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nglingk-0”为你整理了这篇2022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生态环保问题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委、市政府: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委的精心指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严格对照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全面落实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各项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现将2022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生态环保问题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一)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成立书记担任组长、主任担任第一副组长的湄洲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莆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负责提供辖区发展战略报告、重点产业布局及各类专项规划,对接各类规划指标分解下达工作。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配合市自然资源局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衔接工作。严格落实《莆田湄洲岛管理保护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平台经济新业态,全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全岛第三产业占比GDP达60%左右。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展湄洲岛智慧节能生态建设,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高全岛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达有效利用指标系数、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责任书要求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达2922吨,进水水质COD浓度平均在170mg/L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创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模式,不断完善和规范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全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托深兰科技集团自动驾驶前沿技术,深化湄洲岛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在湖石淉公园建成2.2公里长自动驾驶旅游体验线路并布局配套5G基站建设。

(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实施截污、活水、净水、引水等工程保持湖石淉水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河长办检测湖石淉断面水质为IV类及以上,达到今年水质目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及地表污水,确保宫下村宫下沙自然村省考点地下水监测点在丰、枯水期水质检测结果良好;规范海域养殖,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常态清理海漂垃圾,保障近岸海域水质二类。

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持续实施蓝天保卫战,禁止工业企业项目落地,加强扬尘管控,落实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常态化检查,实现全岛餐饮店油烟分离全覆盖,推行新能源汽车,限制燃油汽车入岛。全年轻度污染12天,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其余指标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以上,其中PM2.5平均浓度达到15.78μg/m3。

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积极落实化肥使用量减量化行动,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预计同比上一年度减少2.5%;医疗废物按照“小箱进大箱”的模式,采取乡村医疗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入小箱后,转运至附属医院湄洲分院入大箱,再统一送往医疗废物处置公司(福建康盛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置,全年共送出医疗废物约6738.5千克,处置率达100%。

(三)加强生态保护

深入贯彻“保护好湄洲岛”重要工作。湄洲岛着力从依托妈祖文化优势,服从服务国家大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绿色生态岛屿;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厚植拓展文化根脉;挖掘时代价值内涵,促进文化活态传承;坚持管控疏导并举,提升绿色承载能力;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人才资金保障;精心组织形成合力,营造保护浓厚氛围等八个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全岛垃圾分类全覆盖、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餐饮油烟治理全覆盖,绿化覆盖率提升至59.8%,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沙更厚、云更美的海岛生态样板逐步成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编制《湄洲岛造林绿化提升建设规划》(2022-2025年),开展公园道路提升、重要节点绿化彩化、重点地段防护林改造提升及全岛养护补植,建成3个口袋公园,引进并完成32亩东环菌草项目建设,完成88亩观光农业基地及鹅尾木栈道7.5公顷防护林建设。截至目前,我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0062公顷(其中林业自然保护小区72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99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0.07%、蓄积量达2.9741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411.9公顷;湿地保有量3386公顷。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累计完成三年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150户,占市里下达任务100%;完成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11座(其中城市公厕3座、乡镇公厕2座、农村公厕6座),占市里下达任务100%;完成2018年三格化粪池新建912户,占市里下达任务数354户的257%;完成农房整治270栋,占市里下达任务数190栋的142%;完成100%的房前屋后整治,新建农村公路11公里,建成1条整洁有序“示范街”、2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等。二是超额完成“绿盈乡村”创建任务。莲池村、寨下村、汕尾村、西亭村等4个村于今年创建为初级版“绿盈乡村”,现全岛“绿盈乡村”累计占比达72.7%。三是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湄洲岛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深化编制《湄洲岛生活污水治理详细及实施性专项规划》。根据专项规划指导实施湄洲岛污水收集全覆盖项目建设,全岛累计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约160公里,实现11个行政村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每家每户三格化粪池应接尽接,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累计纳管9427户,纳管率达100%,实现污水“全收集”。四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正式运行全省首家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探索建立了独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湄洲模式”,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

(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海洋生态保卫战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一是不断完善“河湖长制”。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常态开展巡河、整治等各项河长制工作,由镇河长办成立的30人专业保洁队,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对全岛25处沙滩岸线、4条区级河道、9条镇级河道进行常态化保洁。年均清淤长度约10公里,清理水面及沿岸垃圾约7000立方米,清理水葫芦约1500方。二是实施全岛水系综合整治。利用中水回用,以及通过“截”、“蓄”、“净”、“补”等手段,拦截存蓄岛上降水,经过加压泵站、补水管线等补水系统,将拦蓄的雨水及中水补充到相应河湖,并在河道内设置分级低堰拦蓄河水,实现全岛水系连通和主要无水河段的盛水功能修复。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开展“两闸三渠”建设。三是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投资6400万元,实施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容提升)工程,建成后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1万吨/天,出水同时满足城镇污水一级A标准及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中河道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工艺采用A2O+高效沉淀+反硝化;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提标工程)于2022年8月底动工,已完成基础施工,现进行高效池及反硝化滤池建设,计划于2022年1月完工,规模5000吨/天,二期(扩容工程)计划于2022年1月底动工,2022年6月完工。四是完成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任务。委托福建省莆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完成《湄洲岛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编制,掌握湄洲岛现状地表水、地下水量和质的分布情况以及蓄水工程可能的最大蓄水量。五是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监管。加快湖石淉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委托第三方污水检测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通过实施农村污水收集管、三格化粪池纳管建设及雨污分流等措施,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马西、沙厝、下肖等3条渠道雨污合流市政排水口)整治,排放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六是深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与监管。忠湄轮渡委托莆田市辰龙船务有限公司完成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并编制年度船舶溢油及污染物泄漏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防备和处置能力。渔港码头设置“油污集桶”,统一收集、存放废弃油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已投放电动游览车269部、新能源公交车37部,实现全岛公交电动化,切实减少燃油机动车数量;分时租赁项目现投放20辆新能源汽车;全岛共完成34座充电桩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完成三期建设,目前全岛共有65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投放1708辆自行车及50辆电助力车。二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源头管控,持续严禁湄洲岛居民新购燃油车入岛,落实“无绿标车”限行,禁止黄标车进入湄洲岛,禁止“冒黑烟”等尾气超标机动车、无标车(含营运车辆)进入湄洲岛行驶,禁止农用车等高排放车辆昼间上路行驶,加强施工工地渣土运输车辆管理;严格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推进湄洲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及编码登记工作,累计发放环保登记号码牌37个;收回岛上加油站的经营权,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三是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组织开展全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在全市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时,强化各项污染源监管,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精准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强化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委托农业农村部生态资源保护总站编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图件》,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二是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在办理土地征收报件时,明确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后再确定是否报批;在办理土地收回、收购、供地时,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等要求,严把审查关。三是建设“智慧环卫”监管平台。搭建“湄洲垃圾分类”监管平台,集成“垃圾分类上门收集预约”、“大件垃圾上门收集预约”、“垃圾分类后台派件”、“垃圾分类数据实时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垃圾分类全程智能化,监管精细化。四是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在做好全岛餐饮店摸底工作基础上,正式运行湄洲岛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将3部电动三轮垃圾收运车改造成餐厨垃圾收运车,用于收集全岛135家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疫情防控以来,餐饮店的餐厨垃圾暂时由荔盛公司处理,每天处理约1005.8公斤(含泔水),其余厨余垃圾由美城公司转运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目前每天处理约2594.3公斤(含泔水)。

全力推进海洋生态保卫战。一是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委托第三方开展入海排污口“全口径”排查整治,完成排查和监测,并制定实施整治方案;开展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生态修复,组织增殖放流4次,共计投放鱼苗约251万尾,贝类约70万粒,虾苗1.67亿尾。二是加强海岛污水处理及回用。在湄洲岛污水处理厂东南侧新建尾水回用景观池,开挖蓄水池塘面积约5400㎡,池塘有效容积约6300m3,并通过在蓄水池塘周边设置绿化景观带、果树种植区、抽水泵房和三条中水回用管等,实现水资源合理再利用;同时计划采用生态因子调控及功能生态礁净化组合技术对中水池水质深度净化,使中水池末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库IV类水质标准。三是加强海上污染防治。配备海上清洁队及保洁船,持续不断做好海漂垃圾整治工作;依法严查船舶向滩涂非法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含油污水、船舶垃圾、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一是全面落实环保网格化监管。全区划分为11个环保网格,配备11名专职网格员,55名兼职巡逻巡查员,实现环保问题“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今年截至目前共收集环保案件162件,分别为沙滩垃圾、沟渠污水、水体垃圾废渣等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监管。将湄洲岛周边海域列为海砂禁采区,常态化开展周边海域巡查,管住“人、船、砂”三个要素,取缔全岛非法堆砂点,基本消除湄洲岛海域非法采砂乱象。三是深入开展群众信访投诉处理。深入开展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就地处理群众环保信访问题,今年共接到12345环保投诉11件,均在规定时间办结;四是深化机构改革。结合湄洲岛实际,优化调整和提升管委会对行政事务的管理体制机制,调整成立湄洲岛生态资源局,对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五是聚焦系统治理。通过“镇聘村用”模式,建设一支沙滩保洁队,常态化开展海滩清洁工作,确保沙滩干净、整洁,推进沙滩保护。六是加快推行“零排放”智慧出行。自2019年7月起全面禁止新购燃油车入岛,持续投放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微笑单车,启用充电桩,实现新能源汽车3公里范围设有充电桩,200米范围能找到微笑共享单车,开通岛内旅游专线1条,通过多种交通工具组合,有效提升出行体验。七是推进工作落实。对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保护好湄洲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保护好湄洲岛任务实施方案》,全力落实保护好湄洲岛工作任务。

(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完善湄洲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并上墙,健全污水厂值班制度并做好运行管理台账,强化厂区运行管理,市水务集团从水质净化公司派驻人员驻厂协助运维;强化污水厂建章立制,制定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完善运行记录表等台账,保证厂内工作开展正常有序;强化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完成进水在线设备验收与联网,实现进水水质指标在线监测。

二是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并颁布实施。完成禁养区养殖清退工作,合计清退5家55亩;规划内养殖面积共613.27公顷,已全部办理养殖证;不符合养殖规划的,养殖户已自行清理到位。

三是加强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实施源头管控,持续严禁湄洲岛居民新购燃油车入岛;开展柴油货车常态化路检路查,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二、通报2019年生态环保存在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根据《莆田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的通报》(莆环保委〔2022〕2号)文件通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通报了我区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存在“农村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偏低,日常管理运行不到位,超标排放问题时有发生”问题。为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问题整改,我区制定《湄洲岛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存在问题整改方案》(湄工委〔2022〕11号),针对上述问题明确区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截至目前,该问题已完成整改。我区已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全岛累计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约160公里,实现11个行政村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每家每户三格化粪池应接尽接,累计纳管9427户,纳管率达100%,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岛1个污水处理厂、1个小型污水处理站、2个污水提升泵站、6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井全天候不间断运转,实现污水“全处理”;湄洲岛污水厂尾水排放符合城镇一级A标准,实现尾水排放“全达标”;建成有效容积约6300m3污水处理厂尾水蓄水池塘,实现水资源合理“全利用”。各项具体整改措施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完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处级领导及区直部门实行挂村督导,每周至少一次现场调研,实地解决问题;依托“湄洲镇污水管网建设指挥部”工作群,最后两个月部门、镇、村坚持“一日一汇总”,每天统计现场施工人数、管网建设、三格化粪池纳管进度及存在的困难建议,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时间予以点评、督促及协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项目业主旅建集团倒排工期,不断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按目标完成全岛剩余最后12公里农村污水收集次干管建设。

二是完成农村三格化粪池改造及纳管。镇村主导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及纳管建设,由湄洲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湄洲岛农村三格化粪池接入管实施方案》,将三格化粪池改造任务分解下达各村,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三格化粪池应建尽建,污水管网应接尽接;配合全岛农村剩余污水次干管建设,同步实施拟建管网覆盖区域三格化粪池改造及接入建设,并落实三格化粪池改造每户予以补助3000元、新建三格化粪池每户予以补助600元、排污管接入市政管网每户补助800元补助政策,今年累计完成三格化粪池纳管接入1830户。

三是推进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浓度。组织区、镇、村挂钩人员,对各村管网、三格化粪池建设、接入管纳管情况进行逐户走访排查,做到应查尽查,查清排水管网、排水口、检查井及雨污错接混接点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对存在问题即查即改,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雨污混流整改138处;邀请南昌市政所所长带领技术团队来岛开展污水治理指导工作,分别对环岛西路、崇福街、塞下村周边、环岛东路、湄洲大道等地方进行排查,并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污水管道混接、错接以及管道错缝、坍塌等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对全岛污水管网开展排查整改。

四是加强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营维护。完善湄洲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并上墙,健全污水厂值班制度并做好运行管理台账。强化厂区运行管理,市水务集团从水质净化公司派驻人员驻厂协助运维;强化污水厂建章立制,制定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完善运行记录表等台账,保证厂内工作开展正常有序;强化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完成进水在线设备验收与联网,实现进水水质指标在线监测。

五是强化污水厂长效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污水厂常态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质各项指标进行不定时抽测,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中共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工委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至年底,全县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1.累计创建1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个省级生态乡镇,新完成120个行政村村庄示范整治,争取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

2.累计建设15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新建7个卫生改厕示范村,全县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及60%以上。

3.新建设1个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9个,基本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解决全县2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4.累计建成2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5.累计建成1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完成县东北台地生活水平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和渗滤液处理工程;推进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示范工程。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网络,累计完成2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达100%。

6.建设6个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重点在工业企业污染较重的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工业区,建设完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

7.累计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及2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到1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积极开展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8.累计建设清水河道136公里。在已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06公里的基础上,年,开展文溪综合治理,继续在深泽、万苍等乡开展清水河道示范点建设,年前新增清水河道30公里以上;力争基本完成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整治,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1.修编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

3.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卫生局、县水务局)。

4.继续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饮用水水质。(责任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5.全面完成乡镇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明确保护目标和责任。新建尖山镇溪源坑集镇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继续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9个(玉山镇龙潭背、新渥镇箬坞、冷水镇所在地、深泽乡日月潭、尚湖镇长背坑、仁川镇东坑、尖山镇溪源坑、方前镇小坑、大盘镇黄坑水源保护区)。(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有关乡镇)

6.在年已解决4.93万人口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基础上,新解决3.3万人口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年前全面解决全县2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7.控制饮用水源头新增污染源。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监督管理;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经贸局、县水务局、有关乡镇)

(二)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对突出的环境问题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动态管理。积极督促引导农村污染企业向村镇工业功能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年完成曙光工艺制品厂、正林洗衣厂、丰源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等3个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年争取完成奇灵萤石厂、超帅门业有限公司、浙江巨久轮毂有限公司等3个污染防治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有关乡镇)

(三)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全县现有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等规划要求,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禁养、限养区制度,优化养殖布局,削减散小畜禽养殖户。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年重点做好盘峰乡榉溪、大盘镇市口村、方前镇乌岩石坑村等1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同时,要重点做好文溪沿线17家养殖场综合治理。年完成双溪芭下等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解决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污水集中处理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临近村庄的截污管网建设。

1.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网络,附近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争取统一纳管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无动力或微动力净化沼气池、微动力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或其他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方式。(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多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所有集镇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尖山镇、新渥镇等经济发达、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要建设村域统一集中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方前镇建成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尖山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责任单位:尖山镇,配合单位:县建设局)

(3)所有示范整治村和部份"农家乐"经营点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县农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4)建设一批投资省、实用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二年内全县要新建50个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点。试点重点区域应基本实现所有村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全面开展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在玉山等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厕所示范点建设;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力争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农办、有关乡镇)

(五)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进一步完善"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年前完成县东北台地生活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和渗滤液处理工程;启动台口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建成2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提高玉山、尚湖、新渥、仁川、双溪、大盘等8个垃圾中转站的运行效率,同时在全县示范整治村建设一批垃圾收集房,新增一批垃圾箱;完善高二乡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示范点建设,全县82个偏远山村实行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提高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农办、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进一步完善长效卫生管理制度,年将全县293个村列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村,年前所有村庄都要有专人负责村庄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县农办、县生态办、县建设局、县卫生局、有关乡镇)

(六)积极防治农村生产污染。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区块。年争取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续建大盘山天麻基地、俺老孙有机农场等2个有机食品基地。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利用去年全县土壤污染普查结果,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调查档案、监测和修复制度。实施对主要农产品产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方前镇新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广节肥增效施肥技术和作物专用肥应用。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展精准施肥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化肥农药使用率明显下降,有机肥使用率提升10%以上。三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新型植保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建设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逐步实现报废农药、农药瓶(袋)、医疗废物和农用废弃薄膜等统一收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七)积极推进小流域、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全面整治全县四大流域和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淤泥,沟通水系,取缔直接排污口,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建立完善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全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沟池塘用途。

1.钱塘江流域重点做好文溪综合治理。

(1)完成排污管网建设和改造。(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有关乡镇)

(2)实施文溪沿线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单位:安文镇、深泽乡,配合单位:县农办)

(3)养殖场治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4)河道采(制)砂治理。(责任单位:县国土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县供电局、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5)完成文溪两岸万工城桥至双溪口公园和文溪桥至惠化桥绿化、亮化改造。(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6)工业污染治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有关乡镇)

(7)深泽溪清水河道示范点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深泽乡)

2.瓯江流域着重抓好新渥镇有关村庄的池塘污染整治,采用阿科曼技术处理池塘污水,累计建设3个池塘污水处理示范点。(责任单位:县生态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曹娥江流域着重抓好尚湖镇至万苍乡所在地清水河道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4.灵江流域着重抓好始丰溪沿线的清水河道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八)积极推进农村示范创建和自然生态保护。

1.深入实施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程。完善生态县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力争尽早通过部级生态县考核。(责任单位:县生态办,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

2.全县每年安排60个以上村开展示范整治村创建(责任单位:县农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加快大盘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年前基本完成"大盘山药用植物园"项目建设;加快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科研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大盘山管理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县农业局)

加强六十田和清梅尖2个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管理。(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成立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综合协调,牵头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形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县生态办、环保局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进展督促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各镇乡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指导、乡镇负责、村庄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抓好规划配套,加强技术指导。要修编全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四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要完善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规划,新规划的居民点必须有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并按居住人口密度建设生态公厕。要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县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好技术引进、推广与指导,强化试点工作技术保障;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落实。县乡公共财政要继续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落实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重点工程的资金。县有关部门要对接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要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乡镇政府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投入启动资金。

(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鼓励和引导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五)强化工作考核,实施监督检查。要把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工作考核。要强化考核措施,定期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督促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意见

为了切实抓好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小组,由各相关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

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由县生态办负总责,县发改局负责相关项目编制的指导,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经费的保障和审核拨付。宣传部、发改局、生态办、环保局、大盘山管理局、农业局、水务局、建设局、规划局、经贸局、农办、国土局、林业局、卫生局、质监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编制。各部门必须确定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县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编制责任分工具体见附表。

三、具体工作步骤

1.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的目标、依据和原则,结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流程,需要调查的部门和内容以及时间安排,指导和推动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有序稳步开展。

2.召开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动员会。由县府办牵头,宣传部、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生态办、大盘山管理局、农业局、水务局、卫生局、建设局、经贸局、农办、国土局、林业局、质监局等部门,召开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技术方案编制进行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并做好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衔接。

3.资料整理收集阶段:(年月日-月日)

我县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要求在今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整治农村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多元化投入、公众参与机制等。各相关单位必须在今年月日前完成附表所需资料的收集和相关课题的调研。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编制的起始时间为年,现状值为年底,重点编制--年的实施方案,个别项目也可以编制到年,要按照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落实资金保障。要分别选择若干个镇(乡)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在几项主要任务上有所创新,取得实效。

4.编制阶段:(年月日-月日)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总编由县生态办负责完成,相关部门和单位把资料收集整理后,电子文档请在政府网中传县生态办陈国平收。

5.审核定稿阶段:(年月日前)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征求意见和成果初审。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初审意见,对初稿进行完善补充,修改定稿,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环保局备案。

四、工作要求

1.所有参与编制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有效地做好这次技术方案编制,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为编制人员提供时间和物质保障。

2.此次技术方案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各编制单位成员要明确责任,按照职责抓紧完成各项工作。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水库淤积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定时清淤周边生态塘系统工程治理对策

1三十六脚湖概况及水环境现状

平潭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海坛岛中部的北厝乡东北,距县城3.7km,湖泊面积2.1km2,流域面积13.4km2,正常库容量1290万m3(高程16m)。自1975年以来,三十六脚湖一直是平潭县唯一的饮用水源地,有平潭县的“生命湖”之称,功能区划执行地面水Ⅱ类水标准。三十六脚湖水库多年来平均来水补给量为720万m3,但湖水有效供给量年仅366.64~468.38万m3。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三十六脚湖水库的来水量已远不能满足城区扩大、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截止至2008年底,三十六脚湖水库周边人口6800人,包括8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据调查,水库水体氮、磷来源主要包括:北厝镇和岚城乡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流域内养殖业(西楼部队养鸡场等)废水粪便堆场渗淅水等随降水径流入库;农田施用过量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和降雨径流入库;山林山地土壤中氮、磷随径流入库。

据平潭县环保监测站近三年(2004年~2006年)的监测资料,参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的各项指标基本上符合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但生化需氧量、总磷偶有超标。据现有的数据,三十六脚湖的富营养化总评分值为32,属中营养。

1.1水库淤积及其危害

自1996年以来,在全部停止农业用水的同时,三十六脚湖还一直处在死水位10.10米,在库容350万m3以上,现已面临枯竭的境地。目前各处淤积厚度在0.18-1.52m之间。淤积各点库盆底部淤积量最大,淤积厚度达1.52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58.4mm、其次是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淤积厚度达1.24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47.7mm;库湾湖尾处淤积量最小,实测淤积厚度仅0.18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6.9mm;其余各处较均衡。水库淤积将影响水库库容和使用寿命。

水库氮、磷来源主要是淤积物和底泥中氮、磷元素向水体的释放,藻类死亡残骸腐败分解,肌体中氮、磷的回归,以及水体中各级营养者以分泌物、排泄物等形式向水体释放。夏季高温时,淤积物和底泥的释放作用加剧,三十六脚湖偶有大量死鱼浮出水面现象发生。

1.2生活污染源

三十六脚湖流域面积13.4km2,流域内包括院厝边、北洋、湖西、湖南、东盛、华光、六楼等八个行政村,流域内现有人口约6800人,按每人每日产生COD0.10kg,BOD50.08kg、总磷0.001kg,则该流域每日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为COD680kg,BOD5544kg、总磷6.8kg。

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染源预测结果见表1。

表1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染源预测结果

年份行政村人口数生活污水量/(t/日)BOD/

(kg/日)CODmn/

(kg/日)总磷/

(kg/日)

2008年研斗村205102.553.570.21

西楼村305153.805.320.31

北洋村291153.625.080.29

湖尾村267143.354.690.27

合计10685413.3218.661.08

1.3农业污染源

农田排水、地表迳流以及畜牧粪便产生的非点源是流域中主要的污染源。

溪流域内林地、荒地等山地所占比例很大。据有关资料,三十六脚湖流域内林地、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5%,耕地面积占13%,则林业、荒地面积8.71km2,耕地面积约1.61km2。有关资料表明,山地、森林的土壤磷流失量为0.05~0.25kg/km2・d,计算中取0.14kg/km2・d。另外土壤流失中CODmn负荷量约3.58kg/km2・d。根据平潭县施用化肥统计资料分析,每亩施用磷肥15kg,农田施用肥流失量约10%计。流域内(中南村)圈养蛋鸡1.1万头,家禽生猪约250头,每头鸡每日产生CODmn10g/头.日、总磷1g/头.日,每头猪每日产生CODmn200g/头.日、总磷20.5g/头.日,经过近年的努力,现蛋鸡场已搬迁。

根据以上的有关参数预测,流域中农田等非点源污染源预测结果见表2。

表2农业污染源单位:kg/日

年份污染源CODmn总磷

2005年林地、森林311.2

农田5.79.9

畜牧110.111

合计146.822.1

1.4污水量预测

进入三十六脚湖的COD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总磷主要来源农业污染源。其中,流域中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及周边农田施肥对三十六脚湖自来水取水口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十六脚湖周边的研斗村、西楼村、北洋村、湖尾村等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并均经地表水沟集中排放到三十六脚湖。因此,应主要针对上述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治理,污水设计水量应综合考虑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量,具体见表3。

表3三十六脚湖周边的4个村庄的污水量预测结果

村庄人口数/人污水水量/t20分钟暴雨量/t设计水量/(t/D)备注

研斗村20510150100自流汇集

西楼村30515200150自流汇集

北洋村29115200150自流汇集

湖尾村26714200150自流汇集

2治理对策

2.1库区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本质是水体接纳了过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接纳了过量的氮磷物质,造成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水库深层缺氧,水质恶化,同时淤积物释放物污染水体水质也加剧水体深层缺氧。湖库在夏秋季节发生蓝藻“水华”现象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水体一旦富营养化,将给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水产业等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定时清淤、疏浚、冲污是库区治理的常规方法。

2.2库区周边工程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一旦进入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重要的是应防范于未然。既然富营养化的本质在于水体中氮磷物质的过量积累,那么,无论是防范还是治理富营养化,其基本手段都在于减少水库中的氮磷物质。

针对三十六脚湖的环境特点,并经实地勘测,我认为在对库区本身定时进行清淤的同时,控制库区周边和上游来水的磷、氮污染源对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对三十六脚湖周边的主要村落逐个实行生态塘系统工程治理,以减轻三十六脚湖的总泥沙量和污染负荷。

鉴于传统的塘系统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产生藻类等缺点,特推荐生态塘系统。生态塘系统通过在塘系统中人为地建立起稳定的食物链网,使塘本身既是污水处理单元又是利用单元,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了污水资源化。生态滤床核心技术EPS工艺(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塘,专利号200620014590.4),由王宝贞院士研发,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小型湖泊水质改善工程,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王宝贞从七十年代起,研究开发并逐渐完善了EPS工艺,它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净化塘、曝气塘、水生植物塘、水产、水禽养殖塘和人工湿地等形成了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污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他在国际上首先开发的这种经济、节能的生态系统(EWTUS)和生态塘(Eco-pond)的污水处理技术,引起了国际污水处理界的高度重视与好评。

根据王宝贞院士研发,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小型湖泊水质改善工程的污水处理技术的总体思路,我们对三十六脚湖的重要村点研斗村、西楼村、湖尾村和北洋村提出了生态治理主要方案设计。

2.2.1研斗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研斗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取水口周边,现有人口205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0t,按照现有的研斗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150t,拟定设计水量为100t/天,利用该村现有一口池塘作为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汇水池,再利用入库河道建设一个预处理水池,建设一个日处理100t/天的生态滤床处理系统(详见图1)。通过对汇水池的改造、清淤,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等,达到研斗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进而,在河道的入湖口建设一个拦水坝,基本上能够达到上述污水的二次有效拦截和沉淀,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拦水坝里的沉淀后污水将通过提升进入配套过滤池和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得到有效的处理。鉴于收集到的雨水和地面径流属农村点源和面源形成的,因而生态滤床将不再采取防渗处理,即正常气候条件下,可实现污水的零排放,不会造成对三十六脚湖的直接影响。研斗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52.25万元。详见表4。

图1研斗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表4研斗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汇水池包括清淤、改造1个50005000

曝气设备1台1500015000

3水泵20t/h(一备一用)2台600012000

4过滤池及配套管件20m31套1200012000

5生态滤床800m3滤池,包括布水管、滤料、面层绿化800m3500400000

6拱形拦水坝高2m,跨度宽10m25m3500125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20000

8用地补偿费池塘和生态滤池占地2亩2000040000

合计522500

2.2.2西楼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西楼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约距离取水口500m,现有人口305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5t,按照现有的西楼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纳水河道入湖口建设一个拦水坝,建成一个生态塘处理系统(水面75m×20m)。详见图2。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等,达到西楼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拦水坝里的污水将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西楼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49.1万元。详见表5。

表5西楼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拱形拦水坝高4m,跨度宽30m150m350075000

3清淤1500m21500m2100150000

4坡岸维修150m150m40060000

5生态塘种养植水生动植物1500m280120000

6曝气设备415000600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20000

合计491000

图2西楼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2.2.3湖尾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湖尾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目前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已构成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该村现有人口291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5t,按照现有的湖尾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300米左右排污河道入湖口建设四个拦水坝,建成一个集水沉淀池(80m×4.5m)和三级(70m×4.5m、70m×4.5m、70m×4.5m)生态塘处理系统。详见图3。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和适当养殖水生动物等,达到湖尾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集水池内的污水将依次流入生态塘,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水质标准汇入三十六脚湖。湖尾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67.8万元。详见表6。

表6湖尾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拱形拦水坝四个,高分别为3m,2.8m,2.6m,2.4m,跨度宽8m108m350054000

3清淤1350m21350m2100135000

4坡岸维修600m600m300180000

5生态塘种养植水生动植物1350m280108000

6曝气设备9150001350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60000

合计678000

图3湖尾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2.2.4北洋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北洋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目前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已构成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该村现有人口267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4t,按照现有的北洋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纳水100m×80m左右的鱼塘进行生态塘改造,排污河道入池塘段建设一道拦水坝,在鱼塘中部建设一道拦水坝,鱼塘末端入湖口再建一道拦水坝,建成一个集水沉淀池和二级生态塘处理系统。详见图4。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等,达到北洋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集水池内的污水将依次流入生态塘(集水沉淀池和一、二级生态塘),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水质标准汇入三十六脚湖。北洋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191.1万元。详见表7。

图4北洋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3生态治理投资预算

从表4、5、6、7中可知,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一般包括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汇水池(包括清淤、改造和曝气设备)、水泵(一备一用)、过滤池及配套管件、生态滤床(滤池,包括布水管、滤料、面层绿化)、拱形拦水坝(高2~4m,厚度从侧面看基本上为上边1m下边1.5m的梯形,跨度宽依照实际地形为8~100m不等)、坡岸维修、系统配电和用地补偿费。经初步估算,研斗村和西楼村的生态塘面积均约为1500m2,工程费用大约都在50万元左右;而湖尾村因要建四个小拦水坝,所以造价要高些,约达68万元;北洋村生态塘面积高达8000m2左右,要设三个拦水坝,因此工程造价将高达190万元。

4结语

长期以来,平潭县人民政府为三十六脚湖的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已逐步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协同长效的联动机制。

但是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开展与饮用水源保护密切相关的循环经济、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污染预警预报、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重要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水库综合整治的必经之路。政府部门除了关注库区本身的治理工作外,还应纵深推进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把深化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实抓好,实施流域统一管理、全面治理。

参考文献:

[1]于水利,赵方波.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沿革与展望[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1(37).

[2]王宝贞,王琳,刘硕,包焕忠,丁永伟,王丽.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C].2005中国国际水处理技术高级专家论坛,2005.

[3]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平潭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R].2008.

[4]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平潭三十六脚湖水源地农村污染综合整治方案[R].2008.

  • 上一篇:高三教学计划课件(4篇)
  • 下一篇:实用的出纳的年终工作总结(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