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新生儿如何护理与喂养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新生儿如何护理与喂养范文篇1

【关键词】母乳喂养;预防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推荐所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必须给予母乳喂养,而后逐渐添加副食品,母乳喂养已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初乳是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的最佳天然营养品,能满足新生儿的特殊需要。但仍有不少母亲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做好,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母亲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具体表现在:(1)在妊娠期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未能作好在婴儿出生初期以及成长期实施正确哺乳的思想准备。(2)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不知如何哺乳。(3)产后初期或初褥期受某些因素影响,部分产妇自觉无奶或奶量减少,就放弃哺乳或添加食品。泌乳是通过神经—激素的调节,即只有通过吸吮,刺激乳头,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只有早吸吮,频吸吮,乳汁分泌才愈早,乳量也才愈多。(4)忧虑、害怕无奶,精神压抑也是其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母亲都能产生婴儿需要的足量乳汁,以满足出生4~6个月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因此,在此期间内,母亲要充满信心、坚持按需哺乳,不要给婴儿添加任何奶制的辅助食品。否则会造成母乳分泌减少,以致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能力。

2缺少哺乳经验

尽管理论上熟悉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有哺乳的愿望,但因没有经验,如在哺乳过程中由于喂奶的姿势不正确,含接错误,不会乳房护理、挤奶等,则可能引起婴儿哭闹、乳头疼痛皲裂、乳汁分泌迟缓、乳房肿胀、乳量不足等,导致中断母乳喂养。

3母亲或婴儿患病终止哺乳

新生儿如何护理与喂养范文

关键词: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有很多,重者可至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检测和观察,及时治疗,加强护理[1]。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的干预,可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努力的方向,我国在2001年也公布了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目前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是降低血清未Y合胆红素,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但并非对所以患儿均有效[3]。

母乳是新生儿理想的食物,母乳喂养的益处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可以提高婴儿免疫力,提供营养,促进发育,保护牙齿,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利于母婴间的情感联系。也可以预防母亲产后出血,降低女性癌的危险性[4]。但是住院患儿母婴分室导致很多患儿喝不上母乳,而是喝新生儿奶粉。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奶量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很多剖腹产产妇术后伤口疼痛、留置导尿管等因素,使产妇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导致泌乳延迟[5]。1989年4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上确定了按母乳喂养不同水平分成以下六类:①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喂其他任何食物和饮料,甚至不喂水。但是允许婴儿服用滴剂和糖浆(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②几乎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但不超过1~2次/d,不超过1~2口/次。③高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品的80%及以上。④中等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品的20%~79%。⑤低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品的20%以下。⑥象征性母乳喂养:指几乎不提供热量的母乳喂养[5]。我院新生儿科作为国内首批爱婴医院,于2013年8月1日成立国内第二家,华东地区首家母乳库,有接收患儿母亲和捐赠的母乳的母乳库,有专业的母乳喂养团队为产妇提供床旁宣传、鼓励并指导母亲正确地泌乳,可以为住院患儿持续提供母乳。本次调查了母乳喂养率高低对新生儿黄疸康复的影响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00例,按母乳喂养率高低将患儿分为两组,中等比例母乳喂养率的为对照组,低比例母乳喂养率的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入排标准①入选标准:胎龄在37w以上,出生体重在2.5~4kg,入院日龄在7d内,治疗前血总胆红素大于256.5μmol/L,Apgar评分均大于8分。②排除标准:早产儿、过期产儿或入院日龄大于7d;明确ABO溶血性黄疸;明显有感染表现者;胆道闭锁等遗传性疾病。

1.3方法所有黄疸患儿确诊入院后,明确没有溶血性黄疸及感染后,给予双面蓝光照射,并给予妈咪爱[7](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2次/d,1包/次,分别于9点和15点随母乳或足月儿奶服用。挑选平均照射蓝光6~8h/d的患儿。注意观察患儿一般情况,每4h测1次体温,观察喂养情况,保证奶量摄入,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做好相应的护理。对对照组家长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使得对照组的家长送的母乳多于观察组,按母乳喂养率高低将患儿分为两组,中等比例母乳喂养率的为对照组,低比例母乳喂养率的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疗前后用毛细玻璃管采集足跟血,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使用胆红素测定仪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采血及送血过程中注意避光(日光、蓝光),血标本立即检测。

1.4效果评定在入院时和光疗结束8h使用胆红素测定仪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2μmol/L,予继续蓝光治疗,若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205.2μmol/L,一般情况良好,即可出院。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是(53±7)%,属于中等比例母乳喂养,住院天数(2.3±0.5)d,血清胆红素下降比率为(32±5)%,而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是(14±6)%,属于低比例母乳喂养,住院天数(3.1±0.6)d,血清胆红素下降比率为(26±6)%,见表1。

3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调查表明提高母乳喂养率不仅仅降低了血清胆红素值,也加快了患儿出院的时间,从而使患儿及早回归家庭,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父母的焦虑,也有利于新生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中90%的碳水化合物为乙型乳糖,其不仅有利于脑的发育,还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刺激肠蠕动,加速胎便的排出,减少胆红素重吸收[8]。导致黄疸的病因很多,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及早干预预防,能有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蓝光治疗已经得到国内外充分肯定,我院新生儿科在治疗黄疸方面结合蓝光治疗和妈咪爱喂养,同时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强护理。在不远的将来,作者将在此基础上研究母乳对新生儿其他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切实提高母乳喂养率,收集更多的样本,继续研究,找到更详细的理论依据,为提高新生儿疾病康复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7-130.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

[3]陈坚,蔡智勇,孙伟红,等.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3):483-485.

[4]聂含竹,李文平,田丽萍.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5]孙东钻,高全聪.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95.

[6]刘萍,许凤莲.我国母乳喂养定义、分类和母乳喂养率的变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27-3931.

新生儿如何护理与喂养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护理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的重要课题。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采用产前、产后健康教育以及指导产妇自我护理,收致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健康教育组,共643例,实施健康教育,将2003年9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历史对照组,共532例,非健康教育。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均为(39±2.9)周。平均年龄:健康教育组(26.48±2.56)岁,历史对照组(26.36±2.93)岁。文化程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乳喂养知识是产妇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也是产妇护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产好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自觉自愿哺乳,成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我科针对产妇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确姿势及婴儿的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饮食、活动指导,新生儿沐浴的顺序,脐带护理及换尿布方法等。

1.2.2护理人员需具备的健康教育能力实施健康教育,探讨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这不公要求护士掌握专科护理知识,现代护理理论,交流沟通技巧等,还要掌握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及技巧。因此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加强护理人员对实施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认识,为确保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具本实施方法产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发给书面资料、宣传栏、床旁讲解协助母乳喂养等形式,对每位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环境、制度、人员介绍后即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和教育计划,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产后健康采用讲解、示范、协助的方式,待产妇分娩后回到病室即进行身心状态评估及产后保健指导,顺产病人产后30分、剖宫产术后第1天协助母乳喂养并指导直至掌握。指导内容:饮食活动伤口护理喂养指导新生儿日常护理,乳房护理等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促进母乳喂养。产后第3天由专业护士评定完成“认知、参与”的程度。出院前2d进行自护能力的测定,对未掌握的项目进行指导,使之掌握并成为自觉行动国。

2通过出院回访发现健康教育组的母乳喂养率比历史对照组超过27%及减少了产后患乳房病发生的情况

3讨论

3.1增强了产妇产前认知水平实践证明,产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产妇的前认知水平,她们能够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正确体位及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早吸吮,24h母婴同室等有关母乳喂养产科病房的有关规定,为产后哺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产前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纯母乳喂养的先决条件。

3.2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效果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建立了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产后实行早吸吮不仅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而且还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乳房充盈,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健康教育完成了产妇的角色转变。掌握自我康复护理外,还学会了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表现出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3.3消除了心理因素对泌乳的影响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也是致病的条件,并是防病的依据。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调节发生变化,而泌乳与心理应激相关早已被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可使泌乳减少。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与产妇密切接触,对产妇害怕疼痛,害怕体型改变,担心婴儿健康等焦虑、恐惧、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总之实施健康教育,以产褥期母婴健康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适用于每个医院,每一位产妇。

  • 上一篇: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
  • 下一篇:有关财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