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秋节放假,小编在家玩了一天游戏,点了几顿外卖,真是觉得无聊透顶,想想小时候过中秋,吃月饼,放灯笼,晚上睡在平房上看月亮,数星星多么快活。突然一个问题映入脑海,古代人怎么过中秋节呢?会不会也很无聊,带着这个问题小编查了很多资料,猛然发现,古代人的中秋节有意思多了,一起来看吧。
唐代:拜月
拜月,追求美好寄情祈福只能由女性来祭拜,而且要露天举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性节日。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性的“太阳神”相对应。“嫦娥奔月”的神话诞生后,作为月神的月亮更被拟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性的福音,能赐予女性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
北宋:团圆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到了宋代,人们的活动演变成“玩月”。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
宋代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是给中秋节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该在北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月饼诞生
明清:送月饼,送团圆,影响至今
到了明代,“吃月饼”已为中秋节固定风俗。中秋节所食之饼除了“月饼”叫法外,还有“团圆饼”。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
古代人中秋习俗
吃月饼
古代人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中秋节傍晚,当月亮升起后,人们在中庭摆开小桌或茶几,儿童们把赏月食品盛以小盘,陈列起来玩赏。
燃灯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观潮
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玩兔儿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偷葱偷菜
未婚少女要偷葱偷菜,而已婚的少妇就要到别人家的菜园子里偷南瓜。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秋求子的习俗主要表现为“照月得子”和“偷瓜得子”。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饮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