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要求
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落实好年县美丽办分配给我乡的前杨村美丽乡村建设点,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以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乡村、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前杨村生态整改提升工程、垃圾分拣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森林村庄建设、农家乐发展、村前屋后清洁家园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确保乡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县前列。
二、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结合创建村实际,制定规划,做到无规划不动工。结合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努力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三、建设内容
1、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委托浙江科技学院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现“二特、三化”建设内容。结合地方特色突出乡土文化气息和乡村美丽风光。保护和开发古道、古樟、古祠堂等具有历史和纪念性建设。
2、加强村庄整治和清洁家园工作
在整乡整治的基础上整体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不断完善建设提升我乡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工程、乡容乡貌等工程项目。建立清洁家园村规民约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保洁员实行绩效工资,并积极探索农村清洁家园管理新途径。
3、村级财务规范
在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采取农村集体三资,统一资金账户、统一财务制度、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联签联审、统一结报时限、统一村帐公开和统一信息归档等7个统一制度。
4、注重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农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杨梅、吊瓜、生猪等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南黄古道这一自然资源,完善南黄古道风景点,开发南黄古道游步道,建设农产品展销长廊,开展红枫节节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前杨村农家乐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美丽乡村”能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乡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办,具体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等日常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周密制定前杨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调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2、不断加大各方资金投入
积极向上争取各项部门资金;积极努力争取全社会各项资金,鼓励本村村贤、在外成功人士等对美丽乡村创建进行赞助;鼓励本村多余劳动力积极踊跃参加投工投劳投资,真正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的良好氛围。
Abstract:QujingCityisthesecondbigcityinYunnan.underthe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Qojingalsoactivelycarriesoutthebeautifulruralconstructionactivities,andachievesaseriesofachievements.Atthesametime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hollowvillavillage",lackofeconomicindustries.Fromtheurbanandruralplanningperspective,thispaperusesurbanplanningtheoriesandmethodstosolvethisproblemtomakethenewruralconstructioncan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曲靖市
Keywords:construction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urbanandcityplanning;QujingCity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49-02
0引言
美丽乡村是由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会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强调乡村外部环境美,更重视农村社会的内在美[1]。而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却更多的注重于物质形态的建设,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田园城市”、广亩城市、生态城市等城市建设理论,虽然在中国的国情下我们不能认同所有的部分,但是其中一些想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或许对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会有启示和帮助。
1城市建设理论与美丽乡村建设
田园城市认为“可以把城市和乡村当做两块磁铁[2]”。这一理论在文中被定义为田园城市,也可以理解为“美丽乡村”的雏形。“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用地规模和人口的控制,也提示我们在村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居住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比例,规划合理的土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避免村庄发展过密或者过于分散。
广亩城市理论反对现代城市的集中式发展,认为每个家庭的周围都应该保留生产的土地,这正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我们往往忽略“农民”这一族群对于生产用地的需求。狭义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不仅仅是解决绿化率达到多少,有没有垃圾收集点等问题,而是要抛开单纯的追求村庄的形象工程建设,追求内在的持续发展。这正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标准一致。
2曲靖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曲靖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仅从村庄建设、规划和住宅设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能够凸显问题,抓住重点,使得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2.1村庄建设忽略科学规划的环节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规划部门缺少策划,有些是图纸的照搬照用。在建设活动中,我们缺少的是制定科学规划的工作,缺少合理的工作计划,不能一味求快,一心求成(见图1)。
村庄建设缺少产业规划,导致许多农村的住宅建筑非常豪华,但是却成为“空心别墅”。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必须进城或者外出务工才能养得起家庭。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曲靖郊区的的某个新农村,统一建成两层半的小洋楼,但是内部却是毛坯房,一家人舍不得用电照明,更舍不得用电器或者天然气煮饭,在别墅内部烧柴。
2.2住宅建筑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的民居设计功能存在诸多不合理,多数的设计缺少储藏间,或者储藏间位于二楼,不方便使用;缺少适老设计,也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辅助设计。没有院子,或者院子面积过小,导致农民使用不方便。另外,设计中没有考虑村庄本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产业特点等重要因素,导致设计风格过于单一。而一些图纸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设计,仅仅由外出务工的建筑工人完成。导致整个村庄的设计风格过于一致。
3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3.1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要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4]。借鉴田园城市理论,让城市和乡村相互吸引,互相补充完善,最终消除城市和乡村的二元格局,达到和谐永续发展。
3.2盘活农村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住进新楼房,而是在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有所提高。我们要充分考虑村庄原有的产业类型,以及村民的技术特长,在住宅设计时预留生产空间(见图2)。“庭院经济”也是一种高效集约的发展方式,它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这一想法可以和住宅建筑设计相结合,例如将住宅设计为联排型,每家的产业可以集聚,形成集约型的产业经济。
曲靖市沿江乡大龙村2002年以前,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3306元。自2002年村委会开始发展花卉产业,全村花卉大棚共40亩,经过短短五个月的培育,每亩花卉收入达到6000元。2012年,大龙村共建立花卉大棚715亩。2013年底大龙村种植业的总收入达47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861元。而2014年底大龙村开始引进企业和花卉公司,并且发展水产养殖业,总收入达5340万元,农民人均11431元。村庄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正是因为大龙村的农民认识到村庄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制定出适合村庄发展的道路,大龙村才能够为曲靖市甚至云南省内提供新鲜花卉,成为崭新面貌的新农村。
3.3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农民要求
经过对曲靖市几个县区村庄的调研,在住宅设计方面,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空间。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可以不设计庭院,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一定要留有前院或者后院。其次客厅和卧室的面积可以适当扩大,卧室间数应该比正常的居住使用的更多。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只提供支撑体系的设计,甚至建立起功能模块,其他空间可以由住户自由选择和设计。如图3的户型,三室两厅,集中设置一个院落,一层作为大空间,住户可以选择做客栈或者餐饮。在院子中设置直通二楼的楼梯,屋顶选择平屋顶,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加盖三层,也可以结合屋顶做晒台。
3.4制订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还必须研究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的配套实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目前浙江省首先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这一规范突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特征,共设置了36个量化指标。而国内的黄磊等人也从五个方面、选出30个定性指标、5个量化指标来反映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5]。目前的文献和资料中缺乏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完备的、合理的、可操作的、甚至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小结
曲靖市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城市,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曲靖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曲靖发展的村庄建设模式,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2000.
[3]于静.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规划对策[J].山西建筑,2012.
一、规划引领,政府引导。
着眼长远,充分规划。大多数乡镇通过规划引领创建美丽乡村。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张家乡主抓《打造“美丽张家・生态家园”总体规划》,狠抓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农村公路三项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晋档升级年、干部作风转变年、计划生育精细化管理年、环境卫生整治四项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四个方面的新突破,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镇。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着力打造特色乡村。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汤沟镇直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重点开展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房屋美化、夜间亮化、村庄绿化、公共设施配套化六项工作。贵州省贵阳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美丽乡村”创建,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区(市、县)按照1:1配套资金,市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新闻单位和市管企业定点结对帮扶示范村。
二、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主导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此举足以提升乡村的内在经济实力,壮大集体经济。如走“一村一品”的路子,很多乡村已经起步。浙江省安吉具有的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还有的村发展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全县已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镇鲁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围绕农业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三、综合整治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山西省长治市通过产业园区化支撑“美丽乡村”创建,重点建设了长治县振兴新区现代农业园区、潞城辛安泉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等11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共涉及138个村、8.6万农业人口和13.32万亩耕地。浙江温州实施农业招商引资“千项百亿”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让农田不仅能生产粮食,还能借助生态、农耕文化传承、休闲观光、养生等多种功能发展二产、三产。
四、依托项目带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实施“美丽乡村”创建。福建长汀县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着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林业发展、农村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此外,该县还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制度,每年拿出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专项用于奖励先进乡镇。贵州省锦屏县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浙江省温州市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上规模、多模式地集聚改造农房,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江苏省金坛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改造县级公路,建设“风情农路”。金坛交通部门对全市乡村公路进行通盘设计,将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时着力体现地域文化,如创建“农家风情路”、“红色文化路”、“水乡生态路”和“茅山旅游路”。
五、建设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有机农业。
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山西省长治市通过园林化把生态美丽导入乡村,积极开展自然生态农村园林化实践。江苏省东海县在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基础上,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把今年确立为“项目突破和生态创建年”。东海县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温泉生态旅游业、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向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农业、设施农业要效益,为农村生态“减压”。
六、提升农村环境,推行清洁生产。
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乡村品位。如修建垃圾池、垃圾房和垃圾坝;改造重点路段,补植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修建文化广场。辽宁省政府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村内道路要有硬化,道路两侧要有排水边沟,路边屋旁要有树木、垃圾收集池、保洁员和村规民约;乡(镇)要有垃圾、污水、养殖粪便处理等设施;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常态化管理。广西也是通过“清洁乡村”打造“美丽广西”,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生产生活质量。
新疆广大农村通过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了农村传统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洁、绿色用能方式的变革,以此勾勒“美丽乡村”画卷。新疆各地实践总结出了“十大农村沼气生态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将沼气与畜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废弃秸秆、生活污水等生产沼气,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沼肥,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农田有机质水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八、城乡统筹创建,连片联动推进。
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县、乡或镇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大规模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发展。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以乡镇为单位,着力发展整村推进,全面改造提升,并突出示范引领特点,实现县级“美丽乡村”目标。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重点提升,逐步形成有特色、成规模的“美丽乡村”大格局。
九、实施循环经济。推动村美民富。
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按照“玉米-猪-沼-果”的发展模式鼓起了农民腰包,也美化了村庄环境。此模式实现了“种植玉米不花化肥钱、养猪养牛不垫圈、做饭照明不用柴和电、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产业链上的循环经济已成为泾川农民增收、泾川乡村美丽的主渠道。
十、围绕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