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基础性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实际上就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因此,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中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为中心。三个基本点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体的发展。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为中心,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的目的为中心。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要在具体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时,必须以突出“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根本宗旨。

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学生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价值性。健康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规定性。基础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步,是学生素质的源泉。这个起点的高低,这一步的实虚,这个源泉的清浊,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含金量,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

首先,健康发展是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思想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立足点。要使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既与时展相适应,又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要使学生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具有正确的民主法制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健康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平衡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奠定基础”为出发点。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既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又与学生生理成长相协调,确保学生在心理平衡的前提下能够保持生理平衡。

再次,健康发展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身体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壮的体魄’奠定基础”为落脚点。进一步强化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体育课课时量,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质量。努力将体育课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发展还包括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就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发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源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奠定基础”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健康发展而且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面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广度体现。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生命质量的萌芽,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这个摇篮的宽窄,这个基础的深浅,这棵嫩芽的强弱,这个工程的优劣,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富足与贫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强盛与衰弱。

首先,全面发展是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德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纲领和方向。抓住了德育,就抓住了基础教育的牛鼻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确保德育第一,准确定位全面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为切入点。着力强化德育常识教育,突出社会公德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转贴于其次,全面发展是学生智育全面发展。智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智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确保智育是关键,准确定位全面发展的核心,最大限度启蒙和训练学生智力’奠定基础”为目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智力开发,扩大智力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再次,全面发展是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健康没有了,一切都是零。体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增强体育意识,转变体育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奠定基础”为指导思想,全面夯实传统体育教育,树立“体育不仅是为达标更是为健身,不仅是为健身更是为养生”的体育教育新理念,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科学评定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即“健康第一”的精神;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脚踏实地,崇尚实力的精神;公平竞争,虽败犹荣的精神。

全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美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润滑剂,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培养审美情趣,更新成才观念’奠定基础”为突破口,努力强化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科学界定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且要终身发展。终身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点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深度体现。基础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第一站,是学生生命大厦的奠基石,是学生人生方向盘上的指南针,是国家富强的原动力。这一站是否能走好,这块基石是否牢固,这个指南针是否配合学生人生方向盘,这个原动力是否强劲,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关系到华夏民族综合国力的底蕴。

首先,终身发展是学生阶段性发展。阶段性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阶段性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立足当前,夯实基础’奠定基础”为根本。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学习阶段特点,考虑区域、性别、个体差异,与时展同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分层次、分类别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现实性。

其次,终身发展是学生递进性发展。递进性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递进性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衔接知识结构,提升教育台阶,’奠定基础”为宗旨。在强化学生阶段性知识技能,完善学生阶段性知识结构,牢固学生阶段性知识技能根基的基础上,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努力促进学生阶段性知识结构与发展性知识结构的衔接,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台阶。同时,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特点,有重点、分步骤的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衔接性、层次性和长远性。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考试;改革;调研

经贵港职业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批准立项为贵港职业学院2010年度A类课题,编号为A0100。本调研报告为此项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之一,拟通过调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作用是否得以发挥。如何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建立全新的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考试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改中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个应用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虽然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局面。学生只是成绩达标,却缺乏从事旅游行业所应具有的能力。

2.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应试者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现行考试模式的态度,我们对于我院和桂林旅专两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从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看,在问题“请问你认为现在的考试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出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问题的反馈中,只有3.5%的学生认为能,而一般为36.8%,认为不能反映出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占59.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现在考试模式的态度,说明现行考试模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3.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不断进步,知识周期的缩短、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对于每个人都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该能够学会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应试教育考试目的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永远是个被动的角色,考试目的错位,更无法使学生做到掌握方法、热爱学习。同时,尽管高职院校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考试管理,但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现实中学生作弊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考风考纪的破坏,不仅会打击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教学中生开始不关注学习,荒废大学光阴,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制度名存实亡,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

1.考试改革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原则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目标。为此,要把考试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行业,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如果希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要按照行业标准需求来进行考核。只有引进行业要求,按照行业通行的考核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贵港市通泰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奔马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友好国际旅行社等6家旅行社和贵港市饭店业的信息反馈,旅游管理专业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服务技能,成为适应21世纪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需要的品德高尚、语言流畅、技能精湛、优雅大方,富有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严格依照培养目标,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

3.系统规划考试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第一,要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因为考试改革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去完成。第二,根据课程分析,制定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和关于加强考试管理的规定或者课程考核纲要与实施办法。第三,加强考务管理工作,严明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第四,建立健全考试反馈机制,将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反馈到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棵索,2005.

[4]仇伟明.高职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张磊.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C].乌鲁木齐: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04第三次专题研讨会,2004.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国标》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演讲课程改革

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介绍

1.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背景

仲伟合(2012:13)指出:“目前,英语专业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挑战――专业标准的挑战。原来的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有13年的历史,滞后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现在国家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就是一个,要‘change’。在新形势下,迎接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还面对教学理念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教学队伍建设的挑战、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我们要去深深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国标的制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1.2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义

新国标的出台继承并发展完善了之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把英语归为人文学科,其意义在于改变人们以往对英语是工具学科的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之外,还应具备全球化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能力。新国标较之前的版本,更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从课程框架的维度上谈,新国标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特色。其反复强调英语专业必修课旨在强化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这对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方向。

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1“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赛事介绍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公益大赛,于2002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英语演讲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比赛环节设置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此项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综合能力的舞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端外语人才,更为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提供了风向标。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良好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开办以来的命题演讲题目如下:2002年为:MyVirtualUniversity;2003年为:TheFutureIsNow;2004年为:ManandtheInternet;2005年为:TheGreatestInventioninMyEyes;2006年为:UnityandDiversity;2007年为:GlobalCitizenshipBeginsatHome;2008年为:1+1=2?;2009年为:CulturalSmartorScienceIntelligence?;2010年为?摇?摇?摇?摇IsMyTopConcern;2011年为:AWordThatHasChangedtheWorld;2012年为:WhatWecannotAffordtoLose;2013年为:WhenSocratesMeetsConfucius;2014年为:ChangetheUnchangeable;2015年的命题演讲题目则是一段视频,内容取自《庄子-大瓠之种》,视频内容引用其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肴淮笠玻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萁_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萁_,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萁_,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命题开放,题目自拟。

2.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自赛事开展以来,命题涉及的话题从最初的关注学生生活、大学校园(2002年),逐渐发展成关注社会发展、民生动态,例如2004、2005年的命题,都说明了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关注时事的要求,近几年的命题还涉及了哲学范畴,例如2013年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的题目设计,题目越来越开放,例如2010年的辩题是半开放的,而2015年则完全是开放的,除此之外,2015年的命题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提示,即外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模式,而忽略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才可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总而言之,这些题目的设置都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融入了人文精神、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这与新《国标》的要求恰好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3.高校演讲课程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3.1英语演讲课开设现状

英语演讲是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演讲,不仅仅锻炼提高了基本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判断、分析、调研、推理、思考和总结等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有效传播和交际的目的。根据之前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演讲课程大多数在高年级阶段,多为选修课,大多数仅仅为一学期,形式也大多为“Ido,Youwatch”即“教师做,学生看”的初级阶段,而一学期的时间限制,最多只能涉及“Ido,Youhelp”即“教师做,学生辅助补充”的初级阶段,距离“Youdo,Ihelp”即“学生做,教师辅助补充”和“Youdo,Iwatch”即“学生做,教师看”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根据课程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设计,教师很难对英语演讲所涉及的技巧、策略,以及内容上信息的采集、汇合、整理和输出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学期的时间只能对英语演讲从最基本的形式上形成粗浅的认识,很难从演讲方法策略上和信息量上达到提升,更不要奢望学生从演讲课上在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层面有所转变和突破了。此外,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精读课等成熟课程体系下的教材使用体系,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时效性上来说都受很大制约。最终的评估系统往往止步于“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的“形成性”的评价(文旭,夏云,2014)。综上,很多高校现在开设的英语演讲课程总体呈现出“时间短、层次浅,不规矩、不系统”的问题。

3.2英语演讲课改革举措

英语专业学生在之前大纲的要求下,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设置的主攻方向是语言基本功,提高目标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主攻方向为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语篇的复述、单词的背诵积累等语言学习的机械训练,而非独立思考下形成的创造性活动(任文,2013)。在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投放在针对目标语学习下新的思维模式的习得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有限。2008年,英国学者AnnieFisher强调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从“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转向“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FisherAnnie,2008)。正如《入世与外语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的条理性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张艺琼,2010)。思辨能力作为当代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应该并必然成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不是通过相对机械的模仿、背诵而获得,更多情况下是种相对漫长的点滴“渗透”过程。所以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可以尝试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连续开设到高年级阶段,从思维方式、逻辑安排和语言形式训练几个方面保持连贯,不同阶段设定不同话题和目标,真正把演讲作为一门学问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来认识和系统地传授。对于任课教师的选择,也需要侧重连贯性和团队建设的宗旨,学期和学期之间在话题广度和深度上的承接、教师与教师之前在各自特长上的承接都需要成为此门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学习精神等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课堂不需要灌输,而更需要启发和引导。

4.结语

英语演讲作为课程创新体系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下的代表课程,是践行新国标中反复强调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最佳代表。作为全国最权威的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举办,以其高度的业界认同也为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发展方向,其举办十余年内所涉及的命题均呈现出维度广、热点多、实效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映射出对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国标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的命题趋势在强调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面相得益彰,完美契合,更为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战场。

参考文献:

[1]FisherAnnie.TeachingComprehensionandcriticalliteracy:Investigatingguidedreadinginthreeprimaryclassrooms[J].Literacy,2008,42(1):19-28.

[2]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辩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辩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3]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届,2014(5):76-82.

[4]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换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105-108.

  • 上一篇:有关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收集四(3篇)
  •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关于周末的日记字(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