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趋向老龄化。需要接受眼科手术的老年人日趋增多。而老年人因年龄特点,大部分重要的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围术期意外常有发生。这无疑对医护人员是一种压力和挑战。我院自2006年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来对3000余例>60岁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眼科手术,就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如何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进行了调查。“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两个涵义,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必须兼顾[1],眼科手术本身对病人的威胁并不大,但因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如:行动不便、反应迟钝、视力下降、抵抗力低下、内分泌紊乱及多种疾病并存等,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故加强围术期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护理安全管理

1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并经常组织学习,做到每人知晓,落实到位。

2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临床上一些护理纠纷并非是由于护理技术缺陷而致,很多时候是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忽视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忽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按时巡视病房并将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位,不能全面、严格地履行护理职责,工作随意化引起的。老年病人往往多种疾病并存,心脑血管疾病变化又快,若对病情观察不到位或忽视观察就很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导致意外的发生,引发医疗纠纷。

3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前应做好告知,使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治疗,使护理效果更好。我们也在工作中逐步探索,不断完善,于2011年形成了一套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建立责任制小组、实施患者入院安全评估、进行护理质量控制、追踪),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无一例纠纷发生,回访率100%,通过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在住院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住院期间能够充分配合,出院后能够积极回访。

4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举证的重要依据,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重视不够,出现漏记或记录偏差(与医生记录有差别)等情形,常常导致风险增加。

5加强管理:除护理部督查组、三级质控组、护士长夜间查房等质控外,科室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的质控小组,各有分工,各尽其责,每天下班前1小时督导检查各班工作的完成情况,将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本人见面,及时补救。第二天晨会强调警示各班。这样不仅加强科室质控力度,同时使每位护士身在其中亲自参与质控管理。做好质控工作的前提首先要人人学习好、执行好各项质量标准。

二安全指导

1.1心理指导: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2],除了担心疾病预后外,患病时经济问题、缺乏照顾的情况会加重及焦虑及抑郁心理,影响围术期的康复质量。因此,建立心理护理专家小组,实施患者入院安全评估,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照顾、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其环节体现了有目标个性化的护理管理,使患者在围术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得到预见性管理,降低护理安全风险,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心理,利于患者康复。

1.2安全指导:做好安全评估,消除安全隐患。安全评估包括人员资质评估、设备评估、医嘱执行评估、护理安全信息评估等。安全评估不仅要求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合格的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差错的概率较小,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有了最基本的保障。眼科老年病人除眼睛疾患外,往往并存有多种全身性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居多,在护理工作中更应做好疾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且在病历和床头卡上标识明确,警示各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将各项生命体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手术做好准备。在生活设施上,应确保安全舒适。病房要整洁规范,床铺平整、高度适宜,设有护栏。卫生间要用坐便,墙上装扶手,走廊应设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畅通,同时嘱老人穿宽松衣服、防滑拖鞋。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调配管理,把握护理安全的盲点和安全监管的切入点,护理工作的主要时间放在患者身上,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1.3卫生指导:术前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清洁。术前1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洗头或洗澡,以免污水流入眼内引起术眼感染。手术当日及术后,眼周勿涂任何化妆品,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1.4睡眠指导:睡眠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且还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若老年术后病人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则会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内分泌紊乱,以致延迟伤口的愈合,延缓机体的康复[3]。因此,术前指导老年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协助病人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兴奋性活动,睡前不要饱餐,不饮浓茶、咖啡,每晚睡前1小时饮1杯热牛奶,有助睡眠。

1.5技能指导:(1)指导病人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滴眼药水前先洗净双手,用食指轻轻将下睑拉开,向上看,将眼药水滴在下睑膜囊即可。(2)训练术眼转动以利配合手术或球结膜下注射的顺利进行。(3)术前教会病人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顶上颚的方法,避免术中咳嗽或打喷嚏。

2术后指导

2.1术眼指导:术毕术眼遮盖不能自行打开,第二天由主治医生打开并行检察。嘱病人术后勿揉眼、挤眼,不可过度用眼,头部不可剧烈活动,勿增加腹压、眼压,以免晶体移位、伤口裂开或出血。护理人员应加强术眼观察,认真了解术后反应,特别是合并有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若患者出现头痛、眼球胀痛、恶心、呕吐等高眼压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辛辣食品。勿咀嚼干硬费力的食物。应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便秘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切不可自行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术眼出血或晶体移位。

2.3休息与活动:手术当日应适当卧床休息,避免低头取物、弯腰、咳嗽、打喷嚏、咀嚼干硬食物、增加腹压等引发眼内压升高的因素,同时注意认知的矫正,术后避免弯腰低头取物不等于将头部仰举与平常一样,平举头部即可。

3、出院指导:出院前教会病人或家属正确滴眼药方法,遵医嘱按时用药,合理安排饮食与休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如术眼出现疼痛、流泪、视力下降、异物感等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吴秀文,王浩,郑秀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J}家庭护士,2006.8(16):58-59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篇2

一、五定责任制具体内容:

1、定组定员。即把中心整个护理工作分设四个专业组:介护组(特级、一级),自理介助组(二级、三级、弃婴),保洁组,自请专护组。然后根据各专护组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工作人员人数和选聘专业组长。

2、定任务定基数。即是根据护理人员配备比例和等级护理要求,合理确定各专业组任务基数。

3、定工作目标。对各专业组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一是各护理组必须按护理等级的流程进行规范服务。二是按各人护理岗位职责做好份内工作。三是防止老人褥疮和护理事故发生。四是老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以上。

4、定基本报酬。各专业组凡完成以上任务基数,达到工作目标要求,每人可得基本报酬;即中心确定的工资加上基本福利。

5、定考核奖惩。如超出护理任务人数的护理费收入部分作为绩效奖金,由组长根据组内人员的表现按月进行奖励。凡完不成任务基数则采取减员或相应扣除所得报酬。凡受到处罚的人员,其处罚金和涉及的扣款,在当月超收奖金中予以扣除。

二、五定责任制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五定责任制实施过程中,该中心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1、奖金总额控制原则。中心以07年度局核发给中心的奖金总额为基数,根据护理人员的奖金实发数额为依据,把50%的奖金额度分解到各专业组,落实到具体业务中。这样既不会突破局核定计发的奖金总额数,又结合每人工作绩效拉开了奖金差距。

2、多劳多得的原则。五定责任制中合理确定基础任务后,超基数部份才能获得奖金分成,工作做得越好越优,他的业务量才能越大,业务增加,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每个人工作量增加,工作量越大,奖金分成越多。

3公开透明原则。五定责任制在职工会上予以公开,每月月底有财务会计会同护理科和各护理组按实结算,结算兑付情况进行公布。

4、坚持标准确保质与量统一原则。为了防止为获得奖金只追求量的增加,而影响服务质量,由质监科、护理科对各护理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对各护理组的工作量作了最高工作量的限制,寄养人数达到上限时必须增加护理人员。在五定责任制运作下确保服务质量。

5、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专业组超额绩效奖每月底及时结算兑付。对局系统确定的工作责任制的26条扣分内容和中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检查,凡违反制度一经发现在本月绩效奖结算一并扣除。

三、五定责任制的实施带来五大明显变化

一是长期形成按人员性质平均分配的思想观念得以冲破。刚开始有人认为,事业单位报酬分配是上级规定的,对五定责任制存在疑虑,通过层层发动,个别谈心,统一思想,认识程度不断提高,都能自觉地融合到五定责任制中,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是工作责任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实施五定责任制后,工作责任性得到了不断加强,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跟既得利益挂勾,为了使老人安心入住,更精心搞好服务,更主动接受介护老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既提高了个人收入,又减轻了中心增加人员的成本。

三是专业组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拉开了分配距离。多劳多得,做好做优多得,已形成大家的共识,改变了原来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护理组之间,护理员之间绩优奖的收入差距已拉开了好几百元。

四是老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因为老人满意度是考核护理人员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了服务质量,老人对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每一名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针对不通年龄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认真观察不同年龄、灵活性、主动性、需求性。从中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是每一名护士的职责,也是为疾病提供治愈的保证,下面本文就如何对不同年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1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应掌握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已近暮年的老年人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依赖、孤独、悲观的心理,了解这些心理问题后我们首先主动接近他们,耐心交谈,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给以及时交谈,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与孤独的病人谈心、交心,以此来了解他们。多与家属联系,动员家属适当陪护,增进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护士可以给病人读报纸,讲新闻,讲一些好转的病例,以增加老年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护理得到老年患者的欢迎,对老年患者应采用更对的安慰性、帮助性的语言,尊重、体贴、关心老年患者。

2中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中青年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为国家建设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为了家庭他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他们往往患病后的心情是焦虑、忧郁的。这需要护士通过灵活的语言技巧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取得其信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其思想负担,如:有的病人因经济收入少对于支付医药费有困难而产生忧郁心理,我们医护人员应及时消除患者的忧郁心理,与社会家庭多沟通,保证患者及时用药,消除了患者的忧郁心理。有的病人事业心较强,担心住院会影响事业发展而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些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诚恳的语言进行交流才能发现。青年人的思想是多面性的,他们积极活泼向上,往往得病之后或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但是这样的病人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医疗技术,所以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性、指导性的语言,这样可纠正他们的错误的心理形态,正确的宣教性语言可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清醒的头脑认识疾病,相信自己,从而对战争疾病充满信心,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上。

3幼儿患者的心理护理

幼儿的心理护理是单纯的,天真的。第一次打针的孩子对针头充满好奇,而第二次打针就会拉推,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求技术操作娴熟,还应具有爱心。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和彩色的服装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同时消除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有时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孩子看见护理人员的美好形象,听见护士阿姨和蔼可亲的语言,孩子的恐惧感就消失了,便能与护士阿姨接触,可见护士的形象、语言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一个美好的天使形象是很重要的。

4讨论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多年护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患者的情绪稳定,是治疗疾病的基本保证,一种良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愿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来与病人交流,愿心理护理能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杂志.2006第41卷第4期.

  •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日记怎么写(4篇)
  • 下一篇:体育赛事竞赛管理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