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冬虫夏草栽培技术(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茶树;短穗扦插;茶苗移栽

1.采穗园管理

1.1品种选择

采穗园提供插穗,宜选中龄茶园,要求茶树的品种优良,纯度须达100%。

1.2修剪

茶园中的新旧茶树都应及时修剪,长势较好的青壮龄茶树深修剪,生长衰退的老树重修剪。修剪时间宜选春夏季,通常春茶前修剪的枝条供夏季扦插,夏茶前修剪的枝条供秋冬季扦插。

1.3施肥

母树施肥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667m2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kg。

1.4病虫防治

防治病虫害,喷施低毒长效农药,必要时停止养穗,禁止病虫枝条外运。病虫防治应以防为主,注意加强病虫检测,同时,可对剪穗后的母树喷洒农药进行有效防治。

2.苗圃选择与管理

2.1选择苗圃

扦插苗圃宜选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要求苗圃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肥力较高,且保肥力和保水性好,其中微酸性沙质土壤较好。还应注意,此前种茶多年或种植烟草蔬菜的地块不宜选作苗圃。

2.2整理苗床

可分2次翻耕苗床,第1次全面深耕30cm左右,第2次在约20cm耕层内精细整地,土块应耙碎、耙平、晒透,促进土壤疏松。苗床宜东西向,以减少阳光射入。苗床的适宜长宽为15~20m、畦面宽1~1.3m、畦高15~20cm、畦沟宽约30cm。

2.3修排水沟

在苗圃四周修建排水沟,用以排水防渍,排水沟宜宽40~50cm,深30~40cm,沟底比畦底深。也可在排水沟中修蓄水池,用以蓄水灌溉,池间间隔保持4m。

2.4搭棚遮a

采用高棚,棚高约2m,每隔3~4m立水泥柱,棚顶拉铁丝,铺遮阳网,以保证较好的透光性、通风性和透气性。

3.插穗选取与处理

插穗宜选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棕红色和黄绿色枝条,且要求腋芽饱满、无病虫害。通常剪取3~4cm长的短穗,1个短穗上带有1个饱满腋芽和1片完整叶片,可在1个节间剪取1个短穗,节间过短的枝条可2节剪1个插穗,保留上端叶片即可,剪口应平滑,保证叶和芽完整。

4.扦插

4.1扦插时间

春插通常在4月份,宜选择土壤肥沃的苗圃和健壮的插穗。夏插通常在6~8月上旬,夏季气温高,插穗愈合和发根快,成活率高,但应注意防晒遮荫。秋插通常在8月中旬~10月上旬,插穗的成活率也较高。冬插通常在10月中旬~12月,多在气候温暖的茶区应用,冬季气温低,发根慢,还应注意防寒冻伤。我国多数茶区选择夏插,而春插和冬插的管理要求较高,较少采用。夏插时,因气温高、光照强,扦插宜在10:00前或15:00后阳光较弱时进行。

4.2短穗扦插方法

扦插宜在雨后进行,此时苗床土壤湿润,对扦插有利,适宜的扦插行距7~10cm,株距2~3cm,保证叶片互不重叠,667m2可扦插20~25万株。芽和叶柄要露出土面,叶片不可粘土,且保持同向伸展。扦插完1行后,轻轻沿插穗行压实泥土,使插穗与土壤充分结合。扦插后应立即浇水,并进行遮荫。

5.扦插苗管理

5.1浇水

苗圃的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70%~80%,插穗生根前则要求在80%~90%。扦插后立即浇透水,扦插初期,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扦插约40d后,每天浇水1次,若已生根,可隔天浇水1次或几天沟灌1次,沟灌时灌水高度不可超过苗床的3/4。

5.2遮荫

扦插后立即遮荫,发根初期遮光度控制在70%,中后期控制在40%~50%,待茶苗逐渐生根长叶,可逐步增加光照。

5.3施肥

施肥时应遵循先淡后浓、少量多次、勤施薄施的原则,随着茶苗生长逐渐增加肥量。每月可施肥1~2次,采用有机肥或化肥,均匀喷撒在苗床上,施肥后及时浇水。

5.4除草

应及时拔除杂草,除草时不可伤到茶苗根系。可每周除草1次,除草后浇水,使插穗与土壤充分结合。

5.5除花蕾

及时摘除花蕾,避免消耗过多养分,除花蕾后浇水1次。

5.6病虫害防治

危害插穗的常见病害有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常见虫害有茶尺蠖、螨类、卷叶蛾等。应及时治疗病虫害,对付病害可每月喷1~2次的0.5%~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虫害可喷施低毒长效农药。

6.茶苗移栽

6.1移栽时间

宜选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期,根系生长活跃,且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含量条件都对茶苗根系恢复有利的季节移栽,此时的移栽成活率较高。长江流域宜在10月中旬~11月或2月下旬~3月下旬移栽,江北茶区宜在春季移栽,有春旱的茶区宜在6~7月移栽。

6.2起苗

起苗时宜选苗高25cm以上,主干基部粗3~4mm,且无病虫害的茶苗。起苗宜在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起苗前浇水淋地,保证土壤疏松湿润。起苗时不宜用手拔苗,应用锄头等工具掘苗,以防损伤根系。起苗要求根系完整、带土移栽,起苗后的茶苗注意防风防晒。

6.3运输

远途运输前分等级捆苗,苗捆的大小适度,捆好后可用黄泥浆粘根,并用稻草包裹根部。运输途中将苗木直立放置在阴凉处,喷水保湿或假植,注意防风、防晒、防淋,避免紧压堆闷茶苗。

6.4垦地施肥

栽植前应垦地,开设排水沟,防止苗地积水。根据种植密度开种植沟,深度宜>30cm。在种植沟侧开施肥沟,撒施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肥料与土壤拌和并盖土,土层厚度不超过5cm,施肥后沟的深度宜保持在10~15cm。

6.5栽植

根据茶树品种、地形条件、土壤肥力等确定茶苗种植密度。若在平地缓坡、土壤肥力中等的茶园种植灌木型茶树,宜采用单行条栽,行距约1.5m,丛距约0.33m,每丛2~3株。

定植时一手将苗扶直,一手填土,待土覆盖至接近茶苗泥门不露根须时,向上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及时将根际土壤压紧实,向根部盖土直至高出泥门3~5cm为止。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再以松土覆盖,也可铺树叶、稻草等,以防止水分蒸发。

6.6荼苗管理

(1)定型修剪。茶苗移栽后应据茶苗生长情况及时定型修剪,剪除离地面15~20cm以上的枝叶,以减少叶面蒸发。

(2)浇水。新移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适度浇水,促进幼苗成活。

(3)防寒保暖。冬季应培土壅根,增厚土层,铺草保暖,还可在迎风面的阴坡设置挡风障,用以防风防寒。

(4)抗旱。旱季来临前可中耕除草,并供应充足水肥。注意培土保湿,也可通过铺草达到保水降温的目的。(5)排水。雨季来临前进行茶苗根基培土,并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积水。(6)施肥。茶苗开始长新根和新梢时可适时施肥,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防止因发酵烧伤根部。(7)除草。通过采用喷施化学除草剂和人工拔草的方法及时清除杂草,防止草荒。(8)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止地下害虫咬食幼根。

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蛹虫草;人工栽培;种子液;扩大生产;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S56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1-0075-01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用真菌,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体后能形成真菌与昆虫复合体,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与冬虫夏草(C.sinensis)同属异种,故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蛹草、蛹草菌等[1-4]。已有研究表明,蛹虫草子实体中具有多种药用成分如虫草素、多糖和虫草酸,具有滋肺益气、增精益肾、止血化痰、抑制肿瘤、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并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5-6]。由于野生蛹虫草大面积采挖已面临枯竭,目前人工蛹虫草已广泛栽培,在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条件、化学成分组成、药理作用、临床医疗保健功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6-7]。笔者也从新疆地区采集野生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了分离得到优良菌株,进行了人工栽培研究与示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为了大规模化对蛹虫草人工栽培,需要对批量优质蛹虫草菌悬液进行制备,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需要。为此,笔者在已有实验室装备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优化发酵工艺方面入手,对发酵罐中培养调节温度、pH值、通气量等因素进行了控制,筛选出了最佳的发酵优化条件,制备的种子液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现对蛹虫草菌种培养液发酵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批量制备蛹虫草种子培养液提供技术依据。

1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已经本实验室经单子囊孢子分离,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人工筛选,获得了不同型MAT1-1和MAT1-2代表菌株[8-9]。

2培养基制备

改良马铃薯(PDA)固体培养基[10]: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3g,琼脂16g,磷酸二氢钾(KH2PO4)2g,七水硫酸镁(MgSO4・7H2O)1g,复合VB25mg,用水补至1000mL,pH值6.5~7.0。改良PD培养基(g/L):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3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复合VB25mg,pH值6.5~7.0。种子发酵培养基采用改良PD培养基。

3工艺流程

3.1倒平板

将改良型PDA固体培养基加热熔化,待温度冷却至55~60℃时在无菌操作下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倒放备用。

3.2活化

从冰箱中取出不同型MAT1-1和MAT1-2的蛹虫草优良菌种,在无菌操作下分别接种于改良型PDA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21℃±1℃光照培养15~20d,待菌株长至近培养皿边缘时放置4℃冰箱备用。

3.3接种

将长满菌株的培养基从冰箱中取出,无菌条件下用灭菌牙签挑取少量粉色的分生孢子,接种至装有灭好菌的改良PD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

3.4液体摇培

将含有不同型的接N好的锥形瓶放在摇柜中进行摇培,170r/min,(21±1)℃下恒温震荡培养3~4d,获得许多含有小米粒的菌丝球的少量种子菌悬液。

3.5种子液扩大生产

以LiFlusGX发酵罐为例,进行了蛹虫草菌株种子液扩大生产,具体如下。

3.5.1发酵罐调试。

(1)pH电极405-BPASpH值校准。配制校准液(pH值分别为4.01和6.86),开机点主页面的calibration.继续pHcalibration,先用蒸馏水润洗点击,再用餐巾纸擦拭,将配制好的标准液分别放入50mL试管中,倒入15~20mL即可。并将电极先后插入pH值6.86、pH值4.01的校准液中,静置与校准。

(2)溶氧电极INPRO6800溶氧电极准备。将溶氧电极的下端5cm处电极头旋开,用拇指盖抵住电极头下端金属圈将其内部结构取出来。在取出来的内部结构中倒满极化液,注意不能有气泡,否则底部的膜会破。

3.5.2发酵罐封装灭菌。清洗发酵罐LiFlusGX各个部位,然后将各个电极安装到发酵罐上,将适量酸、碱倒入瓶中,并注意用皮筋底部扎口,目的是防止腐蚀皮管和发酵罐。并将各个出口用封口膜紧紧封住,用报纸包住冷凝管灭菌,一般121℃灭菌15~20min,完成后快速移到无菌操作台下紫外灭菌30min。

3.5.3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按灭菌好的发酵培养基:种子菌悬液为10~15∶1(体积比)的比例倒入发酵罐,封好后移出。连接各个电极,开通各个电源,通过蠕动泵调节酸、碱通过皮管到达发酵罐并调成自动模式。设置发酵条件(温度20~25℃,pH值6.0~6.5,通气量1mL/min),培养2~3d,菌丝球布满培养液,发酵完成。

3.5.4种子液保存。对超净工作台灭菌30min,将发酵完成的发酵罐移到超净工作台中,用酒精棉球擦拭整个发酵罐体,将菌种培养液倒入已预先灭菌好的玻璃容器内,并用标鉴标注时间、条件、工作人员等信息,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4参考文献

[1]KIRKPM,CANNONPF,DAVIDJC,etal.DictionaryofFungi[M].9thed.wallingfordoxon:CABInternational,2001.

[2]蒋三俊.冬虫夏草及蛹虫草寄主昆虫资源[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5):15.

[3]梁宗琦.中国真菌志:第32卷:虫草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9.

[4]ZHOUXW,GONGZH,SUY,etal.Cordycepsfungi:naturalproducts,pharmacologicalfunctionsanddevelopmentalproducts[J].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09,61:279-291.

[5]孟泽彬,陈林会,朝近雨,等.蛹虫草化学活性成分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5(9):2147-2154.

[6]张姝,张永杰,SHRESTHABHUSHAN,等.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菌物学报,2013,32(4):577-597.

[7]SHRESTHAB,HANSK,SUNGJM,etal.FruitingbodyformationofCordycepsmilitarisfromulti-ascosporeisolatesandtheirsingleascosp-oreprogenystrains[J].theKoreanSocietyofMycology,2012,40(2):100-106.

[8]努尔买买提,焦子伟,杨晓绒,等.不同人工栽培培养基对蛹虫草子实体发育的影响及效益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2):359-366.

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范文篇3

论文摘要针对大别山区桑产茧量不高的实际,介绍了该地区桑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桑叶产量,进而提高桑产茧量提供指导。

蚕桑生产是大别山区传统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逐年提高,农民自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但大多农民在发展的时候只盲目追求桑园面积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桑园的管理,导致桑叶的产量不高,桑产茧量也一直在510kg/hm2左右徘徊,与桑产茧1500kg/hm2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将大别山区桑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新建标准桑园

1.1建园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建园。

1.2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山地栽桑应修水平梯田。全面耕翻深耕40cm左右,然后平整园地;开沟吊漕(宽30cm、深50cm),挖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挖松底沟。挖后漕内施入有机肥60t/hm2和过磷酸钙750kg/hm2,然后将表土回填到肥料上,苗木栽在表土上。

1.3栽桑时间

桑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栽下,此时桑苗处于休眠状态,成活率高。春季发芽早,以11月栽植为宜。

1.4栽植密度与形式

以棵行距33cm×200cm栽植,中干养成。

1.5选苗、修根

桑苗要选栽育711、农桑14号、华明桑等高产抗病强的优良品种。栽前将苗木进行大小分级,剪去过长根和受伤部分,剔除病虫害苗。长途运输苗根干萎的可浸泥浆稀粪水后立即栽植。

1.6栽植方法

以确定的株行距,拉好栽植绳,把桑苗放入栽植沟内,扶正苗木,先填剩余的细表土壅根,边壅边轻提苗干,使根系向四方伸展并与土壤密接,再壅土踏实。桑苗根颈入土8cm左右,沙土宜深,粘土宜浅。栽后浇足水,然后在距地面35cm处定干。最后将底土覆于桑根颈上方周围成馒头状,可保湿、防冻、护干,促进桑苗来年早发芽。

2培养理想树型

2.1桑树树型养成的目的

促使树型整齐,枝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促进营养生长,减少花椹,防止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桑叶,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一般以中干有拳式树型为宜。

2.2中干有拳桑养成法

树干高度105cm,以2层枝干为好,3年养成,第4年正式收获。①第1年:苗株春季发芽后,待新梢长到15cm时疏芽,选留2~4个匀称壮芽任其生长,当年养成2~4根壮条,晚秋蚕后每条留叶6片左右。②第2年:春季发芽前离地面65cm处剪定。发芽后每枝干选留2~3个壮芽,每株养成4~8根壮枝,晚秋蚕结束后每枝干留叶7~8片。③第3年:养过春蚕后提早离地面105cm处剪伐,养成第2枝干。发芽后每枝干留2~3个健壮芽生长,每株养成8~16根壮条。以后每年养过春蚕后离地面105cm处剪伐,形成桑拳。

3桑树管理

3.1科学施肥

3.1.1春肥。春肥占全年总肥量的20%,桑树发芽前15~20d施下,一般在3月20日左右施下。施45%复合肥或尿素300kg/hm2。春蚕大蚕期叶面喷肥2~3次,配置浓度为:复合肥1%、尿素0.5%、过磷酸钙1%;每隔2~3d喷1次可增产桑叶10%左右。

3.1.2夏肥。夏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用速效肥。6月初完成夏伐后立即施下。一般分2次施用,夏伐后与疏芽后各施1次。此期经历6~8月3个月,桑树枝条生长占夏秋总生长量的90%。施足夏肥,不仅增加当年夏秋叶产量,且关系来年春叶产量。

3.1.3秋肥。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0%,8月施下,速效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

3.1.4冬肥。冬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桑树落叶后施入,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结合冬耕施增施硼肥22.5kg/hm2。

3.1.5桑园间作绿肥。绿肥翻入土中,可增加桑园有机质,达到“以园养桑”的目的。冬绿肥在9月至10月中旬播种,品种有蚕豆、红花草等,4月上旬翻埋;夏绿肥在5~6月播种,品种有绿豆、饭豆等,在7月中下旬收割。

3.2桑园耕耘

3.2.1冬耕。桑树落叶后结合绿肥播种和施冬肥进行,深度20cm,离桑根10cm左右,土块可不打碎。

3.2.2春耕。桑树发芽前结合埋冬绿肥进行,深度10cm,土块要打碎。

3.2.3夏耕。夏伐后随时进行,为避免伤害桑根,深度5~10cm。可结合除草与播种夏绿肥进行浅耕。

3.3桑园除草

桑园杂草不仅与桑根争夺养分、水分,影响通风透光,而且是病虫潜伏的场所。因此,全年要抓好3期5次除草工作。

3.3.1春除发芽草。桑树发芽前的4月初除去幼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除1~2次。

3.3.2夏除黄霉草。夏伐后雨水多,气温高,光照足,杂草生长快,6~7月除草2次。

3.3.3秋除开花草。秋季除去开花结籽草可减少来年杂草蔓延,除草1~2次。除人工除草外,还可用10%的草甘膦水剂15kg/hm2除草。

3.4桑园排灌水

3.4.1排水。桑园积水会影响土壤通气,致使桑根呼吸困难,严重的会死亡,因此,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4.2灌水。桑园春季和夏伐后2次发芽期以及夏秋的旺盛生长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情况,春季在发芽前开叶后各灌1次水,春蚕期灌水2次,做到前期少灌后期多灌,夏伐后灌水1~2次,秋季7~10d无降雨时要及时灌水。夏秋季灌水需在下午4时后进行。

3.5桑园护理

3.5.1摘心。选择晴天将桑树新梢的嫩心摘去,促使幼叶成熟。春蚕大蚕期5龄用桑前10d摘心,可提高叶质和叶量。

3.5.2疏芽。夏伐后把过密新梢适当疏去,分2次进行。第1次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时疏去过密新梢;第2次结合大蚕用叶,用桑剪剪去细弱、下垂和位置不当的过密新梢。

3.5.3整枝。在冬季修去桑树的死拳、枯桩、病虫枝、小细枝,可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修下的枝条立即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蔓延。

3.5.4剪伐。在春蚕5龄期后边采边伐,剪口在定拳处,时间要求在6月5日前全部结束。

3.5.5剪梢。在晚秋后剪去桑树枝条梢端一部分,可提高春季发芽率,增产桑叶10%左右,还可减少冬季冻害,一般剪去枝条总长的1/4。

3.6合理收获桑叶

做到量叶养蚕,不养过头蚕。夏蚕饲养张数约为春蚕的25%,秋蚕饲养量可与春蚕相当或略大于春蚕饲养量。夏蚕收获采叶占条长的1/2;中秋蚕留8片叶,晚秋蚕留4片成熟叶,一律摘叶留柄,以保护枝条腋芽,为下年丰产打好基础。

4桑树病虫害防治

4.1桑树萎缩病

加强检疫,选栽良桑,注重肥培管理;发现病株及早挖除,集中烧毁。

  • 上一篇:我想发明什么的作文(收集6篇)
  • 下一篇:机电技术基础知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