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123
在黑龙江绥化地区,大豆种植较为普遍,然而,大豆种植业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难以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应用合理的栽培技术,逐渐提升大豆种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大豆种植基础栽培条件分析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栽培基础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条件、水分条件等,黑龙江江绥化地区的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与土壤条件等较为良好,可以有效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与产量。大豆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大豆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豆种植工作,科学合理的选择大豆品种,逐渐提升大豆种植生产经济效益,增强大豆生产效果。
2提升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生产效益较为重要,必须要合理选择栽培技术,通过完善的技术措施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栽培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需要结合黑龙江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合理开展大豆种植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执行轮作研究工作,促进大豆植物的长远发展。可以将花生与玉米等农作物与大豆轮作种植,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合理调整土地结构。需要根据土壤内部特点的分析,合理调整土壤机制成分,增强土壤机制含量,降低复合肥的使用,提升有机肥的使用质量,保证可以提高大豆种植经济效益[1]。
2.2科学选择大豆种植品种
需要科学选择大豆种植品种,提升种植工作经济效益。需要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优质的品种,在此期间,技术人员需要积极推广优良大豆品种,扩大机械化种植范围与规模,购买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的大豆品种,促进大豆种植效益的提升。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基地,根据大豆品种种植要求等,科学设计种植计划,还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良大豆品种,逐渐提升大豆的种植经济效益。需要积极应用区域化与规模化种植技术,提升大豆种植效率,加快大豆种植速度,拓宽大豆种植规模,还要保证大豆运输与收割效率,增强大豆种植效益[2]。
2.3遵循科学栽培原则
必须要遵循科学栽培原则,合理优化大豆种植体系,避免出现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问题。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在密植的情况下,保证大豆苗的茁壮成长。还要剔除一些带有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提高大豆的发芽率,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此时,可以将密植密度O置在2万株/hm2左右,优化大豆密植工作体系,达到提升大豆种植效益的目的。需要保证豆苗水分与养分的充足性,合理开展施肥工作,改变农民传统的大豆种植习惯,提升其种植效益,例如:在大豆结荚过程中,可以将氮肥含量控制在35kg/hm2左右,并且利用磷酸二氯钾药物喷洒在叶面上,剂量控制在300mg左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科学开展防鼠工作,减少大豆中的鼠类,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病虫害或是鼠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3]。
2.4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
需要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提升大豆种植效益与价值,减少大豆种植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推广深加工模式,将农民与种子基地等作为联系依托,建立完善的种子加工模式,在产业化链条实际发展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与大豆收购公司相互合作,在政府的带领之下,建立诚信、友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可以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应该辅助农民完成大豆种植工作,合理控制盲目性种植问题,积极推广各类大豆种植先进栽培技术,在优化农民大豆种植产业化模式的情况下,合理开展各类种植工作,进而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结语
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栽培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栽培技术的应用,科学选择各类栽培品种,优化大豆种植栽培体系,制定完善的栽培方案,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为农民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松影.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8):46.
积极推广旋耕整地法。实践证明:旋耕整地可以达到地表平整干净(无残茬),土壤疏松细碎。整地总的要求是:耕深垅宽一致,起垅播种要直,深松起垅分层施肥,播种要分次完成。倡导秋起垄分层深施肥,翌春垅上播种。具体技术要求:①垅底深松深度要达到25至35公分,苗期垅沟深松度为耕层10—15公分,(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有利于蓄水保墒,减少伤根);②垅体内分层深施肥,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应以底肥为主,底肥用量约占全生育期施肥总量的70%,种肥加追肥约占30%,氮磷比例1:2为宜,每公顷施有机肥15—20立方米二胺120—150公斤,钾肥50—75公斤;底肥50—75公斤;底肥深度为13—18厘米,种肥深度7—8厘米
二、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性强的品种。
2.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苗齐、苗壮、苗全。
3.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精选后的种子播前必须做好种子的药剂处理,每公斤种子可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2毫升进行种子包衣,或2%的宁南霉素按种子重量的1-1.5%拌种,防治根腐病。
(2)微肥拌种。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按种子重量的0.5%、硼砂0.04%、硫酸锌0.5%拌种或用生根粉10ppm浓度拌种。
三、适期播种
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时可抢墒适时进行播种。播后及时镇压,建立土壤水库,在确保一播全苗的基础上,增强大豆抗苗期干旱的能力。无秋整地的地块可采取原垄卡种或平播后起垄以及平作窄行密植,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应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干旱严重地块采取行间覆膜播种方法,并做到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要抓住地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时,播后2~3小时进行镇压;土壤墒情较差时应随播随压;土壤湿度大(含水量>25%)或播后遇雨的地块,需待地表出现2厘米干土层时再进行镇压。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有芽干、坏种或缺苗断条地块应及时坐水补种,尽量补种早熟品种。
四、施肥
分层施肥或深施肥:此法是将肥料施在双苗眼的中央部位,种下4~7cm和12~14cm处。种肥量根据总施肥量而定。若总施肥量低于75kg/公顷,便以种肥为主,底肥次之;若总施肥量超过150kg/公顷,则以底肥为主,种肥次之。
1、有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化肥:测土平衡施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种肥。化肥做种肥,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钾203~0公斤,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施于种下7~14厘米处。追肥。根际追肥。在大豆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追施氮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培土。叶面追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五、田间管理
1.深松。在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垄沟深松,打破犁底层。
2.铲趟。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3.除草。
(1)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茎叶处理。①大豆播后苗前可进行封闭灭草,每公顷用90%乙草胺2000毫升加75%噻吩磺隆20-30克,也可用72%异丙甲草胺3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30克,对水225-300公斤喷雾。②大豆出苗后可进行茎叶除草,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喹禾灵1.5-2.0升,或35%精吡氟禾草灵1.5-2.0升,或10.8%右旋吡氟乙草灵0.6-0.9升,或20%烯禾定1.5-2.0升,或24%烯草酮乳油500毫升等除草;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48%灭草松水剂2.5-3升,或21.4%三氟羧草醚0.75-1.0升对水喷雾。以上除草剂可因地块杂草谱不同而单用或混用。难防杂草防治方法: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可用48%异恶草松0.75-1升/公顷加48%灭草松1.5升/公顷。难防杂草的防治应注意防治时期,大豆真叶期到1片复叶期为最佳防治时期,鸭跖草要在3叶期前施药,刺儿菜、苣荬菜要在6叶以前施药。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2)大豆机械除草。大豆真叶至第一片复叶期采用旋转锄进行两次除草。
4.防治病虫害。
(1)大豆病害:防治大豆灰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25-1.5公斤;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1.5公斤;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25%咪鲜胺1.2-1.5公斤或40%菌核净1公斤,对水200-225公斤,茎叶喷雾。
(2)大豆虫害。防治大豆蚜虫和大豆蓟马每公顷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45-0.6公斤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0.1-0.15公斤;防治红蜘蛛每公顷可用1.8%阿维菌素0.3升;防治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2升制成毒棍,每4垄插一行,每5米插一根,进行熏蒸防虫;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六、收获
收获时,可采用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当田间植株70%以上落叶,植株变黄时,进行机械或人工割晒。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kg/hm2,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