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住院治疗剖宫产患者120例,孕周在34~43周,平均为(38.5±0.7)周;年龄在20~38岁,平均为(25.2±2.2)岁;79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剖宫产原因:41例头盆不称,22例脐带绕颈,15例胎位不正,15例妊高症,27例社会因素。将12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孕周和年龄、剖宫产原因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妊娠健康宣教、胎心监护和营养饮食等常规护理为特点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在其基础上的整体护理。
1.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孕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担心和恐惧,对手术风险和胎儿安全的担心,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对此,护理工作中应态度和蔼、主动沟通,解释病情,说明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剖宫产的安全性、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细心周到的护理工作,对于产妇焦虑、紧张心理的消除,心态平和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使得能够顺利实施手术[1]。
1.2.2术中配合接待产妇态度认真负责,协助产妇摆放正确的,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合理调节室温(23~25℃)及湿度(60%左右),为减少产妇术中不适,应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保持和产妇的沟通,使其注意力分散。母婴接触应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告知产妇胎儿性别及基本生命征,使产妇恐惧、担忧心理解除,增进母婴感情,对子宫收缩及乳汁分泌有促进作用[2]。
1.2.3术后护理①术后监测:生命征监测应术后持续24h,脉搏、呼吸和血压每30min测量一次,注意观察切口渗血、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②子宫护理:压出宫腔积血并常规检查宫底高度,避免宫腔血液淤积,子宫收缩收到影响,引起产后出血。③阴道护理:术后产妇体质虚弱,细菌易在粘附于外阴的血迹上滋生,留置尿管易导致逆行性感染。应将残留血迹及时擦净,会每天消毒两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④护理:产妇术后去枕平卧位在6h内开始,取半卧位于6~8h后,术后24h下床活动开始,有助于减轻腹胀,恢复食欲。为保持皮肤清洁、舒适,协助产妇勤换衣物[3]。⑤母乳喂养:护理在哺乳时刺激新生儿口唇,及大部分乳晕待新生儿张大嘴后送入新生儿口中。⑥疼痛护理:将宫缩疼痛的必然性告知产妇,使其紧张情绪缓解,鼓励家属将安抚工作做好,使产妇注意力转移。⑦饮食护理:术后6h禁食,6h后可饮温开水,应少量多次,流质饮食开始于术后12h,如面汤、米油等。⑧预防并发症:术后抗生素常规使用,体温定时测量,冲洗会阴2次/d,以保持外阴清洁;宫底按压,将积血从宫腔挤出,防止产后出血[4]。
1.3效果评价①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及详细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下床、排气、乳量充足及拔除尿管等各项时间。②相关并发症:观察及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如寒战发热、切口感染或尿潴留。③满意度调查: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所有数据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乳量充足时间(h)、拔除尿管时间(h)分别为(11.1±2.7)h、(9.3±4.9)h、(12.9±7.7)h、(42.9±7.7)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23.6±4.9)h、(15.8±5.2)h、(24.8±10.2)h、(74.8±1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67、7.0468、7.2126、19.3345,P
2.2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
2.3两组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881,P
3讨论
剖宫产是难产、高危妊娠患者的主要抢救方法,社会已广泛接受。整体护理突破常规的护理,避免机械式的日常工作,针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难产、高危妊娠患者的各种需求,让难产、高危妊娠患者安全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同时让剖宫产患者机体和肠胃功的恢复在整体护理中明显得到促进,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加速乳汁分泌,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对剖宫产产妇加强护理,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安全,加快产妇康复进程[5]。
参考文献
[1]郝丽霞.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吉林医学,2013,34(9):1763.
[2]吴媛媛.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36-237.
[3]朱瑞容,林丽萍,骆小丽,等.32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28-229.
[关键词]剖宫产;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10-0097-02
剖宫产(cesareansection)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常见手术之一,术后常出现疼痛、发热、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尿潴留等并发症[1]。做好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使产妇在术前、术后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及健康知识,使其顺利进入母亲角色、确保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35例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于术前、术中、术后围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硬膜外麻醉,无妊娠并发症及其他伴随疾病。年龄21~36岁,平均(28.7±3.2)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22例,孕周35~41周。全部患者分为综合性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孕周、产次、麻醉方法、体重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随机采取对症治疗及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组主要对术前、术中、术后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多数孕妇对剖宫产手术感到恐惧、紧张,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向产妇讲解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及重要性,对孕妇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宣传母乳喂养。另一方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应用胎儿监护仪进行胎儿动态监护,准备好新生儿用品,备齐抢救药品、器械,
1.2.2术中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法。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2],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加强麻醉过程中产妇反应的观察,如双腿有无痛、麻感觉,有无胸闷、呼吸不畅等感觉,一旦发生及时处理。做好输血准备,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术中须有麻醉师及护士守护在术者身边,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1.2.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指导产妇作腹部呼吸、翻身、屈膝等。24h拔除尿管后,每日作俯卧运动2次,(15~20)min/次。并且开始下床活动,进行腿部运动或腹部运动。术后48h开始室外活动,术后72h独立活动,在护士指导下做产后保健操,转入母亲角色。②手术切口的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感染。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有感染可能的产妇,拆除缝线,扩张伤口,应定期换药。③疼痛护理:剖宫产产妇术后因腹部组织创伤、子宫收缩、不良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产妇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护理人员应教会产妇学会表达疼痛及了解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的优缺点,密切加强对产妇疼痛的观察,分析原因,评估疼痛等级,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④导尿管的护理,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一般在术后12h可拔除尿管,之后协助产妇在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若术后12h时产妇仍无膀胱充盈感或尿意,可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4]。⑤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h后,产妇可进食清淡流质饮食,产妇肠功能恢复后(判断标准为排气),饮食改为半流质类,逐步过渡至普通膳食。⑥及外阴的护理:给新生儿哺乳前可用较为柔软的毛巾蘸温开水清洗和。不限制哺乳间隔时间和次数,通过不断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5]。同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使用0.05%的碘伏溶液清洗外阴,每天擦洗1~2次。勤换会阴垫。
1.3护理满意度调查
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住院环境等方面。(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为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哺乳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首次主动哺乳时间快、每天主动哺乳次数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术式虽已较为成熟,但毕竟为有创手术,多数产妇在剖宫产时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术后可能出现一定并发症及不适感。因此,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至关重要[6]。本文中通过对35例剖宫产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后,使产妇以稳定的情绪主动配合手术,提高了产妇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等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及麻醉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够积极、正确、及时地进行哺乳,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的成功。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干预组产妇首次主动哺乳时间快,每天主动哺乳次数多(P<0.05),与张爱芳等[7]、曾建玲等[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通过对剖宫产的产妇护理干预后,减少了产妇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而术后护理使产妇排气明显提前,促进了乳汁分泌,加快了身体各方面机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李粉英,宋冬冬,汤小均.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l):159-160.
[2]张格玲.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75-76.
[3]屈萍.剖宫产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76-577.
[4]张凤玲,韩霞.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诊,2009,10(18):1734.
[5]秦学玲,霍海霞.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排气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1):57-58.
[6]张静平,唐莹,冷晓红.现代护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24.
[7]张爱芳.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04-205.
[8]胡紊霞,赵梅平,王玉波.对剖宫产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8):5020-5021.
[关键字]剖宫产;临床分析;阴道分娩;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61-02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普及、麻醉技术的进展和新型高效抗生素的不断涌现,剖宫产的安全性日益改善,目前剖宫产手术在我国应用的比例增加极为显著[1]。但剖宫产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会引发母婴的并发症等。因此,对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进行临床分析,了解剖宫产对母婴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后的不良影响,已成为我国产科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101例产妇及产后访视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分析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产后访视情况,产妇数为1101例,平均妊娠周数为32+5周,平均产龄(25.1±1.90)岁。其中,剖宫产790例,剖宫产率71.8%;阴道分娩产311例,占21.8%。本文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产后并发症(产后感染、出血、尿潴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新生儿窒息率分析
新生儿窒息以出生后1minApgar评分
2.2产后并发症分析
对79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发生产后感染、出血、尿潴留并发症者为212例,其中,出血109例,产后感染62例,尿潴留41例,发生率为26.84%,而阴道分娩发生这三种并发症仅为5.14%(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由于剖宫手术后产妇的组织生理代谢、胃肠功能、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时、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已成为剖宫产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剖宫产的出血量平均比阴道分娩高1~3倍[2],产后并发症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本资料也证实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阴道分娩的5.2倍。此外,由于剖宫产时人为地娩出胎儿,容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所以剖宫产儿呼吸系统要比阴道分娩儿弱,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现象,本文资料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远高于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虽然是一项比较常用且可将母婴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措施,但由于可能产生较高的新生儿窒息和各种并发症,对母婴影响较大,产科医生和护士以及家属在确定要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尽可能加强对其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工作,主要的护理措施有:
3.1产前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产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就是为了让孕妇了解分娩是一种自然过程,而剖宫产只是作为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此外,现在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医源性剖宫产率不断增加,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医原性剖宫产。
3.2提倡产中陪伴护理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促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宫缩不协调,从而阻碍产程进展,增加难产几率。因此,产妇入院后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临产后实施陪产制度,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加分娩信心。随着产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助产技术不断出现,无痛分娩、家庭产房等使分娩疼痛大大降低,更多产妇开始阴道试产,相信经过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阴道分娩率能得到有效提高。
3.3手术技巧提高
剖宫产手术时间长短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手术时间短者,腹腔暴露时间短,感染几率降低,术后出血、感染、尿潴留发生率能有效降低。所以,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技巧提高,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都是降低剖宫产并发症的措施。
3.4加强产后护理
剖宫产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并发症即为出血,尤其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手术后勤观察心电监测结果,观察患者面色、脉搏等变化,同时保持静脉通畅;需做好切口换药,尽量使患者处于安静环境中,局部切口敷以酒精纱布,已感染者拆开缝线;重视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的护理,观察手术后尿管情况多能及时发现,尤其尿液淡红血性者排除其他原因后应想到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等,避免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
总之,本研究显示,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故应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工作、提倡产中陪伴护理,提高手术技巧,加强产后护理等工作,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65.
[2]曾蔚越.剖宫产指征的现代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