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医学进展(6篇)

栏目:实用范文

医学进展篇1

1.医疗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医疗机器人是集医学、机器人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机械学、生物力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学科的高科技结晶。根据用途医疗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疗服务类机器人。

1.1外科手术机器人

最早的手术机器人当属美国加州放射医学中心1985年研制成功的能够自主定位的立体定向装置(Puma560),用以协助术者完成脑组织活检。1992年,美国IBM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推出名为Robodoc的机器人系统,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和手术规划,为手术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帮助医生完成监控和虚拟手术,从而协助术者完成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商业化的手术机器人最早出现于1994年,由美国ComputerMotion公司研制,实质上是一种声控腹腔镜自动“扶镜手”,命名为AESOP。在AESOP的协助下,1997年3月比利时布鲁塞尔St.Pierre医院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

1996年初,美国ComputerMotion公司在AESOP的基础上研制了一款功能更为强大具有良好视觉系统的机器人系统,即宙斯(Zeus)系统。这个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手术操作更加微创、便捷,手术精度大大提高,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降低了手术费用,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和疲劳程度。1999年,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开发出达芬奇(DaVinci)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并于2003年宣布并购ComputerMotion公司旗下的宙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组成,手术医生在控制台上双手控制机器人的手臂,通过脚踏板来控制高质量的视觉系统,可以完成很多精确、复杂的动作。达芬奇机器人

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外科。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是目前国际上技术最为成熟和完备的外科机器人系统,一直占据着机器人手术设备的主导地位,几乎垄断了整个外科机器人市场。根据IntuitiveSurgical公司官网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3月,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全球装机总数已达3039台,其中美国2116台,欧洲488台,亚洲311台,其他地区124台,中国大陆18台。

在国内,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1997年5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研制开发的脑外科机器人辅助系统为患者实施了首例开颅手术。2010年7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A”系统成功问世[7],很大程度上可以与达芬奇系统媲美,从而有望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对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垄断局面。201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胃穿孔修补及阑尾切除手术。

1.2康复机器人

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更好地适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部分补偿他们弱化的机体功能,治疗型康复机器人用来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目前,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机械手臂、智能轮椅、假肢和康复治疗机器人等几个方面。

1987年,英国MikeTopping公司研制出了一款康复机器人,命名为Handy1,用以帮助一名11岁患有脑瘫的小男孩独立地用餐[9]。Handy1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和5个Cyber310机械手臂组成,通过键盘作为人机接口。Handy1康复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且价格较为低廉的康复机器人,现在世界上有数百名严重残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智能轮椅的研究开始于1986年,目前国际上较为成功的有美国的MOVAR系统和意大利的URMAD系统,它们拥有出色的视觉导航系统,机械手臂安装在轮椅上,因轮椅的移动而扩大机械手的操作范围,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2]。2013年,我国第一台智能轮椅机器人ROBOY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与同类产品相比,装有更多传感器,能对周围环境做出准确判断,利用地图匹配技术自动规划最佳路径。

1.3医疗服务类机器人

医疗服务类机器人主要包括救援机器人、转运机器人以及医院办公机器人、护士机器人等。救援机器人可以担任危险条件下的救援工作,在火灾、地震和战场等极端环境下能迅速且安全地将伤病员救出。转运机器人主要用于危重病患者的特殊检查、挪动、转床、手术和麻醉前后的接送及战场伤病员的后送,避免伤病员的再损伤。医院办公机器人、护士机器人可协助医护人员参与医疗工作,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美国TRC公司于1985年开始研制全球首个服务机器人“护士助手”,可以负责运送医疗器材和设备,为患者送饭,送病历、报表及信件,运送药品,运送试验样品及试验结果等工作,目前已在全球几十家医院投人使用。2003年,美国护理联合会呼吁取消人工搬运患者,采用器械或机器人搬运患者,并于200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获得通过。2007年,美国Vecna公司研发出战场救援机器人“Vecna’sBear",能够担负普通人无法担负的任务,可以抱起受伤士兵送往后方安全地带,其行走时间长达50分钟。

2.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的发展往往滞后于技术的脚步,这就会导致一种政策的真空,面对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的伦理道德标准却显得很苍白。机器人毕竟不同于人类,它的设计、生产和应用都是在人类的控制下实现的。机器人能否绝对服从命令、毫无差错地工作?如何处理机器人导致的医疗事故?如何通过法律和道德制约机器人的行为?如何建立机器人与人类正确的社会关系?这些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从伦理学层面进行思考。

2.1医疗机器人的安全与伦理

对于机器人参与医疗工作,最重要的伦理学原则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前提,尽可能减少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和风险。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与设计、生产、应用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一个机器人的设计需要编写数以百万计的程序代码,设计它们的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另外,黑客攻击是当今计算机安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该问题也是机器人伦理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早在1978年,日本就发生了世界上第一起机器人杀人事件,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在切钢板时突然发生异常,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操作。

尽管从技术层面讲,医疗机器人技术已较为成熟,故障率很低,但一旦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将可能是致命的。一个事故频发的医疗机器人很难得到患者的信任,而且如果因医疗机器人导致了医疗事故或者医患纠纷,医务人员或者院方将可能放弃医疗机器人的使用。因此,在使用机器人参与医疗活动时,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并充分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和审査医疗机器人的生产与应用,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医疗机器人质量合格、性能安全可靠。

2.2相关法律与伦理

科技的发展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为人类社会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时常带来麻烦甚至灾难。早在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即(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如果不法分子制造或者利用医疗机器人实施不法行为,或通过黑客手段侵入医疗机器人控制系统,将对医疗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对其研究、开发和应用进行规范是保证医疗机器人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

对于机器人导致的医疗意外,伤害性结果应由谁来承担,目前法律尚无相关明文规定。整个医疗机器人的供应链中存在一系列可能引起责任追究的人,包括机器人设计者、程序员、生产厂商、设备采购员、机器人使用人员等。通过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责任追究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化趋势的发展,它的人格化特征逐步拓展,相应的就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机器人能够像电影《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一样具有思维并能够独立思考,那么相应的法律与道德就应该赋予其权利和义务,进而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2.3医疗机器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医疗机器人将走向越来越多的医疗岗位,大量工作将由机器人去完成,只会有少数人类进行控制管理与看守。有朝一日,医院病房除了几个在主控电脑室操纵的护士,全是智能化医护型机器人。随着这些机器人的出现,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

如果医疗机构大量使用医疗机器人,那就意味着大量医护人员下岗。因此,医疗机器人被某些医护人员视为竞争者。另一方面,医疗机器人尚无法做到与人类具有同等思考并同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患者来说,使用不会说话、冷冰冰的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治疗,可能产生担忧、反感甚至抵触心理。如果从医学发展模式来看,医疗机器人大量参与医疗工作可能导致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退化为生物医学模式。即将患者视为一架需要修理的精密“机器”,只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忽视了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医护人员对患者缺少关爱和尊重,医患关系变得淡漠、紧张。

虽然医疗机器人具备一定的医学技能,但目前尚无法研制出具备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其归根结底还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其职责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类行业,我们必须坚持医务人员为主导,医疗机器人辅助工作这一原则,而不能简单地将医疗工作全部交付给机器人去完成。医务人员应积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充分理解与认可。

3.结语

医学进展篇2

磁场治疗眼科病症的应用进展周万松

哈慈五行针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疗效的研究顾熊飞,张何,刘文粢,邓诣群,赵列娜,郭立文

哈慈五行针镇痛及抗炎症等的机理探讨郦颐萍

"磁场——液晶——生命体"生命模式的时空概念傅中朝

脉冲磁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中)齐凤春

调磁对磁性微球在大鼠体内代谢速度影响的研究曾凡波,洪金成,崔小瑞

复合平衡磁场疗法的原理与应用马敬明

哈慈五行针对颈椎病椎动脉型的疗效观察钟秋生,梁成名

磁疗"金腰带"临床应用报告孙申田

哈慈五行针——不刺破皮肤的现代针灸

民间验方集粹

哈慈健脑降压梳的治疗与保健功能张丽娜,杨征武

睡眠生理与地球磁场艾燕

生物磁化工程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黄秀铭

哈慈五行针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82例观察谷雪媛,杨玉芳

磁疗法治疗臀部注射硬结59例报告房明,肖红雨

旋磁法治疗软组织扭伤胡秀云

磁-古老和神秘的王国李士根

磁疗美容纵横谈(下)刘静波

磁疗的经穴作用及对机体的生物效应孙廷列

人体密码(连载之二)冯学敏

人体香气的探索袁漪园

磁体可助治疗癌症王明华

读书学远——我的回忆(十七)李国栋

月球探测宇宙磁学及其未来李国栋

大脑中的磁性物质钱霞,赵见高,景小棠

磁处理酒(磁化酒)的研究概况杨煜荣

当代磁学发展的特点和展望(二)李国栋

磁场对牲畜和植物发芽过程的影响--日本生物磁学研究简介之一齐凤春

春小麦施磁肥的增产效应研究王海林

磁水对家兔生长发育的影响陈凤虎,艾燕

恒磁场对癫痫病人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分析董献珍,王世英

经络传感现象与现代磁疗研究戴林

磁疗项链临床应用总结宋迎新,周万松

磁性耳穴治疗夹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吴励智,覃志明,唐文中

磁场疗法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刘树芬

场效应治疗仪加消痔中药粉治疗痔疮76例常汉英

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治疗腰背肌劳损65例疗效观察卓青山

肩部磁疗诱发腋臭一例张长民

人体与磁场傅中朝,徐雪雄

你会养脑吗--漫谈大脑的饮食保养川君

磁疗与延缓衰老(三)孙廷列

磁场疗法在古稀老人身上的效果张必望

秋季进补与食疗欧阳军

常吃瓜果美容颜张春莲,李川君

谈色彩在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康剑君

恒定磁场对仔鼠遗传学指标的影响马玲

磁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肖红雨

磁场在磁疗中应用的几个问题陈恩升,宋凤珍,陈德福,陈德智

血液磁极化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唐成生

超工频交变衰减磁场镇痛消炎效果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李英女,杨宁江,张长民

磁场综合治疗胆石症3866例观察黄鹤,史亦飞

56例乳痈病人旋磁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燕群美,彭安梅,刘正华

磁场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200例钟庆英,袭玲琳,侯湘

磁化水的治病机理及应用赵文俊,张衡

磁疗与延缓衰老(一)孙廷列

关心健康从现在做起张新,隋兴国,程强

我们生活在的世界里——“阿波罗”登月如何研究月球磁场宇宙磁现象的研究和应用(连载之三)李国栋

浅谈我国磁疗的起源与发展张秋臻

回归自然的素食健身法欧阳军

中老年人怎样注意饮食与营养王其先

金腰带答消费者问王卫宏

金腰带治风湿病真好使刘淑芬

乌龟的电磁学研究李杰森,刘刚,喻传赞

脉冲磁疗法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马志成

磁医学的开拓和应用李士根

MRI的临床应用进展金桂云,梁元

磁场有氧治疗顽固性面瘫136例临床观察李平,麻明歌,杨亚宁,袁杰,孔燕

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关节炎176例常汉英,高继亭

磁化盐水对不同血型人红细胞的作用胡志才

特定电磁波与音频电治疗不孕症46例王洪英,白桦

乳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葛琳娜,李春平,于宝林

磁化水防治结石症的探讨戴林

磁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30例临床体会沙化提

人类干细胞研究展望刘同奎

绿色生态与人类的生活朱英杰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刘晓燕

微生物在净化水资源中的生物效应赵丽杰

转基因食品论析苑泽宁

医学进展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的决定,把学习梅莲同志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激发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身到为职工群众健康服务的崇高事业中,我局发出通知,在全兵团卫生系统进一步深入开展向梅莲同志学习活动。我们提出要求:一是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广泛深入地组织好学习梅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二是要以学习梅莲同志为契机,大力弘扬卫生行业的主旋律。三是各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学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实效。

学习梅莲,我们有许多深思。梅莲曾被兵团、师、团和自治区、国家部门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兵团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等。面对诸多的荣誉,她依然保持着那份热爱和执着,依然还在那偏僻的大山里从事着她所热爱的工作,依然在基层、在一线默默地奉献着。在她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呼唤和彰显的。

兵团党委对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基层卫生工作,涉及连队卫生室建设和改水改厕、妇女病普查工作。特别是在财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搞连队卫生室建设,目的就是要使广大的一线职工群众就近享受到方便、价廉、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兵团党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如此大的支持下,我们卫生工作者又该如何做呢?房子有了、基本设备有了,在这些硬件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地提高我们医疗卫生服务的意识和质量,需要更多像梅莲这样忠实地履行职责、默默无闻地奉献和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的健康卫士,需要更多像梅莲这样忠实地实践党的宗旨和屯垦戍边使命的共产党人。这样我们的卫生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我们的卫生事业才能为构建和谐兵团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梅莲,不禁使我们又一次感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的重大。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兵团党委也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给予了极大支持,兵团卫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和环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兵团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构建和谐兵团,迫切需要一大批像梅莲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迫切需要一大批像梅莲这样的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

学习梅莲,必须扎扎实实付诸实施,见诸行动。学习梅莲,就要像梅莲那样立足本职,从平凡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当前,我们要把学习活动与如何建设一支适应职工群众健康需要、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结合起来;与如何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在全行业进一步牢固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格自律的行业风尚结合起来;与如何倡导和营造在平凡的岗位上、到最需要的地方,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来创造辉煌业绩的氛围和环境结合起来。

医学进展篇4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1],是医院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医院要发展,学科建设是关键。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元素,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就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载体增强医院技术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因此,狠抓学科建设必然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明确发展特色和优势,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通过超常规的创新举措,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要认真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抓好新技术项目、医学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等,用具体项目来推进学科建设,瞄准全省先进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2]。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龙头”,它对医院全面建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3]。能够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重点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它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重点学科是孕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使学术水平得到渐进式或跨越式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4]。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加快了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2.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我院现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骨科三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妇科等11个市级重点学科,心胸外科等6个市级重点发展学科。这几个学科的救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医院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把这些学科的发展首要位置,有关科室应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学科建设与发展,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通过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学术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梯队建设,对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3.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

①医院成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

②加大学科建设办公室的建设,尤其是要配备工作人员,以加强对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组织实施卫生局,医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决策,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负责督促落实。

③各重点学科要成立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④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学科规划是进行学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各科室要根据学科布局与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各学科发展实际的建设规划、计划,各重点学科和建设学科要与医院签订建设任务书,以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和项目领域,并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具体规划,使学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医院要定期对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根据各重点学科建设的检查情况,决定对各重点学科的经费资助。

3.2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说到底就是人才建设,人才已经成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5]。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6]。综观我国临床医学专家,多数出于重点学科,知名专家与重点学科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7]。我院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要按照“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学术梯队,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适应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的个体素质优、群体实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梯队。进一步完善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制定《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严格、认真地遴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建立健全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竞争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严格实行淘汰制度,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3.3强化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科学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推动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8]。一流的学科必须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我院科研工作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龙头”效应,大力鼓励一般学科依托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开展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优势学科群,系统地整合资源,实现学科的低成本发展,学科间互补互利,使医院原有特色更加显著,学科优势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快速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9]。

坚持“狠抓开发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发展基础研究”的科研基本方针和“基础与临床结合,多学科多专业结合,课题与市场结合”的科研发展思路,进一步从规模、水平上建立和完善医院实验室,搭建科学研究技术平台,用新机制切实有效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努力形成优势,广泛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成果奖,力争获奖成果的级别和数量有新的突破。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专利申请工作。

3.4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①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重点学科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10]。我们应挖掘医院潜力,真正确立学科建设在医院工作的“龙头”地位,在经费安排上,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处理好重点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的关系。医院应加大给予各重点学科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

②积极争取省卫生厅对重点学科的专项经费支持。市级重点学科所获得的下拨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学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鼓励各学科努力争取企事业、社会资金用于学科及实验室建设。

3.5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保证学科建设任务的实现。

医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学科建设规划中的阶段目标、分项目标的具体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的措施、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等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需要,随时抽查各级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工作情况。如文献整理与研究、学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

参考文献:

[1]沈烈,孙阳,以人才学科建设牵引部队医院内涵发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4):362-363.

[2]吴倩文,卢建华,吴建国,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2):811-813.

[3]陈兴华,试论总医院重点学科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71-273.

[4]周琳,尹安民,薛海东,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模式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1(3):53-54.

[5]唐叶枫,杨琦,专科医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1):59.

[6]牛菊茹,潘义民,孙欣,加强学科技术建设,促进整体技术发展[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29-330.

[7]王文中,吴雁鸣,论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J],《中华名医论坛》,2005,4.

[8]傅金英李恒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1(1):145-146.

医学进展篇5

DNA分离机制

DNA分离是有丝分裂的遗传的基础。哈佛大学GarnerEC及其同事最近发现,ParR、ParM和ParC三种蛋白质是DNA分离的关键:ParR/ParC复合与染色体上的ParM结合,形成丝状纺锤体。并将DNA放开,以完成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对人们认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遗传物质复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一些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和发现亦具有重要价值。(Science2008-12-5)

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将两名侧索硬化病人的皮肤细胞。通过重新组合(Repramming)成功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再通过诱导转化为运动神经元。这一技术和发现,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细胞生长、衰退、转化、死亡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展过程,而且为防治这种顽症提供一种有效新方法。(Science12月18日;Times,2008)

炎症诱发心脏病

一般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心脏病发作的关键因素,但有50%的心脏病人LDL水平正常。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炎症可以增加胆固醇、脂质沉积和斑块的不稳定性,使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阻塞血管,诱发心血管病发作。而他汀类药物(Statins)可以抑制炎症,使心脏发作风险降低54%,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心脏病发作的认识,而且为心脏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NEJM,359:2195,2008,Times,2008)

基因图谱测序大众化

美国“e23和me”公司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只要用一点口水,就可以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了解人体90%以上的遗传变异,识别和解读60万个遗传标记,预测人体的健康状况,规避肿瘤、遗传病的发生。过去进行一次全基因组测定,要近30亿美元和15年时间,而现在只要1-2万美元2个月时间。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只要一周时间,花几百美元即可获得人体全部遗传信息。(Times,2008)

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

美国JohnsHopkins大学YingWang等研究者应用Wholegenomeassociation研究发现,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STK39基因是一种特定调控肾盐代谢的基因,这种基因的变异,可以诱发高血压(PNAS12月)

此外,美国Duke大学Shah.SH等通过1000个家庭分析发现NPY基因的变异,可以诱发早期冠心病的发作,产生稳性冠心病和心绞痛。NPY是一种生物活性多肽,位于7号染色体,是调控食欲和进食的关键蛋白(plosgenctics1月号,2009年)

RNA分子生物计算机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Smolke,C在2008年10月制造出一个RNA分子装置,具有编辑和运算功能。这种装置的核心是核酶,转入信号为自然细胞的蛋白,输出为绿色荧光蛋白。它可以接受信息,催化和改变其它分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分子生物计算机。未来将它植入体内,可表现出更复杂编辑、运算和产生蛋白质功能。它为阐明生理、生化机理和防治疾病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新工具。(ScientificAmerican12月)

决定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基因

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并决定人体饮食、体重和疾病特性。最近德国慕尼黑的科学家从扫描的284个基因发现,人体的ADSI,LIPC,SCAD和MCAD四个基因可以决定人体代谢速度。这对于研究和防治代谢性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具有重要意义。(Plosgenetics11月)

中药黄芪可抗艾滋病毒

美国UCLA科学家,最近从中药黄芪中提取到一种有效化学成分(TAT2),可以十分有效地阻遏宿主细胞与艾滋病毒结合,对治疗艾滋病有非凡功效。可能成为未来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药物。此外,黄芪还可以治疗其它免疫系统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疾病。(ScientificAmerican11月)

减肥新药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药SRT1720,它可以激活SIRT1蛋白,调节体内能量供应,使贮备脂肪燃烧,并可增加运动。应用这种药物,即使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体重亦不会增加。(Cellmetab11月)

抗流感的超级疫苗(万能疫苗)

流感病毒变异性强,必须年年注射,最近英国牛津大学将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和白,代替易变异病毒表面H和N抗原导入体内,制备疫苗,它可吸引免疫系统,使T细胞识别和杀灭病毒。再次感染时,T细胞再遇这种蛋白,就能极易识别消灭流感病毒一次注射,多年有效。(ScientificAmerican9月8日)

Furin蛋白与自身免疫

Furin蛋白是T细胞机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酶,美国NIH的科学家最近发现,Furin蛋白可以调节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缺乏Furin可以产生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和组织损伤。(Nature455:246,2008)

器官永葆青春的方法

降解蛋白质在细胞中堆积是器官衰老的重要机制。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发现,细胞内由伴侣分子(chaperone)介导的自噬作用(Autophgy),可以清除这些降解蛋白,防止其退化蛋白的堆积,从而可以延缓器官衰老。他们给老年小鼠导入伴侣分子相关基因,发现这些衰老小鼠肝脏及其功能与年幼小鼠一样年轻。这种细胞堆积蛋白清除机制可能对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许多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Naturemedicine14:959,2008)

转基因食物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病

类黄酮具有防治心血管病和肿瘤的功效。英国JohnInnes研究所的科学家maritnC等人对西红柿进行基因改造,使之成为富含类黄酮的紫色西红柿。给致瘤小鼠喂食这种紫色西红柿,可以明显延长瘤鼠的生存期,该技术可望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病。(NatureBiotechnology,26:1301,2008)

最近美国SouthDakota大学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一种富含Omega3Acid的大豆。食用这种大豆可以使人血液中Omega3Acid水平增加3-4%,使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食用这种大豆还可防治糖尿病,并可促进脑细胞发育。(Times11月3日)

新一代高速DNA测序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花费近30亿美元。现在美国454LifeScience公司开发出新一代高速测序方法。应用这种测序仪,测定了DNA之父沃森个人的全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只用了4个月,150万美元,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技术革命,对于基因组和各种遗传病、癌症等研究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Nature452:872,2008)

最近美国HelicasBiosciene公司又研发出一种单分子DNA测序仪,它可以“阅读”单分子DNA上的单个碱基,使测序技术更为简便、快捷、经济,测定一个人的全部基因只要2个月时间,目前正向1000美元/人,4天内测定全基因组的方向迈进(Science320:106,2008)

金纳米棒

最近美国MIT的科学家制备出一种10纳米宽,40纳米长的金纳米棒,其表面附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或硫醇(thiol),它可携带药物和DNA,极易从纳米表面结合和分离,对靶细胞和组织实现定点定向的转移,可用于药物传输和癌症治疗。(J.PhysicalChem,8月12日科学网)

“纳米蠕虫”治疗癌症

美国加州大学和MIT的科学家联合研制出一种形似蠕虫的氧化铁和生物高聚物为基本原料的纳米聚合体,称为“纳米蠕虫”。它可以携带高浓度抗癌药物在血液中巡游,捕捉和清除癌细胞,可以规避人体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而对人体其它组织不产生负面作用。

“灭癌机器人”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最近制备出一种纳米机器人,它由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偶氮苯微管组成。它可将药物送进癌细胞和不正常细胞内,从而杀灭癌细胞。这种机器人具有特殊感光性,其抗癌药物的释放可以受光强度、波长和实践精确调控。故称为可调控的纳米癌症杀手。(ScientificAmer4月2008)

肥胖与癌症

最近英国科学家,对2万名癌症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体重超标可以提高20多种癌症的发病率。目前证明至少有20%的癌症患者与肥胖有关。由于肥胖人数的增加,不久将来肥胖致癌率将超过吸烟,成为致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Lancet3月份)

决定脂肪类型的分子开关

人体有两种脂肪,棕色脂肪能燃烧和代谢为“好”的脂肪;白色脂肪专施贮存,不能燃烧和代谢为“坏”脂肪,可致肥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BMP7蛋白可以促进前体细胞向棕色脂肪转化,进而促进白色脂肪的代谢和能量消耗,使体重降低。此外,他们还发现PRDM16蛋白,亦是脂肪的开关,它也可以促进棕色脂肪的产生。缺少PRDM16则可形成肌肉细胞,促进白色脂肪的形成。提示,应用脂肪的分子开关,可以决定人的胖瘦。(Nature,2008)

植物中的抗癌物质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ilson.L.及其同事从十字科蔬菜(如卷心菜、花椰菜等),提取到一些化学物质-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盐),在绿色和黄白色花椰菜中含量最高。它和紫杉醇、长春碱一样,毒性很低,能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破坏癌细胞的增殖并杀死癌细胞。(Carcinogensis,2008年12月)

“读脑”―脑电图解码成像仪

美国加州伯克来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利用视觉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等对脑电图信号进行解码分析,获得了1750张图谱,再与人的感知、视觉等活动相联系分析,将人的神经活动用图像呈现出来,成为可视画面,以便“读脑”。它可以揭示人的内心秘密,甚至可以了解人的梦境和想象。(Science,2008年3月5日)

金纳米DNA探测器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物理系,最近发明了一种DNA探测仪,它只有头发粗细的几万分之一(纳米级),其功能相当于基因芯片,可以植入体内,甚至可以进入细胞内,能够检测到细胞内部基因变异和基因蛋白质的变异。(Science,2008年1月)

医学进展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医院档案;加强

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资源,是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各项管理工作中取之不尽的信息源。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档案的信息源功能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是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因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而医疗质量又主要体现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2009年3月份国家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院如何在这次改革中立足持续发展,是当前医院面临的首要任务。人们对各种时效性强、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利用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对档案工作服务信息化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及各业务环节已不断受到新的挑战,经受着现代科技发展浪潮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挑战和冲击,医院只有顺应时势,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利用工作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现如今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利用率较低

不少医院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甚至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仍然存在强烈的“重经营,轻档案”的思想,对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忽视科学的档案管理,使医院的发展缺乏历史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大多数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文件收集效率低,分散管理,缺乏标识信息资源。最没有统一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和模式,包括文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没有统一建立一个文件系统。由于文件管理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丢失,阻碍了医学研究的发展。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脱节,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因此现代医院的发展跟不上新时期的发展的需要。

(三)档案管理设备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都已经落后,甚至老化,而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硬件投入不足,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许多医院的文件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如住房短缺,陈旧设备,资金短缺。即使在这个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时代,仍然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水平。更少的信息,工作效率很低,严重阻碍医院档案的科学管理。

三、科学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利用率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医院应改变以往的模式,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组成专门的档案管理队伍,克服档案管理中的分散管理的弊端,减小档案收集的难度,使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化完整化,全面涵盖医院的发展历史。档案管理应由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注重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从而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把档案管理的工作重心由管理转移到服务上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资源优势,努力拓展服务业务和领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为医院研究者和广大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同时档案管理者也应该深入到临床一线进行医学研究,从多个角度,多层次,更加深入地为医院人员、患者及社会公共服务。

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方法要使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全程自动化管理,其功能包括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利用和数字管理全过程。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档案由纸质版向电子版转化,计算机管理是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的前提条件。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成为了可能。

四、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路

(一)抓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医院档案管理涉及到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与提供利用等内容,其中档案收集工作是起点,是档案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收集工作,制订规范、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既要从当前工作需要出发,又要担负起积累知识和信息财富的职责。

(二)树立档案开发利用观念:在医院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信息反馈,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文件材料的整理。因此,医院应重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使之及时转化为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档案管理科学化来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三)提高医院档案管理者队伍素质: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配置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各行各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同时,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保证医院档案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努力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专业知识基础雄厚、能力强和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创新能力的医院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为医院在新世纪的不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梓元.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 上一篇:学生认错态度诚恳的检讨书(收集12篇)
  • 下一篇:地理专题研究(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