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有空就利用眨眼来振奋、维护眼肌。同时用双手轻轻搓眼睑,增进眼球的滋润:闭眼时竭力挺胸,两眼紧闭一会再放松。如此反复操作。经常活动眼球,能促进眼内血液循环、按摩活动晶状体和睫状肌,益眼功能甚佳。具体方法有四种一
由近处逐步远看,各选定一物,稍停片刻后,再把视线由远处逐步移近;
头不动,依次看一方形建筑物四角;
紧闭双眼片刻然后突然把眼睁开,也可在紧闭双眼时,眼球不停地转动;
双眼紧闭,5秒钟后睁开双眼,尽力望远处一目标,5秒钟后再看自己鼻尖5秒钟,重复3次。
2按摩明目法
每天起床后和就寝前,用双手的中指对准太阳穴,无名指对准鱼腰穴,小指对准攒竹穴,闭眼,适当有节奏地施加压力,按压时略带旋转动作,每次按摩5分钟,能解除眼肌疲劳,使眼睛明亮。
3揉搓头皮法
头部有很多能使眼睛明亮的穴位,用双手抱头,揉搓头皮各处,能使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也可用击鼓法,即用双手指腹敲打头的各处。
4导引吐纳法
腰背挺直,用鼻子吸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紧闭双眼,再用口向上慢慢吐气。这样做不但能使双眼明亮,还能医治流泪。
5冷水洗眼法
清晨起床后,用冷水洗脸、洗眼。首先把脸浸在冷水中1―2分钟,睁开眼,眼球不停地在水中转动,反复做几次之后擦干。然后再用双手轻轻搓脸部及眼肌20~40次。长期坚持,效果尤佳。
6用眼惜目法
一要注意目勿妄视,目妄视不仅耗精,而且损神。在生活中要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如不可直视太阳光、电焊光、强闪电、迪厅的激光等。二要注意目不久视,《内经》指出:“久视伤血。”在工作、学习之余,宜常闭目养神、养目:看书写宇或看电视不要持续时间太长。在注意用眼卫生的同时,要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还应常做眼部保健操等,以消除眼睛疲劳。
中医把老花眼称为“能远怯近症”,意思是眼睛看远处较清楚,看近处模糊。祖国医学认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是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正常功能。
枸杞子其性不寒不热,滋而不腻,尤其擅长明目,俗称“明眼子”,既补肝肾,又能明目,实为明目养眼之佳品,对视物昏花、目眩、夜盲、近视等眼疾都有很好的作用,被历代医家视为治疗眼疾的要药。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这个前奏是我们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现在,它有了新变化,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专家们开发了一套新的明目操。采用揉按,推拿的手法,疏通经络,调和眼部气血,可以达到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目的。
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睡觉前做,每次做15分钟。
剪短手指甲,洗净手。
做操时不要看电视,看书,玩游戏机,按摩头部,眼部穴位以闭目为宜,按摩其他穴位时,要向前看。
先选准穴位,做操时要注意动作准确,用力适当,以做操后感觉舒适为宜。
护眼按摩搡一共有10个穴位,每节按照八八拍来进行,注意按揉的速度更慢一点。
Part1头部穴位
晴明穴:足太阳膀胱经俞穴,主要用于改善眼睛疲劳,如眼花,眼睛酸痛等问题,因为主要解决“目视不明”,所以叫做晴明。
穴位说明:晴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
太阳穴:就是传说中的罩门级别的人体重穴,按摩太阳穴易缓解大脑疲劳和眼睛疲劳,并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穴位说明:太阳穴位于两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在床上坐好,闭上眼睛,用两手的中指指腹放在晴明穴的位置,向着鼻子两侧进行有节奏的揉按。每揉按次算一拍,连做8个八拍。用力以穴位处稍有酸胀感为宜,其余四指自然放松。然后再用双手中指按在太阳穴的位置,向前揉按,也连做8个八拍,其余四指自然放松。
百会穴:归属督脉,叫做“百会”的意思是说百脉在这里交会。作为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位,每天按摩能有效缓解眼花,头晕,失眠等,宁心定神,改善视力。
穴位说明:位于人体头顶部,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叉点。
风池穴:中医典籍《灵枢・热病》篇里说,风池是风邪蓄积的地方,所以叫做风池。在手少阳经脉上,经常按摩有益气的功效,可以消除热邪,改善视力。
穴位说明:风池位于颈后枕骨下方两条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操作:坐在床上,用两手的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百会穴,每揉按一次为一拍,连做8个八拍。用力要适当,以穴位处感觉稍有酸胀为宜。然后顺势到风池穴,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别向外侧揉按风池穴,也是揉按一次为一拍,连做8个八拍
Part2手穴位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体的功效是疏通经络,镇静止痛,临睡前按摩合谷穴,能起到疏通全身气血,缓解眼睛疲劳,酸胀的功效。经常对着电脑,用眼过度而感到眼睛酸痛的时候可以掐一下台谷穴,有缓解痛感的作用。
穴位说明: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的部位就是合谷穴。
操作:左手大拇指张开,和其余四指成90度角,把右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对准左手虎口边缘,指尖按下,稍微用力按照顺时针方向揉按,可以用其余四指帮助固定。左手操作动作和右手一样,方向相反。每揉按一次为一拍,连续做8个八拍。揉穴位感觉酸胀最好。
Part3腿脚穴位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照中医的理论,按摩足三里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所谓的“三里”其实是“三理”,即理上,理中,理下。它是疏通全身气血的穴位,气血通了,则眼睛自然明亮。
穴位说明:膝盖弯曲,手放在膝盖外,小指边缘所在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足三里。
三阴交:之所以叫三阴交,是因为它是足太阴,厥阴,少阴交会的位置,对于女性来说,这个穴位是很重要的,它的主要功用是益肝肾,调经,补益肝肾可以明目,经常按摩还可以调理月经、缓解痛经等问题。
穴位说明:小腿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侧凹陷处。把手放在腿内侧脚踝,4个手指宽的凹陷处就是三阴交。
操作:坐在床上,一腿伸直,另腿自然弯曲,用双手拇指交叠,用力揉按足三里穴。注意了,揉的时候,先向内按,然后分别向上,向下用力,分别对应足三里的“理中”、“理上”,“理下”的作用。按揉一次为一拍,一共B个八拍。三阴交穴做法相同。然后换另一条腿。
太冲穴:太冲是肝经俞穴,意思是指肝经的气从这里上行,肝气上行于目,肝气充盈的话眼睛自然就秋波盈盈啦。所以,太冲穴也是可以明目的穴位。
穴位说明:太冲,位于足背,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趾骨前凹陷处。
操竹:坐在床上,双腿伸展,然后用右手大拇指顶端去按左脚上的太;中穴。每揉按一次为一拍,连续做8个八拍。按揉时稍微用力,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然后换手按揉另外一侧的太冲穴。
接下来的两个穴位,就不是自己能操作的了,所以,还需要请他来帮帮忙。和他一起一边互相按摩,一边说说话,也是一种情趣哦!
Part4肩背穴位
肩井穴:肩井穴是水气运行的穴位,可以起到疏导水液的作用。提按肩井穴可以疏通水气,缓解眼睛疲劳。
穴位说明:两边胸部直上方画一条直线,沿着耳朵下画一条直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肩井穴。
操作: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让他站在你的身后来操作。这个穴位的操作技巧是“提按”,也就是“一按一提”,用双手大拇指用力按下肩井穴,然后双手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拿住肩膀用力上提。一按一提算一拍,做8个八拍。
膀胱经:膀胱经又叫足太阳膀胱经,在中医的经络学说里,它是主身体之表的,也就是说,主要是管皮肤五官的。按摩膀胱经可以缓解过度用眼引起的眼睛胀痛等问题。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按摩穴位毫无作用、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近日,眼保健操无用论在网络上来势凶猛,一个几代人在学生时期每天都被强制要求完成的“任务”竟遭全盘否定,这究竟是理性质疑的精神,还是带有情绪化的发泄?
眼保健操与近视没关系
“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眼睛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7月15日,一位微博网友的一条关于“眼保健操毫无科学依据”的博文引来数万网友转发,“眼保健操有用吗”顿时成为热门话题。
有网友表示,“高一时天天在副班长的指挥下做眼保健操,我眼睛的视力天天下降,我一直怀疑这一点”;也有网友现身说法,“之前就是因为在黑板上答题,然后又不给洗手,强迫做眼保健操,弄得我眼部感染”。
尽管网络上批驳眼保健操的声音似乎更占上风,但也有人替眼保健操“伸冤”。“这么多年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直到现在我视力还是保持良好,随着周围人近视眼的不断上升,好多同学都问我眼睛怎么保持得这么好,我觉得这都是我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功劳,只要认真做确实有保护视力的功效!”
在支持者看来,不管眼保健操是否能预防近视,能让人放松,眼睛感觉没那么酸胀,毕竟是事实。
但是,专家认为,做了眼保健操以后近视与坚持做眼保健操而一直视力保持良好的网友说法都不足以说明眼保健操与预防近视之间的关系。
“眼保健操与近视之间完全没关系,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乐今告诉记者,其实导致学生的近视原因很复杂,目前,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遗传在近视眼的形成中大约起了60%的作用,剩下的包括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或写作业,躺着看书、照明光线过强或者过弱等后天环境影响。唯独没有“做眼保健操”这一项。
眼保健操并非一无是处
然而,这不意味着眼保健操就一无是处。
眼保健操最初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组刘世铭根据中医的推拿、经络理论,再结合医疗体育综合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通过对眼部穴位的按摩改善眼部周围血液循环,使眼内气血通畅,消除肌肉紧张。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问世,从原来的四节增加到六节,按摩的部位涉及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风池穴和耳垂。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杨威解释,左右眉头下面上眶角处的攒竹穴,以及内眼角上方、眼眶骨边缘凹陷处的睛明穴都是人体十二经络中非常重要的膀胱经上的俞穴,膀胱经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膀胱经上的这些穴位对五脏六腑也都有调节作用,而攒竹穴、睛明穴位于眼部周围,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治疗局部的疾病。按摩攒竹穴、睛明穴可以促进眼部气血流通,缓解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而四白穴是胃经之穴,按摩能提高眼睛机能。太阳穴虽然是人体经络之外的穴位,但对提神醒脑亦有好处。
风池穴是新版新增的穴位之一,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杨威说,风池穴是头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几乎所有头部、面部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穴位,疏通经络。
同样新增的还有耳垂。“耳根部可以说是一个局部微循环的体穴,上面有很多穴位。耳垂最中间的是眼穴,按摩耳垂自然也可以缓解眼睛的不适。”
“这就好比运动员通过按摩放松肌肉,或者年轻白领通过按摩治疗肩颈痛,不见得疾病能得到治愈,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使身体舒适一些。”因此,杨威认为,眼保健操对于缓解视疲劳一定是有效的。
眼保健操效果取决于动作准确与否
如果能有效缓解视疲劳,那么做眼保健操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间接预防近视,可为何在学生群体上体现不出它被期待的效果。
“上学的时候,有学生会检查时,大家都乖乖地做,等检查的一走,几乎就没人做了,该干啥干啥”、“做操时间可以打个小盹、睡个小觉,穴位什么的都是浮云,补觉才是王道”……这些网友的评论恐怕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眼保健操为什么效果欠佳。
在杨威看来,眼保健操的效果取决于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以及持久性。如果孩子们只是敷衍了事,或者力度不够,揉完以后并没消除酸胀感,不觉得放松些,做大概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目前学校的眼保健操只是为了完成一种强制性的任务,而有效的做法是早上起来、晚上睡觉前各做一次,白天只要感觉眼睛疲劳,随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做眼保健操放松一下。”杨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