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实验室管理机制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实验室管理机制范文篇1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弊端对策

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计算机实验室也广泛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体说来,它承担着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及各种辅助教学任务。可以说,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开展科学研究、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然而,因上机人员使用频繁而且在一个实验室的环境中,经常要满足上机人员各种不同的上机需求,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软硬件损坏等诸多问题。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科学规范的管理实验室及维护设备,可以高效的辅助计算机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负担。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已经成为摆在众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软硬件的维护、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软硬件易于损坏

由于上机人员私自将个人硬盘、U盘、MP3、光盘等带入机房,在硬盘或服务器上放置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大量的感染病毒的文件也被放置在计算机内。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要求,每台计算机又需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又要安装各种应用程序。这使得重新安装一台计算机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计算机上放置系统多、软件多,使用频繁,使得计算机软硬件容易损坏。

(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少,工作量大。

计算机实验室面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喜欢随意更改计算机的桌面配置,增删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或者浏览恶意网站,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感染病毒等等。同时,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牵涉面广,事务繁多,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此外,维护人员还要承担对其它软、硬件设备维护,网络故障排除等工作。这就造成了维护人员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很大,精力有限,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有效监管。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科学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精心管理认真维护才能保证整个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在管理模式中需要制定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从而正确地规范工作流程,避免不必要事故的出现。然而,很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多显笼统,粗略,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关制度。计算机使用人员无所适从,难以做到自觉遵守实验室纪律,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机。

(四)实验室环境卫生差

大多数计算机实验室存在使用时间长,使用人员多,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一般是每天从早到晚,且一部分上机人员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加上上机人员较多,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导致电路板老化和损坏。又加上计算机实验室一般要使用空调,造成空气、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从而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

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一)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维护相结合,消除软、硬件故障隐患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高端精密的电子设备,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可以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在日常的维护中应定期打开主机箱检查线路、接口等连接状况,防止内存条、网卡、显卡等出现松动或者接触不良情况;同时定期对硬盘的损坏情况用专业软件进行坏道检测,逻辑损坏的可以用软件修复,若是物理损坏太多的,则考虑更换硬盘。为了对计算机病毒做有效防范,应建立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

(二)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计算机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通过培训,可以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掌握一些计算机常见故障检测和排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做到规范认真的维护,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总体上说来,应包括实验员岗位职责、指导教师上机职责,学生实验守则三大部分。譬如实验员岗位职责应具体包含以下方面:按时到岗,尽职尽责,不得私自串岗、离职、缺岗。负责实验室卫生清扫。工作认真,主动帮助学院解决各种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如有问题应及时维修中心联系,不得擅自子拆卸机器和移动设备。实验室不准浏览暴力和色情网页,看管好实验室的所有物品。

(四)保持计算机实验室内空气通畅、环境卫生良好

实验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换气,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湿度控制在在30%~80%之间,特别是在夏天要注意降温和防潮。计算机在工作的时候,会将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吸进机箱并滞留在板卡上。因此建议要求学生进入计算机实验室时必须穿鞋套、下课值日生清理实验室垃圾,一天课程结束后还要安排相应人员对地面、主机、桌面、显示器等地方灰尘认真清扫。同时定期要做彻底清扫排除平时留下的卫生死角,这样更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门复杂且具系统性的科学。它需要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者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做到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吕洪柱,张光妲,廉佐政.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2]程红云.学校机房维护的两种技术手段[J].科技信息.2008.

[3]张蓓蓓.高校机房计算机硬件管理浅析[J].大众科技,2008,(07).

[4]吴燕波,姚秋凤.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03).

实验室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医药、化工、纺织等相关各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并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如何管理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根据自己几年的管理经验,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如下。

一、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地位和特殊性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基础课程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则是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可以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室的实践培训加强对知识的直观了解并予以巩固。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即有机化合物。其实验教学紧密配合于有机化学教学,主要包括性质、制备以及合成等方面教学内容。正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实验所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合成产物等不同于其它实验,从而形成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院除了增加资金的投入,更要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1],探索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室使用功能,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情况,严肃合理地制定细则。如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三废处理规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化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等。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一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专人管理与分室管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健全管理条例,严禁违章操作,消除事故隐患。

三、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实验老师和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师要遵守教职工岗位贵任制,提前制定实验计划,认真进行实验课讲评,组织学生课堂管理等。实验员必须遵守实验员岗位贵任制、实验员守则等,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试剂药品和仪器等,并且要提前预做实验,坚守工作岗位,为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结束后,要将药品、仪器整理归位。实验学生必须按时上下课,坚持预习,实验必须规范化操作,遵守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这些都是对实验教师、实验员、实验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中,除这些基本要求外还应强调指出的是,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明确哪些药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强腐蚀性、有毒性以及规范化操作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按章操作,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有众多的师生在其中工作,若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环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实验室的混乱。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放置有大量的药品、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容易引发燃烧、爆炸、毒害等事故。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就必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防爆器材、急救药箱等。(2)采用通风橱、抽风设备等,以达到室内空气清洁卫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3)为了确保实验室内有害物质不造成水源污染和室外污染,实验室施行“三废”处理措施,实验室放置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定时做统一处理。(4)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结束后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值日生必须切实负责整理好公用仪器、药品,整理台面,清扫地面和清理水槽[2]。

五、加强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化学教研和科研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仪器设备和药品等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互联网化。首先是实验药品账目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账目规范清楚了,才能对实验室的财产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对实验进行科学调配,充分提高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率。其次是实验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为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提供了保障。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实验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工作者不必要的重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目前,这已成为实验室管理适应高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讲坛,2010(23)

实验室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13-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生产实习的重要场所,是教育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规模和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高校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效率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1-2]。它对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着重大意义。

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中,海涛[3]等将最新物联网技术引入了实验室管理,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构架方案。张嵩[4]等设计和开发出基于zigbee无线收发技术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满足高校内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考勤的需要。万锋[5]等提出了基于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案,提高实验室的资源使用率,更快速有效地部署教学应用系统。还有许多实验室管理人员[6-15],根据其工作环境和特点,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我院电气工程系的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依靠实验员进行管理的模式已经捉襟见肘,具体表现在:

1.实验员精力和人数有限,且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难以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当学生在有故障的实验设备上做实验失败时,无法判断是方法问题还是设备问题,影响实验效果。

2.设备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有些复杂设备的某一模块出现故障并不影响到其他模块的使用,但是当实验员给这个设备贴上故障标签封存后,就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和传统互联网形成竞争之势。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研发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和探索出一种新的开放式管理模式。通过该管理平台和模式,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在新模式下,学生既是实验设备的使用主体,同时也是管理主体。

二、高效信息平台搭建

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某台设备有故障,或该设备的某个模块有故障,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进而进入实验中心网站对设备故障进行描述,将发现的设备故障信息反馈到服务器,便于实验员和其他学生及时发现有故障的设备。信息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信息平台搭建分为以下4个步骤。

1.构建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在学校网络中心挂接自己的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如图2。通过该网站,学生使用设备前可以查询这台设备的近期使用情况及状态评论;使用设备后,可以对该设备状态重新评论,报告设备状态。实验员能够查询各实验设备的使用记录及性能状况。

2.录入设备信息。由于实验设备数量较多,每个实验设备都要张贴唯一编号,且在网站后台数据库备案,以便学生能够反馈设备状况信息。

3.张贴二维码。在每台实验设备上张贴URL类型二维码。URL直接定位到该设备状况的信息反馈页面。学生用智能手机扫描后,直接就能对当前设备进行状态评论。

4.敷设无线接入点。为了方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接入,实验室内部要设立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可采用普通桌面无线路由器代替。路由器开启DHCP服务,方便连接。

三、科学管理机制建设

信息平台的搭建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平台。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下列管理机制。

1.采用大众参与的方式反馈设备状态信息。学生在使用完设备之后,对当前设备的状况比较熟悉,比如整机能否正常运转、哪些模块正常或哪些模块故障等等。可以通过定下制度的方式,让学生对设备性能做个总体点评。若出现故障,则需要描述故障现象。信息反馈途径可以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再进行评价。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通过该方式能够使实验员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对于有故障的设备可以及时联系厂家来修理,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2.更新学生考勤机制。传统的考勤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点名或学生签到。这两种方式都是串行机制,非常耗时,效率不高。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对设备状态的反馈过程看作是点名签到。网站后台会自动记录做出状态反馈的学生姓名、学号及IP地址。该方法也是间接迫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备的评价中。由于是并行机制考勤,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实际操作中,可以以新的考勤方式为主,传统考勤方式为辅,二者结合。

3.及时信息共享。学生在使用设备时,首先扫描一下设备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设备的使用记录及状态报告。若设备是局部故障,也可根据此信息判断是否对当前实验有影响。实验员及时查看设备状况报告,联系厂家维修。对于维修过的设备,实验员也应及时在网站上更新设备状况,以便告知学生该设备已经维修过,可以正常使用。

4.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决策。学生的普遍参与和长期的数据积累形成了珍贵的大数据池。通过现代数学理论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预测出近期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数量。如预测出故障设备较多,学院领导可以提前决策购买维修配件或新设备,以免耽误正常教学。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改革是大势所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机制在我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电路实验室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实施效果明显。出了故障的实验设备能够及时得到维修,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该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渐向其他实验室推广。

参考文献:

[1]习晓远,庞敬轩.校园网络下的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87-88,95.

[2]潘信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3-145,154.

[3]海涛,王钧,廖炜斌,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66-169.

[4]张嵩,全达昆,王有春,等.基于zigbee技术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2):100-103.

[5]万锋,王卫兵,王彩娣,等.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4(1):76-78.

[6]彭海涛,及开元,陈大融.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3):68-70.

[7]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

[8]李伊荇,侯文海.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7):110-112.

[9]蔡明山.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3.

[10]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5-7.

[11]佟颖,白海会,吴晓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2):101-104.

[12]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

[13]罗玲,汪海琴.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9-160.

  • 上一篇:营业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本(2篇)
  • 下一篇:乡镇下半年工作计划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