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生体育运动课件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小学生体育运动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教育还有很多弊端,如何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实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自由拓展自己的爱好,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了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的优势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的方式。希冀教师能在45分钟短暂的课堂上,让学生呼吸到快乐、自由、和体育的魅力。

1.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的优势

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在现阶段,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并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学也要顺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多媒体教学来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哪些优势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申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体育学科感兴趣,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教师单纯讲授、学生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强。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视觉与听觉感,这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这对于激发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间找准结合点,为学生制作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1.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加强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室内课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仅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课堂容量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产生不断的兴奋点。另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如在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中“全面锻炼,突出重点”这一方法时,笔者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举重锻炼人体的上肢,短跑锻炼人体的下肢,长跑锻炼人体的心肺,并用多媒体展示只单纯锻炼的后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应全面。然后再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运动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要加强重点。有了多媒体,在教学时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与科学性。

1.3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

体育训练中有许多的技术动作要领,这些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依靠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与示范,有时学生很难准确把握那些瞬间完成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动作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学生对这些认识不清。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这些动作制作成视频,通过定格、放慢、定格,让学生全面而清楚地看清这些动作。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准确掌握,使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这个动作教师在示范时往往是一气呵成,无法将动作进行分解来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从而影响学生对这个动作的掌握。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个动作制成三维动画,在播放时通过定格等将这一连贯的动作进行分段讲解,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准确地得以把握。

2.运用多媒体要注意的几点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形成。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2.1课件制作的实用性。

有些课件花里胡哨,又是图片,又是视频的,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内容缺乏新意,或是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表面上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实则上学生的注意力与激情完全集中在课件华丽的外表上,根本就没在教学内容上。这样的课件只能起干扰作用,不利于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生的实际学情,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使课件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课件运用的科学性。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提倡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说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必须要用到多媒体。在运用时要把准时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课型来科学合理地选用多媒体。多媒体在分解动作上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优势,但并不能取代教师的示范,要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与以示范讲解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中找准结合点,进行科学选择,合理运用,以真正做到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训练。

2.3课件操作的可控性。

在运用多媒体时要避免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现代教学的电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任何教学手段下都不可动摇。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要为学生的主动求知预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

3.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以开创小学体育多媒体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许爱霞,王艳波.小学体育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83.

[2]包书娟.浅析小学体育多媒体备课[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3):66.

小学生体育运动课件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学习的态度取决于外界的刺激。如果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产生惰性心理。相反,如果教学生动富有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体育常识的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语言描述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与直观性,无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在文字描述的后面配以代表性的图片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从而将文字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2.加深学生理解与认识。体育课有其独特的特点,语文、数学等学科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达到认知的目的,而体育课主要通过室内的理论学习与室外的锻炼活动来增强体质,养成习惯。不管是室内学习还是室外活动,一些身体机能反应无法用语言来形象描述,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生理反应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地表现出来,学生能够更科学地认识这些生理现象,从而很好地运用于体育活动中。如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抽象的生理反应,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传统以挂图与语言进行讲解的形象性、动态性弱的局限,通过动画来立体动态地展现,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发热等。

3.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依托于互联网强大的技术平台与资源优势,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做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设计各类题库,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练习,可以做到即时反馈,使学生对照正确答案来加强记忆。如关于球类竞技知识,我们可以收集相关的比赛场面,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当一回裁判,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各个比赛场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寻找完毕,电脑会自动为学生打分。这样教师便可当堂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无法更好地驾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操作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电脑技术,有些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由于计算机水平不高,在制作与运用时显得力不从心,在课件的准备阶段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上进行教学时也往往因不熟练而耗费时间。多媒体不仅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多媒体中优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多媒体课看做是消遣课,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外在形式上,没有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3.不能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否则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容易淡忘,而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体育活动中有许多的技术性动作要领,应该做到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在运用多媒体时似乎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但没有及时训练加以强化,等到下次室外活动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如何做,不能很好地用来指导学生的动作训练,也就失去了运用多媒体的功用。

三、提高多媒体运用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师能力是必要条件。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先进理念,手段的先进并不代表教学的先进,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多媒体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多媒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多媒体地运用是以教师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为基础,这样教师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才能更好地驾驭多媒体。

2.增强课件的实用性。华而不实的课件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外在形式上,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材、科学制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引发学生对教学本身的关注,实现注意力与兴趣的顺利转移,发挥多媒体的功用,使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3.加强课件运用的科学性。多媒体运用的随意性是当前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滥用只会让教师沦为课件的奴隶,为了课件而进行教学,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运用的科学性与时机性,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4.多媒体要与示范相结合。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学科来说,示范与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对于一些技术性动作要领,虽然多媒体也可以直观准确地展现出来,但是缺乏亲切性与形象性,此时就需要教师再加以示范,并让学生进行练习,选取做得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这样将多媒体演示与示范相结合,更能够给学生以形象可感的认识与具体可行的操作,使学生的动作准确而优美。

小学生体育运动课件范文篇3

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锻炼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会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体育课中如何把准运动负荷的度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现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老师的“负荷意识”淡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非常重视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强调凸显学生在运动中的快乐,这样一来,教师就很容易对运动负荷忽视。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只注重了兴趣而忽略了必要的负荷刺激,再加上有些教师缺乏将两者有效统一的手段,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把运动负荷这一项忽略不计了,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出现了学生有的吃得过饱,有的吃不饱的现象,教师淡化了负荷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偷懒,本应该能起到锻炼作用的活动自然就打了折扣了。

2.学生的被动参与增加负荷设计与实施的困难

为了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教师要适当加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体育教师首先要面临来自学生的“阻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形成了怕苦怕累的娇气作风,因此,要加大运动负荷就意味着让学生承受更大的痛苦,所以,一部分学生在活动时就有意与老师对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师生博弈”久了以后,教师慢慢地就会去迁就学生。

3.课堂结构不合理,班级人数多,导致负荷偏低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有以下三大部分组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从时间的分配来看,课的基本部分是课的主要部分、学习任务主要在这一部分进行,再加上场地小、器械少、上课人数多造成了学习空间和资源的拥挤,练习密度上不去,教师也顾头不顾尾,学生学习纪律显得松散,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在体育课中要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的确是一种考验。

二、造成体育课中运动负荷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任何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没能从体育课程的价值本位设计与实施课程,未从课程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出发,精心合理安排一次课程以及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量,可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技术与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在体育课中,科学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运动负荷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合理来安排。教学任务不同,运动负荷安排应该有所差异。例如,属于新授课并以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主时,运动负荷可安排得小些,中间可以夹杂些提高身体素质的游戏活动;而在复习课中,以提高技术和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为主时,运动负荷则应安排得大一些,通过大量的习得练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技巧,课中还可以安排一些技巧性的体育游戏。

教材性质不同,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有所不同。如田径课中跑步类教材与跳跃类教材,前者技术较后者易掌握,运动负荷就可以安排得大一些,同时安排一些技巧性的练习,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有所不同,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对于技术掌握快的学生与掌握慢的学生,对性别、年龄、心理品质有差异的学生,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予以考虑。

此外,教学条件不同,如场地大小,器材多少、气候环境的变化等,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有所不同。

⑵运动负荷中应正确处理量与强度的关系。负荷的量与强度的极限指标成反比,强度最大的运动负荷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量达到极限的运动负荷,只能采用较小的强度;在强度适中的条件下,量可以达到比较大,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掌握技术的需要来安排和调节量和强度,在初学阶段,量和强度均可小些;在掌握阶段,量可大些,强度应适中;在提高阶段,强度应大些,量则应小些。

⑶应善于运用负荷的表现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表面数据是指身体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内部数据是运动负荷作用于机体而引起身体内部生理、生化和其它机能的变化所测得的数据,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从某些表面数据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还要看机体内部变化的数据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医务监督。

⑷运动负荷与休息应合理交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做到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每次练习后,先要进行积极性休息,可以尝试用各种体育游戏等能够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再进行安静性休息,调节运动负荷通过增加和减少练习的次数,延长和缩短练习时间,加大和减少练习的难度,增加练习的趣味性等手段来实现,在负荷之间要求最小间歇的是速度和灵敏性的练习,力量练习的间歇要大一些,耐力练习则需要更多的间歇时间。

三、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与实施合理运动负荷的途径思考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是作为评价体育课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实施都不利。设计与实施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专业技能。

  • 上一篇:关于手术室护士年终工作总结集锦(4篇)
  • 下一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