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掌握方法做好拓展及时梳理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生物,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方法,梳理如下:
一、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根据教学板块,及时总结梳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的复习教学中,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简单再现和回忆的层面上。当前,许多教师的复习教学还徘徊在忽视学生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实施强行灌输和反复讲练的误区中。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经验,结合对近几年来广州市物理中考题的分析,对复习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归纳总结,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近几年来,广州市物理中考题中基本没有死记硬背的考点,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思维的高度,物理的综合性决定了思维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若不积累解题方法,则易在解题中感到迷雾重重,不知从何下手。为此,积累一定的解题捷径及巧妙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各知识点并总结出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下面以“浮力知识”的复习教学为例进行剖析。
(一)选择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复习如何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时,由于该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学生普遍感觉为难,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设计表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出两种判断方法,填入表1中;然后,设计配套的练习1让学生完成。
练习1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A.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B.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C.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D.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评析】学生经历了表1方法的归纳总结,把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同时也构建了一定的解题思路,对不同的方法会进行合理的选择,并用于解题中。因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由方法一比较力的关系可知,两种情况均有F浮力=G物,鸡蛋重力不变,则浮力也不变,则可排除选项A、B;再用方法二比较密度的关系,因为甲图中ρ物=ρ液,乙图中ρ物
(二)习题变式,拓展方法的多样性
物理知识的运用具有灵活多变、方法多样的特点。在复习有关浮力的计算问题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除运用到浮力计算的公式外,多数情况下,还必须结合密度的公式ρ=m/V、重力的公式G=mg才可以完整地进行解题,且解题时方法是多样的。因此,如果在解题中,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浮力的公式,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为此,教师在自编了例题1、例题2的基础上把例题2进行变式,让学生进行训练。
例题1(2006广州中考)有一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为12N,浸没在水中时称得为8N,求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例题2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重为1N,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评析】例题2中出现了两个重力,有部分学生会得出F浮=G物=10N,有部分学生会得出F浮=G排=1N,两种解法,两种结果,说明有部分学生不明白公式的适用条件而乱套公式。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比求浮力的不同方法:只要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法计算,即F浮=G排;而物体只有在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才可以用二力平衡分析法得F浮=G物。通过该例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求浮力的方法及适用的条件,并在表2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密度公式ρ=m/V和重力的公式G=mg,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进行变形,把例题2进行习题变式。
变式1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的质量为0.1kg,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变式2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的体积为100cm3,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评析】通过习题变式1、变式2的训练,归纳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其他两种表示方式,填入表2,完善了整个知识体系。这两个习题变式循序渐进,有助于帮助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进行理解。复习教学中采用了这种习题变式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变式练习,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整理解题思路,构建了求浮力方法的系统化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达到复习的效果。
【评析】教师通过选择方法和习题变式的训练,引导学生归纳各知识点并总结出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二、实验复习,以点带面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以点带面的实验复习法,就是在实验复习中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难点,把握总体结构,摸清各知识点间的结构体系,以点带面,用面促点,使所掌握的知识相互关联而不孤立零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综合性总结,使学习达到更高层次,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是根据教材的线索和各个知识点的难易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整理完整,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和学生看教材,知识点很容易分散且掌握不牢,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结构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用于实际学习中,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4)出题精炼,促进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