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英雄忠臣,就有小人奸佞之臣,这两者虽然同时存在,却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尤其是都会被史书记载。忠臣事迹受人们歌颂,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奸臣则被人唾骂,几辈人都无法翻身。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阶段中战乱纷扰的年代,此时的英雄智者倍出,小人当道,因此在很多历史书籍中对这段历史人物的记载颇多。
尤其是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其中就有专门记录奸臣事迹的一篇传记,包含丢掉上庸的刘封,还有其他一些行为不正的人。
然而细读之下,大家发现这篇传记中竟然还出现了多次立下大功的魏延,对于魏延能出现在这样的传记中,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然而大家思前想后,唯一能够让魏延进入这篇传记的理由,就是魏延曾经有谋反的嫌疑。
魏延是杰出的军事人才,拥有睿智的头脑和超强的战斗力,曾为蜀国的发展立下不少战功,然而说起魏延谋反一事,可谓是最大的冤案。
虽然在传记中他跟刘封共同出现,然而陈寿还是在《三国志魏延传》中指出,他其实并没有谋反之心,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他有谋反之意,不过是他想除掉杨仪罢了,而魏延之所以被杨仪扣上谋反的帽子,是因为效忠同一个君主,却有着不同的想法罢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杨仪将他说成谋反,然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更是对魏延谋反之事加以杜撰,才让魏延被大家误解太深。
那么话说回来,罗贯中为什么将魏延这种朝廷大将写成欲谋反之人呢?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
其实说白了,罗贯中描写蜀国的人和事,尤其是跟诸葛亮谋事的,最主要就是想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因为诸葛亮在他的笔下是正义的化身,甚至有些神化。
当初魏延和杨仪之所以能够发生内斗,除了他们性格不合之外,诸葛亮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他想让后人能更好的完成北伐计划。
因为诸葛亮原本就知道,杨仪是一个心胸狭隘有仇必报的人,然而诸葛亮对杨仪所做保证军事后方稳定之事,又比较满意,因此杨仪跟魏延的内斗,诸葛亮十分头疼,却只能装作看不见,更甚者在最后还将主要军权的交给了杨仪。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会这样做,当然有他的原因,因为自始至终魏延跟诸葛亮都不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当初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前,虽然有着远大的抱负,但苦于无处施展,总是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于是一直在东奔西走,投到各路人马的麾下。经过后来的努力,最终才建立了蜀国。
因此按照刘备收纳的人员可以划分为:荆州人、东洲人、益州人等几个不同的区域代表,诸葛亮自然是荆州系列最优秀的一个,而后来的马谡正是因为跟诸葛亮来自同一个地方,诸葛亮才会对他另眼相待,格外器重。
再来看魏延,虽然一开始不是跟着刘备,但刘备攻打长沙时他就投靠刘备了,并且之后一直都在他身边效力,属于刘备身边元老级人物。
他以部曲的身份跟在刘备身边,说白了跟刘备的私人保镖没什么两样,不过魏延拥有非常强的战斗力,一次次立下战功后被封牙门将军,对刘备又足够忠心。
因此刘备对他的信任程度不言而喻,指派跟委托给他的任务都非常艰巨,因此刘备才会在取得汉中之后,立即任命魏延镇守汉中,而且一晃就是十多年,这样的信任程度如此之高,恐怕在刘备那里,也没几个人能有如此待遇。
后来刘备去世,魏延跟随诸葛亮一路下来也立下大功,是蜀汉不可多得的大将。可惜魏延跟杨仪越来越水火不容,间接的一步步进入被算计之中,在不知不觉时慢慢的走上了内斗行列,不然他的功绩会越积越高,说不定都能和五虎上将齐头并进。杨仪掌握实权之后,因为他小肚鸡肠,是不能容忍魏延继续存在的,于是在他的一再筹谋下才有了魏延谋反一说,致使后来命马岱杀死了魏延。
然而这样的结局杨仪并不满意,他还夷了魏延三族,杀了很多人,之后更是踩着魏延的脑袋,破口大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如此对魏延,不知道一直以来对魏延非常器重的刘备,知道后会不会一口老血吐出被气活?
毕竟魏延是自己的心腹爱将,死后还被如此羞辱,刘备要是还活着,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场面发生,其实除了魏延的原因,诸葛亮过度放纵杨仪也有责任。
魏延死后,蜀国后期原本就良将稀少,如今损失一员猛虎大将,军事上更是不如以往,因此对魏延的死,很多人还是觉得特别惋惜,然而在这场内斗之中,杨仪虽然看上去表面胜利了,但是最后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他心胸狭隘,不能忍受自己不服的人在他头上,尤其是他在蜀汉的地位比蒋琬低,这一点令他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的资历比蒋琬要高出许多,因此经常流露出不满之意。
他的如此言行让朝中很多人避讳不及,只有费祎愿意跟他交往,于是杨仪在放松戒备之时便说出:如果当时诸葛亮去世时,他带领大军投降曹魏,就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这样的话一出,费祎立即告知了刘禅,很快杨仪便削职流放,此时的杨仪还不罢休,多次上书喊冤,并且出言不逊,言辞相当激烈,之后被抓捕下狱,最后杨仪自杀身亡。
事后很多人觉得魏延被冤枉了,征战一生也不过是政治方面的牺牲品,何其可悲!因此很多好事人也一直为他喊冤,希望为他平反,而杨仪则是理应有如此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