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机会。创意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重视创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创意,无形的资产,无迹可寻,却可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这种无形资产演变成有形资产,从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影响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手段。创意是引导未来、创造辉煌的过程。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高达4000亿美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体育产业将与石油、汽车、钢铁工业一起成为世界四大产业之一。而在世界体育产业发展中,文化创意发挥着关键作用。
体育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是姐妹产业,从大文化的范畴看,体育文化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分支,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互相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并且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完美结合,使体育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因此不少国家在统计文化产业产值时把体育产业计算在内,美国、英国都是把体育运动涵盖在文化娱乐业之中。目前,我国文化部等有关部门在拟定文化产业的十几项主要收入时,也把体育产业列入其中。
用创意挖掘体育市场
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后更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健康。如今,人们的健身意识尤为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多,体育运动市场巨大,这就为体育创意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创意变产权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创意赛事,不仅可以盈利,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现代奥运会实际上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间体育中演变来的。通过统计可以发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10个项目是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高尔夫球、橄榄球(七人制)等。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胡建国介绍说:“发达国家利用古代奥林匹克品牌,发展他们一些成熟的民族民间项目,利用现代奥林匹克品牌推广他们的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也应该学习建立标准,中国有些体育类健身项目都是起源于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应对这些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而且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标准的成功经验,包括像奥运会市场开发的标准,宣传的标准。”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例,在政府宣布不准动用公用资金、不准增加纳税人负担的情况下,时任奥组委主席的尤伯罗斯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创意,想出了一系列商业运作方式,包括首次使用广告、转播权、门票运作等,第一次使奥运会举办城市盈利2.23亿美元。再比如美国的NBA,40年前推广这项赛事需要逐户送门票,后来因为大卫・斯特恩这个创意产业的代表人物,通过利用媒体、利用乔丹的英雄时代,把NBA推到了一个全世界注目的大舞台,促进了美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提到创意,无论是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还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或者城市的发展中,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均排名前十大产业。国际上体育产业虽然还不到百年的历史,但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产业。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也是发展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繁荣,这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领域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后,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化,也在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认识。体育由过去简单的强身健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时尚体育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而受到关注,体育休闲产业也已展现出勃勃生机。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与其相关联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台球、保龄球、网球等一批经典时尚的体育项目中,体育服务业、体育休闲业与相关产业结合,使以体育健身、竞赛表演和体育用品为支柱的体育服务业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时尚休闲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再带动其他周边衍生的服装、制造、服务、电子竞技等相关产业。伴随着时尚体育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体育品牌企业。此外,体育收藏、体育专业培训、体育器材制造、体育赛事俱乐部、体育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开始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所拥有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力度是全国最大的,并且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创意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生产力,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助力。
体育产业园:创意的摇篮
近几年,国家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众多体育产业园的建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以北京为例,奥运会后,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现代服务业中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北京积极发展龙潭湖、先农坛、朝阳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密云云佛山四大体育产业园,整合、盘活体育资源,在东城区兴建体育商务区,在东城、宣武、朝阳、昌平、密云等地域建立5-6个融健身、休闲、娱乐、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产业中心区域。体育产业园的建设,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本,为体育产业推波助澜。
龙潭湖体育产业园
作为继深圳、成都、晋江之后全国第四个部级体育产业基地,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是以天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坛文化圈”东部,实际园区规划面积173.17公顷。产业园区地域环境良好、体育资源雄厚、体育氛围浓重、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是打造体育经济平台的理想空间,也是东城区打造传统与现代互相辉映的新型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依托。园区西侧的天坛公园与鲜明的体育主题特色公园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品牌效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体育产业园区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体育总局及所属22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奥委会等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中国足协、中国篮协等全国级体育运动协会,体育报业集团等全国性体育媒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全国性体育科技机构均坐落在基地,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基地集聚了李宁、锐步等近500家经营体育的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育经济发展圈,为实现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科技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未来的行动计划中,东城区将依托部级龙潭湖体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高端环节,积极吸引体育企业、体育产品研发、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体育传媒、体育经纪、中介服务等机构入驻,形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高端体育产业集聚区。还将形成“两中心、两基地”的基本格局及九大功能分区。充分利用园区内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和体育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结合今后园区内商务、旅游、休闲、健身、观赏等消费人群大量聚集的有利商机,充分开发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高档次体育主题酒店、餐饮、娱乐、通讯信息中心等内容。
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园
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园于2011年3月18日在顺义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马工业园区内正式开工。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园是全球惟一一座以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占地面积三万多平米。它的建成将会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传播,通过奥林匹克艺术品等载体,更好地诠释百年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内涵。项目落成后势必将强有力的促进体育、文化、艺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相关领域企业借助于奥林匹克平台,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一个重要窗口,从而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
为了使与奥林匹克相关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艺术品确立其在奥林匹克市场开发中的品类地位,丰富中国奥委会特许开发领域,使其相关的开发有着统一、规范的管理,同时让更多的体育明星、体育爱好者和国际文化、艺术领域中的知名人士积极地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为他们搭建一个集研发、创作、宣传、推广、交流的平台,扩大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力,这就是“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园”诞生的根源。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奠基仪式上表示: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园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落成之后,整个产业园将会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交流、创作、研讨的一个高端平台,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教育和宣传的一个基地。
环太湖体育圈
近年来,“环太湖体育圈”在国际国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吴中区更是以构建“环太湖体育圈”为特色,全面提升了吴中体育旅游的品位和档次。
吴中区在太湖之滨先后成功举办了众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如环太湖国际特技飞行大赛、第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吴中赛区预赛、世界轮滑锦标赛等高级别国际赛事和“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指定项目等国内大型体育比赛,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体育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汇集而来,同台竞技、交流文化、传播友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苏州太湖流域体育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时,吴中区还重点围绕“提升服务功能”这个中心,不断丰富“环太湖体育圈”内涵。首先,加强概念性规划,科学布局了水上和山地运动区等运动基地和高尔夫、垂钓等一批健身项目;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和融资力度,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数十亿资金,基本形成了以游艇俱乐部为代表的水上设施、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陆上设施和以渔洋山飞行伞训练基地为代表的空中设施,三位一体的展开立体化开发模式。游艇俱乐部、太湖新天地等近十项基础设施和皮划艇、旱地雪橇等近二十项运动项目已相继投入运营,体育休闲公园完成了一期建设等等。
构建“环太湖体育圈”对吴中区发展体育事业、打响太湖品牌、优化投资环境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吴中区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吴中区将进一步依托太湖山水旅游资源,全力推进体育休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等一批基础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划船、冲浪、帆板等水上项目,露营、登山、射击、飞碟等陆上项目,降落伞、滑翔伞等空中项目建设。同时,借助体育休闲活动集聚的充足人气,带动宾馆、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环太湖体育圈”的美誉度。
创意:撬动城市经济的杠杆
体育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体育对城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大众体育为社会健康资本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无形地间接创造着社会财富;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知名度。体育发展水平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塑造城市精神的有力之手;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如体育服装器材的营销、体育广告、体育赛事经营、体育经纪、体育赞助、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等等,体育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理念,体育是一种倡导重在参与、公平竞赛、积极健康的活动。体育对城市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各行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以体育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英国城市谢菲尔德为例:美若梦境的英伦风光,休闲惬意的舒适生活,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还有优雅的淑女们,这就是谢菲尔德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座建在七座山之上的城市,几乎一大半都掩映在匹克峰国家公园之中,如画般的景致就在家门口,随处可见。1991年7月,第十六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这里举行,大运就像催化剂,催生出一座体育的新都市。
谢菲尔德是继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后,英格兰第四大城市,原属一座工业之都,以钢铁制造业闻名于世,被称为“钢铁之城”。之后,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成功转型。谢菲尔德有着悠久的体育情缘,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发源地。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55年,这支拥有150多年历史、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可谓是现代足球发源地的一支劲旅。1898年获得英冠冠军,捧得1899年、1902年、1915年、1925年的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奖杯。1992年,该俱乐部还参与创立英国超级足球联赛,成为联赛中一支公认的具有雄厚实力的队伍。
借着1991年大运会的东风,传承悠久的体育传统,谢菲尔德成功转型成英国最著名的体育休闲城市,成为整个欧洲首屈一指的体育训练和科研中心。1996年,谢菲尔德还被英国政府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其实,在当年谢菲尔德市申办世界大运会时曾遇到了重重阻力。但如今,谢菲尔德的百姓都很庆幸政府做出了这一明智选择。为了主办1991年世界大运会,谢菲尔德市投入了1.5亿英镑兴建和翻修场馆。如今,一条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链,在当地已经初具规模。全市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在相关的体育行业供职。因为体育,谢菲尔德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今天的谢菲尔德聚集了大量的赛事资源,除了一年一度的斯诺克世锦赛外,国际田联大奖赛和世界橄榄球联赛等全球顶级赛事都进驻谢菲尔德,体育由此成为谢菲尔德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提升城市经济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2003年,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经过几年的发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赛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2007年12月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自2008年起,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定于每年一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
从2003-2011年,短短的8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迅速发展为5万人的大型赛事。期间,厦门马拉松赛还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2008-2010年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三次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殊荣,再次提升了赛事的品牌价值。这一奇迹,源于厦门马拉松赛的品牌力量。
经过8年的成长和运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品牌价值如今已日益凸显。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参与赞助厦门马拉松赛。厦门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张思杰指出:每年的马拉松赛,中央电视台、东森电视台等30多家电视台都会对厦门的赛事进行联合直播,更有无数媒体参与宣传报道,这一切更使得厦门马拉松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厦门市长刘赐贵也在首届国际马拉松城市市长论坛上指出,厦门马拉松赛不花财政一分钱,靠的是政府倡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好经验。
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运动员参加。专程前来观看比赛的人平均在厦住宿2.9天,人均花费3231.55元;以运动员身份及后勤工作人员身份参加赛事的人,平均在厦住宿2.92天,人均花费3012.32元;本市观看本届马拉松赛的居民,人均花费为160.88元。由此可见,仅马拉松一项赛事,就可以给厦门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借助这种创意性赛事,不仅可以为厦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促进多方面的良性发展,如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市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青海:藉赛事带动旅游业的增长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2002年开始,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每年7-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赛程9天,奖金总额50万美元。
青海省自2002年起举办环湖赛,经过9年发展,该项赛事已成为亚洲级别最高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2010年“中国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榜上,这一赛事以13.6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上榜品牌。
青海经济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是,青海壮美、神秘的山山水水有它独特的世界第三极的地理优势。这些丰富的山水资源有利于发展登山、攀岩、徒步、自行车等运动,而这些运动现在都是最时尚的体育休闲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环湖赛开创之初,青海省就把这项赛事作为推介、宣传青海的一个手段,充分挖掘青海高原体育、文化、旅游、环保等资源优势,在路线选择上,以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和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为主,有效促进了青海独有资源的推广,加快了相关领域的经济发展。
随着环湖赛影响力的增强,每年前来青海旅游并观看环湖赛的游客也不断增多,使得青海的旅游业借此得到了很大发展。据了解,在环湖赛举办之初的2002年,青海的旅游收入不足10亿元,来青海旅游的仅有100多万人次,2006年青海的旅游业收入达40多亿元,游客800多万人次。媒体普遍认为,青海旅游的发展能够如此之快,环湖赛等大型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宁:用轮滑塑造城市形象
近几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轮滑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海宁结合城市发展,引进轮滑项目,取得重大成效。通过建设国内一流的室内轮滑场馆、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轮滑赛事、组建专业轮滑队、推广轮滑运动进校园、培育轮滑运动市场,使轮滑正式成为海宁体育的品牌,海宁也因此成为继苏州、北戴河之后全国闻名的轮滑城市。
作为全国闻名的轮滑城市,海宁市曾举办过亚洲轮滑锦标赛、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等众多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其中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已成为海宁一年一度的轮滑品牌赛事。海宁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组织和筹办经验,并投资兴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室内标准轮滑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轮滑运动氛围,吸引了众多海宁市民积极参与轮滑运动。目前,海宁市有5000多人参加日常轮滑训练。
2011年,海宁与国际轮滑联合会总部所在地――意大利阿奎拉市正式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今年4月,海宁市轮滑工作代表团访问WIC(世界杯公路轮滑马拉松赛)总部、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WIC主席与海宁方面签定了比赛合作协议书,2011世界杯公路轮滑马拉松赛将于今年10月5日在海宁市举行,这项赛事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海宁轮滑城市的形象。
轮滑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载体,已经进入海宁市委市政府长期规划之中。把轮滑运动作为海宁的城市特色名片来打造,以组织轮滑活动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以轮滑为媒介促进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让轮滑赋予海宁新的时代意义;让轮滑在海宁城市形象发展中发挥以点带面的引导作用。海宁在轮滑城市的创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体育品牌:创意为本
创意是品牌发展的动力,创意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在消费前沿找到消费者潜在的渴望的东西,这才是有效的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之所以被追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用户端的思考。任何品牌如果想要拥有持久地生命力,创意是根本,体育品牌同样如此。
案例分析一耐克的创意经
耐克品牌的成功之道,就是在确立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使命之后,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推广,都始终如一地去表现其品牌的核心,传达了品牌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目标市场、消费特性,形成风格各异的品牌传播策略。
耐克已经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体育精神或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产品的功能已经被品牌所寓意的象征和情感所融化。这就是成功品牌的精髓所在。优秀的创意赋予了产品一种能够满足目标顾客心理的渴求和情感的附加值,结合产品卓越恒久的品质,二者兼容并蓄,共同构筑起了耐克的国际品牌形象。
创意法则之一:开创虚拟经营之路。耐克公司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公司总部只是将设计图纸交给负责承包的生产厂家,让他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然后贴上耐克的牌子,再将产品通过公司的行销网络销售出去。就这样,耐克公司不用一台生产设备,却缔造了一个遍及全球的体育用品王国。每双耐克鞋,其生产者获得的收益只有几美分,而凭借全球的营销网络,耐克总公司却能从每双鞋中获得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收入。
耐克公司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材料,也没有庞大的运输车队,甚至没有一间厂房、一条生产线和一个生产工人,因为这些它都不需要。耐克公司所拥有的是非凡的品牌、卓越的设计能力、合理的市场定位以及广阔的营销网络,有了这些在传统企业眼中“虚”的东西,就可以选择市场上最好的制鞋厂家作为供应商,按照自己的设计和要求生产耐克运动鞋。并且,因为没有有形资产的束缚,耐克公司随时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需要转换生产基地。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虚拟经营的优势。
耐克公司的这一战略就是虚拟经营中的业务外包,通过将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承包给外部企业,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投资以及设备购置费用,还利用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极大地节约了人工费用,这也是耐克运动鞋能以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名牌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创意法则之二:篮球不是球。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种产品可以像耐克一样,将篮球运动和自己的产品形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对天然的关系。优秀的品牌都会找到一种自然的象征,让品牌生长在另外一个物体上来演绎产品自身所无法表现的个性。
借助篮球运动建立品牌形象,是耐克长期以来不变的法则,以乔丹为代表的美国黑人运动员将耐克品牌内涵推向了一个极至:卓越、力量和不可战胜的顶峰,篮球已经成为耐克品牌的象征,并失去原本“球”的意义。随着美国NBA在全球的风行和影响,耐克已经被注释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它被社会转化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这证明一个品牌一旦和国家及文化的因素融合为一体,它就具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人们很难抵御其品牌所产生的魅力。
创意法则之三:让产品“思想”起来。年轻人一直是耐克创意的主角。耐克产品在社会与年轻人之间用思想搭建起了桥梁,让品牌具有思想,具有不同于循规蹈矩的认识。品牌不仅仅是用人物单纯反映产品特性或功能,还要善于在人物和产品之间找到可以折射思想和观点的东西,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它引起目标对象的共鸣,最终就在消费者心中沉淀为良好的认知――品牌。这一点,耐克做得很成功。
耐克不仅仅用篮球运动彰显品牌个性。随着西方全民运动的普及,耐克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将产品定位为大众化的、非职业运动员都可穿的品牌。让产品讲话,不是说教,也不是自夸,而是真实地反映自我。耐克,传递了自己的价值观。
创意法则之四: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优秀的创意的精髓就是将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事,通过产品诉求变为可能。其创意的法则就是要在产品和事物中找到某中关联,而且是内在的、不是表象的关联。比如在广告中让跳远运动员跨越看似不可能的距离,夸张的比喻暗示了运动员之所以有着超越不可能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脚上的那双神奇的运动鞋。让你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人类征服不可能的事情都是从想象开始,耐克赋予人们好感的不正是它无限的想象空间吗?
创意法则之五:人性化。人性化是耐克品牌最能打动消费者心里的杀手锏。一直以来,耐克的品牌诉求中都将生命和运动之间画上等号,挖掘出受众渴望生活、珍惜生命的心理需求和期盼。在消费者与耐克产品之间找到一种联结,杰出的创意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人性是永恒的。
案例分析二安踏:国内创意营销的先锋
作为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安踏的品牌传播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沿。从1991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到签约孔令辉,再到进军央视开展品牌营销,安踏开启了中国体育品牌进军央视广告及签约明星的大潮。
当别的企业还在纷纷效仿它在央视展开广告大战的时候,安踏已经迈开了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2007年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始了品牌全面升级之路。从冠名体坛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到推出全新品牌口号:永不止步;从赞助全国运动精英赛事CUBA、CBA、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等,获得“联赛发动机”称号,到进军网坛,签约郑洁和扬科维奇;再到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2009-201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赢得了包括亚运会、冬奥会、夏季奥运会在内的全部11项国际奥林匹克重大赛事的领奖服赞助权,安踏一直将创新视为品牌发展的动力。
安踏除了为赛事提供资金保证外,还在技术研发上大力投入。安踏与比利时的RSscan公司、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教研室共同建立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取CBA赛场上180多名运动员脚部的数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运动力学脚型库。
多年来,安踏技术中心的研发经费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3%以上,以确保科研开发实力持续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安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安踏试验室走出的众多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大大提升了市场占有率。2009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将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认定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也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首家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
“聚焦中国并度身优化业务运营模式、采取有竞争力的产品策略、创新的营销管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安踏副总裁张涛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安踏的生存之道。与国际流行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不同,安踏向来是生产、销售一起抓,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安踏开创了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将研发、生产、销售这整个链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也使得自身的研发优势、生产优势和品牌优势在这一模式下最大化地凸显。
内容提要全民健身新闻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布局而发生变化的。从传统的体育新闻到如今的深度报道,全民健身新闻在深度、全面、多角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改进和完善,随着全民健身在体育事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在新闻报道中受到全民关注。
关键词全民健身新闻报道深度挖掘
一、对全民健身新闻报道的受众分析
(一)不同人群健身情况分析
从职业上来说,办公人群从事脑力劳动的多,需要长期伏案工作,工作方式比较单一,身心容易疲倦,在提供健身信息时,应多提供与这部分人群健身需求有关的运动信息。从年龄上看,55岁以下的人群更加关注体质评估、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以及效果评估,55岁以上人群可能更关注国内外运动健身新观点,35岁以下人群更加关注全民健身信息以及健身场所、健身设施等。35岁到55岁人群更加关注健身科学指导、体质评估信息等等。而在性别上,男性主要关注健身场地设施、运动风险评估、运动项目教学;女性更多关注体质评估、运动健身科学指导、能量消耗等等。
以上海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期间的一则新闻《上海市民运动会哪个项目最火热》为例,这篇报道中首先介绍了参加人次等数据,以显示其盛大与火爆:“65个项目总参与人次已突破五百万”,然后介绍了丰富多彩的竞技项目,“田径(路跑)、广播操、社区九子、飞镖、休闲、篮球、拔河、乒乓球、花样跳绳、健身气功成为最受市民青睐的10大项目”“健身总动员、科技体育嘉年华等12大主题活动呈现亮点”“广播操、飞镖、城市定向等11个项目”等。报道中点出了这项运动会涵盖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在职人群、青少年”,在报道的末尾还增加了“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主打‘慢性病的运动干预’话题”的信息。这则新闻可谓覆盖了男、女、老、少众多受众群体,较为吸睛。
(二)全民健身信息情况分析
全民健身信息的需求正在呈现多样化特点。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信息系统,才能让人们对健身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首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经济、不同教育文化背景的体育文化要多加了解,将全民健身的差距认识清楚。由于全民健身的关注点受文化、地区影响,所以,要对运动健身进行科学评估,对健身场地的设施、健身人群体质的情况要充分了解,还要对运动风险、国内外运动健身的新观点进行普及等等。
以笔者作品《晚霞阿姨的快乐清晨》(2013年6月15日五星体育频道新闻播出,全国全民健身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为例,在此次报道中,由一位外籍教师参与大众健身活动的事件展开报道,分别对外籍教师黛佳、大众健身活动负责人、围观者、健身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对中国全民健身活动――排舞,进行了介绍、推荐、评价,从国际友人的角度、国内参与者的角度、组织者的角度以及观望者的角度,分别阐述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看法和感受。例如报道中,外籍教师黛佳说的话:
“当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是在一个早上,我走到了这边的广场,然后我就看着他们跳舞。当时感觉就是,这真的是一个神奇世界。我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打太极、跳传统舞蹈,他们手拿剑或者扇子跳舞,他们的年纪比我还要大(黛佳年过花甲),当时我就感慨:哇!天呢!这真太好了!”。
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异域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中华体育的看法和感受,而且非常生动。报道中还介绍了黛佳带来的奥地利圆舞曲、墨西哥草帽舞,通过国外友人的举动将国外的体育文化知识普及到中国来。
“7月,黛佳将回到美国过暑假。排舞队的队员特地制作了以往比赛的视频,让黛佳带给家乡的朋友看。”
这条体育新闻报道涵盖了众多的信息:全民运动健身中“练什么”“怎么练”;专业建设队伍的建设、科学运动健身的相关指导;运动后的效果和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效果,并且把全民体育精神宣传上升到了国际交流的高度。
(三)网站互动窗口和体育新闻分析
从目前网站设立的体育互动栏目和新闻栏目来看,在健身者与指导者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影响着健身者的积极性。加强网上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交流个人健身感受,还能传播健身知识,介绍科学健身方法。例如通过设立健身知识讲座、健身场馆的落成等新闻,让健身者跳出现有健身理念的局限性,接受更新更全面健身理念和信息。
二、全民健身新闻的社会责任
体育传播机构担负的主体责任是对民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同媒介在体育报道中担负的责任都与民生息息相关,都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积极作用。
体育服务民生,大众通过体育新闻获得体育知识、享受体育带来的愉悦。体育报道的主要内容:一是要关注各项体育赛事;二是要关注体育领域如体育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建设问题;三是要关注政策工具和体制机制保障;四是改善民生。体育新闻报道必须要有实践中得来的生动翔实的素材,才能将民生体育与体育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以笔者的作品《一张免费健身卡的背后》(2014年9月1日五星体育频道新闻播出,全国全民健身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为例:
在导语中,首先对上海静安工人体育场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该场所的全民健身设施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人们的兴趣:
“位于昌平路的静安工人体育场,是静安区最大的公共体育场。自今年3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每天来锻炼和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但是从今天开始,这里需要刷卡才能进门。体育场免费为市民办理健身卡,连每张十元的工本费也不用交。很多人要问了,既然是免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所,为什么还要办卡呢?”
在正文中,笔者对前面提出的办卡疑问进行了详细解释,并通过锻炼者的真实评价进一步分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难点和解决办法:
“管理方把球场两侧的防护网加高到三点五米,还在周边区域放置了足够多的安全警示牌,希望杜绝意外事件。但因为不是全封闭球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此外,锻炼高峰时间,350米的跑道上人潮涌动,快走和跑步的锻炼者之间,就很容易冲撞摔倒。人群或跑或走无法硬性规定,因此有人建议:既然是公共体育场,大家是不是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己划分跑道呢?比如有锻炼者建议有块区域是给跑步的人,有块区域是给走路的人,这样互不影响而且更安全。
静安工人体育场塑胶跑道面积大约2500平方米,以2000人计算的话,人均使用面积只有1.25平方米。如果办卡的8000人中有一半人同时涌入,就连转个身都成问题。场地小,无法满足体育锻炼需求,是管理方碰到的最大问题。但为了让锻炼者满意,他们也动足了脑筋。为了缓解跑道上的压力,空地上还会搭建凉棚、添置健身器材,满足不同需求的人。”
最后,静安体育局副局长邓铭一表示:“一张免费健身卡为体育场开放规范管理开了个好头,但如何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不仅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需要锻炼者换位思考。只有相互理解和支持,双方才能携手营造出更美好的锻炼环境”。
这篇报道让受众了解了全民健身规范管理的难点与对策,让人们对上海全民健身管理政策的实施和部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再如笔者的作品《“三个第一”成就精彩“上马”》(2014年11月2日五星体育频道新闻播出,全国全民健身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在这部新闻作品中,我从三个小细节入手,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当中找到了崭新的亮点,让人们对这场国际品牌赛事加深了印象,同时还产生了对上海举办国际赛事的用心与能力的自豪感。
“上午七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3万5千名中外选手从外滩广场出发,向着各自目标前进。为了给选手创造更好的比赛环境,今年上马后勤保障服务更加贴心,很多变化都是赛事创办19年以来的第一次。”
通过采访志愿者和参赛选手,利用现场人员的真实感受将本次国际马拉松赛首次提出的“垃圾不落地”的口号以及首次免费领取计时芯片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最后通过记者的现场出镜报道点睛: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一场比赛。更是上海这座城市展示精神风貌和影响力的舞台。表演者是参赛选手,是无数为比赛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书写出安全、文明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这篇电视新闻将一项传统赛事报道,升华为借助比赛宣传上海精神风貌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三、全民健身新闻如何深挖
(一)从赛场外找新闻
除了对重大赛事进行关注外,全民健身新闻可以从赛场外寻找亮点,例如一些与赛事有关的群众体育活动,从这些活动的背景可以了解到不同寻常的信息。
任何体育新闻真正的价值不是谁拿了冠军,而是对相关背景进行更多的了解,才能挖到鲜活的好新闻。
(二)小比赛也能出好新闻
例如笔者的作品《体坛星二代“子承父业”体育锻炼塑造身心》(2015年5月31日五星体育频道新闻播出),虽然报道的不是体育明星的赛场表现,而是其后代们参加全民健身赛事(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一则新闻,但是从孩子们的闪光点看到了父辈们的卓越成就,也看到了祖国体育健身事业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体育赛事;经营城市;绿色环保;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林敬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高级经济师,管理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060-04
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等城市。近年玉林实施“强柴兴玉”战略,以工业带动城市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成本在不断提高,资源损耗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玉林市以工业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遇到了瓶颈。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玉林市需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条无污染、可持续、创造“绿色GDP”的道路。
一、玉林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一)玉林市历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玉林全市人口653万余人,GDP产值连续8年排在广西第四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玉林市近5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连续5年的GDP增长速度实现2位数增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36%上升到40%,初步实现工业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
(二)玉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1、经济支柱过于单一。从玉林市以“强柴兴玉”的战略考虑,分析近几年玉林市的GDP构成,发现全市GDP对玉柴集团产值的依存度比较大。
2006~2009年,玉柴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逐年递增,2009年达到了36.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占全市GDP的15%。可以说,玉柴的增速就是玉林市的增速。一个企业一支独秀,撑起本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对于一个地级市经济来说可谓利弊各半。利是“强柴兴玉”战略取得一定效果,只要做好玉柴各方面的保障支持工作,提供政策税收等便利,就可以确保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弊是其他企业对GDP贡献较小,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经济上对玉柴集团依赖度较大,一旦玉柴经营不善或受国内外市场经济不利形势影响,GDP就会大幅下降。
2、支柱工业对环境污染较大。玉林市的支柱工业有机械、陶瓷、水泥等行业。陶瓷行业主要集中在北流,水泥行业主要集中在北流、兴业、陆川等地,都是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陶瓷、水泥行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属需要转移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但在玉林地区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可以持续贡献GDP,解决就业问题。以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作为经济支柱,发展了经济,却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日后在治理环境上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玉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对内消费不足。投资、出口、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玉林市2009年GDP的增长有78%是投资拉动的,GDP中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这也是制约玉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
(三)与广西区内其他地市经济的对比
比较广西各地市的发展,可以看出各具优势。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每年举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具有其他地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柳钢、柳工、柳微、东风汽车等大企业云集;桂林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阳朔漓江天下闻名;百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平果铝业、德保铝业发展后劲很足;北海、钦州、防城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国家有政策、资金上的倾斜。
玉林市在对外方面,地域位置、自然资源、土地税收、政策优惠等与其他地市相比并不占优;在对内方面,遇到经济支柱单一、资源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玉林要在广西全区14个地市中保持领先地位,仅仅以工业推动城市发展还是不够的。
二、玉林市实施“体育经营城市”的发展思路
所谓“体育经营城市”,就是在城市定期举办大型国内国际体育赛事,以体育旅游的方式,将体育项目和旅游景点结合在一起,波及市内优秀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广大体育爱好者及观光游客,推动玉林市第三产业,创造“绿色GDP”,开拓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由于对大型体育赛事注意力资源的富集作用而使举办城市的经济阶段性加速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注意力资源,将给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举办大型赛事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拉动GDP的增长。大型体育赛事投资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与赛事直接相关的产业包括建筑、建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等。这些产业会因体育竞赛因素的注入而快速发展,并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作用。在这些行业的带动下,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也相应发展,从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作用。
2、对旅游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旅游业是体育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赛事的举办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城市带来巨大的收入。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接待海外游客约4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约为4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约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为1490亿元人民币。大型体育赛事结束以后,体育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为旅游业创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3、极大地繁荣城市商贸业。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商业零售、酒店住宿、餐饮行业会直接从中受益。
4、提升房地产业价值。大型赛事举办地点周边的房地产业会聚焦全社会目光而变得人气大增。另外,体育设施建设快速带动了城市建设发展,如玉林市体育中心一带形成了集行政、教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东新区,提升了周边土地经营价值。从体育中心打下第一根桩后短短两年时间,玉林城区往东推进了2公里,昔日荒芜之地变成如今黄金之地。
5、促进全民健身活动。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运动健身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全民健身活动会逐步深入人心。在体育赛事的影响下,从城市社区到各县乡村形成多层次的全民健身区,每天都有不同规模、不同年龄段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体育赛事,可以让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比翼双飞,完美地诠释体育魅力的内涵。
6、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体育活动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市增加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
(二)国内体育经营城市的成功案例
1、厦门兴办国际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为厦
门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2008年厦门马拉松赛经济数据测算,厦门全市宾馆、酒店接待的专程前来观看马拉松赛的各项收入约2095.39万元;运动员和后勤人员带来各项收入约6601.26万元。合计全市宾馆饭店中专程前来观看马拉松赛客人及运动员和后勤人员带来收入约为8696.65万元。一届马拉松赛(2008年1月3日至1月6日期间)给厦门的企业带来上述各项收入总额约1.18亿元。
2、广西荔浦县举办2009年全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在荔浦县举办,荔浦县的旅游收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年的平均增速超过10%,仅2009年1月至11月就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1亿元,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5%以上,创出历史新高。
3、广西平果县成功举办了2008~2009中国CBA季前赛、中国一东盟国际篮球邀请赛、2009~2010全国女排联赛等一系列赛事,走出了“体育经营城市”的历史性一步。
三、玉林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玉林总人口653.41万人(截至2009年末统计数据),玉林人民崇尚体育运动,有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2007年玉林市政府提出了“运动改变城市、体育促进发展”的口号,要把玉林建设成为“最适宜投资创业,最适宜运动健身,最适宜常有赛事”的城市。
(一)玉林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的有利条件
1、成功举办过大型体育赛事。要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经营人才及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缺一不可。玉林市在2007年成功举办了广西第十一届运动全。在当时场馆建设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玉林市通过资产置换和市场开发方式以及“BT”融资方式,迅速建起一批适合大型运动会的体育场馆。在筹资办赛过程中,实行总冠名和分项冠名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市场资源,显示了玉林市超强的策划管理水平。
2、政策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重振广西体育雄风”行动计划。2010年1月15日马主席视察自治区体育局时提出“努力实现群众体育有新发展、竞技体育有新突破、体育产业有新跨越、民族体育有新进展、体育对外交流有新成效、体育基础设施有新改善、体育人才有新涌现、体育改革有新机制、体育政策有新完善”的要求。玉林市应抓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的有利时机,先人一步,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全力打造广西“运动之城”。
3、体育设施齐备。玉林市有投资3.96亿元占地300余亩的市体育中心,配套有网球场、游泳馆、射击馆、综合训练馆、体育学校、体育公园;另外还有大型的博白县综合训练馆、兴业县综合训练馆和都峤山网球中心,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设施条件。
4、体育风气浓厚,群众基础扎实。自古以来玉林人民就热爱体育运动,建国后更是涌现出了乒坛宿将梁戈亮、“亚洲女飞人”田玉梅、“碧波蛟龙”钟洁瑕、田径新秀韩玲等一批名震中外的体育健儿,展示了玉林人民爱好体育运动的风尚。
5、交通便利。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铁路、公路网络发达,无论铁路还是公路,从广州、南宁、北海等城市到玉林仅为几小时的车程。
6、旅游景点众多,体育旅游大有可为。玉林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四大名关之一的鬼门关,著名风景名胜有云天民俗文化城、佛子湾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谢鲁山庄、都峤山等120多处景点。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借助人们对体育竞赛的兴趣和广播电视的辐射力,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会对玉林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玉林市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产生兴趣,这有利于玉林市旅游业进一步开发。
玉林市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皆已具备。
(二)玉林市适合举办的体育赛事
选择好适合本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体育经营城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玉林是广西的二线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及体育爱好。体育赛事是否适合在玉林市举办,是否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玉林市现有的体育设施是否满足承办此项体育赛事;二是这项运动在玉林的普及程度;三是这项运动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经实地调研,玉林人民比较喜爱的运动主要有汽排球、羽毛球、网球、跑步等运动。考虑在玉林举办的赛事可以参考以下项目: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网联女子巡回赛、全国女子篮球俱乐部联赛、中国一东盟男子篮球邀请赛、中国一东盟网球大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五人制足球赛、三人制篮球赛、广西企事业单位汽排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