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装配工艺(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装配工艺范文篇1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过盈配合;装配

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对零部件的需求量加大,且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械设备要能够实现高效、持续的发展,首先就要在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的装配工艺是机械设备运行加工的基础。过盈配合是零部件装配常用的方法,因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具有良好的定心性,较高的承载能力,运行起来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因此受到机械制造领域的广泛认可,应用具有普遍性。在对机械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中,应用过盈装配技术,使轴与轮毂之间、轮芯与齿圈之间、轴承与轴之间的联接更加可靠,运行更加顺畅。在实际装配中,轴比孔的实际尺寸略大,这就要求在装配零部件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装配要求,按照规范的装配工艺进行装配,这对于零部件之间的配合、联接和运转来说非常重要。

1、过盈配合的基本要求

1.1根据过盈量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装配措施

过盈量的大小受系列公差的影响。过盈情况不同相应的所造成的过盈量也存在差异,过盈量的大小和位置不相同,自然会使零部件在分解和装配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某一车型为例,在其传动装置中,齿轮箱内的球状轴承与传动轴之间的联接就运用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因为过盈量较小,所以可直接对轴承采取轴承冲子的方法利用敲打效应将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在此车型的传动装置中,在盖斯林格联轴节内簧片同紧固圈及固定块的连接上需要保持有较大的过盈量,以保证标准要求的摩擦力矩。为了保证装配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采取过盈配合的联接方式,再以压装设备作为辅助,将零部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上。

1.2受力位置要恰当合理

零件在装配的过程中,受力位置要注意恰当合理,这对于装配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以F314U球状轴承同主动轴间的连接来看,在进行过盈配合的过程中,如果简单的采用同冲对称的方法来对轴承进行敲击,那么很可能因为敲击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影响装配的质量。要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轴承冲子作为缓冲媒介,尽可能的使零部件受力保持均衡。在对轴承分解和装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受力位置集中在内圈,从而达到受力均衡的目的,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3零部件的装配按照拆装方向来进行

因为机械设备设计的要求以及装配工艺的需求,有一部分零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圆锥度。比如有一些销孔的装配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正常的运行工作,在对其装配的过程中,要遵循拆装的方向,从孔的大端位置开始着手进行装配,同样的拆解工作也应按照拆装方向来进行。

1.4选择使用专业的装配和拆解工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零部件的装配质量,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需要使用专业工具进行零部件的装配和拆解。比如对行星转向设备的装配和拆解来说,使用专业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没有专业工具的紧急情况下,要注意使用软质材质对零部件进行敲打来进行装配。

1.5注意保护配合面

为了对后续装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对配合面加以保护,防止配合面损坏的情况发生。例如对滚子轴承和传动轴承进行过盈连接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配件分解的次数,以避免配合面的磨损,从而提高装配质量。

2、常用零部件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

2.1静力压入法

静力压入法多用于轴与轮毂之间的配合连接。一般采用千斤顶、虎钳等工具,将机械、手动、液压等方法作为动力源,来实现零部件的过盈连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法在压力载荷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在过盈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对零部件预先进行温度处理,以使零部件膨胀或缩小,便于接下来的进一步安装,而且此方法对配合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2动力压入法

动力压入法在对零部件装配的过程中通常会配合冲击工具来使用,适用于过盈量较小的零部件。冲击工具可分为手动冲击工具和机械冲击工具两种。上一节中提到的轴承冲子敲击的方法就属于动力压入法。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工具与零部件接触的过程中,常会采用垫木、冲子等作为介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法不适合应用于脆性原料上,如铸铁、淬火钢等。但是此方法对配合面也会有一定的损伤。

2.3温差装配法

零部件不同,制造所用的材质也各不相同,相应的在膨胀系数方面也存在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零部件材料的特性,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膨胀或者收缩的影响程度。只需较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就可达到高质量装配的目的。相对于上述两种方法来说,温差装配法优势较为明显,对于脆性材料零部件也同样适用。在必要情况下,可将此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装配。

3、结语

综上所述,过盈配合作为机械零部件常用的装配工艺,对于零部件的连接、配合和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过盈配合是现代机械零部件装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伴随着目前工业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机械设备的装配及分解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深入对零部件过盈装配进行研究,从而确保装配质量,增加工作效率,保证设备正常、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德彩,刘传让.首尾相接钢管超声波探伤生产线机械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蔡静,杨永军,廖理,.导热误差对温度测量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11).

装配工艺范文篇2

方法:结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实际场地需要,进行配电箱的定型、采购和施工安装。

结果:配电箱安装施工规范,提高了施工工艺水平、消除了安全隐患。

结论:正确安装配电箱,消除潜在隐患,提高施工工艺。

关键词高质量选购正确安装消除隐患提高工艺水平

在工程的施工现场,临电的架设、配电箱、开关箱,控制箱等的安装使用,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情况之一,下面,我们对配电箱的安装施工工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对如何提高配电箱安装施工工艺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高质量的配电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前提。

在建筑电器安装工程中,生产厂家成套配电箱的产品质量,对配电箱的施工安装工艺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信誉良好、质量上乘的配电箱生产厂家尤为重要。既要考察其技术能力、供货能力,又要兼顾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节约预算。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等有关规范,结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实际场地需要,进行配电箱的定型、采购和施工安装,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安装位置要正确。

在确定配电箱安装位置时,应根据施工图,进行立体空间构思或到施工现场观测,既要满足实际使用方便,又不影响美观。要求明装配电箱不能装在阻碍行人出入行走或阻碍门扇开启的地方,暗装配电箱则不能在过于“碍眼”的部位。然后进行配电箱外形、规格的初步确定,并以此作为生产厂家最后定型的有关技术参考数据和使用要求。

第二,安装高度要符合标准规范。

根据规范,配电箱底边位置距地面高度一般宜为1.5m,但也可视实际操作和维修方便,并经设计同意后,适当调整。但在同一项工程,特别是在同一场所,配电箱的安装高度应统一。

第三,安装过程要平整稳固。

配电箱的安装必须平整,稳固,根据检查标准,体高小于50cm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体高等于或大于50cm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明装配电箱的安装,应根据底板安装孔位置,用弹线或尺量的方法。确定好金属膨胀螺栓的埋设位置,然后用冲击钻按位钻孔,孔位的大小、深度应以螺栓规格为准,孔(洞)应平直不歪斜,再相应地埋入膨胀螺栓。最后,将配电箱按照螺栓位置安装或挂装,并在箱底拧紧螺母将其固定好。暗装配电箱的安装,则应先配合土建单位进行预留洞位阶段的施工,待电气工程施工正式铺开后,再将配电箱装入预留洞位中,并进行高度及平整度校正,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实边缘和抹平齐整。另外,配电箱的进、出线开孔位置应根据箱体是明装还是暗装的形式,并视箱体的厚度及规格用钢尺进行量度确定,位置要精确无误,然后,开孔并将切口毛刺锉平。当进线为明配(多用在明装配电箱)时,进线管(槽)与配电箱的连接应严密紧固,管内导线不外露,并用锁紧螺母连接。

第四、导线颜色要按标准规范选择。

配电箱单相、三相配线时,其电源进线、负荷出线和箱内电气元件的连接线均应按规范选取颜色,严禁以黄绿色线作为其它导线使用。

第五、导线颜色要按标标准规范选择。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箱内进出导线和电气元件器具连接的导线,经常会出现没有排列整齐、绑扎成束的问题,这是质量通病,也是评价配电箱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配电箱进、出线以及内部导线的连接排列时,要精细、严密,箱内电气元件的导线连接排列要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导线的直线段要平滑顺直,弧段或转角位置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导线外径的6倍,并将各组连接线及导线余量绑扎成束。然后,恰如其分地向四周或空隙位置排布,排布要密实隐固、不下坠。

第六,导线要牢固紧密的连接,箱体有安全可靠的中性线接线端子和保护接地线的端子。

按照规范要求,导线与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配装弹簧介子,并要求达到牢固紧密的质量要求。如果导线特别是相线与开关等元件的连接不紧密牢固,就会容易形成电弧现象,甚至烧毁开关等电气元件,以致形成电气线路短路故障等。同时,箱内保护地线(PE线)之间的连接必须紧密大、不松动,导电体之间的爬电距离要符合规范,导线的剥塑长度要合适,芯线不外露,多组导线的短接要压接紧密,然后搪锡,并作符合规范的二次绝缘包扎处理。另外,配电箱应有齐备的中性线接线端子,箱体和带电器具的箱门必须具有牢固可靠的保护接地接线端子。

装配工艺范文篇3

MiRui

(SichuanInformationTechnologyCollege,Guangyuan628017,China)

摘要:工艺文件是产品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生产一线工艺的角度论述了工艺文件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着重讲述了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的编制。

Abstract:Theprocessfileisoneofimportanttechnicaldocumentsofproductproduction.Thispaperdiscussedtwomajorcomponentsofprocessdocuments,thepreparationofsetsoftechnicaldocumentsandthemanagementofprocessdocumentsfromthepointofproductionlineprocess,highlightedthepreparationoftechnicaldocumentswhichguidethetechnicaloperation.

关键词: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编制

Keywords:processdocuments;processprocedure;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TN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50-01

0引言

工艺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产品最合理的工艺过程(即生产过程),将实现这个工艺过程的程序、内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每一个环节应该遵守的技术规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于指导工人生产和进行工艺管理的技术文件。它具有生产法规的效力,是组织生产时技术交流的依据,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出来的文件。电子产品工艺文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工艺规程和管理用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属于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制造、工人操作、质量检验的技术文件,是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艺规程主要形式有: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工艺说明及简图。

1工艺规程的编制

1.1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①编制工艺规程要充分体现产品图纸的要求,应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的原则确定工艺规程。②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要明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并确定它的工序控制点,提出主导因素的控制方法。③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条件,尽量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④要按照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纲领,确定采用哪种工艺文件格式。⑤工艺规程应由专业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①表达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应符合本行业的有关标准,例如,电子行业要符合电子行业标准SJ/T10320―92的规定。②工艺规程要符合“三性”的要求,即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2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编制工艺规程,从装配开始,紧接着是机械加工,然后是毛坯制造。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必须做到本工艺阶段满足下一工艺阶段的工艺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工艺文件的主要部分。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有以下内容:①规定最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方法;②确定各单元的装配工序内容和装配规范;③选择所需的工具、夹具、设备等;④规定产品各组成部分装配和总装配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⑤选择检验装配质量的方法和工具;⑥规定各装配工序的定额;⑦规定运送半成品及产品的合理方法。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编制内容主要采用工艺卡、工序卡、工艺说明及简图、工艺守则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表现。①工艺卡。工艺卡是针对每一零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工艺过程而编制的一种工艺规程文件,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定额以及所用的材料规格。如电气装配工艺卡、扎线工艺卡、油漆涂敷工艺卡等。②工序卡。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要求的工艺规程。在工序卡中,规定了装配操作顺序,该工序的详细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必要的简图,检验卡(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等,因而也可称为作业指导书。③工艺守则。工艺守则也称操作规程,是企业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来制定。一般是重要和关键工序才制定工艺守则,其内容有条文、表格、制度等。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用范围,适用于哪类专业工种的工艺;材料及配方,与工艺有关的工艺材料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比例;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准备,说明在操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工艺过程,按操作中应遵循的顺序,叙述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表格、曲线等进行描绘,以便操作者掌握;质量检查,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检查的设备和方法;技术安全和注意事项,指出在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及人身、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对于整机装配编制工艺守则的有关工作有:有引脚元器件引脚成型工艺、线圈绝缘处理等方面的工艺守则。④工艺说明及简图。它用于产品的装配,是针对具体零部件或整件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而编制出的工艺过程的说明,与装配工序卡配和使用。

1.3工艺规程审批工艺规程编制完成后,应履行以下三个手续:①审核。一般工艺规程由设计者自校后,产品主管工艺师、专职工艺标准员审查,关键工艺规程可经工艺处长审核。②会签。工艺规程经审核后,应由有关车间和部门会签。③批准。生产的关键产品的工艺规程应由总工艺师批准。

2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必须要确保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和统一,因此,电子工艺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配套齐全,即应该保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企业在编制产品工艺文件时,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性质,参照行业标准“SJ/T10320―92工艺文件格式”、“SJ/T10375―93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和“SJ/T10631―1995工艺文件的编号”这三个标准所规定的对电子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参照电子行业“SJ/T10324―92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标准,在设计的工艺规程基础上,编制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是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进行工艺管理、经济核算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以产品为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总和。

3工艺文件的管理

当工艺文件经审批,符合齐套性要求,并经生产考验证实其成熟后,应成套归档至企业技术档案室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室对所保管的工艺文件,应进行装订,其装订原则可根据各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状况,具体装订为若干分册,也可按工艺人员的分工划分成册装订。对工艺文件的保管应以检索、使用、节省等有利为原则,工艺文件的保管要成为企业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328.

  • 上一篇:师德师风作文(收集11篇)
  • 下一篇:土建职称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