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糠也称金椰粉,是椰壳加工后的废料,属于一种新型基质。其价格便宜,理化性质优良,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是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蔬菜有机栽培基质。
(一)椰糠基质的生产
将椰壳、椰树皮等用椰糠机粉碎后,置于发酵池内或露天堆放准备发酵。每立方椰糠掺入5公斤生石灰,12公斤干鸡粪,0.8公斤过磷酸钙,0.4公斤的氮磷钾复合肥,0.25立方米沙,再加入杀虫剂(如2000倍液的敌敌畏),翻匀。然后用塑料膜封好发酵,发酵持续时间约为35天左右。纯净的沙可在发酵后掺入,将消毒过的基质与沙按体积比4U1混合拌匀后即可使用。
(二)椰糠基质的使用
利用24厘米×12厘米×5厘米砖砌栽培槽。槽深20~25厘米,宽约40厘米,槽间距约60厘米。延长方向坡降为0.5%,槽底铺宽80~100厘米、厚约0.1毫米的黑色聚乙烯塑料膜隔离土壤。将发酵好的椰糠基质倒入栽培槽内即可使用。
(三)椰糠基质的消毒
椰糠基质在长期使用后,尤其在连作情况下,会聚集很多病菌和虫卵,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每茬作物收获后至下一次使用前,有必要对基质进行消毒,以消灭任何可能存留的病菌和虫卵。基质消毒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药剂消毒、太阳能消毒和蒸汽消毒。
1.化学药剂消毒化学药剂消毒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甲醛、氯化苦、溴甲烷和威百亩等。
40%甲醛(福尔马林)甲醛是良好的杀菌剂,但杀虫效果较差。一般将40%的原液稀释50倍,将基质均匀喷湿。每立方米基质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升。最后用塑料薄膜密封72小时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曝晒两天后,即可使用。
氯化苦栽培槽每隔30~50厘米打一个深为10~15厘米的孔,每孔注入氯化苦5毫升,随即将孔堵住。或每立方米基质中施用150毫升药液,然后盖上塑料薄膜。7~10天后,去掉塑料薄膜,晾7~8天后即可使用。氯化苦能有效地杀死根结线虫、害虫卵、一些草籽、轮枝菌和对其它消毒剂有抗性的真菌。
溴甲烷将基质的湿度控制在30~40%,每立方米基质用药100~150克,基质施药后,随即用塑料薄膜盖严,5~7天后去掉薄膜,晒7~10天后即可使用。溴甲烷穿透力很强,它能扩散到30厘米以下的深度。利用溴甲烷熏蒸消毒基质相当有效,能杀死大多数线虫、昆虫、草籽和一些真菌,但不能杀死轮枝菌。
威百亩一种水溶性熏蒸剂,能杀死杂草、大多数真菌和线虫,可以作为喷洒剂洒在基质表面。1升威百亩加入10~15升水中,可处理10立方米基质。施药后将基质密封,两周后即可使用。
2.太阳能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喷湿基质,使其含水量超过80%。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并密闭温室或大棚,曝晒10~15天,能有效地杀死根结线虫、害虫卵等,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3.蒸汽消毒含水量应控制在35%~45%(过湿或过干都可能降低消毒效果),将基质用防水防高温材料盖住,通入蒸汽灭菌。
(四)椰糠基质的更换
基质使用一段时间(1~3年)后,各种病菌、作物根系分泌物和烂根大量积累,物理性状变差,基质通气性下降,持水量过高。这些因素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而要不断更换新基质。
更换下来的旧基质经过洗盐、灭菌等再生处理后可重新用于无土栽培,也可施到农田中用于改良土壤。
二、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黄瓜不同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不一样。黄瓜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发芽期(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平)、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第四片真叶充分展开)、初花期(从开始抽蔓至第一雌花坐果)和结果期(从第一雌花坐瓜至拉秧)。栽培中,可根据各时期特点进行相应管理。
(一)发芽期管理
黄瓜以直播最佳,简便且成活率高。如要赶栽种时间,在基质充分消毒的情况下可提前进行穴盘育苗,注意防猝倒病,以保证成苗率。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选种、消毒催芽与播种。
1.选种选择耐热、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福冈2号密刺型。生长势中等,耐高温,耐弱光,瓜条顺直,单瓜长33~35厘米,产量高,抗病性较强。
瑞光2号少刺型。瓜长23~25厘米,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以侧枝结瓜为主。产量高,耐高温,抗病性一般。
中农9号少刺型。生长势强,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以侧枝结瓜为主,瓜色深绿,瓜把短,瓜长15~20厘米,产量高,抗病性强。
京研迷你2号无刺迷你型。生长势旺盛,侧枝丰富,单性结实能力强,可持续结瓜。每节1~2瓜,瓜长15厘米,无刺瘤,质脆香甜。耐热性较强。
戴多星无刺迷你型。生长势中等,生产期长,每节1~2瓜。瓜长16~18厘米,品质好。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
2.播种播种程序为:种子消毒、催芽、播种。
种子消毒可采用热水烫种或药剂处理。药剂处理: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可防角斑病;0.1%高锰酸钾液浸种15~30分钟,可防病毒病、枯萎病及猝倒病等病害;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1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可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的发生;40%甲醛浸种30分钟,可防蔓枯病。热水烫种:种子加入50~60℃热水,水量为种子体积的5倍。浸泡10~15分钟,中间不停地加入热水保证水温,并不停用小木棍搅动。种子消毒处理后再用温水浸泡4~6小时。
种子催芽用纱布包裹,瓷盘中放一昼夜,保持纱布潮湿不积水。
播种将催过芽的种子播入消毒过的基质中,株距30厘米,浇透水。
如需穴盘育苗应于定植前15~20天准备。育苗基质须充分腐熟且已做消毒处理。基质中预先按6U4掺入腐熟好的有机肥,之后装入穴盘孔多半。用镊子将催芽种子播入穴盘孔内,每孔1~2粒,覆盖基质浇足水。
(二)幼苗期管理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补苗、光温管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1.补苗在真叶初展和1叶1心期间,通过移苗将缺棵补齐。
2.光照晴天中午覆盖遮阳网以降温并避免强光伤害;遇少云天,可适当缩短遮盖时间;遇多云天,不进行遮盖。
3.水出苗至心叶初露期间苗易徒长,应尽量减少水分供应。之后水量可逐渐增加,保持基质湿度在40%~70%之间。此时期只浇灌营养液,不需额外补浇清水。
4.肥黄瓜苗期营养液大量元素配方为每立方米水加四水硝酸钙500克;硝酸钾200克;七水硫酸镁3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前期需水肥量少,可“小水勤浇”,之后可逐渐增加肥水供应。如期间叶片发黄,用0.2%尿素与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喷施。
5.病虫害病害主要防猝倒病,虫害主要防根结线虫和潜叶蝇。
6.成花处理如苗期处于高温季节,可在1叶1心和2叶1心时喷乙烯利提高雌花分化率和降低雌花节位。
如采用穴盘育苗,可在2叶1心至3片真叶期定植。定植前栽培槽基质须预先消毒。定植时间以晴天下午为佳。定植后用软管浇透水,注意水既不可少又不可过多。少则不利于缓苗,多则易引发猝倒病。每天用遮阳网覆盖遮荫。缓苗大概需5天,待心叶颜色变浅,根部大量白色细根发生即表示苗成活。
(三)初花期管理
这一阶段总的管理目标是既要保证壮苗又要防止徒长。
1.肥水管理将营养液硝酸钾肥量逐渐调至300克/立方米,并逐渐增大肥水供应,基质湿度保持在50%~70%。滴灌水肥宜上午进行,分2~4次完成。
2.植株整理吊蔓、打叉和摘瓜纽。黄瓜开始吐卷须时准备放绳吊蔓,同时将第3片叶下所有支蔓和瓜纽全部打掉,如主蔓功能叶不好,支蔓可去头留几片作为功能叶。
3.病虫害病害主防枯萎病,虫害主防根结线虫和潜叶蝇。
(四)结果期管理
待瓜长10厘米以上(大瓜品种),瓜把发黑时,表明瓜已坐住。结瓜期肥水管理目标为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防止疯秧和花打顶。
1.肥水管理此期肥水需求量大,尤其对钾肥需求增加。盛果期前将营养液配方逐渐调为每立方米水加四水硝酸钙1000克、硝酸钾600克、七水硫酸镁50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至盛果期每立方米水另加硫酸100克和适量有机冲施肥(如天方黑宝等),或不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盛果期过后,营养液浓度适当回调。营养液施用参考量为每天每植株1升,同时早晚补水,基质湿度保持在70%~90%。遇阴雨天气,减少水肥供应量和供应频率。
2.光照最大程度上增大通风透光。
1.选择良种选用抗病、耐热、对光照不敏感的夏秋黄瓜品种。目前比较适合的品种有夏丰1号及津研7号、鲁秋1号等。
2.整地施肥选择排水良好的新茬地块,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5000~7500千克。整平耙细后,按1.2~1.5米宽做成高畦。畦做好后造墒直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50~200克。
3.适期播种夏秋黄瓜栽培可直播,5~8月均可播种。夏黄瓜播种越晚温度越高,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应适当早播。秋黄瓜播种也不能过晚,应于当地晚霜前90天左右播种,过迟生长期短,影响产量。为防止暴雨冲刷和烈日暴晒,最好播后在畦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茅草,防雨降温。
4.播种后至结瓜初期管理①间苗定苗。出苗后间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②追肥浇水。幼苗出土后中耕,缺水即浇,浇水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基肥不足时,可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千克作提苗肥。可在雨前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667平方米10~15千克。幼苗细弱时,叶面喷施0.3%尿素。第一雌花开放时,暂停浇水,以利于根瓜坐瓜。高温高热天气,晚上应灌水降温,提高昼夜温差,有利提高产量和质量。③除草松土。浇水或雨后要及时浅中耕松土除草,增加透气性,促进发根。中耕切勿伤根。④插架绑蔓。秋黄瓜要及时插架、绑蔓,摘除根瓜以下侧枝,以防暴雨冲刷导致泥水污叶污花,引起落花、发病等。
5.结瓜期管理根瓜坐住后大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撒施腐熟鸡粪400~500千克,随之使肥、土混合,浇水。根瓜采收后及时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采收1~2次追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20千克硫酸铵或8~10千克尿素或500千克人粪尿,化肥和有机肥可交替施用。秋黄瓜可适当留侧枝结瓜,侧枝瓜前留2~3片叶摘心。
6.垄栽防涝夏秋黄瓜生长期正值雨季,因此应选择地势高、能排能灌、疏松肥沃的地块进行小高垄栽培。遇大雨及时排水,遇热雨需“涝浇园”。
7.防治病虫害黄瓜霜霉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72%杜邦克露600倍、64%杀毒矾800倍、75%百菌清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温室白粉虱、蚜虫、斑潜蝇、茶黄螨等,可用25%阿克泰4000~6000倍液加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1、选地、选茬口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避免与葫芦科蔬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2、选择适宜品种:按不同栽培方式,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选燕白黄瓜、津优1号、津优4号、津优5号、津春4号等品种。
3、育苗
3.1、育苗环境:选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前茬不是瓜类的地块作苗床。
3.2、培育壮苗
3.2.1育苗方式:选择苗床土育苗和营养钵育苗。配制营养土:播前按堆肥5份+稻田土5份+0.3~0.5%的过磷酸钙与适量草木灰配制营养土,并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
3.2.2、用种量:每亩用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100克左右。
3.2.3、浸种:用多菌灵加55~60℃温热水消毒15~20分钟,再在温水中浸种5~6小时。
3.2.4、催芽:种子先用温汤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动,然后捞出洗净在25℃左右水中浸种3-4小时,浸种后在25-30℃条件下催芽2-3天,胚根长2-3毫米时停止催芽。
3.2.5、播期:春黄瓜可1月下旬~2月上旬,秋黄瓜在6月上旬~7月播种。
3.2.6、播种: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底水,按6厘米见方播种,均匀薄盖细土。采用营养杯育苗,每杯播种2粒,播后在温室或大棚中保温防寒育苗。
3.3、苗床管理
3.3.1、控制温度:出苗期床温白天控制在28~32℃,夜间不低于20℃。出苗后及时放风降温,白天25~30℃,夜间15~18℃。
3.3.2、排除湿害: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掌握土面不干不浇、干时小浇的原则,并注意防止湿害和病害蔓延。
3.3.3、通风炼苗:出苗后选晴天揭膜通风,调节温度和湿度,有利培育壮苗。
3.3.4壮苗标准:叶片肥厚、深绿舒展,5~6片叶,茎粗节短,株高9~13.5厘米,根系发达,叶腋已现瓜纽,苗龄40天左右,无病虫危害。
4、整地施底肥:冬季将土壤深翻21~27厘米,定植前亩施腐熟农家肥4~5吨,并通过深耕与土壤充分混匀。
5、移栽带泥起苗:移栽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带土移栽。夏秋播种移栽要遮阴、防暴雨,苗龄20-30天。定植前7天进行炼苗。
6、定植时期:大田露地栽培一般要比地膜栽培推迟一个季节(15~20天)后育苗,苗龄40天左右,4月上中旬定植。
7、施基肥: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5-3吨、三元复合肥60-100公斤作基肥,将肥料与窝内土壤混匀并及时覆盖地膜后定植。
8、定植规格:起垄,沟深18厘米,种双行,单株24~27厘米,双株39.6-49.5厘米。
9、田间管理
9.1追肥:苗期及初花期每亩各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粪水1吨,在主蔓瓜生长期间叶面喷肥,用0.2%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5-7天喷1次。采收末期,可促使侧蔓结瓜,在主蔓结瓜数量减少时,减少浇水量,一般每10-15天浇1次水促进侧蔓瓜生长,同时及时浇水,侧蔓瓜坐住后,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每3-4天浇1次水。在侧蔓瓜上方留2片叶后摘心,当主蔓达到棚室顶部时,及时将主蔓摘心,促进侧蔓瓜生长。
9.2、留蔓:黄瓜除主蔓外,一般保留2~3条健壮侧蔓,多余者去掉,藤蔓在田间可朝同一方向均匀摆布,减少重叠阴蔽。
9.3搭架、绑蔓、摘心:黄瓜落蔓后,为提高早期产量,多采用露地搭架、大棚绑蔓的办法,实现高密度种植。抽蔓后立即搭架绑蔓,以后每隔3~5节捆绑一次,也可采用尼绳吊蔓。以主蔓结瓜的品种,可不摘心或满架后摘心;以侧蔓结瓜的品种,于4~5叶时摘心,留2~3根侧蔓结瓜,满架后摘心;主蔓侧蔓都结瓜的品种,在主蔓满架后摘心,侧蔓上见瓜后留一叶摘心,过多的雄花、卷须和植株下部老黄叶要及时打掉。植株下部瓜采收后,要及时降绳,摘除基部的病叶、残叶、老黄叶,增强通风透光性。
10、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
10.1、霜霉病可选用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氟吗啉・乙膦铝可湿性粉剂,每亩稀释600~75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选用霜脲氰、霜霉威、代森锰锌、甲霜・锰锌、恶霜・锰锌、霜脲・锰锌、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吗啉等药剂喷雾防治;保护地还可用烟雾法进行防治,常用的烟剂有:乙磷铝、百菌清等。为避免产生抗药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
10.2、白粉病发病初期可喷施嘧菌酯、氟菌唑、噻菌灵、抗霉菌素、武夷霉素、多硫悬浮剂、氟硅唑、Bo-1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或采用百菌清或三唑酮烟熏剂熏蒸。
10.3、炭疽病发病初期在清除病叶的基础上,及时喷药保护。使用药剂有: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百菌清、代森锰锌、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多福合剂、炭疽福美等。
10.4蚜虫、白粉虱发生初期用5%啶虫脒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氟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也可选用蚜虱净、噻虫嗪等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