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比较的晚,因此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创建上不够完善,在对先进的技术软件的运用上缺乏专业的相关知识。
(二)技术协调性不强
很多部门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过于独立,不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致使所得到的信息不全面,系统性不强。由于工作的卸掉性不强,致使信息在被利用时,出现不同的口径,利用效率不高。
(三)相应的会计制度在会计电算化发展中没有变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实施,相应的会计制度还是以往的制度,没有任何的变动。电算化后,会计的账户记录方法、设置、账务处理等技术环节到相关工作的协调与组织、存档方法等等都有了改变,所以相应的会计制度也应该有所变动。
(四)基础的会计工作不稳固
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制度的完善性如何,核算是否正确、规范,数据是否完整。一个稳固的基础是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有效的运用的保障。但在现实中,基础的工作不稳固,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五)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得以减轻,从繁琐的核算与报账转化为电子化的工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很多部门却只是注重报账,而轻视甚至是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六)没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所记录的数据非常的不安全,不同的工作环节都会相应的实施不同的口令,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是不同职责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登陆操作,致使很多信息被外漏;由于会计电算化中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由于专业知识不强,经常会出现数据输错的情况;很多部门创建了会计电算化的控制与管理条例,但是没有有效的执行。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二)创建统一的协议
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时期,一定要协调好各部门,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创建统一的协议,使得信息能够统一,并且全面、精确,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形式能够一致化。
(三)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管理的规范化
对于不同职责的岗位要明确其相关的责任,健全会计的相关制度,对工作中的档案、操作、维护、财务等等的管理制度要明确的制定。使得管理能够规范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四)加强对基础性的会计工作的落实
要想加强对基础性的会计工作的落实,企业一定要制定一定的措施,抓紧财务会计在法率制度方面的建设,进一步的完善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提升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将工作中的职责细分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中。
(五)改善会计电算化,迈向财务的管理
虽然会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过去的核算型逐步迈向管理型,但是,所使用的模型与管理的发展需求并不相符,因此要充分的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特长,使得管理能够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将其融入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使得管理方面的模块能够有所增加。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260-01
会计工作是任何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指导,会计工作与企业运行、决策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任何企业都应该重视会计工作。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趋势,并且电算化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避免和减少了会计错误等,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会计电算化的简要概述
1.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就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完成会计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通常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也被认为是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能够在新型的技术指导下使会计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传统的会计工作多为人工操作完成,比如记账、账目的核查、核算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逐步取代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实现在整体系统内数据的整理、录入、分析与查询等,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2.会计电算化实际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的基础条件,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中一切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并在电算化系统中,还能够实时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会计数据等进行管理与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行、生产决策中的不合理的行为,并及时根据会计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会计电算化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将企业发展弊端与不足表现出来,企业高层决策者还可以根据财务、会计数据,进行企业决策的相关调整,实现经营活动与企业财务数据的高度协调。会计电算化根据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据处理方式、记账方式、工作范围、工作重心的改变上。
1.改变数据处理方式
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下,会计数据的处理都是人工进行处理的,在需要进行数据的查询时,多为人工手工翻阅账簿、凭证、报表等,一方面这种查询方式的效率低下,浪费人力、时间等,另一方面这种查询方式的处理手段较为落后,对会计信息的修改等需要采用划线更正、红字冲销等方式进行人工的修改,这种修改的手段与方法的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会计电算化则改变了这种数据处理、查询与修改方式,相关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系统内部进行检索就可以进行会计查询,计算机数据处理方式较为简单,可操作性极强,与传统数据查询方式相比,其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相关信息的修改只需要在系统内进行相关权限的修改与审核即可完成。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中所涉及的会计账簿、凭证的保存都在专用的企业档案管理室进行的,这种储存与保存方式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要保证防水、防火等,而会计电算化则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会计信息与数据的存储,只要计算机系统无故障,会计信息与数据的存储就没有问题,无纸化办公更是实现了高效的会计资料管理与处理。
2.改变传统记账方式
传统的记账方式主要是人工手工记账来实现的,这种会计工作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实现对不同会计数据的分类、登记与记账,只有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会计记账、核算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记账的弊端,节省了会计核算的人力物力,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电算化可以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内实现会计记账,通过会计凭证等数据的录入,实现在电算化系统内会计数据的处理与输出,该系统还可以对会计数据进行反复的核算,操作简单且可以避免人工记账的误差,能够大大提高记账的精确性。
3.扩大会计工作范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各个企业逐步得到了应用与推广,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存储更为高效与丰富,使得会计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使得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工作的融合更为深入,使得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与对象逐步丰富,使得会计工作方法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等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范围的扩大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职业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转移会计工作重心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重心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与传统人工会计工作方法相比,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会计电算化中,其监督职能效果不理想。在电算化操作中,相关人员还可以根据会计数据与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一些问题,使得会计工作中的预测、控制职能凸显,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也使得会计检查结构发生变化,检查与审核更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会计工作领域初步尝试电算化应用,经过一系列技术进步和发展,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会计领域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泛,对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科学化起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会计工作领域推广电算化工作起步比较晚,普及应用电算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电算化应用水平也亟待提高,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管理机制,都还是很不成熟,出现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作用不够重视。电算化技术是世界各国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必备的会计工作新技术手段,对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关键性重要作用,没有电算化应用,企业根本不可能进行现代化会计管理,但是,有相当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中应用电算化技术认识不足,他们从片面地把电算化当成是会计运用手段中可有可无的工具,只是代替手工计算账册而已,对应用电算化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至关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用电算化的自觉性,有的企业管理者把会计应用电算化看作是给企业做面子,替企业树形象的表面形式,这些都影响了在企业中会计应用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影响了电算化在企业核算中发挥核心和关键的重要作用。
2.会计人员电算化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在会计工作发挥电算化作用,关键的要素是会计人员,新时期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知识基础和技能应用熟练程度如何,直接决定和关系着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高低和质量效果。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应用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会计知识,同时还必须熟悉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技能,对相关的财务软件能够熟练掌握,从软件的使用、保养到维护都要能够熟练应用,但是,有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但欠缺电算化技能,对财务软件不能熟练运用,有的虽然能够应用,但是对财务软件知识掌握不深入,对数据妥当保管,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中故障如何排除等等,都没有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能力,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化工作,有的甚至造成财务数据丢失的重大损失。
3.财务数据的信息安全亟待加强。会计电算化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媒体在为人们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也面临财务数据的被破坏和受损的安全问题,黑客或病毒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进行恶意攻击,很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中,缺乏建立完备牢固的安全应对和技术防范措施,一旦遭遇攻击,数据丢失,将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后果。
4.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应用在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经验不足,许多企业在会计工作应用电算化以后,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跟上,基础管理存在许多疏漏环节,由于企业会计工作许多数据的重要性,保密性,在进入电算化操作以后,企业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维护人员常常混淆权限,岗位之间没有设置必要的权限约束制度,没有健全相应的防范限制措施,有的没有设置操作密码或者把密码随便公开,留下极大隐患,有的单位对存储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磁盘没有妥当保管,严重泄漏企业财务数据的重要信息,使偷盗密码、数据丢失直到经济款项遭遇网络失窃等等严重经济损失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
二、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应对策略
1.重视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企业进入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必备条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核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管理者要不断深化认识,制定发展规划,自觉地促进企业电算化工作深入巩固,让会计电算化不断发挥优势,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
2.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会计电算化是一种现代先进技术,会计人员要做好电算化应用工作,就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逐步掌握电算化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努力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技能,企业要经常创造机会提供给予他们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中锻炼成为既精通会计知识又熟悉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服务。
3.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安全管理。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岗位权限职责,加强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保管、储存监督机制,对企业的数据库管理要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增强企业电算化系统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企业管理者要经常定期对电算化工作进行检查,强化管理,确保企业电算化系统提高效率,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三、结束语
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旧模式,电算化应用为企业的会计工作现代化提高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努力应用这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企业会计工作服务,对企业不断加快现代化步伐,促进企业加强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优势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彤.浅析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3(10):81-82.
[2]吴慧娟.浅谈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