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标准化培训计划及内容(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标准化培训计划及内容范文篇1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管理,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项目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管理,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管理,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安全生产常识,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安全操作技能,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标准化培训计划及内容范文篇2

1.计划的含义

作为文体,计划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作出预想、设计、安排的一类文书。

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专项工作,要想得以顺利完成,必须前有计划、后有总结。计划能够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明确工作的目标,是领导指导、检查,群众监督、审察工作成绩的依据。计划也是一段时间过后本单位总结工作时的基本标准,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说明工作成绩是突出的;相反没有完成工作计划,除非不可抗拒因素外,则说明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计划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在实践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名称,如:“安排”、“要点”、“设想”、“方案”、规划”、“打算”等。

2.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计划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预见性。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

计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工作制定的。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确定,二是要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确定。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可行性

一份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也是衡量其成功失败的一个标准。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4)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3.计划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其所指向的工作、活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教学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分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等。

按适用范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等等。

按适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类,具体还可以称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

按指挥性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涉及面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二)计划的写法

1.计划的标题

计划的标题的常规写法是由单位名称、适用时间、指向事务、文种四个要素组成的。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20__年工作计划》、《××大学××学院20__~20__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除常规写法外,还有一些变通的写法。变通一方面表现在要素的省略上,一方面表现的文体名称的变化上。

先说要素的省略。有些计划,省略单位名称,由适用时间、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1999年度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适用时间,这在专题计划中较常见,如《××大学第二期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单位名称和适用时间两个要素,由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科研工作计划》。也有只用文种做

标题的,不过这种写法因太不正规不值得提倡。省略要素时要注意,越是基层单位的计划,省略要素的情况越普遍,因为涉及范围小,有些要素不说大家也明白。越是大单位的正规计划,要素越不可省略。再说文种名称的变化。由于每一份计划所强调的重心各有侧重,其指挥性、约束性的强弱程度也有较大不同,计划不一定都用本名做标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变换名称,如《××大学党委宣传部1999年度工作要点》、《党委中心学习组1999年理论学习安排》。

2.计划的正文

(1)前言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如《深圳市20__年改革计划》的前言:

20__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我市20__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全局,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配套、规范完善的要求,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几项重大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中介组织、信息管理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增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前言有时可以更短小一些,如:

根据省委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会议上具体部署意见,结合我县粮食工作实际情况,为全面完成20××年粮食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前言的详略长短,要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总体上以精练简洁为原则。

(2)主体

主体部分要一一列出准备开展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这是计划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分。通常主体部分由于内容繁多,需要分层、分条撰写。常见的结构形式为:用“一、二、三……”的序码分层次,用“(一)、(二)、(三)……”加“1.2.3.……”的序码分条款。具体如何分层递进,依内容的多少及其内在的逻辑性而定,可参考后附例文。

(3)结尾

结尾可以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条款之后就结束全文,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计划在结尾之后,还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定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加盖公章。

【例文】

20__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计划安排

为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20__年,各级统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要按照“完善制度、依法检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稳定和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一、培训对象

现在统计岗位上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不具备中专以上统计专业学历、未取得统计员(初级)以上技术资格又未参加过统计上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

统计上岗培训开设:

1.统计法

2.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

3.地方统计法规

总学时为120学时。

凡参加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统计“三五”普法培训,并取得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颁发的《结业证书》者,统计上岗培训考试中可免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课程。

统计上岗培训采取业余自学为主与集中面授辅导(每周占用工作时间三个半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三、培训教材

按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编写的《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本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培训辅导材料。地方统计法规培训教材,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由广东省统计局政策法规处编写,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由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编写。

四、统计上岗培训的组织实施

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为了使《暂行规定》能按时实施,上岗培训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岗培训工作分下列三个阶段进行。

1.组织发动阶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工作对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深入到基层,使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普遍认识、了解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强化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

其次,各级统

计教育部门要与统计法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在今年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要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检查。再次,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要认真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生源的组织、学员的报名及编班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特点,统筹兼顾,安排好培训班次和培训时间,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工作于5月31日以前完成。

2.报名培训阶段。20__年4月27日─5月31日为报名阶段,20__年6月起至8月份期间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教学工作。

(1)凡符合参加统计上岗培训要求的人员,应填写《统计上岗证书申请表》,并提交大一寸彩色正面近照两张。

(2)收费标准:三科学费400元;教材费、资料费90元;报名费10元,合共500元。

(3)由各区统计部门组织辖区内单位报名,汇总后上报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

各区报名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

福田区:福田区政府大楼计统科2718333-407李军

罗湖区:罗湖区管理中心大厦1810室5400715

曾建斌

南山区:南山区政府大楼计统科6569003严晓辉

宝安区:宝安区政府二楼204室7783152

张敏敬

龙岗区:龙岗区政府大楼1305室8904285

彭亚林

盐田区:盐田区委大楼626室5361613

谢彦洪

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2101248、2102333-1032

办公地址:同心路1号统计信息局b座二楼培训部

3.考试、发证阶段。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结束后,按照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组织考试。考试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命题(统计法的地方统计法规部分占30分,其中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占15%,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占15%,由省统计局法规处与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共同命题),根据各地要求,并请示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有关部门同意,今年我省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试安排如下:

按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在9月15日进行,具体安排是:

上午:8:30~11:00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下午:2:30~5:00统计法基础知识(含地方法规)。

考场设在区(镇)一级。

全市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的考试、阅卷和成绩登记造册由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和法规处共同负责组织。

统计人员参加上岗培训,经考试成绩合格,并经审核符合发证规定的其他条件者,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颁发经省统计局核审的全国统一式样和内容的统计上岗证书。

五、统计上岗培训的教学安排

1.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每期上岗培训安排在四周内完成。

2.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

3.为方便学员就近入学,在各区、镇设立分教点,由各区派专人负责管理。

标准化培训计划及内容范文篇3

关键词新护士;个性化培训;核心能力;护理管理

目前,全国各地各级医院乃至全世界的医院最突出的问题是护士的流失与短缺。护士频繁离职,医院不断地招聘,新护士比例不断增加。若要确保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唯有加强培训,尤其是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然而目前的培训规范多死板,缺乏针对性,加上目前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紧缺,培训落实不到位,多形式化,培训效果不明显。因此,我院于2014年7月起对新入职两年内的新护士采取个性化培训,使培训更加灵活,达到了培训效率与效果的最大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011张,目前护士人数为921人。选取我院入职两年内的新毕业护士133名为研究对象,年龄18~24岁,本科105名(78.9%),大专28名(21.1%);本院实习98名(73.7%),外院实习35名(26.3%)。将新护士随机分至科室,再对科室进行分片随机抽样,抽取8个科室作为观察组(分别为2个内科,2个外科,2个妇产科科室,2个其他科室),含新护士50名,占37.59%;对照组科室护士83名,占62.41%。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培训时间均为6个月。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培训方式。

1.2.1.1成立新护士培训核心小组由课题研究与医院临床培训小组的主要成员共6人组成,包括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核心小组负责组织导师培训,到科室对新护士的培训进行监督与指导,参与新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等。

1.2.1.2建立科室培训菜单科室培训菜单是将科室所有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归纳形成列表,使培训内容清晰、全面、一目了然,体现科室工作的充分性。培训菜单包括科室工作所涉及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操作、专科知识和操作、各班次或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制度与规范、个人素养等内容。在运用过程中各科室还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及本领域的发展及时地对培训菜单进行补充修订及更新。

1.2.1.3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在实施新护士个性化培训过程中,导师与新护士的关系最为密切,全程参与个性化培训计划的制订、实施及评价,因而导师是本研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导师的准入,进一步修订导师职责,先后共举行了四次导师专项培训,内容包括解读“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估表”的评分标准与使用、科室培训菜单的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要求、导师职责的强调等,最后进行理论与口头相结合的考核,合格者方可担任实施个性化培训的导师。

1.2.1.4实施个性化的培训由护士长为每位新护士指定1名符合资质的导师,导师根据核心能力评估结果,与护士长/教学组长及新护士个人进行充分沟通,从科室培训菜单中挑选出短期内需完成的培训内容,并对每一项具体内容拟定相应的目标,目标分为A、B、C、D四个级别,A为最高,依次降低,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分步计划,分阶段实施,每一项的完成都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导师评价,每月由护士长/教学组长进行抽查1~2项的完成情况。计划可分每1~2周或每月制订,结合科室当前收治的病种、新护士的接收程度等随时调整,若计划未完成或目标级别未达到要求,可纳入到下一阶段继续;同样,若计划提前完成或超标准完成,导师可根据个人特点随时调整或适当增加培训内容。对于培训计划完成较好,有特长、有潜力的新护士,护士长或导师还可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教学、科研、管理、专科等方面的培训,促使其个人综合发展和成长。在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个人的成长需求和科室对个人的要求,导师应与新护士一起进行制订,实施过程中动态评估,及时进行相应调整,既要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能最大实现个人成长,充分体现个性化,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新护士个性化培训计划。

1.2.2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培训方法,根据科室以往的“新护士培训规范”,所有新护士仍然由导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完成培训规范相应内容的培训,培训目标以了解、熟悉、掌握描述,培训时间及内容固定,全科统一。

1.3效果评价

1.3.1运用“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估表”进行新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通过Delphi法建立了“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估表”,从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教育能力、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六个维度对新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评估,共66项三级指标,每项指标因权重不同而赋予了3~5分的分级,满分共300分。两组均分别在新护士入科后1周及出科前1周进行核心能力评估,评估程序包括首先由导师与新护士一起进行初评;再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及所有导师一起进行复核再评,最后由培训小组核心成员2~3名到各科进行终评,以力求标准一致。比较个性化培训与以往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提高的幅度。

1.3.2新护士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新护士培训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对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实施、导师带教和反馈、对工作发展是否有帮助以及对整体培训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表得分≥85分视为满意度达标。实施共发问卷133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91%。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提高幅度比较

观察组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护士培训后满意度比较

两组后两项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前两项满意率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新护士修改化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随着护士的流失,医院护理队伍不断地更新“换血”,新护士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医院对新护士的培训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培训菜单将各科室培训内容系统化、具体化,体现了临床工作的充分性,为新护士及导师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避免了培训双方的盲目性、随意性及培训内容的重叠或遗漏,可明显提高临床培训效率。针对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个性化培训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调整培训内容,计划分阶段,目标分级且明确,培训模式科学、灵活,可快速有效地达到培训目的,明显提高新护士培训的效率与效果。

3.2有利于提高新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

新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经验缺乏,病情观察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欠佳,心理压力大,因而处于护理差错的高发阶段[1]。而核心能力是在护士个人职业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是护士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3]。以往的规范化培训往往受制于呆板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规范的束缚,形成单一较固定的培训模式,存在着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重视整齐划一而忽视变化的倾向[4]。个性化培训运用《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估表》进行评估与考核,强调根据新护士和专科特点以及科室对个人的培养要求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充分、具体,目标明确可量化,计划分阶段实施与评价,随时调整,及时修订,使培训灵活,效果显著。除侧重新护士临床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外,还因材施教给予专科、管理、教学、科研、人文等方面的进一步指导,力求让新护士尽快达到岗位要求,不断提高核心能力,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表2显示,个性化培训对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3.3推动了导师制的落实

以往培训模式下的导师制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与被指导者均在进行倒班,双方很难碰面,加上培训模式固定,对导师的主动介入促进不大,导师制往往流于形式。个性化培训的实施,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严格准入,遵守职责,参加进一步的培训与考核,以及在临床工作和教学中的不断再学习与提高等。此外,个性化培训要求导师与新护士一起进行核心能力评估、分阶段制订培训计划,促进了双方持续的、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也督促导师必须密切关注新护士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甚至延伸至生活中,将导师制落到实处,良性推动新护士个性化培训的进行。

3.4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个性化培训计划是根据科室实际与个人特点而制订,分阶段实施与评价。各阶段内容具体、目标明确,且要求新护士共同参与制订,使培训更加主动,易于接受;加上导师制的落实,整个培训过程中新护士的学习及工作压力小,计划实施顺利;因此新护士对整体计划与实施及导师的带教满意度高。此外,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对其胜任临床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100%的新护士都认为个性化培训对其工作发展有帮助。在整体培训满意度和对工作发展有帮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士的满意度均较高,这与我院多年来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常抓不懈具有一定的关系。综上所述,个性化培训的实施显著提高新护士培训的效果,新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其迅速成长,保证了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也进一步推动了导师制的落实,提升了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个性化培训为医院新护士的培养提供了一种科学、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也为其他层级护士的培训提供了借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综合能力,加大对个性化培训实施的临床监督与指导,将个性化培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芳兰,应燕萍,崔妙玲,等.从差错分析浅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重点阶段[J].护理杂志,2008,25(8A):75-76.

[2]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2A):201-202.

[3]王侠,于兰贞.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38-640.

  • 上一篇:写事的作文300字(收集3篇)
  • 下一篇:消防知识教学计划(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