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朝灭亡前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戴着木枷的犯人】(这是一组反映清朝崩溃灭亡前夕的老照片,为外国人拍摄。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官员依旧高高在上;2、北京城作为帝都,破败不堪;3、底层老百姓生活在生死边缘。)照片中犯人戴着沉重的木枷,为了避免被压断脖子,他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躺下来休息一会,并用砖块顶住木枷。
【外蒙古的官员们】清朝时期,统治者对外蒙古进行了有效管理,这里官员沿袭清朝的顶戴花翎,但他们戴帽子方式奇特。顶戴花翎是指“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
【北京古城墙被八国联军扒开】“内九外七,皇七禁城四”,这是对明清时期对北京城古城墙、城门的总体概括。北京城原有四道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周长近11公里的城墙,称之为皇城,皇城外有周长24公里的内城,内城南面是周长14.1公里的外城。
【远眺煤山,围墙外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煤山就是如今北京景山公园,这里曾是明清皇家御苑,因永乐年间修建宫殿时曾在此堆煤,故名。如今大家提到煤山,立即想到当年崇祯皇帝在此自缢。
【外国人乘坐轿子在乡下考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人疯狂涌入中国,在游览中国的同时,他们拍摄了大量照片。也正是通过这些老照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晚清底层民众生活情况。
【县太爷乘坐轿子下乡视察】清朝县太爷乘坐轿子是需要自己掏钱的,不过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乡绅们提供。清朝官方对抬轿子人数作出严格的规定,“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直省督、抚,舆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天四人。杂职乘马。……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
【满族妇女外出,旁边是她一名佣人】尽管晚清国土沦丧、社会动荡不安,可满族人已经过着奢华的生活。尤其是八旗子弟们,吃喝玩乐照旧,“他们的爵位是世袭制,是一代一代传承的。八旗子弟一出生就有俸禄,八旗子弟犯法以后可以酌情免刑、换刑,朝廷对八旗子弟也是多有恩赐。”
【码头上的苦力,使用偏方治疗胸口疼痛】照片中患病的男子骨瘦如柴,在他看来能在码头上找到一份工作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尽管工资很低,可要比沦落街头乞讨要好得多。所以,为了赚钱养家,即便自己患病了也只是希望通过偏方来治疗。
【衣衫褴褛的母子三人,女儿正在缠足】缠足是封建社会最大的陋习之一,它让年轻女孩生不如此。照片中母子三人表情痛苦,挨饿是常有的事情,真正处在生死边缘。
【父亲带着孩子沿街乞讨】衣衫褴褛是乞丐身上最大的标志,比如清代程趾祥的《此中人语》卷二“乞丐风流”中,就记载了一名落魄乞丐的自作诗句:“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世路崎岖侬历遍,逢君今日独周贫。”“鹑”是鹌鹑,鸟尾短秃,以此来表示衣服破烂,无法遮盖身体,由此可见乞丐生活的艰难,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