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之所以会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因为自己其实有的时候也知道说写稿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自己只要愿意去写,愿意去花时间发表的话,自己肯定能够就是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可是自己又是一个非常急性子的人,然后自己现在在想着说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信任,并不是在想一些其他赚钱的途径,究竟合不合法这样子的事情,而是还想着说自己究竟要不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
因为自己之前的话这种倾诉意识真的很高,但是现在网友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倾诉欲了,这一直是当时的睡不着觉,然后又觉得刷视频的话会让自己有非常大的罪恶感,觉得这个夜深人静多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应该好好的利用起来,然后又想着说这真的是太需要这个钱了,太需要零花钱了,这个真的就是非常现实的一个事情。所以真的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然后这太多的事情都是离不开金钱,而且应该想法只让自己的钱包的这个余额有所增长,所以这也必须要有想法的,然后如果自己真的是想立马去得到回应的话,那自己就不应该去写那一些稿费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稿子,因为这些其实就是去投一些杂志之类的嘛,这些稿费相对来说比较高一点,但是需求量其实也是蛮低的,所以自己就会去纠结这些东西,但是确实自己应该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的,是得到这已经原地踏步太久了,甚至是有一点在原地退步的这种感觉了。
所以就觉得对于自己来说其实也是蛮重要的一些抉择之路吧。对每个人来说,如果遇到这种角色也都是挺正常的,但是现在的话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理智一些,就会觉得不管怎么样这一些稿子却发表自己的文章让自己有一些成就感,而且名声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的这些事情自己还是应该去做的,因为也有想到说以后自己再出来工作的话,因为其实真的现在有太多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就业,更轻松的找一个一份适合记忆,而且记忆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甚至说让自己没有那么辛苦的一份工作,那自己就应该去坚持写一些能够在杂志上发表在一些省刊上发表的这些文章,其实理智是知道应该怎么去做的,可是懒惰的自己往往就迷茫了。
转眼间,我已经从小学生变成大学生,从没有梦想变成已经实现梦想。
17岁半那年,我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证书,踏进了我日思夜想的清华。在优雅的学习环境下,我刻苦地学习,刻苦地读书,终于搏得了博士学位。之后,我又到美国留学,见到了许多书上没有学过的知识,见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知道了美国的教育方式……毕业以后,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把他们能体现出爱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处处有爱》。这本书投了很多次稿也没有成功,我很失望,就想放弃。妈妈看了看我这本书,没看几下就合上了。她对我提了建议:“你知道吗?读者喜欢看比较有意思的书,你这种书,记录的这些琐事,人们天天都能看到,会感觉没意思。你应该记点有意思的事。”
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该写什么,马上提笔修改了这本书,再次投给出版社,出书了!我终于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又有一次,我把各种在美国留学看到的风景编成了一本书,名为《美国游记》。我把这本书投给了出版社,马上得到了赏识,出版了!这书一出版就卖的火爆,成为了人们去美国的旅游向导。听说还翻译成各种国语,卖给了外国人……
我就这么一点点的进步,写了很多书,奋斗了五年,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可是,我真正的梦想,是希望全世界都能读到我的作品。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丰富了经验,写出来的书也越来越好。有一次,我写了一本书,名为《萨比娅》,被翻译成外国国语,向全世界推广,所有人都读到了我的作品……
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终于如愿以偿了。
理财之路
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年12岁。谈起理财好像是大人的事。但是我也有理财经验。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压岁钱都让妈妈管理,可是管来管去都不知道去了那里。在我8岁那年,我坚决不让妈妈管理,自己像个小大人似的把压岁钱放在钱包里,还有平时妈妈给的零用钱,一起拿上。第一次把仅有的800元存入银行,那时我不知道利率、利息、利息税之类的词。但是看到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属于自己的存单,心里别提多高兴。把它崭崭的放在大钱包里,牢牢地把密码记住。随着每年压岁钱的增多,喜欢写文章的我,得到一笔又一笔的稿费,上银行的次数越来越多,存钱的“欲望”也越来越大,我控制自己不能乱花钱,把每一笔钱都注明来源存起来。现在我在兴业银行办理小蜜蜂青少年理财卡,存入10000元。办卡时阿姨问我:“这是你的钱?”我骄傲的对她说:“是的,这钱里还有我400多元的稿费。”看着阿姨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就像喝了蜜一样的甜,那种幸福无语言表。
看到校园外好多小朋友在买一些小食品,小玩具,我总是上前告诫,说:“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再说那些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
去年5.12地震,班上同学们都把零用钱拿出,我也把当月的一次稿费45元连同平时攒的零用钱55元一起捐了,没有问妈妈要一分钱。
我想只要我们平时养成好的习惯,无论是理财、学习,都会让我们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