孙权两个大佬送蛋糕了。各有各的看法吧,不过我还是觉得刘备还是比较正面的。刘璋刘表虽说都是汉室宗亲,但是对汉末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实在是基本上毫无作为。刘备肯定是看不顺眼的。
关于刘备杀张裕的问题,大家不要真以为刘备就为了露豖君就要杀了张裕吧,这也太小看刘备的肚量了。征汉中时毕竟还有周群一同劝谏,而且这也是战略层面的意见发表,尚且有情可原。而在关于刘氏祚的问题上口出狂言,这就真的是活腻了。刘备最后以芳兰生门,不得不鉏的理由杀了他,说明刘备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肯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刘备毕竟是一国之君,在杀张裕的问题上,他确实做得有不合适的之处,但是如果继续让张裕口无遮拦,他毕竟是蜀地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会引领一波人的舆论走向,我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另外,我寻思,这个张裕,也称不得忠良一词吧?此事与曹操杀人比较接近的,就是有点类似杀杨修吧,但是明显曹操杀杨修的理由更为牵强,至于曹操其他杀害忠良的事件,和这件事的概念明显并不相同。
曹操的出身都知道起自宦官之家,但是在东汉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为了制衡外戚专权,提拔了一大批宦官头目。后来这群宦官提拔亲信,污指士族,权倾朝野,也成了跟那些外戚、世家大族能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因此,说曹操出身宦官就说他身份低微?是不一定的。祖父与父亲的政治手腕和高官生涯,都对曹操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说曹操出身高贵也没什么错。由于曹嵩本夏侯氏,因此夏侯氏也在曹腾高官厚禄之后成了名门望族。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也太多了,并不都是忠君爱国的人物,只不过其中有一些还好的而已。袁绍自幼就和曹操结交,曹嵩也是三公大臣即使不如袁氏累世公卿树大根深,那门槛也足够高了。袁绍的政治檄文骂曹操阉宦之后,更多的是政治宣传,攻击薄弱点,袁绍从小和人家淘气的时候甚至以后供职西园校尉的时候可没指摘这些。如同九姑娘妄图恢复社稷,金国宣传的也是忤逆不孝背叛义父,纯属政治需要的宣传。
刘备或许亲近百姓。但是出身并不差。在古代师徒关系也是种身份的象征。刘备的老师卢植以及师伯郑玄给予了刘备相当大的帮助(刘备的手下孙乾就是郑玄得意门生)。郑玄因为朝廷官宦外戚把持朝政,朝廷屡征不仕,逃难被陶谦收留,唯一的儿子被孔融举孝廉。刘备曾高度评价过的陈登的爷爷的父亲陈球是郑玄的老师。刘备投奔的公孙瓒是郑玄的师侄。袁绍举郑玄茂才,表左中郎将。后强征过郑玄(孙乾后来在刘备丢徐州时为刘备联系过袁绍,让袁绍收留刘备),乃至后来刘备投奔的刘表都和郑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刘备从投奔公孙瓒到入蜀为止背后都可以看到郑玄这一学派的影子。虽然刘备穷了点,但是人家也是有后台的。包括陶谦孔融公孙瓒都是卢植郑玄这个圈子里的人,所以刘备能在这些人当中混得如鱼得水。但是他自身品行和汉室宗亲的身份也是他能受到重视的原因。三国时期是很重门第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他说是汉室宗亲,还是会有人拿织席贩履来嘲讽他。在那个九品中正制盛行的年代,玄德公仕途不顺,功业不成,不得已一路走南闯北屡败屡战,所到之处都敬他是汉室宗亲,才是他最大的身份牌。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在封建军阀的框架内,刘备也算做到最好了,不然不至于上千年都有这个仁君名头,在特定环境内做到最好怎么就不能说一说呢。毕竟从刘备一开始招募乡勇破黄巾开始,他就已经在汉末有了群雄逐鹿的第一步基础。人道这思想,在古代差不多就是所施皆为百姓着想,不但在春秋战国的孔圣人时有,在更早的尧舜禹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