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小说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就是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看到最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想着,如果有个番外或者续集得的话,那该多好。
当然,也有好多作者,会写一些系列文,就是主角有所改变,但在系列文里面也能够看到之前一些配角的身影,这样子也就能够弥补之前的意犹未尽。
就比如自己前段时间看的小说,就属于系列文,属于耽美侦探类的。作者也说了,三篇属于一个系列。但自己看的顺序就是属于倒着来的。先看的最后写的一篇,抛开耽美这个话题,就推理侦探来说,确实挺不错的。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因此看完之后,也就看了中间的一篇。感觉跟第一篇相比,相对还好一些,可最后看第一篇的时候,却发现真的不是太好。而且多了一些情感类的描述,反倒是推理逻辑方面有些欠佳。
不过通过这三篇系列小说,按着正常的时间顺序来说,也确实看到了一个作者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从一开始的文笔生涩到后来的逻辑思维更加的缜密,也是一种进步。
因此就是说,其实自己也挺佩服那些作者,脑子里有那么多的想法,有那么多的只是,相信也经过很努力的学习,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这种精神确实挺令人佩服和值得大家学习的。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本文中的爱则是一根心链,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拴紧你我彼此的心。
《爱之链》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乔依曾受到他人的帮助,在老妇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老妇人得到了爱的帮助,受了感染,又伸出援手帮助女店主——乔依的妻子。文中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像一根爱的链条,所以课文以“爱之链”为题目。
本文写了两个传递爱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付出了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很有感慨。
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离开五庄观之后,继续赶路。途中,孙悟空在帮师傅去摘果子的时候,白骨精发现了唐僧,就想要去活捉他,她早就听说吃一块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白骨精正想扑过去捉唐僧,忽然想到这样直接暴露真面目,大徒弟孙悟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还不如先把他们骗进洞里再说。于是三次各扮成姑娘、老太太和老头,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回原形。唐僧见悟空打死了“人”,气极了。虽然孙悟空解释再三,打死的是妖怪,但是唐僧肉眼凡胎。再有多嘴的猪八戒,一心想回高老庄当女婿不想取经,就帮着师傅撬边,唐僧一气之下把孙悟空赶走了。妖怪趁机掠走了唐僧。
读完故事,我替孙悟空感到冤枉。唐僧没有火眼金睛,他要是有,看见妖怪,也会同意孙悟空打。作为师父却不信任自己的徒弟,被妖怪利用,真是愚蠢!孙悟空也算是比较仁义,说什么“我和你师徒一场啊”,“你大恩大德不报不行啊”,换成我,这么没有是非观念的人我才不跟他多说呢,一个筋斗儿回花果山享大福了。再说说这个猪八戒,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就因为没吃上妖怪送的饭,把唯一的“顶梁柱”给赶跑了,回头再被妖怪给吃了,这还不知道哪头划算,真是猪脑子。
再说说这个猪八戒,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就因为没吃上妖怪送的饭,把唯一的“顶梁柱”给赶跑了,回头再被妖怪给吃了,这还不知道哪头划算,真是猪脑子。
同时,我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团结一致妖怪能把你怎样?一旦自己搞不团结,妖怪就会趁虚而入。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