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官兵在甲午战争中真的畏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可谓是惨败,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程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众也因此对北洋水师产生了误解,认为他们不战而逃,十分地没有气节,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经远舰的重现于世向大众证明事实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北洋舰队可谓是当时清政府最寄予厚望的一只舰队,它的整体实力在远东地区可谓是当中的佼佼者。可是这样的一支舰队,为何在面对日方的时候竟全军覆没?这其实与军费有一定的关系。当时日军为了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为了能够将本国舰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全方位提高。
而在日方越来越重视舰队军费的投入的同时,我国的清政府在做的却是将北洋舰队的军费克扣,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为了迎合慈禧太后的想法,清政府的一些官员竟不惜以战争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代价,也要将军费克扣出来用作太后举办六十大寿的费用,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除此之外,北洋水师组建多年,期间几乎都没有更新过装备,而当时日军军舰采用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大量装备了射速炮,舰船航速也要快得多,北洋水师在装备上早就落了下风。
但是当时很多人认为甲午海战失利是北洋水师官兵畏战,甚至且战且退,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官兵,然而从打捞上来的经远舰上的74发步枪子弹,足以证明当时的战况有多么激烈,要知道海战上用上步枪子弹是十分少见的,用上步枪只能说明当时两军军舰相隔非常近,经远舰上的全体官兵并没有当逃兵,而是拿着手中落后的武器与日方对抗,他们是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