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课题学习教案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的陈旧方式,要由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如何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让学生首先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初步探究问题;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学案中设计好的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教师应当依据课堂问题讨论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各种结论,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结合适当习题和课后小结,对学生能力和认识加以总结提高。学案导学既反映了学习结果,又体现了学习过程。为此,我通过学习他人经验,积极推行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就我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过程中的做法谈些体会。

一、如何设计化“学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份好的“导学学案”通常应包括本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给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自学检测、探究活动、课堂例题、课后习题、课后小结等栏目。在实际操作中,学案的格式与模式是灵活多变和有所侧重的,完全由教学需要来决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基本上要求按章节进行,以章节为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一是编写导学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动脑的成就感。我们要善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讨论、释疑,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导学学案中注意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性思维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会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三是由于学生对于化学各个知识板块的基础并不相同,在编写学案时,立足于学生已有基础,形式上和模式上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除此以外,还必须注意教师引导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在自学预习部分,还是课堂的讨论,直到课后小结,都应该体现出教师适当的引导,以利于学生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利用“学案”导学

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导学案”导学?我的做法如下: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教师课前收上来对学生完成的预习进行批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课堂上教师不讲,让学生自己展示。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导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通过学习小组与同学讨论和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全班同学集体解决。一是课前利用学案导学。指导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书简单的看一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课题的学习内容,怎样让学生进行预习呢,我的做法是:将学习内容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在设计《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指导中设计了这样练习: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水资源宝贵是因为。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课题的知识要点。有了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就有了方向。二是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课堂目标。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为了实现课堂目标,老师要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做什么,比如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等,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体现出来。而每一环节中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老师同样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堂学习过程“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设计。如我在设计《常见的碱》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没有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非常重要,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并且考查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住这个反应是达不到课标要求的。于是我就在导学案中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例如怎样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学生就会结合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但在进行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现象。三是课后利用学案导学反馈练习。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案导学的体会与反思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篇2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指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导学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导”就是指导,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与同学合作,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学”就是学习,“导学案”方便了学生学习,对难度很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案”就是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导学案”由学案和导学两个部分组成。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导学案”,可以充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反思小结材料、课堂展示材料、复习巩固材料。一是课堂文本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中,“导学案”课堂中通过不同小组的展示,对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做好反思的改进。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二是课堂展示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准备上课需要的材料、讲解相关知识点,形成“导学案”。在上课前,教师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查看,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不断的准备和修改,“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材料。三是复习巩固材料。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并做好记录,把“导学案”装订成册,成为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考前复习巩固材料,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2.帮助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与高中阶段差距较大,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不能完全适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很难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理顺,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会遇到极大困难。“导学案”中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学习方向,最终到达教学目的。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课堂教学情况和自.主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和记录,从而提高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办学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明显减少的大背景下,“导学案”可以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完成“导学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认知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分享成功经验,把以教师教学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导学案”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物理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在高中物理中的教学现状

一是容易夸大习题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教师把物理“导学案”变成了作业。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习题是一种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将习题照搬到“导学案”上,把练习题当做主体。二是“导学案”与教案重复。“导学案”与教案侧重点不同。教案以“教”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导学案”以

“学”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的教师把“导学案”等同于教案,在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三是容易出现“一刀切”。同一班级学生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教学。

四、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正确编写“导学案”。重点课节的“导学案”应由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一些简单课节。教师对学生编写“导学案”进行有效指导,不断纠正学生在编写“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导学案”。例如,在设计力学这方面课程的“导学案”时,对于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环节,必须加入课堂中需要应用的工具,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确定图表、坐标系等不同的教学工具。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层出不穷。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从导学案概念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导学案概述

1.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经教师集体研究、集体研讨以及个人备课后再制定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编写导学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导学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基础知识水平。物理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奠定了实施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不仅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2.导学案需要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需要遵循课时化原则,一般情况下,导学案都是围绕一个课时展开教学活动。导学案还必须遵循问题化原则,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讨论及解答,推动导学案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方案设计,制定导学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不可以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以,制定导学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整。制定导学案时,全组教师要集中进行备课,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教师。制定导学案的初稿,一定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1.应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导学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本节课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完成,通过预习找到相关问题。应用“导学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首先,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要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好标记,尤其是那些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更是要在预习中做好标记,然后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对于那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课前预习一般控制在课前十分钟,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感知。课前预习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课前预习阶段是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可以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2.应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自主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讨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其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设想。然后,师生分类、整理这些问题和设想,并将这些问题和设想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分析共性的问题。如果遇到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研讨、交流。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倾听教师的讲解,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为今后复习奠定基础。要想一节课的效果好,课后巩固必不可少。在编写课后部分的练习题目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最后,教师要仔细批改、审阅练习题目,如果发现有共同错误,在下一堂课上一定要仔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课后练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收集专业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四(3篇)
  • 下一篇:教师节日记字怎么写(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