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时有七百多万户,唐太宗时为什么只剩二百多万户?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根据史书记载,隋朝的人口数量在隋炀帝大业前期达到了七百多万户,而唐太宗贞观初期却只有二百多万户。唐朝人口直到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才达到了超过隋朝的八百多万户,距隋朝灭亡已经一百多年了。
正因如此,如今不少人都拿隋炀帝巅峰时期的人口数量与唐太宗早期的人口数量之间的说事,以此贬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那么隋炀帝前期的七百多万户到了唐太宗在位初期为什么只剩二百多万户呢?
首先,七百多万户是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初期的人口数,其实是隋文帝的政绩。隋炀帝登基后实行了许多突破百姓承受极限的政策,很多百姓死于沉重的赋税徭役,人口数在隋炀帝后期已经大幅下降了。
其次,隋炀帝折腾出来的隋末大乱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起码位列前五,自然导致大量百姓死亡和逃亡。突厥等周边政权也入侵掳掠人口,根据贞观名将张公谨调查的数据,仅突厥掳掠的中原人口就有几十万。
最后,隋文帝将隋朝人扣增加到七百万户除了经济发展之外,主要是通过“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政策将被士族豪强隐瞒的人口查了出来,成为直接向朝廷交税的人口,这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隋炀帝的”长处“就是把好事办砸了。由于隋炀帝的折腾,朝廷直接控制人口的负担反而要比以前重得多,导致大量百姓要么重新依附豪强要么逃离户籍,使得隋文帝那些统计人口的政策也大失人心。
唐朝虽然继承了隋文帝统计人口的政策,但隋炀帝的折腾让百姓极为反感这些政策,执行起来的难度更胜隋文帝时期。因此唐高祖和唐太宗执行了“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政策的力度要比隋朝弱很多。
由于统计人口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弱,唐朝初期有很多人口并没有被统计出来。有学者估计唐太宗初期的实际人口数可能在三到四百万户左右。唐太宗在位第二年时,唐朝人口数就翻了近一倍,速度超过了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