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范文篇1

关键词:滨水绿地;园林设计;理念与原则

滨水绿地无论是调节气候、净化污水,还是涵养水源和改善空气质量,对一个城镇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城镇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绿地园林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也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极具景观美学价值。因此,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绿地园林,有助于塑造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位。因此,有必要对城镇滨水绿地园林设计进行探究。

1园林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城镇滨水绿地的园林设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1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镇滨水绿地园林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园林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以生态为先就是要充分考虑区域气候特征,结合周边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与地域环境的和谐共生,以“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等。

1.2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休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循着这个目标,将园林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实现天地万物的动感空间互动,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3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镇滨水绿地景观有内涵,有灵气。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实现天人合一。

2城镇滨水绿地园林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2.1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

城镇滨水绿地的园林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首先要考虑满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与需要。其次可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地园林设计,使得游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再者,城镇滨水绿地的园林设计还要关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城镇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2坚持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园林设计的成果是供城镇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此,滨水园林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把城镇、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美观与实用是园林设计中外在形式与景观在人们生活中影响的不同侧面,要深入挖掘当地人文、植物特色,结合地理位置与城镇功能,用恰当的景观描绘手法进行充分地表达,以提高城镇滨水绿地的文化品味和实用功能。

2.3坚持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从近年来的美学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所以,滨水园林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包括软质园林设计和硬质园林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4坚持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城镇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进行设计,主要通过植物绿化来实现的。在园林设计时,要依据景观生态为先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群落自然结构,坚持以区域乡土树种为主,突出生物多样性特点,建设以本区域植物群落为主,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功能设计模式,改善绿地景观自然环境,创建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环境清新的滨水绿地园林。

2.5坚持景观与文化的融合,突出当地特色的原则

自然景观是一个城镇绿地景观的外在形式美,文化景观突出的是滨水绿地的文化内涵,是深层次的美。自然景观的自然秀美与文化景观的古典美在城镇绿地景观中,相得益彰,各领。但两者完美融合就使得现代城镇滨水绿地园林特色达到最佳的境界。也只有把自然景观的秀美与文化景观的古典美完美融合,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城镇绿地景观的魅力。因此,在园林设计时,要坚持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融合,充分挖掘深厚的城镇历史和文化特点,用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彰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提高滨水绿地园林的魅力。

(收稿:2013-04-18)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范文

【关键词】护坡景观;绿化设计;裸岩;植物

城市护坡绿化这个名词比较概括,包括护坡绿化、道桥绿化、河湖护堤、矿山绿化、建筑物立体绿化等领域。立体绿化在增加绿量、景观造景、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地球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生态低碳城市是下步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绿化是生态化城市发展的载体。一谈到城市本身就是高楼大厦,混凝土建筑、道路、桥梁,要改变热岛效应,改变这种丛林耸立的现状就要从生态化城市中的边坡护坡绿化做起。边坡在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工程中很多,采取生态防护措施,不但可以绿化环境,亮丽人们的视觉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是一个好的措施。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多、强度大。在水利、公路、铁路、矿山等土木工程建筑中,经常会有大量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植被,造成了大量的土坡和岩石边坡,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建设生态、环保、节能、消音、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边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像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在这方面做得都比较早,也有很多经验让我们借鉴参考。

1.护坡绿化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3)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4)环境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护坡分类归纳

(1)按边坡所处山坡位置可将其分为:坡脚边坡、坡中边坡和坡顶边坡。

(2)按坡面裂隙情况,可将边坡分为:完整边坡,较完整边坡,破裂边坡,破碎边坡。

(3)按坡面岩石的持水性,可将边坡分为:水稳性边坡、水软性边坡、水溶性边坡。

(4)按边坡的高度分为:高边坡、低边坡,划分标准为10m。

(5)按边坡坡度可划分为:小于30°为缓坡,30°-45°为斜坡,大于45°为陡坡。

(6)按坡面的组成成分分为:岩石坡面、土石坡面、土质坡面。

(7)按结构面与边坡的倾向的关系,可分为:稳定、欠稳定、危险三种类型。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做好护坡设计要有地勘报告或跟地质勘探设计单位联合体一起设计,有地质灾害的必须先做好岩体支护及地质灾害防护后再做景观设计,否则后患无穷。

3.护坡绿化攀援植物选择参考

坡面植物选择参考(做好岩体支护后外表面做的景观营造)

栽植植物总结:落叶乔木刺槐、白蜡、火炬树、蒙古栎、五角枫、京桃、山杏、山楂、紫叶李、暴马丁香樱花、海棠等;常绿乔木黑松、青仟云杉、蜀桧、冷杉等;复叶槭、连翘、红瑞木、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紫叶矮樱等花灌木;黄杨球、水蜡球、桧柏球、紫叶小檗球等灌木球;黄杨篱、沙地柏等常绿地被;金叶莸篱、水蜡篱、金叶女贞篱等地被;鸢尾、玉簪、山麦冬、景天等花卉植物;攀岩植物地锦、蔷薇、凌霄、葡萄、紫藤、常春藤等。

4.城市护坡绿化根据地理位置、功能分类

4.1城区内车行干道两侧的护坡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展示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道路板块、道路构筑物、绿化植被和照明景观及道路周边建筑物等为一体综合景观,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还体现城市交通、环保、经济发展、城市历史文脉、旅游资源,是城市重要的立体景观,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护坡景观在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非常的重视和重要,它体现了城市的底蕴。作为大连等山地丘陵城市,道路两侧有高差变化很正常,因此会形成很多的护坡绿化景观。例如大连道路边侧的恐龙壁、大连老虎滩及金石滩入口路道路景观就是体现大连旅游文化,为前些年的旅游增色不少。

4.2火车、轻轨、快速路两侧的护坡绿化

道路两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来往人们可以增强城市宣传力度,增加旅游潜力。设计简洁明快,车速很快因此设计要总体考虑,植物栽植和绿化要组团式不要过于细腻,大色块种植,可在绿化之后局部点缀小品、文字景观,增加观赏效果。下图高速路两侧的裸岩绿化及护坡绿化效果,自然岩石自然,结合攀爬及乔木地被造景。

4.3城市公园山体绿化景观

设计要自然为主,多以绿化护坡,用放坡地形做高差,防止滑坡可以做深根系植物固土,局部穿插挡土墙,植物乔灌木搭配分层次栽植,充分利用高差竖向做到移步异景,点缀景石营造园林效果。

4.4矿山改造护坡绿化

矿山的开采对山体和植被产生了本质的破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地下水、空气等也存在着很大因素的影响。逐步恢复矿山表层植被,改善矿山环境,固定水土,预防地址灾害的发生。边坡一般陡峭,无植生条件,靠自然力量很难恢复原有生态平衡。公路、铁路沿线的矿山露岩面边坡还会因为边坡表面颜色灰暗、单调而造成视觉污染,甚至岩石塌方造成道路不能正常运行本着“安全、环保、自然、生态”的概念,恢复山林原本生长状态。

4.5居民建筑物边侧山体护坡绿化

首先做好安全防护,绿化景观营造要细腻,攀缘植物、地被、花灌木及乔木根据坡度合理运用,在点睛之处可结合些人文浮雕及书法造景,下图是挡土墙的绿化改造设计。

4.6商业区及公建区内的边坡景观

作为人流密集地区首先安全第一,审美为主绿化景观、小品雕塑等等;设计一些视觉传达性的文化内涵的景观再结合绿化植被衬托,形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护坡绿化与城市整体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持续性。

4.7河湖护堤绿化

河堤绿化是在水利设计院基础上,设计在最高安全水位线以上,不影响水利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设计绿化,注意不要在堤坝上种植深根高大乔木,对坝基造成破坏,设计要符合水利规范。多做些沉水、挺水等水生植物,乔灌木也要注意选择耐水涝植被,设计项目卧龙水库景观,坝上设计安全景观小品设施,坝前区设计组团式栽植及步道景观。

5.城市护坡绿化设计功能

护坡绿化的功能: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道路绿化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

(1)生态保护功能:遮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2)视野辅助功能:防眩作用、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标识作用、交通组织。

(3)文化隐喻功能: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乡土植物,塑造个性城市植物配置形象。

6.结束语

护坡绿化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景观中,使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现代化的城市绿化讲求流畅、明快风格。护坡绿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内容,原则景观应与总体构造协调、与当地人文历史协调、与时代协调、与人们的感知协调。[科]

【参考文献】

[1]熊秋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1):299-300.

[2]张宝鑫,白淑媛.地被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业,2006.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范文

关键词: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生态

小区住宅的绿化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越来的越受到重视。较之传统的景观,现代的小区住宅园林景观设计更多的以功能需求为出发点,面向广大民众的需求。

1.小区住宅园林景观特点

小区住宅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同样是以“以人为本”为突出特征。传统的园林设计只是考虑最为基本的设计方案,例如隔热、保温以及遮阳等。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体现自然人文景观,集艺术性、功能性于一身,充分的考虑到设计对于人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园林景观也可以看作游览区,更要重视观赏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围绕教育、度假、娱乐以及环保为主题,在景观的设计上体现出创意,创造出理想的家园。

2.当前城市小区住宅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同。这种设计水平的不平衡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达程度。一般的发达城市集聚着各方面的精英,存在着大量专门从事于园林设计的人才以及设计团体。同时这里也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的产生地,再加上政府的对于园林的投入更佳的促进了景观建设的发展。自然的,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其小区住宅的景观设计往往得不到重视,科学技术较为薄弱,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原理设计的人才,从而造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同。

2.2城市小区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当今小区开发的规划中往往是将中心的公共绿地作为设计的闪光点,其设计水平一般较高。但是与之配套的其它部分的绿化设计,例如道路的两旁、楼前楼后以及边缘地带则照顾不到。这样就出现了整体的设计水平不均的问题,使得景观整体看起来孤立、凌乱,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绿化效果。

2.3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园林在城市小区住宅的作用往往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园林景观的战略地位与功能。实际的设计中一味的求大气,而忽略了居民的需求,盲目的追求景观而忽视了景观设计的生态作用与绿地的实用性。

2.4城市园林设计责任意识不强。园林的设计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设计出来的方案不能付诸实施。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设计出的方案实施起来有难度,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也解决不了。致使不得不更改方案或者半途而废。究其原因是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一味的求新,没有考虑单位的承受力。因此要对照自己设计出的园林景观进行科学性的论证,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

3.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鉴于以上所提到的小区住宅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以后的园林设计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有效的园林景观的合理设计。

3.1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中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保护与尊重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的考虑花草树木、动物、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精心的布置、合理的安排,尽力设计出合理的小区住宅园林景观。

3.2“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小区住宅园林设计的根本,环境的园林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对于园林的多样化要求。例如休闲娱乐、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在设计之初进行调查,充分的理解需求,再有目的的设计施工。在各场所的设置上要体现人文关怀,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更为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3.3注重人文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作为城市美化的重要元素,如果离开了人文性原则就会降低设计的格调。景观的设计中除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要注重对于人文景观的保护。例如保护和利用历史性的景观。将改造与保护并举,最大限度的体现设计的人文气息。同时保护原理设计用地中的珍贵树木,避免盲目的大量移植新品种数目。

3.4舒适性原则。居住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舒适性的要求较高,要求景观的设计体现便利与安逸,包含人为美、自然美与社会美的体现。特别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追求的今天,小区的居民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个体会阳光、陶冶情操、回归自然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得到感性、生理与心理的舒适感。

4居住区景观设计

有了以上具体的园林设计指导原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小区住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园林设计。下面主要对于经常用到绿化设计、道路设计以及水景设计进行简述:

4.1绿化设计。绿化设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种花种草,而是要结合以人为本的要求,以生态学为指导,打造高品质的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首先要注意乔木、灌木、花草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实现了立体的园林景观,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以增加植物种类。大乔木要注意间距,花草要选取管理方便,观赏期长久的地被花卉。树种的选取要考虑乡土性、针对性以及景观的稳定相、长远性。

(2)营造植物与人的交流。首先要注意植物的气味,尽量选取可以散发出使人身心愉悦气味的树种。其次要根据具体的绿化用地设计绿化走廊。最后要控制绿化的面积与空间,使得绿化贴近住宅,使居民可以在绿化景观中游走。

4.2道路设计。园林设计中的道路已经不仅仅是满足行走的交通线,它还兼具锻炼身体,欣赏环境、交谈以及休闲养生的功能。路面的材料可以是沥青、石板或者光滑的石块等,道路的设计可以时宽时窄,可以或曲或直,或升或降。道路的设计质量可以极大的影响园林设计的效果,尤其是道路旁风景的设置更应该受到重视。

4.3水景设计。水景设计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流动感,使得动静结合,体现城市的生机与活力。而且居民都对于水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可以给人以没得享受、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

5.结束语

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很好的结合人文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优势,给人们提供一个优质、高效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设计中要大胆的创新,不断的引入新工艺、新技术,创造出跟舒心、亲切的小区住宅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苑军.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

[2]吕在利,曲娟,张彤等.景观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7.

  • 上一篇:(荐)美术教师工作总结(9篇)
  • 下一篇:中秋节作文六年级字左右(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