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22-01
1、引言
21世纪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便于促进师生交流、激励学生学习的环境。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学校文化底蕴及时代感,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师生休闲、学习、交流的优美环境,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和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大学毕竟是一所以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环境,所以,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并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让大学校园环境真正满足师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它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着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它包括空间认知、领域性、私密性、个人空间和环境知觉等。
2、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我国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用地面积越来越大,也增大了学校的规划。大学城不断涌现,校园景观逐渐成熟起来,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
但是我国校园景观设计虽然有一些发展,就国际接轨的意义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新校区的不断扩建,导致了某些高校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忽视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某些高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分区不明确,导致校园景观布局的不合理。再次,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校大学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运动、休息的活动外,还应该为其创造更多可以交流与娱乐休闲的户外空间,以满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忽视了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使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大学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营造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的精髓与核心,是赋予学校生命与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面貌13L而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为校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场所,记载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结合学校历史而设计的校园景观对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在景观营造中,应使校园文化与景观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让师生在校园内找到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如确立本校的校树或校花,加强特色植物的景观建设,这有利于加强景观的历史人文性,还能烘托出校园自由、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一些历史和传统的景物或雕塑,如纪念碑、人物塑像、特色亭阁等,既能使校园景观丰富化,又能让在校师生对学校校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3.2规划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
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看,合理规划的景观设计对于实现学生对学校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而言,应呈现出综合化、组团化、信息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有利于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大规模建设,还有利于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首先大学是一个整体,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遵循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统一中完成变化,在调和中找对比。做到景观的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自然的、人文的景观可视为静态,在校内的活动的师生可视为是一种动态。在校园景观中可创造出多层次的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的美好校园环境。其次,布局上可进行组团化的景观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主要景观区和辅助景观区,主要景观区是学校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主旨和文化内涵。辅助景观区有景观亭、特色景观雕塑、入口景区、景观休息区等,具有较强的领域性。最后,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和信息化普遍的今天,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现代校园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新话题,可以将功能强大的虚拟现实空间融入到校园中。所谓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人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使人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将以往的二维空间转变成三维空间,更加真切地感受校园环境。虚拟现实空间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宣传校园文化,还能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与自豪感,扩大学生的学习氛围。
3.3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能让身在其中的师生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满足其审美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应为师生创造一个服务于师生,和谐优美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和陶冶情操。
从私密性和个人空间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始终是“人”设计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宜人性、合理性的学习环境,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所以,应从人的角度出发,把景观环境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尊重环境,同时环境也关心人。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也可以特意地创造一些私密的个人空间,这既是对人身心的“塑造”,又可以满足个人情感的宣泄与隐私流。因此,设计应充分体现育人于乐的精神,考虑到人的日常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考虑人在环境中的位置,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环境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4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从环境知觉的角度来看,人对自然、和谐、美好的环境需求日益重要。要想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校园景观环境。首先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还可以合理地利用自然,运用自然环境营造和谐的空间,渲染独特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对校园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应扩大绿化功能,使校园的绿化形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还应在校园内采取严格的管理方法,处理好校园内的污染、垃圾等,注意回收资源的利用。使校园形成一个生态性、人文性、经济性良性循环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景观设计
0引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1.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道路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关健词】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趋势
房地产事业在我国经济条件飞速增长的背景下,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它不仅加快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形成一个城市风貌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和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正是全国房地产事业迅猛发展,房子销售进程加快的结果。所以由平均的、单调平面布局向丰富的、立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体现在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当中。以人为中心,充分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来设计,满足人的需要,给人们营造一个宁静,优美的氛围,这是设计师设计规划现代住宅小区景观时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
1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伴随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的住宅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有关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研究落后,并且由于在这一行加入了很多不专业和专业素养不高的所谓的设计人员,最终导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使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进入了一些误区。现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风格与环境
忽略风格与环境是否和谐,是否协调。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季节特点和住宅小区临近的环境问题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受到欧洲景观设计的影响,如几何对称的结构,宽阔的绿化环境,所以国外设计风格的住宅小区景观随之不断的出现,追求所谓的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如果在国内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适当的加入国外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特点,或者适当的加入一些国外景观设计元素,对整体景观设计的个性,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过多的引用国外景观设计元素,成为一种时尚,最终就会走入了误区。
1.2环境景观的生态
从80年代至今,绿化草坪就很盛行。在许多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中,几乎全是草地运用,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住宅小区内的景观应该满足的功能性,忽视了灌木、乔木、地被在住宅小区和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果只是单一的采用草坪,那么不仅整个小区景观结构形态单一,居民生活功能性缺乏,生态系统不完整,而且大面积草坪的护理也很昂贵。很多景观设计师忽视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各个要素在不同空间的功能性。并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1.3只注重平面形式
我以前曾经犯过这样的通病,自己费尽心思创造出来一个看起来布局合理,动线流畅的平面,但是在剖面或者透视中,甚至直到实施后我才发现往往不如自己预想的那般精彩。这个时候,就要审视一下竖向设计了—绿化有地形起伏么?场地有抬高或者下沉么?有景观构筑物或者其他竖向的主题统率这一空间么?灯具的存在给空间增加了立体感么?以上种种手法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利器,也是使一个景观空间能够具有灵魂的重要一环。
1.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逐步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建筑的关注,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也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2.1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沟通的过程
(1)在提出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概念开始时,就要围绕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进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整体设计方案,确定整个住宅小区的建筑、景观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应该像以前一样先设计好建筑,然后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不要把建筑和景观分离。
(2)在规划住宅小区景观时,应使建筑主体与景观环境能够与居住区整体设计相协调。住宅小区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前提基础,景观环境的设计风格应该参考整个住宅小区建筑的风格特点,所以应该将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与主体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一能够体现住宅小区的整体性。
(3)四方应该互相协调沟通,首先先设计好住宅小区整体的环境,然后再用房子巧妙的去分割空间,去围合空间。这样能够使整体住宅小区景观更加有层次感,更加的整体。在住宅小区中不仅要有开敞的空间,也应该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供居民来进行阅读,这就需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师根据居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同时要确保各个空间之间能够有很好的过渡,体现一种韵律感,同时使各个空间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另外通过象征性的行道树与水道强化主轴线,形成来访者很容易理解的空间构造。分散在用地内的各种空间要素---一建筑小品、草坪、植物等,作为空间和连续镜头通过景观统一起来,由此一边体现了各个部分的特点,一边明确了用地整体的形象。在有限的用地内,将草坪广场、落叶树林、常绿树林、动植物栖息的水边、杂树林、鲜花花园进行了区域划分,力求通过多样化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