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背景
自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建立西域都护府以后,西域就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此后百年,中原大乱,西域丢失。为此唐太宗李世明先斩西突厥,后派侯君集率兵灭亡高昌,征服焉耆和龟兹,然后收归疏勒和于阗二国,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后设立北庭都护府,再次一统西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大家应该都熟悉吧,最近广泛出现在《长安十二时辰》和《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更是引发大量的对唐朝的怀念,对于军人精神气节的讨论,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驻扎西域接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唐军共计4.4万人,安西都护府2.4万人,北庭节度使2万人。这个是总体而言,然后下面各个军队,各个辖区,各个地方,分散着大量的兵力,单一统率的军力少之又少。就拿北庭节度使的2万人而言,下面有3个军,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之后下面管辖地区还分成15个守捉加上16个军镇,各个地方的兵力也就300多人如何控制西域长达150年之久的。
大的形式:大唐国力强盛,军队强大。
理由一:羁靡政策
羁靡政策源于秦汉盛于唐宋,是一种中原王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管理政策,形式上基本同于现在的自治区制度。除了派遣官员和履行一定的纳税义务之外,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由酋长管理。同时羁靡政策又分为羁靡府州制度和藩国册封制度。
羁靡府州制度的作用:一是获得西域的军权;二是保证上层阶级特权。
府州制度以内附少数民族部落设置,大者为羁縻都督府,小者为州,同时都督刺史由部落酋长担任,皆得世袭。这一来安抚了上层阶级,我不打压你,也不约束你的权力,只是有一定的监督和出使。这样只是告诉你大唐保护你,你要交点税收,履行点义务,这个对于贵族阶级何乐而不为呢?又不用打仗,也没有丧失权力。这样做对于整个西域具有安抚作用,巩固上层阶级,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让西域更易于管理,容易接受。
同样安抚了民众之外。保留了之前的西域各州的军队,税收九等制度。西域各国对于唐军有义务的跟随,十几个都督府,百个羁靡州,各个酋长部队联合作战管理,唐军有权利征发军队,并且通过缴纳不同等级税收的人编排到不同的队伍,况且这些西域部队多为骑兵。联合共计超过十万人,足以驾驭西域。举个例子就拿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甸发动叛乱来说,裴行俭带军几千人,征发西域酋长近万人,奇袭并生擒阿史那都支,后逼降李遮甸,一场叛乱瞬间瓦解,包括后期的征高句丽,灭薛延陀,打突厥,西域部队的骑兵都赫然在列。
藩国册封制度的拉拢和约束。
虽然整个西域都纳入了都护府管理,但是唐朝依旧对酋长进行礼仪上的双重册封,对唐朝称为都督刺史,对本部落仍沿用可汗旧制,保证贵族的权威和大唐对于西域各部落的重视。给予你名分和权力。同时还有一个纳质,具体地说就是藩部酋长遣子入朝留宿卫制度。跟春秋战国时期结盟交换质子一样,约束对面国家。而唐朝利用酋长子弟来控制酋长,防止叛乱。
同样藩国需要通过朝贡来维持关系。《太平寰宇记》记载“西番诸国通唐使处,悉置铜鱼。雌雄相合,十二只皆铭其国名。第一至十二雄者留在内,雌者付本国。每个月按时交纳雌鱼,延迟到第二个月也行,但是得报告,不然将会得到惩罚。通过这种联系约束偏远地区羁靡州。同时还要派来使朝贡,鸿肪寺官员询问藩国情况,接纳朝贡,以礼相待,向上禀报,报告朝贡藩国情况。
理由二:外敌相距较远和能力不足。
西域的敌对势力大致分为大食,吐蕃和突厥。
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虽然唐朝正规军无法河中地区发挥实力,但是唐军手下附属的西突厥十部。尤其是苏禄率领的突骑施先后切断赛义德水源,不战而胜。不久渴水日战争爆发,突骑联军再次杀的阿拉伯联军十年不敢踏入河中地区。除了有突厥助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理障碍,阿拉伯军队到达最远的地区,也就是怛罗斯,在这里与大唐一战,后因背叛,大唐失利,但是未丧失什么领土,基本边疆无变化。
吐蕃算是对于西域威胁最大的,不过由于地势的原因。吐蕃要进入西域,要先翻越昆仑山,或者绕道阿富汗,这样战线较长,补给难度。同时早年的时候,李世民派侯君集打败了吐蕃的入侵,后来又有文成公主入藏安抚,之后少有冲突,太宗到玄宗期间,吐蕃一直处于守势,因为安西四镇的军队部署。直至安史之乱,调离安西军队平叛,吐蕃乘虚而入导致西域失守。
突厥分为东西突厥。西突厥附属于唐朝不说,后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东突厥早期的渭水之盟,让李世民大感羞耻,之后历经图强,不久让李靖率李勣,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俘获颉利,东突厥灭亡,再也无法构成威胁。
总结。
总而言之。四万军队对于西域的掌控,无非出自于大唐国力强盛,军队实力的巨大,所以仅仅四万正规军足以震慑西域。加上内在的羁靡政策实施的制约和优待政策,外敌入侵无法达到,路途遥远补给不足,迫于强大威慑势力。都在保护着整个西域的安全。欲保土地之安全,国之强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