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黄瓜栽培技术(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黄瓜栽培技术范文篇1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2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苗床选用大棚内阳畦为佳。要求苗床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东西走向,苗床宽1.2m左右。营养土配制为优质土壤40%、腐熟优质土杂肥60%,每1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2.5k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掺拌均匀。

2.2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半天,然后用55℃温热水浸种20min,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灭菌,后用清水洗种,再放温水中浸种5~6h。待晾干种皮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背光处28~30℃温度下保湿催芽。

2.3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钵间封严土。灌水浇透营养钵,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1.5~2.0cm深穴,把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营养钵,盖上地膜或弓棚。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两片子叶展平心叶吐露时,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闭加棚保温,白天温度28~32℃,夜间18~20℃,当70%的种芽拱土时,地膜方式的要揭去地膜,撒0.5~1.0cm细潮土。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大温差育苗,白天25~28℃,夜间10~15℃;定植前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5℃左右,夜间8~12℃。苗期一般不浇水,在苗床干旱时可在上午向苗上喷与气温相同的温水,然后升温排湿。

2.5育苗与定植时间

为提早上市,争取好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可提前在1月中下旬,定植在2月下旬至3月初。苗龄30~40d,3~4片真叶,苗高10~13cm。根据生产设施的保温性能,适当提前或延后。

3定植

3.1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5~7d,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75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750kg/hm2,饼肥2250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锌肥、硼肥各30kg/hm2。撒施深翻,耙细整平,实现平、松、润的标准。6~8m跨度的大棚,棚两边各留15~20cm,按110cm放线,做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扣棚升温。

3.2移栽定植

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定植大行距64cm,小行距46cm,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温20℃以上,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4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一般5~7d。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18~20℃为宜。

4.2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

4.3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15~18℃,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d追肥浇水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300kg/hm2、磷肥150kg/hm2。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7d喷2次。结瓜盛期7~10d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5g/hm2对水75kg,喷2~3次。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4.4整枝吊蔓

大棚黄瓜可纵向拉几道(与黄瓜行数相同)铁丝,然后用尼龙绳,下边栓在黄瓜茎基部,上端活扣在铁丝上,尼龙绳长度应是大棚高度的2倍以上,瓜蔓绕绳往上攀援,也可人工绕绳辅助攀援。秧顶要与棚膜保持40~60cm距离,过长秧要落盘。

5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螨类、斑潜蝇等,要在病虫害初发阶段,选用高效对路农药及时防治。防治黄瓜霜霉病要以生态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加强栽培管理,追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苗,阴雨天到来前用30%百菌清烟剂熏烟,每次5.25kg/hm2,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15kg/hm2进行预防。发生霜霉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磷铅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d喷1次。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用3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施。防治黄瓜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阴雨天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7%炭疽粉尘喷粉防治,每次15kg/hm2。防治黄瓜枯萎病要实行茬口轮换或嫁接栽培,进行种子、苗床消毒;定植7d后用高锰酸钾8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灌100mL,7d灌1次,连灌3次;发病初期用10%治萎灵水剂或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

黄瓜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黄瓜;大拱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076-01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目前,适宜种植的品种有博耐13号、德尔99等。

2田间管理

2.1扣棚

提前20d左右扣棚暖地,即在3月初扣好棚。

2.2整地施基肥

用小型旋耕机耕翻平整土地,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t/hm2、生物有机肥3t/hm2,同时撒施磷酸二铵300~450kg/hm2、硫酸钾复合肥600~750kg/hm2、尿素150~300kg/hm2。

2.3做畦

拱棚两侧各留50cm,按1.4m规格做畦,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畦高25cm,随拱棚走向起高垄,上覆地膜,畦中间留20~25cm的小沟,便于膜下暗灌。

2.4定植

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定植,先按株距27~30cm用打孔器在畦面两边10cm宽处开穴,然后在穴内浇水、栽苗、围苗、壅土、整平垄。双行定植,行距0.7cm,定植密度4.80万~5.25万株/hm2,栽苗深度以覆土1cm后苗坨与畦面持平即可,嫁接苗要把接穗的接口暴露在地上。

2.5定植后管理

2.5.1缓苗期管理。此期以高温促生根,遮阳防萎蔫为主攻方向。春提前和春秋夏一大茬定植后为了预防晚霜造成的低温冷害,应在畦面上搭建小拱棚,小拱棚应白天揭开,傍晚时覆盖好。大拱棚内四周用薄膜做围帘提高棚内夜间温度,前3d不通风,保持棚温28~32℃,空气湿度85%~90%,晴天中午前后覆盖遮阳网遮阳2~3h。3d后,拱棚温度白天上升到32℃时开始通风。秋延后茬口定植后前3d应覆盖遮阳网或草帘,减少光照强度以防萎蔫,3d后逐步撤去遮阳覆盖物。定植结束当天或第2天浇1次透水,1周后再灌1次缓苗水[1]。

2.5.2缓苗后管理。①温度管理:缓苗后及时调节温湿度,防止植株徒长。白天拱棚温度25~28℃,超过30℃放风,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开花结果期白天25~28℃。5月下旬,当外界平均温度达到15℃时昼夜放风,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进入7—8月高温、多雨季节,应采取遮阳措施降低棚内温度,雨天要盖好棚膜,避免植株淋雨而发病。一般控制在白天26~30℃,夜间15~20℃。为了降低棚内温度和光照强度,预防病虫害,应将棚膜四周揭起进行大通风,当棚内温度上升到28℃左右时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遮阳降温。②光照管理:定植初期和9月下旬以后要保持膜面清洁,增加光照强度,6—8月高温季节白天应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遮阳,以使减少光照强度。③水肥管理:缓苗到根瓜采收前应适当控水控肥,干旱时可小水浇灌,保持地表湿润,如遇有缺肥现象,可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3%尿素溶液2~3次,采收根瓜时结束蹲苗,再进行浇水追肥,每隔5~10d灌1次水,一般隔一水追一肥;追肥以尿素、硫酸钾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为主,配合黄瓜专用肥,每次施尿素150~225kg/hm2,或硫酸钾复合肥300~375kg/hm2,或磷酸二氢钾90~120kg/hm2,以上肥料交替施用。进入生长后期每隔7~10d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尿素溶液叶面肥1次。

2.6植株调整

当瓜苗长到5~6片叶时,用尼龙绳及时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绑蔓。主蔓结瓜,发生侧枝应及时摘除或留1个瓜摘心。当植株长到离棚顶20cm时进行落蔓,使下部空秧盘旋起来,每次落蔓30~40cm,并及时打掉下部老化叶片、病叶、畸形瓜。

3病虫害防治

黄瓜大拱棚栽培的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枯萎病、蚜虫、白粉虱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

3.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性较好的品种;二是实行严格的耕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三是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尽量少施化肥;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适合病虫生长的环境条件[2-3]。

3.2物理防治

一是黄板、蓝板诱杀:棚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悬挂规格为25cm×40cm的黄板、蓝板各375~450块/hm2。二是采取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选晴天上午,浇一次大水后封闭棚室,将棚温提高到46~48℃,持续1h,然后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缓使棚温下降至正常温度。以后视发病情况隔15d闷棚1次,闷棚后加强肥水管理。

3.3化学防治

用化学药剂烟熏或喷粉,注意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并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3.4生物防治

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木醋液等和生物源农药如齐墩螨素、新植霉素、Bt、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4]。

4采收

适时早采摘根瓜,防止坠秧。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生长。

5参考文献

[1]霍瑞庆,杨留成,杜红琴,等.驻丝瓜1号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6):32-34.

[2]叶景学,张广臣,姚芳杰,等.北方保护地绿色食品黄瓜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0(1):1-3.

黄瓜栽培技术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黄瓜,辣椒,丝瓜,套种,栽培技术

黄瓜、辣椒、丝瓜三种三收种植模式,适用于冬暖型日光温室。山东省曹县采用嫁接黄瓜套种辣椒、丝瓜的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产黄瓜15000千克、辣椒4000千克、丝瓜2000千克,纯收益黄瓜20000元、辣椒4000元、丝瓜1000元左右。

嫁接黄瓜采用大小行栽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80厘米。在80厘米大行间套种2行辣椒,单穴单株栽植。在温室的前端每隔3.65米种1株丝瓜。

1黄瓜冬暖型大棚,选用全无滴聚氯乙烯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鸡粪10立方米、磷酸二铵100千克、过磷酸钙20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深翻整地,要求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作黄瓜嫁接砧木的南瓜比黄瓜晚7天播种。采用靠接法嫁接育苗。定植后立即浇水,水渗下后盖地膜,然后破洞引苗,并用细土封严膜洞,地膜两侧压土封严。系上吊绳吊蔓。定植后主要以促根为主,缓苗后逐渐通风降温。进入深冬季节,不能浇大水,宜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到结瓜期,每浇1次水要冲施1次肥,每次每667平方米冲施硫酸钾复合肥20-30千克或尿素20千克。尿素必须实行膜下冲施,以免产生氨气。结果盛期实行变温管理。温室内气温白天中午25℃-30℃,下午掌握在20℃-25℃;晚上前半夜15℃-20℃,后半夜10℃-15℃。抑制作物呼吸消耗,促进植株健壮。

病虫害防治:虫害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防治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0.2%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也可用吡虫啉烟剂熏蒸。病害以防为主,一旦发现,立即喷药防治。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选用30%硫悬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选用50%腐霉利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7-10天喷药1次。严格掌握药量,以免造成药害。

2辣椒10月下旬,在温室内育苗,苗龄90-100天。移栽定植前2-3天,苗床喷1次百菌清或多菌灵溶液,预防病害。然后将辣椒苗土切块,带泥坨移入黄瓜80厘米的大行内,株距35厘米,行距60厘米。定植后温室内气温白天保持22℃-30℃、夜间15℃以上,促进缓苗。缓苗后管理与黄瓜相同。5月中下旬黄瓜拉秧时,正是辣椒的盛果期,如坐果多,可用拉秧后黄瓜吊绳吊住辣椒的果枝。一般开花后35-40天,果肉变厚,果皮变硬,有光泽时为采收最佳时期。

  • 上一篇:线上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6篇)
  • 下一篇:寒假工心得(收集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