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效性;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网络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59-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3
一、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策略的本质是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模式做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并获得学习策略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该规定表明学习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研究背景
1.学习策略研究
国外,自Rubin掀开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以来,O'Malley&Chamot、Wenden、Oxford、Cohen、Ellis、Anderson等对外语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Anderson指出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4个方面:(1)语言使用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的区别;(2)策略与二语成绩水平的关系;(3)母语策略向二语学习的迁移作用;(4)语言策略的培训。Anderson还明确指出了未来二语策略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1)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的关系;(2)二语习得环境与外语学习条件下的策略应用;(3)计算机在策略研究中的作用。
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HuangXiaohua198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题为“AninvestigationOflearningstrategiesinoralcommunicationthatChineseEFLlearnersinChinaemploy”的硕士论文以来,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达到鼎盛时期,许多教授学者就我国外语的学习策略做了大量研究。秦晓晴通过调查分析硕士研究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得出要适当重视研究生自我管理策略的运用以及要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和有意识培训,使之与不同的语言任务相适应。文秋芳、王立非认为外语学习策略系统复杂,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环境和学习者因素对学习策略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王莉梅调查了大学生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特点,重点探讨了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策略差异及其对策略取向教学的启示。倪清泉探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并发现: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均与自主学习能力呈高度正相关,而且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更强;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高于其他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目前,策略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青年期”。文秋芳、王立非还提出了关于学习策略研究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学习策略的有效性问题,认知策略的有效性是否必须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为前提。
2.自主学习研究
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以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Humanism)学习理论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念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从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它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反对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20世纪80年代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广泛关注,培养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autonomy)成为近30年来外语教育界的共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外语教育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青睐。
3.网络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经历了由结构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社会认知主义三个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是与社会认知理论最契合的一种现代外语教学模式之一,该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时代。广义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和自主学习中心、校园网络等,它们构建了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优越条件,学生因此能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自主运用并有效提高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技能。“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是基于以上背景下开展的关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具体研究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对我国EFL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策略和英语水平是否有影响?
2.受试
受试为某重点大学251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平均年龄21岁,男生98人,女生153人;其中4个自然班为接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n=125),另外4个自然班为未接受策略培训的控制班(n=126)。表1描述了受试第三学期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
表1中p≤05呈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第三学期期末英语成绩均值基本均等,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337,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作为平行组进行实验。
3.教学实验
受试班级采取“面授课2节+网络课2节”的教改教学模式。面授课由教师安排教学计划,网络自主学习课则由学生自行决定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但据任课教师和研究者的观察,很可能是由于自主学习策略的缺乏导致许多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于是我们决定进行“行动研究”,对受试进行策略培训,并考察培训后受试使用策略的情况以及策略对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O'Malley&Chamot[21]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定义外语学习策略的框架,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研究者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特殊性,设计出了以上三类策略的培训项目。教学实验在第四学期开学时进行,历时一学期,任课教师对实验班进行策略培训并结合具体案例,力求深入浅出地讲解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合理使用这些策略的方法。
4.调查工具
主要使用一份关于学习策略的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是基于Oxford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在Pintrichetal.的MSLQ问卷的基础上修改后,通过对本校部分专业的十个学生进行了可行性测试,并由四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其中教授两名,副教授两名,博士一名)审核后修订确定的。内容涉及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大类策略。问卷由30道使用利克特五级量表题目(1=从不;2=很少;3=有时候;4=常常;5=总是)和一道开放型问题组成。实验班30道问卷题目的Cronbach'sAlpha的信度值为,919。
5.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受试结束大学英语课程(即第四个学期期末课堂上)进行,当场交回。定量数据被输入SPSS处理,定性数据由研究者归纳总结。
四、结果与讨论
1.实验班和控制班策略比较
表2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策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其数据表明实验班总体使用策略的均值为2.94,略高于控制班的2.69。30道题中,实验班有26道题目的均值高于控制班均值,显示了策略培训的痕迹。其中共9题(包括属于元认知策略的第2、7、9题和属于认知策略的12、13、14、16、18、22题)独立样本t检验呈现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班学生使用的策略显著高于控制班学生使用的策略。但是实验班和控制班总体使用策略独立样本t检验并不呈现显著差异(p值=076)。很可能是由于实验班策略培训的时间较短(约7节课),考察时间历时也仅为14周,加上我们现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由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普及,控制班虽然没有在大学英语两年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网络教学改革模式,学生自然而然地也会运用多种网络自主学习策略。例如高频的第22题(实验班均值4.12:控制班均值3.73)和第16题(实验班均值4.09;控制班均值3.65)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常常使用电脑桌面词典、网络在线词典或使用搜索引擎学习新单词或寻找答案。尽管如此,上述9道呈现显著差异的题目表明了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在选择、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策略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加培训,如向学生推荐使用基于BNC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搭配的网站“Justtheword”或帮助检验写作词汇的TomCobb的网站(http://lextutor.ca)等等。
2.策略培训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表3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第四学期期末英语成绩比较。p
以实验班第四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为因变量,30道策略问卷题目的得分为自变量,SPSS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R2=295,表明了自主学习策略对第四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解释力为29.5%,其中第4题(p=044)“我很清楚在哪一段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最有效,并且能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进行网络学习”和第29题(p=027)“我会进行自我鼓励,比如肯定自己或者给予自己物质奖励”对学习结果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4题属于元认知策略,这点与倪清泉的研究结果一致:元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第29题属于情感策略,自我肯定和自我奖励的情感促成学习者学习的良性循环,对学习效果产生正面的影响。
开放型问题要求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补充列出对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有关看法与建议。表4(限于篇幅,具体内容省略)表明实验班与控制班人数均等,但在收回的30条补充说明中实验班(n=125)有21条,控制班(n=126)只有9条。实验班关于元认知策略的补充说明数(13条)也远远高于控制班的补充说明数(3条)。虽然实验班和控制班都有学生提及“网络自主学习策略培训值得推广”,但实验班学生还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我们对学习时间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网络学习时间有必要适当调整,避开严寒和酷暑时间段”、“效果反馈和评估需落实和量化”等关于网络学习策略方面的具体内容。由此充分说明了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方面的策略意识,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意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也进一步证明了元认知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笔者还结合定性研究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策略意识以及日常学习中对三类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并比对这些学生的成绩,其结果与上述结论完全吻合。
五、结语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听说课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MultimediaCollege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
intheTheoryofMetacognitiveStrategies
WUFei,LUOShengjie,TENGYuanjiang
(CollegeofForeignStudies,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Xiangtan,Hu'nan411104)
AbstractMultimediateachinghasbrought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university,paststudiessuggestthataslongasthemediacanbeusedincollegeEnglishlisteninginitiativetostimulatelearningandimproveteachingefficiency.Inthisstudy,meta-cognitivestrategytrainingintotheMultimediaUniversity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theresultsshowthattoensurethatthisnewteachingmodelofteachingeffectiveness,thekeyfactoristhemeta-cognitiveleveloflearners.Furtherdemonstratedmetacognitionimportanceintheprocessofteachingcollege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ability.
Keywordsnetworkmultimedia;college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metacognitive
0引言
进入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加大,教学重心从过去的强调阅读写作转移到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也从过去的20%上升到了35%。①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或多媒体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笔者认为:要保证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关键的因素是学习者元认知水平(metacognitionability)的高低。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即学习者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构成,逐步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元认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前国内外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论著较多,但将其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相结合的研究鲜见且研究时间较短,国内最早研究的是2005年李萍教授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该研究肯定了元认知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试图了解学生元认知水平对多媒体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Flave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中文译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给学生以一种对学习过程有所把握的感觉,增强自信心,保持或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克服或降低对听力理解活动的焦虑感,从而达到明显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就不同学习策略的效果而言,研究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对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效果最为显著。然而,元认知策略与某项具体的技能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阅读和词汇,在听力方面是不多的。对元认知策略在外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的研究却起源于O’Malley&Chamot,他们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因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调整学习进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可以计划、规范、监测、指导学习进程。②
2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研究的问题如下:(1)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学习者元认知现状。(2)与传统听力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是否更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湖南工程学院两个平行班级的80名大一学生参加了实验过程。其分别为工业设计专业班与艺术设计专业班,学生平均年龄19岁,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二个班在实验前填写了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二个班前测没有显著差异。工业设计专业班被随机选为实验班并接受了14周的多媒体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培训。而作为对照班的艺术设计专业仅以多媒体网络听力教学为主。
实验前后分别采用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与听力测试试卷来收集学生策略使用情况与英语水平等相关信息。其中调查问卷改编于美国著名外语策略研究专家Cohen设计的5分制文本,具有权威性,而听力测试试卷为2010年全国大学英语三级听力试题,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数据处理分析以SPSS11.0完成。
表1培训前实验班元认知策略数据
表2培训后实验班元认知策略数据
SPSS11.0独立样本t检测结果表明:在培训前,实验班的各项元认知策略均值低于3,根据语言学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在实验前该班同学的平均元认知策略运用水平为低下等。而在培训后,他们的元认知策略各项指标的均值大于3,如计划策略为3.311,证明了基于多媒体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能提高其策略使用水平及策略意识。同样的,实验班的听力成绩也高于对照班。
3结语
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使学生把听力教学从单纯的听力技能训练,转换为学生提供好的听力材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真实的听力语言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有了网络多媒体的介入,学生不一定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得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教师在角色转换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要保证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元认知水平(metacognitionability)的高低,而实践证明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培训是有效的。
基金项目: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教改项目“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
参考文献
[1]Chamot,A.U.andKiipper,L.Learningstrategiesin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J]ForeignLanguageAnnals,1989.22(1):13-1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校;篮球选项课;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82-04
Abstract:Researchlearningisanewlearningmodethatcollectivelyembodiesthemodernteachingprinciples.Aimingatcultivatingstudents’innovativespiritsandpracticalcapabilities,researchlearningischaracterizedbyitsopenness,independence,comprehensivenessandpracticality.Atthecurrentmomentwhengreatimportanceisattachedtoindependentprobinglearning,itwillsurelybecomeanimportantprincipleandstrategyincourseandteachingoperations,andhavesignificantteachinganddevelopmentvalues.Basedonbibliographicalmaterials.Theresultoftheexperimentconfirmsthat,comparedwith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theresearchlearningstrategyismorefavorableforstudentstoimprovetheirknowledgeandskills,theabilitytoinvestigate,analyzeandsolveproblems,anditcanhelpcultivatetheircreativethinking,thusfullyrealizingthepurposeofputtingstudentsasthemainbodyandteachersastheleaders.Theresearchlearningstrategy,therefore,notonlyissuitablefortheteachingoftheoptionofbasketballinuniversities,butalsoprovidesvaluablereferencesfortheteachingreformationofotherathleticprograms.
Keywords:researchlearning;university;teachingoftheoptionofbasketball;experiment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众多体育界人士的关注,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正不断向规范化、理论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如何寻找学生喜爱的、既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体育课的教学向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方向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集中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它必将成为课程与教学运行的重要理念与策略,具有重要的教学与发展价值。笔者试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内涵,推动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在教育改革中的实施进程。
2概念界定
2.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尽管有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和课程类型等诸多含义差别,但其核心是学习方式,而教学策略和课程类型实际上是学习方式对课程、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2.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主体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情景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3研究性学习策略
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指的是以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的研究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围绕课题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探索、体验、研究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
3研究性学习策略用于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教学实验
3.1实验设计
采用两组前测和后测实验设计。实验时间:2005年9月―2005年12月,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篮球场,总学时:30学时。
3.1.1实验步骤
3.1.1.1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前测)。
3.1.1.2实验班采用研究性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对照班仍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3.1.1.3技术教学结束后即进行技评和达标测试,然后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笔试)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试(后测)。技术达标的测试由篮球教研室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课上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以及教师讲解或强调的重点、难点来制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借助于专业媒体教学片和实验的录像片,让学生观察后立即笔答问题。考试前由实验者和篮球教研室几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共同研究出题和制定答案,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由研究者预先设计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的相关问题,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征得篮球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意见,然后定题。三项综合一起为总评分。分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中(70分以上)、及(60分以上)、差(59分以下)五个等级。所有考核均采取教考分离的原则,由经验丰富教师评分。
3.1.2测量指标
前测的指标选取主要是与篮球项目相关的身体形态(年龄、身高、体重、腿长);身体素质(25米往返跑、助跑摸高、立定三级跳远);心理和技术基础(有无兴趣、是否学过和了解程度)指标进行测量评定。
3.1.3实验控制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实验者担任,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和场地器材都保持一致。采用单盲法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有考核内容均打乱顺序同时进行,由两名篮球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得分是两名主考教师所给的平均分。前测指标安排在教学实验前进行,后测指标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立即进行。
3.2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程序
3.2.1选题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向学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根据你以前的运动经验、看过的电视比赛以及书籍材料,你能总结出影响罚篮准确率的因素吗?请你根据你们小组查阅的资料书籍和讨论的结果,来制定一个简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计划。
3.2.2设定计划阶段
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什么研究方式、什么组织方式、什么时间完成等。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将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进、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例如在探讨怎样合理的协调全身用力来提高罚篮准确率时,可以3至5个人一组,在练习过程中寻找规律,并不断的总结,从而发现其中的奥秘。
3.2.3实施研究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严谨、正确的结论。例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可以为自己或班级的篮球队制定一份提高投篮准确率的训练计划,在课外的体育锻炼中继续检验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2.4撰写实验报告阶段
实验报告是体育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除要写出实验过程的记录与实验结果外,还应附有自己在这段经历后的体验和感想,自己的喜怒、意愿、情绪。实验报告是研究性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衡量学生工作质量和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
3.2.5成果展示阶段
在教师的主持下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交流、研讨。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板、主题演讲、口头报告、运动技术表演、体育运动比赛等。
3.2.6学习的评价阶段
评价应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重在学习态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应多关注学生优点,多给予肯定,以赞扬、鼓励为主。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教师、小组成员、学生个人,也可以是相关社区或有关部门人员等。评价的手段、方法是多样的,并且在评价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实验结果前测比较分析
为了提高本实验的效度和研究性学习策略用于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对学生各项学习指标的影响,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基础水平前测(前测结果见表1、2、3)。
从表1、2、3可以看出,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经过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实验的内部效度比较高。
3.3.2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篮球运动技术、技能掌握影响
“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1]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2]研究性学习策略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的影响,是本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了解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的影响,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这一重要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4实验后行进间运球上篮技评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其原因是,研究性学习策略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运动技能。通过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不断实践,可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正确与错误,这样能够强化正确的部分,使其得到巩固,抑制错误的部分,使其得到纠正,从而加速分化过程,建立相对稳定的、精确的神经联系,大大的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
3.3.3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篮球达标成绩的影响
为了比较研究性学习策略与传统教学法应用篮球选项课后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对两个班的往返运球上篮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达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达标成绩都会有所提高的。这说明学生达标成绩的高低,反映了本人从事练习时间的长短。一个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素质、技术素质、战术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指标等,这些因素必须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练习,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仅在30学时的实验课结束后,两个班学生的达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3.3.4研究性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篮球理论水平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理论考试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其原因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可接受的气氛中学习比在有对抗情绪和恐惧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的更轻松,因此,在教学实验中,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教师的控制技能、自信心、对课堂目标的掌握,以及教师的每个行为,都影响着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气氛。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3.3.5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影响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是构成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它不是单一的知觉问题,它包含着思考、理解、反应的成分,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也称‘思维知觉’。”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体育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因此,本实验把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本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理论考试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原因是,研究性学习策略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运用器材、指导“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小组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策略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相互间频繁的信息交流,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同伴练习和研究,并把解决问题的信息及时地回输给同伴,使之得到针对性的矫正信息。小组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达到为了达到同一目标、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6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国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性学习策略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是本研究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了解研究性学习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这一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两班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其原因是,研究性学习策略用于教学实验中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研究性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显示,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并且不仅能独立地进行思考、练习,而且还能与其他同学开展积极的合作和讨论,也能主动与教师切磋和交流,开展创造性学习。学生在新的指令信息的处理中,由于独立地思考、充分的练习以及积极的讨论,个体的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进行频繁的转换,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面临问题的新解法,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等,这些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篮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技能的提高。
4.1.2研究性学习策略应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1.3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1.4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创造和谐、融洽、合作的教学气氛。
4.1.5研究性学习策略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2建议
4.2.1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时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教师要对课堂实施有效的控制,善于捕捉信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2.2研究性学习策略不仅主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人人都要感知、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身心健康;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充分的发展自由。
4.2.3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将是今后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合理的主观意愿,多方位提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因此,建议在高校体育选项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策略。
4.2.4研究性学习策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建议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交叉学科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嵇永宁.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李晓玉.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6]李青.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7]王新民.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演变历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