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和袁绍为何一定有一战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汉末风云初起之时,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可谓是非常好的。两人是发小,曾一同入过太学;甚至在年少时期,曹操和袁绍还抢劫过别人家的新娘。两人还是同僚,曾经都是西苑八校尉之一。两人亦是战友,在讨董之战中,曹操率先起兵,而时任渤海太守的袁绍立刻响应,与之共同组成了关东联军。
在荥阳之战中,曹操惨败而归,多亏了袁绍庇护,这才得以保全自己。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曹操都是袁绍的马仔,替大哥做了不少的事情,比如打败黑山军于毒等。但随着兄弟俩的不断壮大,他们二人的最终矛盾,便逐渐显现出来了。
三大分歧——盟友反转成仇敌
随着汉末局势的急剧变化,曹操和袁绍在一些事情上的立场,也逐渐发生了分歧。首先,是汉献帝合法性的问题。众所周知,汉献帝是由董卓扶持的一个傀儡,但关键问题在于,已经有不少诸侯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如曹操、马腾等人。但反观袁绍,他却和冀州牧韩馥生出了另立新帝的心思。原因无它,谁不想效仿董卓,一步权倾天下呢?对于袁绍的小算盘,曹操首次和他唱了反调。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
再来看两人之间的第二个分歧,袁绍曾经想要自立为帝,但曹操再次拒绝了他:“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前面提到,袁绍曾打算拥戴幽州牧刘虞为帝,以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后来算盘落空之后,袁绍便生出了自立为帝的心思。于是他曾对小老弟曹操进行了几次试探。裴松之注引《魏书》提到:“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显然,曹操也有着自己的心思,他岂能甘心一直屈居于袁绍之下?
至于这第三个分歧,则是汉献帝归属的问题。自从刘协继位以后,他也没犯过事没过错,所以他尽管是由董卓推举上去的,但各路诸侯也逐渐承认了汉献帝地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因而曹操率先一步出手,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老巢,从而“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极其高明的手段。曹操得了好处,袁绍自然后悔加眼红。《三国志袁绍传》有记载:“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四战之地——曹操据兖州豫州
曹操和袁绍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来了。不过这时的曹操,是没有勇气和袁绍正面交锋的。曹操的地盘有多大呢?也就兖州和豫州而已。最要命的是,曹操占据的这两个州,还是战乱最为严重的地方。曹操曾写诗“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便是他自己亲眼所见的惨淡场景。
让曹操真正忧愁的是,是自己占据的地方,乃是四站之地。西面有马腾、韩遂作乱;北方不用说,是兵强马壮的袁绍;南面先后有袁术、刘表、张绣等人虎视眈眈;东方还有刘备、吕布等诸侯伺机观望。从这个角度考虑,曹操不可能现在就直接与袁绍开战。而此时的袁绍,也忙着和公孙瓒大战。两人彼此心照不宣的,将对方放在了最后考虑的地方。
纵横河北——袁绍占青冀幽并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曹操交好马腾、韩遂,又逐渐歼灭了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暂时将后方的种种隐患给清除掉了。但与此同时,袁绍也率先打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从而一举占据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成为了雄踞中原地区的最大势力,一时风头无两。尤其是被称作“天下重资”的冀州,其中邺城正是中原地带最繁华的州郡。
显然,曹操和袁绍之间即将到来的矛盾,已经愈发明显了。此时的中原地区,已经成为了他们两人的天下。如果再想要发展,势必要吞并对方。从袁绍的角度来看,他纵横河北诸郡,这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一步;而反观曹操,他就比较苦涩了,虽说天下重心在黄河以南,但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曹操统治下的地区,常年陷入灾荒之中。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的致命问题便是在此——他很穷,也非常缺粮。在此情形之下,中原地区的两大诸侯,也最终将有一战。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