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运输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菌毒种和生物样本运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浙江省指定由省卫生监督审批中心统一审批),运输过程中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办理,并对运输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进行规范包装。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之一。监督检查的形式,一是组织相关专家到各地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二是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的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三是通过实验室的自查和自我评估来发现问题和改进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监督检查促进和完善、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交流学习利用各种机会为各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如在全省生物安全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教工作会议上开辟经验交流科目,让在生物安全管理做的好有创新的实验室进行专题发言,以此推动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师资培训从2005年开始省卫生行政部门就开始着手全省生物安全培训师资的建设工作,经过2期的重点培训为各市、高等院校、省级医疗单位培养了100多名的培训师资队伍,为各地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上岗培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事先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上岗培训,并经过统一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经过2008—2011年的4年连续培训,目前全省接受培训的实验人员已经达到11411人。接受培训人员具体分布见表1。除了表中的培训外,2005—2007年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组织了3期培训,共计培训全省实验室骨干633人。经过连续多年的培训已经基本函盖了疾控和医疗等系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这些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均取得生物安全上岗资质。近年各地重点开展了新进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强化培训,培训工作在稳步推进。

实验室备案情况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按照浙江省生物安全管理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在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了备案,至2011年12月底前,共有1154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备案,实验室主要分布在疾控系统、医疗机构和个别大专院校(数据采自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取得明显效果。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1154个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了网上备案,其中BSL-1实验室有240个,占20.80%;BSL-2实验室有912个,占79.03%;BSL-3实验室有2个。1154家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两者占到总数的95.6%。在1154个实验室中有工作人员有5422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初级2776人,中级577人,高级2069人,人员培训获得上岗证书的有4776人,达88.09%。

示范实验室建设为了推动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省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浙江省二级生物安全示范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并组织起草了《示范实验室评审细则》。各地根据《办法》要求,第一轮有31个实验室申报,经过资料符合性审核,对5个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核评估,重点评估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应急处置和防护设备使用等几方面的符合情况,同时对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对经过考核符合建设要求的实验室,将分别授予省级示范实验室”和市级示范实验室”称号。

集中由省卫生监督审批中心负责审批。在办理航空运输时由经过民航组织培训并考核发证的人员负责办理,同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包装。建立的这些审批制度和工作程序不仅规范了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输,也确保了运输过程的安全。

监督检查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和建设,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运行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既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也有接受主管部门和实验室所在单位的监督检查,检查情况除了及时反馈外,还有以书面形式要求整改,有的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通报。另外,浙江省目前有2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和卫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评估,并还定期接受CNAS的监督评审及相关的安全检查。

交流学习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交流,强化管理,如利用各种工作会议、学术交流等开展交流培训等。浙江省多次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专题重点发言,得到卫生部和其他兄弟省市好评,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省内安排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思路比较新颖、管理有特色的实验室进行大会专题发言,还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流,起到了学习交流,互相促进的目的,规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既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门新的学科,在管理中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提高。浙江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强调结合实际,根据工作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和创新管理手段,取得很好的效果。浙江省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世界各地的管理经验,在管理手段上采取了一些创新的举措,如创新的地使用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了网上备案系统,不仅实现网上备案,也为后期实验室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此项技术深受全国兄弟省份的好评与应用。

另外,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为了推动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创建了二级生物安全示范实验室申报评审平台,将示范实验室建设作为推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抓手,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

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篇2

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概念和范畴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避免病原体对实验者、公众造成意外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室,其中主要有:研究用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等。

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

2.1生物安全的由来:1941年~在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布氏菌感染。

1973和1978年~英国两个实验室爆发两起三例天花二代感染,由于破损皮肤接触了病毒,一例被感染的动物管理员甚至把猴B病毒传播给妻子。

2003年9月新加坡一位27岁的博士后在实验室感染了SARS病毒。等等

2.2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问世,1993年WHO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主要针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特别对人有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的微生物,对微生物的危险等级、实验室物理防护等级、标准实验室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处理、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4年4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在WHO网页上,强调了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安全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重要性,强调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自身、同事、社会和环境应付的责任,尤其强调了在对新发现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预先评价其危险性。

我国也制定了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1.1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12.28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2005.4.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12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5.9

以上法律法规要求在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以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为宗旨,以保护操作人员、公众、周围环境、样品的安全为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对我国防生物威胁和处理紧急卫生事件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3.1微生物危害评估和实验室分类分级:依据传染性微生物治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危害评估,并对实验室做出BSL-1,BSL-2,BSL-3,BSL-4分类分级。

3.2设施和设备要求:实验室的设施是指实验室在建筑上的结构特征,如实验室的布局、送排风系统等,设备要求主要指安全设备的配置,如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安装、高压灭菌器的型别、离心机安全罩等。

3.3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所涉及到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听力)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眼睛、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手套、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

3.4操作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大威胁,实验室有害物理化学因素也可以对操作者和环境造成损坏。实验室相关感染和理化因素造成的损害大部分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人为操作错误、实验室技术欠佳和一起的错误使用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操作技术规范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3.5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管理:菌(毒)种和样本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规范严格管理制度以及对该制度有效的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在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造成菌(毒)种和样本的遗失、泄露、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是人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以及相关科研、教学、产业、检疫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支撑条件,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

3.6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消毒和灭菌是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重要环节。

3.7应急体系和预案:实验室在其建立之初或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制订各种意外危险的应急预案并体现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并不断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演练,是所有工作人员熟知。

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物流实验室功能定位方案规划实验项目

1.引言

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学科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其发展程度代表着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已逐渐认识到物流实验室的基础性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大了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学校都建有自己的物流实验室。这些物流实验室在投资规模、实验基本设备配置水平、实验项目、管理机制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现今,建设综合性、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实验室已成为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2.物流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我校物流实验室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以现代流通企业先进的物流业务流程为核心,致力于满足现代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物流管理教学要求,同时为教师、研究生进行物流研究,以及社会各级物流人员学习现代物流知识与技能提供实训平台,即实现实验室硬件合理、软件先进、功能完整,兼有教学、科研、实验和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功能。

3.物流实验室的方案规划

根据物流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沈阳工业大学物流实验室的布局规划为多媒体教学区域和物流实物仿真区域两块场地。

3.1多媒体教学场地规划

多媒体教学场地包括教学区、陈展区和研究区三个功能区,总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三个功能区通过透明装置隔离。教学区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电脑模拟、投影演示和辅助教学的区域,教学区内设置投影设备两套、电脑70台(根据单次授课学生人数确定),可同时容纳两个班级上课。教学区可以根据物流实验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数量设置不同机构(部门或岗位),如设立买方(商场)、卖方(销售公司)、配送(物流)中心等基本角色,配送中心还可细分为库管部、调度部、配送部、财务部等部门,如模拟供应物流,还可以设立生产厂或供应商等机构。陈展区主要供学生观摩之用,而研究区主要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科研支持,配有硬件配置较高的10台计算机,软件配置主要是可供二次开发的相关软件和一些决策支持系统软件。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仿真、国际物流等模拟软件。

3.2物流实物仿真区域场地规划

沈阳工业大学物流实验室实物仿真区域规划建设确定了以模拟商业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运作流程为主的建设原则。商业配送中心具有仓储、理货、分拣、流通加工等多种职能,鉴于这一特点,通过模拟商业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同时配合物流信息系统和主流物流设备的使用,达到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知的扩充,进一步增强学生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物流实物仿真区域场地规划图见图1。

图1中,其各区域的主要功能为:(1)入库理货区:当收到货物后,该区域主要负责到货检验、理货等工作。(2)出库区:主要负责理货、组盘与发货整理等工作。(3)越库区:主要用于一些越库操作或大型货物的临时存放。(4)储存区:货物的单元存储区。(5)拣货区:可采用流利货架,配合料箱或标准纸箱设置。(6)流通加工区:对在库货物进行二次处理和增值活动。(7)工具区:主要用于统一存放闲置的托盘、周转箱、周转笼和其他工具。(8)办公控制区:用于现场管理、货物查验、理货、调度、手持终端信息处理等业务控制。(9)零售区:主要完成货物的销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零售区放置一台或者多台POS机,同时放置超市货架和条码打印机。

4.物流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物流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我们设计了不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及类型,以及所需要的软件、硬件设备,如表1所示。

5.结语

经过多次调研与论证分析,上述建设方案和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满足了我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但物流实验室能否成功运作还取决于学校是否具备良好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与实验配套的教材、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是否具备一支良好的物流实验室管理队伍。因此,我们将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研究团队,并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证物流实验室的成功运作。

参考文献:

[1]潘鸿,董绍捷.物流实验室建设与功能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8.4:114-117.

[2]冯春,张锦.物流实验中心建设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132-137.

[3]陶经辉.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5:48-52.

[4]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47-152.

[5]刘津平,邵清东.实用型物流实验室建设分析[J].物流技术,2007.3:96-99.

  • 上一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总结范文(6篇)
  • 下一篇:大学字自我鉴定(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