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小弟聊起来关于最近一段时间忙碌的事情,当小弟问我最近在忙什么的时候,我说还是在进行自己的写作大业啊。好像感觉除了这件事自己还能坚持去做之外,剩下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副业中的副业了。
小弟听了之后也就说其实他也想尝试一下,就是写作文这件事。毕竟就是小弟在学生时代语文成绩也是挺不错的。再加上可能这小弟的心中也想给自己赚一丁点的零花钱吧。
自己听了之后也就特别的欣喜,第一时间把链接转发给他。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何况自己都中的鱼不是特别的多,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想着说自己做的之前,如果对方也愿意去做的话那么肯定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因此就是关于小弟要尝试写作的事情自己还是特别的欣喜。
当然欣喜过后也有一定的顾虑,就是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基本上记录的都是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很多时候也会有家庭或者兄弟姐妹之间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就是说当自己所有的这些都透明化的时候,或许有一些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是不愿意让自己身边的亲人知道的。
一直就是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顾虑。
这大概就是每个人的矛盾之处吧,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迫切的想要吧身边一些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亲近的人,可是有的时候又觉得这里属于自己的小小秘密基地吧,如果就是素不相识的人去看的话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身边亲近的人去读这个东西的话,总觉得有一种自己隐私被暴露的感觉。
不过对于我来说小弟如果真的能够坚持的话,那么还是欣喜大于担忧吧。毕竟就是说,不过一个人能够坚持做一些事情的话,那么自己肯定也是想及时了解一下对方的一些动态。
总之也希望小弟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稍微有长久一点的坚持吧!
星期四的法制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两起案件,引起了我们全班人的思考。我可不可以问一声,我能和谁讲话?
No1:两个星期前的一天,中午放学,我们学校二(1)班的一位女同学,放学自己回家,在途中被妈妈的好朋友接走了。她妈妈的好朋友给她妈妈打电话要十五万元。当天晚上,小女孩就被杀害了,因为小女孩认识绑架她的人。
No2:上个星期,因为高考占用我们学校设考场,我们学校放假,从星期五到这个星期一。这几天正好农民在家收小麦。我校六年级的一位男同学,他的爸爸妈妈回老家收麦了,只留他一个人在家。他爸爸的朋友正好来他家,把他绑架了。到现在还没有联系到。
由于这两个案例都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法制老师专门给我们上了一节课,除了震惊难过之外,老师告诫我们,由于我们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我们以后无论在哪种场合,特别是上学放学的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是这两个案子中的人都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很容易,可是怎么防熟人呢?特别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我和蚂蚱的战斗
百树小学三年级吴少雯
在海洋公园的门前,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远远望去,真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之上。我在草丛中玩时发现有一只只欢蹦乱跳的蚂蚱,我高兴地叫道:“我们一起来抓蚂蚱吧!”
“胖胖”和“眼镜”一听,立刻来了劲,问:“在哪儿,在哪儿?”我用手指了指草地,她们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我也紧跟着,但这时却一只蚂蚱也没看见,我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跺,把草都弄得乱七八糟,蚂蚱全都吓得蹦了出来,我心想:“我不能硬来,要想办法智取。”于是,我开始和蚂蚱“打架”了。我从路边捡起一根木棍,看见蚂蚱就打,蚂蚱生气极了,一个个跳得高高的,有只跳到我眼前,摆动双臂,我吓了一跳,丢掉棍子落荒而逃,蚂蚱们聚在一起,好像在唱胜利歌,向我示威呢!
我只好使出第二“绝招”----用石头压。
我从树下捡起一块鹅卵石,朝蚂蚱扔去,蚂蚱来不及躲,被我压在了“五指山”下,哈哈,你跑不掉了吧。我开始沾沾自喜起来,不知怎的,忽然觉得手有点儿痛,一看,胆大包天的蚂蚱不知何时跳到了我的手上正在咬我的手指呢,我吓得丢了蚂蚱,再一次逃走了。这回又是蚂蚱胜利了。
我使出了最后的“绝招”----扑。
我发现一只蚂蚱在休息,就用身子往上一扑,蚂蚱被我重重地压在了身体底下,我赶紧把它抓住。就这样运用这个“绝招”竟然捕获了许多蚂蚱,我终于成功地抓到了蚂蚱,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可往身上一看,到处都是被草刺破之后的伤痕,“哎哟,疼死我了……。”
与蚂蚱的战斗结束了,虽然是两败俱伤,不过那乐趣真是让人难忘,你们想不想来亲身体验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