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文化翻译
英语习语(idioms)包括成语(setphrase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形似与神似,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平衡,确实是翻译者难以逃避的。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严复在他的《天演论》中说:“译道三难:信、达、雅。”忠实准确,指的是透过一种语言去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纵览中外翻译史,直译与意译之争均赫然在目。争论的实质可用一句话概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表达形式问题。直译与意译相互联系而无绝对界限,旨于忠实传达思想。
一、直译
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由于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相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例如:
To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
Aslightasafeather轻如鸿毛
Eachcrosshathitsown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有的习语的形象、比喻可能对于读者来说比较生疏,但由于其在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明显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者历史背景,宜采用保留原文习语表达方式的直译法。如Acathasninelives则可译成“猫有九命”,armedtotheteeth直译成“武装到牙齿”,TheTrojanhorse译为“特洛伊木马”。
二、意译
在英汉习语中,有些意义大致相符,但是在形象和风格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既保持了原句的本义,又适合中国习语的表达习惯,易为读者所接受,它可具体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改造法
这种方法既达意又紧贴原文。比如,Oneswallowdosenotmakeasummer.原文意思是:只发现一只燕子就不能说明夏天的来临。而汉语里却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汉语习语中有“一木不成林”的说法,因此可译为“一燕不成夏”。又如,我们所熟悉的英谚“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其实,这句话隐含着“入乡随俗”,应采取意译。
2.对联法
在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习语较多,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习语翻译中如果采用此种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Awordspokenispastrecalling.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如直译“天有不测风云”会使西方读者不知所云,如意译成somethingunexpectedmayhappenanytime,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三、直译加注法
有一些习语,直译后虽然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语用失误,这时可使用直译加注法根据原文增加那些无其词而含有其意的必不可少的词。通常译文可先直译其字面意思,再点出其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例如,TocarrycoalstoNewcastle可译为“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可加注“纽卡索是英国的煤都”。又如,TheplannerswerebusybypassingtheGordianknot.计划的制订者为躲避戈耳迪之结――棘手的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
汉语习语中也有大量类似的例子:如“东施效颦”,如果只译为DongshiimitatesXishi,就会使西方读者无法了解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因此,译为Dongshi,anuglywoman,knittingherbrowsinimitationofthefamousbeautyXishi,onlytomakeherselfuglier,就使读者一目了然。又如:
(1)没良心,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Youungracefulthing!LikethedogbitLuTung-pin―youbitethehandthatfeedsyou.
(2)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Amarrieddaughter―spiltwater(outsidewealth).
四、意译并加注
在意译中,为提高原语习语传递的信息度,可采用意译加注法,对原语习语的典故,文化背景进行注释,以提高文化交流的程度。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译文中“忠诚正直”是对原文习语“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的意译,为了中国读者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可加注释。注:toeatnofish的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eatnofish表示“忠诚”。Toplaygame和toplayfair(规矩的比赛)同义,由此转义为“为人正直”。
本文对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最能体现出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仅反映出其迥异的价值观念、生态环境、风俗习惯,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而且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社会和经济形态以及自然环境。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习语时要努力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做到“形似和神似”,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2]张蓓.关于英汉典故翻译中的宗教文化问题[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英语科技词汇的正确理解与翻译策略
1.1英语中的科技词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源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专业词汇;二是借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对于前者,有些词国际通用,一般来说概念单一,汉译时不难处理。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由希腊词素syn-(共同)和-ton(器)构成、subsonic亚声的(由拉丁词素sub-和-son构成)、aerospace航空与航天空间(由希腊词素aero十拉丁词素space构成)等等。后者是源与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由于使用频繁,同时用于各个不同的专业,这些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词多用、一词多义。汉译这样的词汇时,应根据所译材料的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的上下文,选择适合该领域及上下文的正确、规范的词义。如carrier的日常普通含义是“搬运工”或“邮递员”,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它可以是:(计算机)媒体,(集成电路)载体,(无线电)载波,(半导体)载流子,(机床)刀架,(运输)搬运车,(航空)运输机,航天(运载火箭),(医学)带菌体,等等。
1.2除了专业术语外,科技英语中仍有大量非专业化的常用词汇,他们有时比专业术语更难确定词义。译时,有时需对其字面意思加以调整,使译文符合该学科专业的表达习惯。本着科技英语准确、简明的要求原则,常采用的译法有如下几种:直译,就是直接译出词汇所指的意义。直译的方法有移植(Transplant)、音译(Translitera-tion)和形象译(Pictographictranslation),科技英语翻译中大量使用的就是直译这种方法。例如:antiballisticmissile(反弹道导弹)、Lin-ear-inductionmoto(r线性感应马达)这些专业词汇长而且复杂,往往是由一些基本的科技英语词素组合而成的,因此按词典里所给的词义将词的各个词素的意义依次译出。clone克隆、hacker黑客、nylon尼龙、aspirin阿斯匹林、radar雷达等这些词都是全部按音译进行翻译的。但有的科技英语词汇却必须采用意译,意译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推演(Deduction)、引申(Extension)和解释(Explanation)等。例如qualification抽象泛指“鉴定”,具体可以指“通过鉴定所具备的条件”,因此,dataqualification可以引申为“数据限制条件”。
1.3若有某个科技词汇在用上述方法都难译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可采用解释法。例如:bloodheat不能译成“血热”,而用其他方法也很难译出其准确含义,此时可借用解释法,将其译成“人体血液正常温度”。
1.4正如每时每刻都会有科技新成果问世一样,大量的科技新词也会随之而出现。翻译这些新词时,应认真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运用构词法知识,必要时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其词义。如:antiparticle反粒子、microwave微波、supersonic超音速的、polysynthesis多元合成、periphonic多声道的、holography全息照术、ecocide生态杀灭、Internaut因特网网上漫游者、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CAD(ComputerAssist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VTOL(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垂直起落飞机。
2科技英语句法特点与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是句子长,结构复杂,且多用被动语态。因此要确切翻译科技英语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透彻理解。首先应理清句子的层次,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
2.1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Televisionisth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ofimagesofmov-ingobjectsbyradiowaves.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名词化结构th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ofimagesofmovingobjectsbyradiowaves强调客观事实,而“谓语动词则着重其发射和接受的能力。
2.2广泛使用被动语句。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mustbepaid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mustpayattention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此外,如前所述,科技文章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这也是广泛使用被动态的主要原因。试观察并比较下列两段短文的主语。Wecanstoreelectricalenergyintwometalplatesseparatedbyaninsulatingmedium.Wecallsuchadeviceacapacitor,oracondenser,anditsabilitytostoreelectricalenergycapacitance.Itismeasuredinfarads.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这一段短文中各句的主语分别为:ElectricalenergySuchadeviceItsabilitytostoreelectricalenergyIt(Capacitance)它们都包含了较多的信息,并且处于句首的位置,非常醒目。四个主语完全不同,避免了单调重复,前后连贯,自然流畅。足见被动结构可收简洁客观之效。
3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策略。
3.1科技英语文体大致可分为论述文体和应用文体两大关系。前者包括科技论文、著述等。后者包括科技情报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及科普应用文等。科技英语论述文体属于严肃的书面语,文字结构严谨、朴实无华,多用被动句和复杂的长句。因此,科技英语论著和论文一般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行文,叙事、论证、推断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通常按逻辑顺序来表达科学概念的复杂体系,且表意清晰,具有较强的层次感。科技作品严谨朴实的特点在汉语中更是如此。翻译英语科技论著或论文,首先应把握原文的词义、语法结构,对原文进行语法、专业和逻辑分析,弄清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原文透彻理解。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使用规范的汉语组织译文,力求再现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
3.2英语科技应用文种类繁多,大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和用语特点。本文只介绍较为常见的指示说明类和科普类应用文的特点及其汉译。英语科技指示说明类应用文的特点是:用词精练,句式简短,多用祈使句;一般采用先后顺序、平铺直叙的行文方式。翻译时,应采用不带感彩、朴实无华的行文风格,用一一对应层次的方法组织译文,尤其应注意弄清各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免造成翻译上的谬误或事故。同时,对于原文的图、表、格、式等,译时不得任意删改。科普文章或读物的文体特征比较接近一般文学作品。翻译此类作品,用词要灵活,词句要适当润色,使其带有一定的感彩,以体现出科普文章或读物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文体特点。
3.3逻辑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逻辑性强(strictinlogic)是科技文体的一大特点,因为科技文献尤其是科技论文、专利、产品质量保证书等要求推理严密,论证准确,描述客观,不留下或尽量少地留下破绽.科技文章为保证其简练性不会多用一个无用的字符,而为了体现其逻辑上的准确性,又不惜“泼墨”去论述。因此从逻辑性方面讨论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文体的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概念明确,判断合理和推理严密三个方面,本部分所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大脑中的加工两个过程,即只讲了对英文原文的逻辑分析。其实在将原文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也有一个逻辑参与的过程,不过那是汉语的逻辑问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无论在词汇上,还是在语法上都存在很在差异;另外,科技文体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规范,使翻译工作更加困难。因此做好英汉科技翻译工作,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好的逻辑基础,这样才可使自己的译文准确恰当,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最后,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结果的描述(即科技文章)既是逻辑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又是表达非常严密的思维活动,科技文章都有严谨的科学论述和严谨的逻辑条理性,因此,科技文章的翻译不但要遵循好逻辑规律,还要求译者有严谨的作风,这样才能将原文作者的意思表达的客观、合理,译文的水平才会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英汉翻译等效翻译理论运用
一、引言
翻译能够实现不同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并保持原始语言文字的含义。为了促进文化知识的广泛交流和学习,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促进和发展,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事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翻译事业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各个文化环境的相互沟通和交融,翻译理论的发展应当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突破和充实,以保证翻译工作有效开展。
作为翻译理论的中心理论,等效翻译理论一直都是具有关键性的重要理论,在语言文字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翻译中遵循等效理论,通过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出等效关系,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发展对翻译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在翻译中,尤其是英汉翻译,要特别注重对于等效翻译理论的良好运用,结合时展形势,加强对等效翻译理论的有效运用。
二、等效翻译理论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1.等效翻译理论的含义。通常来说,等效翻译理论极其注重译文与原文含义的相同,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才能使读者理解相关作品。具体来说,等效翻译理论除了要求译文在语言形式上与原始文对等,还要求译文保持原文的含义和内容风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向读者准确传递出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中文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等效翻译理论中,等效翻译被细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狭义的等效,也称作直译等效,即通过直译的方式保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形式和内容的等效性;二是广义的等效,即通过意译或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三是形式的等效,即重视译文与原文在结构与语法的等效性;四是风格的等效,即要求译文的风格与原文风格的等效性。
2.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美国翻译理论专家尤金・奈达最早提出了翻译对等理论,他认为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十分重要,最理想的结果是,译文对读者产生的心理感受同原文一样,等效翻译理论格外重视译文与原文在含义和风格上的等效性。在等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中,首先,应当保证译文与原文含义的贴近;此外,要实现二者意译上的相似;最后,则应当注重译文中词汇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原文。在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相同的阅读效果,通过多样化的灵活翻译方法,注重原文的情感表达风格。
三、实际翻译中对等效翻译理论的运用
实际的翻译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工作,译者在要保持原文意义、风格与语体的一致性外,还要通过译文传达出原文的内涵和思想。在实际的翻译中,为实现原文表层和深层含义的有效表达,应当在遵循等效翻译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译文的词汇选用、句法和篇章结构、文体等环节的工作,以实现翻译的等效,做好新时期的翻译工作。
词汇的等效。词汇是构成语句和文章的基础,因此,词汇的选用不是独立的,而要依据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合具体的语境,充分理解词汇在文章语句中的含义,从而选出合适的词汇。一般来说,不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能够实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汇,例如许多的专有名词和技术词语,但是在实际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客观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表面意义相同的两个词汇无法实现等效,并且即使语境相同,由于翻译工作人员的风格不同,译文词汇的选用也会有所不同。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多种多样,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应当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原则,首先保证翻译中词汇的等效性,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句法的等效。实现了词汇的等效,还应当实现翻译过程中句法的等效。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实现句法的等效具有较大的难度,例如,原文中单复数的转化较为复杂,在英文中,单复数的形式通常较为明显,但在中文中,单数与复数在语言上往往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不但要理解原文的句法结构,还要充分理解译文的句法结构,这是对译者的要求。通常来说,句法的等效受到词汇选用的极大影响,词汇结构若是不对等,也往往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对等,影响句法结构的等效性。此外,在中文的语法结构与英文的语法结构中,定语等修饰语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句法的等效也是翻译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的环节,句法的等效能够有效提高读者对文章思想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篇章的等效。篇章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单位,在进行语篇的分析时,除了要分析语言本身以外,也要重视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所传递出的现实意义和功能。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实现篇章的等效可以从文章上下文语境及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是翻译工作中实现篇章等效的较为基础的分析方式。一般来说,对文章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语言语义之后,依据文章上下文的线索特征,推理并分析出不同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实现不同英汉语言含义之间的有效转换。
此外,通过对文化语境的分析则可以在较为深层次的水平上促进翻译中篇章的等效。一般来说,文化语境是指在某一语言环境出现的特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规范等。英汉翻译工作重视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要在翻译过程中保证最大程度上忠于原文的语言风格、时代风格以及民族和国家的风格,重视不同语言环境下文化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异同。
文体的等效。众所周知,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不同文体间的语言特征,通过对文体的分析和理解,实现英汉翻译工作中文体的等效,进而实现译文与原文整体的等效。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同体裁的作品包含着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因素,也体现着作者情感表达的侧重。在进行科技体裁文章的英汉翻译时,由于这一类型的文章所体现的文化特色较少,译者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文体的等效,当然,文化因素的干扰较少并不意味着译者按照自己的文化风格进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也应当注重特定体裁作品的特征,实现不同语言的良好转换。而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文化因素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翻译的过程,但正是文化因素的存在,才让读者对原作的精神内涵和风格得以领悟和理解,发挥出翻译对不同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促进作用。
四、英汉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可译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翻译中的可译性是指在双语转换翻译的过程中,原语的可翻译程度。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较为重视的问题。文艺时期的诗人作者普遍认为翻译难以实现原语的含义和精神内涵,但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一些现代的语言学家则开始强调语言的可译性,例如奈达、纽马克等认为只要通过恰当的翻译方式,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能够被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从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思想来看,一种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都是基于一定程度的,通过合理的方式,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被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因而,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在英汉翻译中,翻译的可译性限度不同,采取的翻译方式也有所不同。
保留形象的直译。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语言的相通性和相容性,对于具有这种较为明显的特点的双语翻译,也即是可译性较高的翻译,可以采用保留形象的直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留原语中的视觉形象,例如,“Fishintroubledwaters”可以直接翻译为“浑水摸鱼”;“Morehaste,lessspeed”可以直接翻译为“欲速则不达”等。此外,像“Silenceisgolden”(沉默是
金)这种在翻译语言中没有现成直接对应的表达法和词汇,也能采用保留形象的直译方法,这种直接翻译的形式保留了原语中的形象,能够较为准确传神地表达出原语的意义和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
转换形象的改译。英语与汉语原本属于极其不同的两个语系,即使有着长期的交流和融合,由于中西方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能够通过保留形象直译方式进行翻译的文本极少,大多数英汉翻译的过程需要借助转换形象的改译方式,才能较为妥善地达到与原文效果基本等效的程度。例如,“Loveme,lovemydog”在汉语中的翻译为“爱屋及乌”;“Killtwobirdswithonestone”在汉语中的翻译则是“一箭双雕”,在这些俗语中,英语与汉语中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读者的心中产生的含义是相同的,由此引发的语义联想和心理感受也大体上相同。此外,在一些难以将原语中的形象原汁原味地翻译到另一种语言时,也应当适当采用转换形象的改译方式,即使译文中的形象与原文不同,但是译文中采用的修辞形式、语言风格甚至文本内涵与原语一致或接近,也能使读者产生相近的心理感受,这种方式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英汉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舍弃形象的意译。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读者的理解思维也有所不同。不同的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语音、词汇、修辞、句法等特点,受到风俗文化、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中也存在着难以将原语形象具体转换的现象,通过对原语中的文本含义和思想的透彻理解,进行舍弃形象的意译,通过合理恰当的翻译方式,在翻译原语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译文传递的效果与原文的差异。例如,“What’sbeendonecan’tbeundone”在汉语中可被翻译为“木已成舟”;“Letthecatoutofthebag”在汉语中可被翻译为“泄露秘密”等,这种通过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的文本,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中的思想内涵。
五、结束语
翻译是促进各个国家进行文化和信息友好交流的必要途径,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翻译原则对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等效翻译理论是翻译事业发展中较为核心的理论,通过实现翻译过程中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的等效,才能有效实现译文对原文表层含义及其深层的思想精神、情感理念的忠实表达,进而实现不同文化环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英汉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上,可以根据翻译的可译性程度,合理选用保留形象直译、转换形象改译或者舍弃形象意译的方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的含义。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良好运用等效翻译理论的相关内容,严格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实现翻译的等效,促进英汉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青芸.及物性理论关照下的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53-55.
[2]莫江燕.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24-26.
[3]王建丽.论等效翻译原则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7-98.
关键词:汉英习语翻译技巧
[Abstract]Theidiomsaretheessenceofalanguage,theyareexpressionswithspecificculturalbackground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eytakeanimportantpartineverylanguage.ThispaperwilldiscussthetranslationbetweenChineseidiomsandEnglishidiomsbriefly.
[Keywords]ChineseidiomsandEnglishidiomstranslationtechniques
一.习语的定义
习语的翻译很复杂,同样,给习语下个准确的定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汉翻译教程》对习语的定义是:“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这一定义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英语的谚语,俚语等的学习翻译,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没有从广义上定义习语,这就容易使读者对于习语产生片面的理解,不利于对其整体上的把握。因为从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方言等。作为某一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特殊语言形式,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在汉英习语的翻译中常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困难,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也就成了习语翻译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二.习语的常用翻译技巧
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也被赋予了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信息及民族特色,在翻译习语时,必须重视文化差异,努力找出合适的翻译法。
i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以及不引起读者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等。由于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感情,社会经历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英汉语言中有少量相同或相近的习语。这些习语由于使用范围广,次数多,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广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当原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译者可采用直译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留原习语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等。例如:血浓于水:“Bloodisthickerthanwater”;功夫:“kungfu”;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HitlerwasarmedtotheteethwhenhelaunchedtheSecondWorldWar,butinafewyears,hewascompletelydefeated.”;班门弄斧:“toteachfishhowtoswim”;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Escape?Buthishomeandpropertycan’tescape.‘Themonkmayrunaway,butthetemplecan’trunwithhim”等。直译的好处是能比较完整的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则容易让读者感到滑稽可笑和莫名其妙。
ii直译加注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等的习语在翻译成目标语言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但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为了避免持有目标语言的人们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是不可理解,有必要对译文进行加注。例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ThisSimaZhaotrickisobvioustoeverymaninthestreet”,但外国人不知道司马昭是怎样一个人,所以应加注:SimaZhaowasaprimeministerofWei(220―265)whonursedasecretambitiontousurpthethrone.Theemperoronceremarked:“SimaZhao’sintentionisobvioustoeverymaninthestreet.”;再如,班门弄斧“showoffone’s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threecobblerswiththeirheadscombine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mind)”;班门弄斧(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东施效颦(Theuglyimitatesthebeautifulinsuchadestroyedwaythattheuglinessoftheuglybecomesworse.)。
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谓增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并使译文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起来。例如:
Shefelttheflowerswereinherfingers,onherlips,growinginherbreast.她觉得她好像手里拿着花,嘴里吻着花,连胸中也生出了花。
本句中汉语“拿着”“吻着”“连”和“也”原文中没有,翻译时要加上,使汉语更流畅。
二、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未被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可言喻的,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在英语中,冠词、连词、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Thefoxmaygrowgrey,butnevergood.狐狸会变老,但是永远不会变好。
本句中定冠词the不必翻译出来。
三、词类转移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言中有些词的词性会在目标语言中发生变化,来使汉语通顺自然。如原文中名词可以转移成译文中的动词等词类。例如:
Iamsurethechildwillbesaved.我确定这个孩子会获救的。
这里形容词sure翻译成动词“确定”。
四、分译法
分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则是,把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或者不易安排的句子成分分出来另做处理,一般译为短语或独立结构。就分译成分的结构而言,分译大体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句子的分译三种情况。例如:
H.G.Wellwasawriterwhowaslargelyself-taughtandhadahardstruggletogetaneducationatall.H.G.Well是一位主要靠自学成才的作家,他为受到教育历尽了千辛万苦。
本句中who引导的并列定语从句,一个翻译成前置的定语,另一个翻译成了一个独立的句子。
五、语态变换法
英语中常使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而自然。例如:
Thisbookisdividedintosixteenunitsthatdealwithtopicsofeverydayconversation.本书共分为16个单元,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会话。
被动语态isdivided翻译成主动形式“分为”。
六、正译法,反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必须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尤其要注意英语中的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的翻译。如英语里是否使用no,not,或者带有de-,dis-,im-,un-,-less等词缀的词,在汉语里是否用“不”、“非”、“无”、“没有”、“未”等字或词。例如:
Keepoffthegrass.不要践踏草坪。
本句中keepoff用否定形式表达翻译成“不要践踏”。
七、词序调整法
为了使表达流畅,忠实于源语言的思想,在翻译时可以适当调整词语的顺序。如:ProfessorWang翻译为“王教授”,southwest翻译为“西南”。不仅是短语的翻译,句子的翻译,也是如此。例如:
Hedrinkshalfabottleofbeerwitheachofhismeals.每餐他都要喝半瓶啤酒。
本句中调整了witheachofhismeals“每餐”的翻译顺序。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译汉增词翻译法
有些汉语词类,比如语气词、量词等,英语是没有的,汉语译文如果不加这些词类,就不能很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1.增加汉语语气助词
汉语有许多语气助词,如“啊”“的”“惟”等,语气助词本身无字无义,一般放在句中或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不同语气助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英语没有语气助词,因此翻译时可根据汉语习惯恰当增加汉语特有的语气助词来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修辞色彩和意义。
例如:Howfineitistoday!
今天天气多好啊!(感叹语气)
Don'tmakejoke.Imeanit
别开玩笑啦,我是认真的。(感彩)
Lookoutwhencrossing!
过马路时小心!(祈使句的警告语气)
DoyouknowChinesehistory?你了解中国历史吗?(疑问句表示疑问的语气)
2.增加汉语量词
英语的数词可以和可数名词连用,数词和可数名词之间是没有量词,而汉语在这两者之间一般要用量词。英译汉时,根据不同的名词增加表示名词形状、特征,或数量的名量词,如“辆”“轮”“条”“头”等量词。
例如:acar.一辆汽车。
Aredsunisrisingslowly.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轮)
Hekeepadog.他养了一头狗。(一头)
3.增加汉语词尾词
英语的大多数可数名词表示复数时在词尾加s(es,ies),而汉语的名词复数是在名词后加译个尾词“们”,特别是表示性别、专业、职业的人称名词。
例如:Scientistshavetriedtocomeupwithbiologicalexplanationsforthedifferencebetweenboysandgirls.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方面来解释男孩女孩的着种差异。
Ladiesand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
4.英语中的有些动词或动作名词,译成汉语动词时需增加表示行为,动作量的动量词
例如:Oncethetwoboyshadafight.有一次,两个男孩打了一架。(一架.)
Ilaidmyselfdowntorestmyweariedlimbs.
我躺下来好让两条疲惫的腿子休息一下。(一下)
英语的句子中,有时会省略一个或更多的成分,这种句子称省略句,被省略的句子成分可能是主语、宾语、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虽无其词但有其意,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其内容,可以恰当补译省略的成分,
1.增补一般疑问句非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DoyouliveinHk?YesIdo.
你住在香港吗?是的,我住在香港.
Wheredoyoulive?Hk.(主语,谓语)
你住在哪儿?我住在香港.
2.在并列句中,后一分句常省略与前一部分相同的部分,在英译汉时增补些句中省略的成分
例如:IlearnEnglish,andheJapanese.
我学英语而他学日语。(谓语learn)
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ave.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谓语和宾语makemen)
Hehasabighouse.Ihavesmall.(宾语house.)
他有个大房子,我有个小房子。
Bowlingisgoodforthestoneandrein;shootingforthelungsandbreast;gentlewalkingforthestomach;ridingforthehead.
滚球利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谓语的一部分isgood).
Theirchiefusefordelight,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forornament,isindiscourse;andforability,isinthejudgmentanddispositionofbusiness.
起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使,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子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子际。(定语Theirchiefuse)
3.在英语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中,带有“were”“had”“should”“would”“could”等助动词出现在主语前面,如果不是疑问句的时候,就一定是省略连词“if”“though”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从句,翻译应加译表达构成条件和让步的假设语气的汉语词,比如,“如果……的话”
例如:Hadyoufollowmyadvice,youwouldhavemadeit.
如果你听我的话,你早已成功了.(连词如果)
WereIyou,Iwouldnotfollowhisidea.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听他的话。(连词假如)
4.原文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Hewouldneverhavebeensuccessfulwithoutyourhelp.
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他是不会成功。(如果)
5.be有时引导一个让步状语从句
Beamaneversosuccessful,heshouldnotbearrogant.
不论一个人多么成功,他不应该狂妄自大。(不论)
6.在复合句中,特别是以than或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仅保留必将对象
例如:Heisasreadytotreatherasheistohisguests
他愿意招待她,就像他愿意招待他的客人一样.(愿意招待)
7.在原因、时间状语从句中,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及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的连词
例如:Onhearingtheknockonthedoor,hejumpedoffthebedandthrewonhisclothes.
听到敲门声时,他们就下床披上衣服。(时)
根据意义上的需要或修辞上的要求,可以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单词和词组,可使译文读起来通顺自然,意思明确,符合汉语习惯.
1.增加名词
例如:Digitalwatcheshavehelpedchangethewayoftellingtime.
数字手表已促使人们改变报时的方法。(人们)
Usually,ausercomputerisconnectedwithalimitedareanetwork.通常,网络中的用户工作站要直接接到一个局域网。(工作站)2.增加动词
例如:Theyrecommendsfourareasfordevelopment.
他们建议在四个领域进行开发。(进行)
peopleelecthimpresident.
人民选他当总统.(当)
3.增加副词
Itonlyseemedrightandsensiblethatweshouldhavearelationshipbetweenthesetwogreatcountries.
中美两个大国建交是完全正确和明智.(完全)
4.增加形容词:
Newyear'sEveisadisplay-caseforpyrotechnics
新年前夜是放焰火的好时机.(好)
Itwastheonlypowerfultugintheareaatthattime.
那是当时该区域内唯一的大马力拖船。(大)
5.增加代词
Thegatheringoftopchefsrepresentedoneofthegreatestgatheringsofcognoscentethefoodworldhadeverknown.这些顶尖的厨师会聚一堂,代表了美食界一次空前规模的行家聚会。(这些)
6.增加慨栝词
例如:youandme
你我两人。(两人)
Thereportsummeduptheprogressofscience,andenvironment.
报告总结科学、经济和环保三方面的进步。(三方面)
7.增加数词
例如:Haven'tseenyouforages.
多年不见。(多)
Thedisputebetweenthecaptainspreventedimmediateaction.
两位船长的分歧妨碍了救援行动马上进行。(两位)
根据原文中的形象特征,在译文中添加些词,使其内容形象生动。
例如:Thestatueofliberty.自由女神铜像。(女神)
TheAmericanflag.美国星条旗。(星条)
根据原文中的内容,在其标题添加些内容词。
例如:TheAmocoCadiz
美国石油公司“阿摩柯。卡迪兹”号油轮。(美国石油公司)
VolunteeringontheEXPO
世博会志愿者话甘苦(话甘苦)
参考文献:
[1]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英汉翻译教程.
[3]钱歌川.翻译的技巧.商务印书馆.
[4]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5]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