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式模式;词汇的理解;单句的理解;篇章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90-01
一、交互式模式
在阅读过程中,Top-down(自上而下)和bottom-up(自下至上)已经成为了最普遍的两种理解模式。这两种模式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前一种模式强调较高层次的理解(篇章的理解)对较低层次的理解(词汇和单句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后一种模式则认为阅读的理解过程是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线性推进过程(即词汇单句篇章)。这两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前者过于强调了对整体篇章的理解而忽略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后者又过分注重了词汇和句子的精确性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把握和理解。交互式模式是在平衡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既强调词汇和单句理解对篇章理解的影响,又注重篇章理解对词汇和单句理解的作用的一种理解模式。即从对英语词汇和单句的理解,到对篇章的初步把握;又以对篇章的初步把握为基础,回过头来再作具体分析,对词汇、语法、修辞等作仔细揣摩、研习,从而进一步把握整篇的主旨和大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兼顾了词汇、单句和篇章等不同层次的理解,既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又分析了词汇和单句在篇章和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从而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二、交互式模式与新《课程标准》和高考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其中“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六级),“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八级),“能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六级),“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七级)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对词汇和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解码的过程;既是对语篇提供的信息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发掘阅读材料内涵和正确使用阅读策略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也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从近年的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以下一些特点:1.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2.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逐年增多。学生需要借助语法,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才能理清关系和获取所需的信息,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3.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对代词指代意义的考查题增多。学生必须通过对语篇上下文的理解,才能揣摩出这些词汇在文章中的确切意思。
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交互式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交互式模式,从词汇、单句和篇章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解入手,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1、词汇的理解
(1)培养学生词汇积累尤其是通过不断阅读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习惯。词汇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对词汇的理解,尤其是对关键词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词汇量越大,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障碍越少,对句子以至篇章的理解就越容易,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要求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加强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把握词汇的确切含义的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熟词生义或生词时不要急于查词典,而要善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情景推测出该词的含义。性能差异,使论据既幽默又有说服力。
(3)遇到有些无法根据语境猜测的生词,鼓励学生查阅双解词典,或者直接给出其英文解释。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阅读结束后再查词典可能效果更佳。一方面不影响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又掌握了词汇的确切含义,巩固扩大了词汇量。
2、句子的理解
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句子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包括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而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又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于一些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我引导学生在详细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去仔细体会某些句子的隐含意思,从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分析人物性格。
3、篇章的理解
运动性贫血是指单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因素引起的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现象。该定义由日本学者Yoshimura首次提出[1]。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与运动员的运动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药对运动员运动后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校长跑运动员90人,其中男51人,女39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1.3岁。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人。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运动员运动强度、饮食结构均相同。
2分组用药
①空白组:不服用任何药物。②西药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硫酸亚铁,300mg,每日3次,共服4周。③中药治疗组:自拟方剂,药用黄芪15g,党参15g,白术20g,淫羊藿15g,黄精15g,菟丝子15g,当归20g,丹参30g,大枣5枚,炙甘草6g。统一煎药条件,分别于上午训练后及晚间各服用150mL,共服4周。
3观察方法
运动前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前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然后进行4周中等运动量(120~130km/周)的长跑运动;4周运动结束后再分别测试2次每个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取2次所得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后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后的平均血红蛋白值与运动前每组所测得的平均血红蛋白值,进行对照。运动期间不同组别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血红蛋白值测试采用上海产721分光光度计。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运动前不同组别运动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4周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较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3组运动员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略)
6讨论
血红蛋白检测是运动性贫血检测的主要指标,它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氧能力,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贫血状态。教练员可以此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量是否合适,了解运动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运动量的大小,指导运动员的训练。通常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4g、女子低于13g时运动能力下降。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3g、女子低于12g即为运动性贫血。关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专家认为主要有3种原因,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和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2]。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补充铁、叶酸、B族维生素、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等,其中有机铁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易于吸收、服用量少、不良反应轻、受影响因素少等优点成为目前体育界预防运动性贫血的最佳药物,但血红素铁、有机铁的吸收性高,易诱发机体摄入过量的铁而引起铁过负荷性疾病或其他二价金属元素缺乏性疾病。因此,探讨中医药防治运动性贫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理论认为,劳则气耗,过劳容易伤气,运动员尤其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量的运动训练,易引起元气虚损,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张氏医通》曰:“人之虚,非气即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弱,肌肉、四肢筋脉失养,则易于疲劳;肾者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运动员的技术、技能及力量的发生,都与肾脏有关系;长期的大负荷运动,引起脾、肾亏虚,脾主统血、肾主精血,脾虚气弱不能化生血液则见血虚,肾虚无以温养五脏,精血化生无源,导致运动性贫血的产生,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耐力、运动技能的发挥,最终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受到影响。
贫血时补充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和肌肉酸痛;补充硫酸亚铁,可以提高机体的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的持久耐力,提高运动成绩。从表1中可以看出,补肾益脾中药具有与西药相当的提升运动后血红蛋白含量、抗运动性贫血的作用。自拟方中取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黄精、菟丝子、大枣等脾肾同补;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使补而不滞。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仅可改善骨髓造血的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而且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标本并治使气血化生,筋骨强健,为临床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境;科技英语翻译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不仅是经济逐渐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互相交流,而且在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科学技术的创新、使用和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地把世界的先进知识转化为促进本国科技发展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前,英语不仅是科技创新和发明大国美国、英国等的第一语言,它更是世界性的语言。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出版的科技书籍有80万篇到100万篇,科技期刊有5万多种,会议论文也有10余万篇,标准资料约10万件——20万件。其中,用英语的科技文献占总量的60%以上。到了上世纪末期全世界发表的各种科技文献平均每年约265万篇(种),而其中用英语发表的就占了65%左右。因此,科技研究和科技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科技英语的研究和翻译。
根据前人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科技英语文本的特点,传统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者和工作者主要关注和解决科技英语文本中存在的大量被动句、动词非谓语成分和长句等造成的汉译问题。但是,随着科技英语本身语言、表达形式等特点的变化及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其他因素也被逐渐考虑和重视。其中,科技英语的语境就被众多翻译家们认为是越来越重要的、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leech曾表述语境对确定语义的三大作用:1)语境消除信息中的歧异和多义;2)语境指出某些指称词的所指;3)语境能提供说话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而具体到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语境对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作用。
科技英语翻译的目标就是要用通顺的汉语言文字客观、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所译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知识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来说不仅是翻译的目标,更是翻译基础和根本。如果说文字功力是文学翻译的基石,那么专业知识则是科技翻译的基石。在“专业知识”这块大基石上进行的科技翻译自然受其支持和影响,可以说专业知识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来说是范围最大、涉及面积最广的语境。由于不了解或没有充分理解“专业知识”语境而导致的译文不忠实或不准确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例1,masslessparticles,includingphotons,thequanta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ndothers,werementionedinsection8-8.
原译:没有质量的粒子,包括光子、电磁辐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节中有所叙述。
由于译者对光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了译文的“不信”。光学理论告诉我们,光子(又称光量子)就是电磁辐射的量子。因此,原文中的“thequanta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应该是“photons”的同位语,而不是它的并列成分。
改译:没有质量的粒子,包括光子(即电磁辐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节中有所叙述。
例2,iftheelectronflowtakesplaceinavacuum,asinthecaseofelectronicvalve,theelectronswilltravelatconsiderablespeed,sincelittleresistanceisofferedbythemedium.
原译:如果电子在真空里流动,比如电子真空管,那么电子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因为介质对电子几乎不产生什么阻力。
将“sincelittleresistanceisofferedbythemedium”译为“因为介质对电子几乎不产生什么阻力”,没有充分表达出原文的内涵。该段谈得是电子在真空中的流动,懂物理的人都知道,真空中是几乎没有空气的。原文中的“medium”指的是真空。因此,翻译时应更深一步挖掘出原文内涵,将“medium”进一步具体化。
改译:如果电子在真空里流动,比如电子真空管,那么电子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因此几乎没有空气对电子流动产生阻力。
例3,hetookacourseofmachinedrawing.
原译:他曾选读过机器制图课程。
将“machinedrawing”译为“机器制图”,说得是“外行话”。“machinedrawing”在汉语中有其对应的专业表达制图法:机械制图。
改译:他曾选读过机械制图课程。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不论是对句子成分功能的错误判断(例1),对句子语义内涵的不充分表达(例2),还是译文词语的非专业化使用(例3)都是由于译者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语境”的忽略和不重视所引起的。要做好科技文献的英译汉,转业知识这个大语境是必须正视和考虑的。
二、语境对确定科技词汇词义的重要性。
所谓语境,就是指语言所处的外部的和内部的环境。英语是由其基本语言单位——单词所组成的,因此可以说词汇意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所在的语境,单个词语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短语、句子,再到整个篇章。而科技英语词汇具有出现频率低、词义专一、词汇来源广泛和数量庞大等重要特点。另外,科技词汇构成法中的借代法和转换法更是使词汇的意义扑朔迷离、难以琢磨,因此,其词汇意义的确定也更加依赖于语境。在科技英语翻译中,词汇含义随语境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异也是非常普遍的。
1.语境对科技英语中借代词汇语义的确定。
所谓借代词汇是指一些词本身或其表示的概念和含义是从外来语、人名、地名等直接借用和代替过来而产生过来的。科技英语中,用这种方法构成词汇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例如下面这些就是借代词汇。
robot机器人(源自捷克语robota);satellite人造卫星(源自拉丁语satelles)
alloy合金(源自古法语aloier);silo导弹发射井(源自西班牙语)
roentgen-ray伦琴射线,x射线(人名);japanner油漆工(地名)
chinaclay陶土,瓷土(地名);xerox施乐复印机,静电复印机(商标名称)
虽然这些借代词汇一旦出现,其科技含义就会相对稳定,但并不排斥他们的灵活多变性,尤其是在当代科技翻译越来越注重美学观的潮流下。
例1,businesslobbyistsoncapitalhillarekeepingclosetabsonwhatisknownasthe“familyandmedicallevelact”.
“capitalhill”是美国国会所在地,是一地方名词。但lobbyists(说客,在议院院外活动集团的成员)们不可能会对着一个地方进行游说,显然他们的对象应该是这个地方的人。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围绕国会议员进行商界游说的人士,正在密切注意着所谓的‘家庭与病假法案’”。
2.语境对由一般生活词汇通过转换法生成的科技英语词汇意义的确定。
一般生活词汇是语言的共核,许多科技词汇都是由一般生活词汇转换而成。通常情况下,由一般生活词汇转化而成的科技词汇都与原意有着关联性,但由于科技英语词汇要求其含义准确,所以由一般词汇转换生成的科技词汇的确切含义就必须通过语境来解读和确定。例如:
英语中的“carrier”一词作一般词汇时的意思为“搬运工;携带……的人”,转换为科技词汇后,它又有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航空母舰;载体;载波;病毒携带者;带基因者”等,甚至是“显微镜载物的玻璃”。面对众多的选择,其词义的确定除了要依据资料的专业这个大的语境外,词汇所在的段落和上下文也是确定词汇含义的重要一环。
“space”一词在日常交谈中指空间、地方等,但在科技英语中,它可以指太空、宇宙等。如spacejunk(太空垃圾);spacecell(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忽略固定的文化和话语语境而造成错误的理解和偏差也是层出不穷。如在美国硅谷地区,有人会问你“what’syourspace?”在不了解这一问话独特的文化语境前提下,一些人想到了硅谷的高科技环境,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在问宇宙或电子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然。“space”在这里既不失宇宙,也不是空间,更不是电子时空,而是指“谋生的手段”。故该句意为:“whatdoyoudoforaliving?”(你在何处供职?)其真正的语用涵义有“thelivingismorethanaday’sjob.”即有份稳定的工作。
3.语境对于其它一词多义词汇词义确定的重要性。
例如:①inthefollowingpages
anumberofexamplesoftheballisticmissiledefensedesignswillbeshownanddescribed.
原译:下面几页将示出和描述一些弹道系统的设计。
在这里,“design(s)”可以明显从句子的结构中看出是一个名词,因此虽然“设计”在汉语中也可以作名词,但却给人以不达的感觉。
改译:下面几页将示出和描述一些弹道导弹系统的结构。
②fighter一词是根据词根fight(动词:战斗、斗争、搏斗、忍耐)加表示人或物的后缀“-er”构成的,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不尽相同。如:“heisafighterofthepla.”应译为:他是一位中国人民战士。而“fighterescortwing”则应译为“护航战斗机联队”。
③shipment一词也有若干意义。究竟如何解释,只有放入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a)shipmentiseffectedduringmay.(装船);b)wehavedoneourbesttohastenshipment.(装运);c)qualitymustbethesameasyourlastshipment.(船货、到货);d)pleaseextendshipment30days.(装船期限);e)shipmentbyairwouldbequicker.(运输)。
三、语境对分析和翻译隐含意义时的重要性。
多用主动句、含人称的句子和简单句是科技英语的新特点。加上其越来越受重视的艺术和美学功能及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这些都促使科技英语的语义越来越具有含蓄性、引申性和推理性。这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词义、句意和语篇含义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词典所罗列的含义,而是需要译者根据上下文去分析、去揣测、去推理它们的隐含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语境就对深刻透彻地理解原文,准确判断词汇含义,完整表达原文内容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例如:everycandidatehasitsownbraintrustsintheprocessofelection.andjourgewbushhasthebiggestone.(每一位侯选人在大选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智囊团,而乔治.w.布什拥有最大的一个。)
在这里,根据其上下文语境(election)把“brain”所隐含的抽象意义“智力”具体化和明确化了。
尽管科技英语文体以直观、清晰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但并不影响其使用生动的语言,特别是在很多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科普文献中。所以科技英语文本中也常常使用一些隐含意义较深的词或短语。这种情况下,语境是译者需要多加斟酌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与文学翻译一样,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科技翻译旨在准确地传递科学技术信息和成果,它的过程不仅要求译者熟练各种专业术语,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而且要求尽量用词准确、文本专业、行文流畅。这些科技英语的翻译特点及其在两种语言之间造成的翻译障碍都需要语境来帮助解决,毕竟任何词语、语句和段落都必须在特定的联系关系,即语境中才能有确定的意义。总而言之,语境是科技英语翻译不可或缺的参照因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2]韩其顺、王学铭《英汉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