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打匈奴和唐太宗打突厥有什么不同?为何唐太宗几年就歼灭突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人说,汉武帝打了几十年都无法消灭匈奴,为何唐太宗只需3000人就歼灭了突厥?但是,我却认为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01 汉武帝进攻匈奴的路线
汉武帝进攻匈奴的主要路线
汉武帝早期,匈奴猖狂到了极点。汉武帝决定放弃以和亲为主、防御为辅的国策,而改为坚决打击的战略。这就意味着汉军不只是在边境线上与匈奴小股力量摩擦,而是要深入大漠寻找其主力,并将其歼灭。
对于汉武帝来说,面临这两个挑战:一是骑兵军队的建设,二是汉军不熟悉大漠地形。所以,在攻击匈奴的早期,汉武帝曾寄厚望于李广等与匈奴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们,然而事实证明,他们一入大漠,作战就处于被动局面,不是全军覆没就是颗粒无收。
难得的是汉武帝派老将们出征时,不忘了培养年轻的将领。关市袭击战,第一次出征的年轻将领卫青便给汉武帝带回了喜讯,而卫青首次采取了迂回战术,新战术显然让匈奴无从适应,故而受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天才少年霍去病又横空出世,在起用匈奴参谋后,大漠休想再挡住汉军的铁骑。汉武帝大喜过望。
在找到了有效攻击匈奴的方法后,接下来的几年间,汉朝收复了河套之地,开拓了河西四郡,最后直捣黄龙单于庭,封狼居胥山。几年间,汉军的铁骑向西前进了千余公里,向北也深入了数千里。
前119年西汉地图
由此可见,汉武帝是主动深入大漠去寻找并打击匈奴主力,对于当时对大漠还一无所知的汉军来说,其难度系数有多大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卫青、霍去病不但摸清了大漠的地形,还为后人留下了有效打击匈奴的宝贵经验。汉武帝和参加战斗的将士们都是重创北方游牧民族的创始人,正因为如此,才会为世人代代传颂。
02 李世民攻打东突厥的路线
626年唐朝地图
突厥早在隋朝之时就发生内讧,分裂为东、西突厥。所以,唐朝所歼灭的突厥仅是东突厥。
话说,汉初大将韩信的那些战术被唐朝发挥得淋漓尽致。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突厥便20万大军压境,距长安城仅40里。李世民布下疑兵,与颉利可汗夹水而阵。颉利可汗信以为真,接受了唐朝的金帛财物后,双方结下渭水之盟,东突厥退兵。
其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内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相继背叛。唐朝马上见机行事,扶持薛延陀可汗以及突利可汗,用以对抗颉利可汗。
屋漏偏逢连夜雨,东突厥又遭遇了难得一见的暴风雪,牲畜大面积死亡,国内饥荒,族人四处逃散求生。此时的东突厥可谓是民不聊生、狼烟四起。
而对东突厥虎视眈眈已久的唐朝终于等来了好机会,唐太宗在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下,下令讨伐东突厥。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秋,李靖率李勣、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东突厥。
1)李靖率领3000精兵从马邑出发,颉利可汗以为唐军必是大军压境,上下一片恐慌。李靖使离间计收买其亲信康苏密,随后趁夜突袭定襄郡,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2)同时,李勣从云中出发,在白道重创东突厥军,颉利可汗退守铁山,只剩残兵数万;
3)颉利可汗想以求和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以期来年东山再起。没想到唐朝将计就计,东突厥再次上演了韩信灭齐的那一幕。唐太宗派使者前去安抚颉利可汗,同时李靖率大军突然杀到,犹如从天而降,毫无防备的东突厥军队四散而逃。李靖杀敌过万,而李勣又在碛口设伏,拦截往北逃窜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被捕,其他大酋长悉数投降,东突厥宣告灭亡;
4)白道、碛口均在定襄郡(今呼和浩特市),可见东突厥军就在边境处。
公元630年唐朝地图
通过上下两张地图比较,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唐太宗发动的歼灭突厥之战,实际上战争区域是多少。
结语
通过汉朝地图(前130年 VS 前119年)和唐朝地图(626年 VS 630年)的前后变化,不难看出,汉武帝讨伐匈奴的难度与唐太宗攻击东突厥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1)进攻区域:汉武帝分别向西、向北挺进千余公里,直插匈奴单于庭;而唐太宗的作战区域不过是在北部边境的定襄郡内;
2)敌人战斗指数:匈奴压制中原北境约70年,势头正猛;而突厥在公元583年刚分裂为东、西两部,而与唐朝抗衡的东突厥又在公元627年内部分崩离析,同时遭遇天灾,民众四处逃散,其战斗力指数和彪悍的匈奴孰强孰弱可想而知;
3)地理:汉武帝首次深入大漠,之前中原对那里一无所知;有了汉朝的先驱者,唐太宗那时,早已熟悉大漠地形,而且当时的战场只不过在双方的边境上,换句话说,在家门口打仗;
4)经验:汉武帝时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深入大漠主动出击游牧民族;从唐朝对东突厥作战的细节来看,因为几乎是本地作战,汉初大将韩信的战术可见贯穿始终。
另外,李靖的3000精兵只不过是拉开了进攻东突厥的序幕,并非是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