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6篇)

栏目:报告范文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1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滨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土壤易受海水的影响而出现盐碱地现象。我国不少沿海地区开始进行填海造地,以扩大城市建设空间,随之盐碱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盐碱地绿化是城市绿化中的一个难点。

盐碱地

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主要表现在: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土壤营养条件变差。由于土壤盐碱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②土壤物理性状不良。盐碱化土壤结构差,直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数量少,空隙度低,非毛管孔隙少,粘结性差,保墒能力差,土壤盐碱中过量的钠盐,特别是NaHCO3,可使土壤胶体上吸附着大量Na+,Na+表面有一层厚水膜,具有很强的分散作用,使土壤呈高度分散状态,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坚硬,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和通气性差,从而妨碍树木生长;③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盐碱的抑制,固氮菌和硝化菌很少,活性差,土壤中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弱

盐碱地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2.1盐碱地危害

盐碱地土壤条件恶劣,其危害表现在: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因盐分过多会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植物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外渗,使植物萎蔫、死亡;②伤害植物组织。氢氧根离子对植物会造成直接伤害;会使有的植物体原生质受害,影响蛋白质合成,导致含氮中间代谢物积聚,危害细胞;③影响植物正常营养。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④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细胞不能关闭,植物干旱、枯萎。

2.2盐碱地与园林绿化

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要素,其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效果。只有健康的植物,才能打造优美的园林空间。而作为植物生长基础的土壤是植物能否健康生长的基础,盐碱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很大。在盐碱地上进行园林绿化时,要先进行土壤改良,把对

植物危害的可溶盐类从土壤中除掉。其土壤改良可以分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盐碱改良的主要方法有:

物理改良:(1)平整地面,造坡排水;(2)深耕晒垡,松土报墒透水,阻盐上升;(3)封底换土,客土抬高;(4)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树穴内薄膜隔离或铺隔盐层后填以客土。

水利改良:(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2)灌水洗盐。田内灌水洗盐,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滨海盐碱地区园林绿化原则

3.1树立城市大园林概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大园林观念,即把各单体、局部统一起来,系统规划设计,以达到改善整个城市大环境的目的。局部绿化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与大环境的融合,其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城市大园林的观点,以整个市域为载体,使整个城市融于园林之中。达到真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装点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核心

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将生态设计的观念贯穿于整个的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按照生态设计的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就必须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减少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尽可能利用废地、弃料服务于新的功能,因此必须摈弃原有对土地资源破坏力大、对淡水资源需求量大、对资金投入依赖性大的园林绿化模式,重新选择一种有利于积极维护生态平衡的绿化模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将生态科学与园林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把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表现出来。

3.3先行保护现有绿化资源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保护是比修复更为经济简便的途径。形成优良的生态系统需成百上千年,而破坏则在一瞬间。破坏后再去修复,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则是巨大的,甚至无法恢复。

3.4重视乔灌草相结合

在自然界,乔灌草结合巧妙和谐,构成多样的植物群落。高大的树木,丰盈的灌木,低矮的小草,占据不同的空间,吸收不同空间的阳光与空气,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在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内,乔灌草几乎缺一不可。一味地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或机械地把乔草比例定在某一个固定范围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才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

滨海盐碱地绿化的方法

4.1盐碱地的改良

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因此,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的第一步是土壤的改良。盐碱良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改良措施等。

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是指运用物理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降低其含盐量,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该措施条件要求简单,易于实施,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松土通气:松土有利于增强土壤透水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以水排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利用水降低土壤盐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施工时,使绿地形成一定的坡度,便于利用降水、人工灌水等洗盐。此外,还可用渗管排盐技术,这是大型绿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产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级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在铺设渗管前,最好铺设一层碎石,可增强渗水阻盐的作用。

客土降盐: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和大穴换土,前者主要运用于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目的。抬高高度即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后者主要运用于盐碱程度较高的地区,大穴换土能较好、较快地改变土壤盐碱状况,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一般在穴底铺设10cm厚的鹅卵石为隔离层,在穴面铺5~10cm的中砂为覆盖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细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穴周和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树木在短期内不受盐害。随着树木生长,耐盐能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了树木稳定而旺盛的生长。在大连海湾工业区的绿化中,采用了用开山渣土填到地下水位以上,再填一层黄土夯实,最后填满优质客土,这种方法同样能达到降盐隔盐的效果。在绿化规模较小,但景观地位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采取设隔离层方法来减轻盐分对植物的损害,具体做法是:先将绿化区域挖深100cm左右,底部和周围用塑料膜封闭,底部铺设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以上的有机肥,最后填满优质客土。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且造价较低。

(2)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就是在盐碱土壤中施洒化学改良剂,从而降低土壤盐度和碱度。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绿矾(七水硫酸亚铁)可以有效地改良苏打盐化碱土和苏打盐土;用褐煤矿副产品(含硫酸铁,少量硫磺、石膏及35%有机质)和糖厂副产物来改良碱土效果较好。利用有机肥降低盐碱是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可增加土壤养分,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而有利于脱盐。土壤施入有机肥料(厩肥、堆肥、绿肥)后,经过微生物活动转化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可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在团粒结构的土壤中,团粒与团粒之间形成较大的孔隙,团粒内部土壤接触紧密,形成细小的毛细管孔隙。大孔隙能够通气、透水,毛管孔隙可储水保墒。降雨或灌水时,能使水分迅速渗入地下,溶解盐分,加速土壤脱盐。另外,团粒间的大孔隙,能抑制土壤下层水分上升蒸发,起到保墒和抑制返盐作用。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通过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土壤的盐碱,是最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措施之一。既节约资本,又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收到良好的改良效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种植盐生植物改良土壤。盐生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分并积累在肉质化的茎叶组织及绿色组织的液泡中,生长过程中对其经过刈割可再生枝叶,把割掉的枝叶作为饲料处理,多次刈割再生,可回收土壤中的盐分,改良盐碱。如种植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良有积极作用。

4.2耐盐植物选择

在盐碱地上绿化,筛选耐盐植物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措施。选用耐盐植物一方面可大大降低工程费用和养护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耐盐植物定植后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一般耐盐植物筛选应考虑以下几点。

耐盐能力强:要求植物能够适应绿地土壤含盐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易繁殖、生长快:耐盐植物要尽量选择繁殖容易,生长快的品种,能尽快地覆盖绿地,防止土壤返盐,并能逐步降低绿地表层土壤含盐量。对于乔灌木,应选择根系发达或具有菌根,树冠大,落叶多的树种,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重视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乡土植物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和气候因子,都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度,同时在景观效果方面也能形成地方特色。同时,由于乡土植物对水肥的消耗低,因而种植和维护的成本较低。盐碱地区绿化应把乡土种类作为植物造景的首选。

4.3养护管理

盐碱地绿化植物养护管理是盐碱地绿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增加排水设施、适时浇水、加强养护管理。

综上所述,要真正实现盐碱地上的园林绿化不是速成的,也不能只靠朝夕的努力,它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智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在这片土地上,借助科学的方式方法正确种植、注意养护,才能达到根本的绿化目的,实现用生态绿色为盐碱地城市构筑起一道美丽风景线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赵可夫,范海.盐生植物及其对盐渍生境的适应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吴睿,刘广辉,刘广乐.盐碱地绿化施工的排盐工程[J].中国园艺文摘,2011(7):72-73.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2

关键词:盐碱地;苗木;种植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城市美化中,绿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很多大中型城市,苗木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不但让人觉得很美观,也让城市的形象在不断得到提升。可是,这种简单又受人喜欢的常见景观艺术却很少在盐碱地地区看到。

一、盐碱地的危害盐碱土也叫盐渍土(国际上的统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盐碱地是指土壤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是由于土壤和地下水含盐过高,在强烈的地表蒸况下,土壤盐分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并积聚于土壤表层。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二、盐碱地苗木种植技术与管理

1、苗木栽植技术。裸根苗栽植:裸根苗栽植即指苗木不带土团的栽植方法,适用于生命力较强的树种,如杨、柳、榆叶梅、丁香和紫穗槐等,多采用穴植法,采用的栽植技术如下:①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前要挖成能使根系舒展的大穴(坑的规格以穴径0.6~1.2m,深度0.5~0.6m为宜)。挖穴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别放置穴旁(注意:若是劣质土,移走换上田园土),栽植时将苗木放于穴中,使根系自然舒展,先填表土,填置一半时将苗木略上提,使根系舒展后再踩实,然后填心土满穴,踩实后再覆上一层松土,栽后浇足定根水。②深浅要适当。一般栽植的适当深度应比苗木根茎处深2~3cm,但在干旱疏松土壤上可以深一些,在湿润粘重的土壤上应浅一些。③栽植时不要伤害根皮,否则会使根部发生萌蘖或感染病害。④根系与土壤要密接。栽植后的苗木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吸收水分,有利生长,所以覆土时土块一定要打碎,石块、草根要捡净,填土要踩实。带土苗栽植:带土苗栽植即指起苗时带土,将苗木带土团一起栽于造林地的方法,适用于生根较困难的树种,应用于容器苗造林和城市绿化栽植的多年生大苗,如杜松、云杉、樟子松等,由于带土苗根系保持原来的分布状态,又带原土,栽植后很快恢复吸收水、肥等生理功能,因而具有成活率高、成林快、见效快的优点。带土苗要带土团一起栽植(一般树坑直径比土球直径加大40cm左右,树坑深度比土球直径加大20cm左右)、栽植的深度要适当(一般较原来土痕深3~5cm)、注意分层压实带土苗与土壤的间隙、注意保护土团以免损伤,栽后及时浇水。

2、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盐碱地区要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重点应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上。在选择树种时,应选择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有一系列的抗盐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可分为三类:(1)聚盐植物:也叫吸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能在盐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长,如盐角,滨藜等。这类植物通常可以起到盐碱地土壤改良的作用。(2)泌盐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把盐分排出体外,如柽柳、海边红叶等。而提高了从盐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红砂、胡颓子等。(3)不透盐性植物:这种植物一般只生长在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土壤上。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吸收。如田菁等。

3、施用园艺盐碱良肥盐土型园艺盐碱良肥内含现代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合物及多种吸盐物料,含量为30%的有机质,及过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由于园艺盐碱良肥的pH值为5.5,因此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且对于改良微咸水也有肯定的效果。众所周知,盐碱地改良中,改良碱土简单、改良盐土难。因此,可应用离子交流的方法,以转化盐类、改良盐土为原理,集改盐与培肥于一体,有效地改良盐土盐碱地。操做时,将园艺盐碱良肥撒于地表,深翻30厘米,协作有机肥施用效果更佳。整平土地后再进行施工栽培。

4、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生根粉含有多种生根剂和营养物质,可促进植物多生根,那关于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来说是十分主要的。2008年5月,浙江沿海地区栽培树莓鲜果具有独特的味道,也可以在食品生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树莓适应性极强,无论山地、平原、沙地只要不是重盐碱地都可栽植。从长江流域到东北地区,只要选用适宜品种,都可以成功栽培。栽培树莓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经济收益高。生根粉可以喷根,也可随水浇灌。反时节栽培为盐碱地绿化增加了难度,协作遮阳网施用抗蒸腾剂,可以有效地使叶片气孔封锁,掌握水分蒸发,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例如,紫叶李夏季移植难度大,那是由于叶片薄、蒸腾快,需喷洒抗蒸腾剂,并增加喷水措施,树穴浇生根粉水溶液,才干保证成活率。

三、养护管理苗木种植的目的在于使用,为使苗木生长茂盛,持久不衰,就要经常养护管理,复壮更新。苗木的养护管理主要包括灌水、修剪、防治病虫害、通气、更新和施肥等一系列措施。盐碱地造林后要随时整修围埂,平整土地,使雨水分隔贮存,淋洗盐碱,降低盐分。造林后的1~3年内,最好在春季返盐时灌水压碱以保证幼林生长;在春旱、降雨和灌水后都应及时除草、松土,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在雨季要排除大量降雨造成的涝害。深挖并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淋洗的碱水,使地下水位降到临界深度以下,以防毛细管水上升而返盐。加强树冠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1)科学浇灌。树木花草种植后首先要浇1次透水,之后每隔7~10d再分别浇2次透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要进行树池封堰,既能保水又能防止返盐返碱。(2)增施有机肥。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施用有机肥,因有机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同时,在有机肥腐化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来中和盐碱,使植物的立地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3)使用盐碱地改良剂。在盐碱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在小面积改土时,可尝试使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改碱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结束语:

盐碱危害是限制发展苗木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传统的改良方法虽然也可起到促进苗木发展,但却不能让盐碱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通过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加上合理种植植物,不仅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肥力,而且能将盐碱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起到改良和利用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油区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J];吉林农业;2011年03期

[2]沈爱玲,宋元斌,杨勇;公路盐碱地栽植柽柳的技术探讨[J];公路;1999年03期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3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赤枯病;发生;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15-78-2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病害,俗称“坐棵”、“铁锈病”。盐碱地水稻赤枯病发生在插秧后3~4周,主要是由于盐碱地施肥不合理、土壤呈碱性或弱碱性,土壤含盐量高,水稻缺钾、缺磷、缺锌等营养元素及水层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赤枯病使水稻功能叶片受损,失去光合作用,减产严重。

1盐碱地水稻赤枯病的症状

在分蘖期发生,分蘖盛期发病严重,移栽后返青迟缓,病株矮小,生长缓慢,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根系短小,新根极少,节上生迈出生根,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出现针尖大的红褐色病斑,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

2盐碱地水稻赤枯病发生的原因

2.1盐碱地土壤的碱性高

在碱性土壤中,特别是pH>8.5时,许多微量元素如硼、锰、锌、铁等有效性会大大降低,致使作物感到这些营养元素不足,并发生缺素性生理病害。

2.2盐碱土壤的盐碱离子含量高

盐碱土壤中的阴阳离子含量高,如碳酸根、碳酸氢根、钠离子、硫酸根等阴阳离子,致使土壤和水层中溶质的浓度升高,它使植株细胞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与土壤和水层中溶质的浓度的差值变小,致使二者的渗透压压差变小,影响了养分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扩散,对水稻根系吸收养分造成困难。

2.3盐碱土壤的透气性差

盐碱地土壤团粒结构差,土壤的孔隙度少,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差,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差,这些因素都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降低根系活力,影响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4不合理的水层管理

盐碱地土壤团粒结构差,在长时间深水灌溉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离子还原性提高,水稻吸收吸收这些还原性养分,致使水稻中毒,抑制了水稻对钾、磷、锌、硼的等养分的吸收,使水稻返青慢,分蘖少。在缺氧的强还原条件下,硫酸根还原为硫化氢气体,硫化氢能抑制很多生物酶的活性。在缺氧条件下,水稻进行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不仅降低了水稻的能量供应,而且无氧呼吸将产生大量的乙醇,会引起水稻细胞中毒。

2.5缺磷型、缺钾型、缺锌型和中毒型赤枯病

土壤中的有效态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严重缺乏,会导致赤枯病的发生,缺钾型赤枯病主要表现为: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当氮钾比(N/K)降到0.5以下时,下部第一片叶沿叶尖、叶缘逐渐变红、干枯、变焦,叶片上出现针尖大的红褐色锈斑,严重时,并扩散到下部第2片叶,下部第一片叶逐渐枯萎直至死亡;缺锌型赤枯病主要表现为:发生初期叶身中肋和叶边缘褪色白化,后变为棕红色。缺锌型赤枯病主要发生在淹水的地块,水稻长期深水灌溉,大量的硫酸根还原成硫化氢,有机质分解生成的有机酸、甲烷、二氧化碳,三价铁还原成的二价铁等有害物质直接被水稻吸收;缺磷型赤枯病主要表现为: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枯,中肋黄化。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中毒型赤枯病主要表现为:移栽后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分蘖很少。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节上生迈出生根。叶片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2.6返青分蘖期间长时间低温

在水稻插秧返青期间,在长时间的低温条件下,秧苗根系生长缓慢,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养分的能力下降,盐碱离子对根系造成一定的危害,使水稻吸收养分困难。表现为水稻根系柔软,白根少,根细而短小。水稻上部叶片变成黄绿色,叶片上出现很多针状的红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直至整个叶片变红干枯。

2.7氮肥施用过量

在赤枯病发病初期,水稻根系活力降低,吸收养分的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施用氮肥,使土壤严重缺氧,使土壤处于无氧条件下,使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增多,还原性增强,毒害增强,加重根系毒害程度。

3赤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3.1合理整地

实施秋天翻地,利用土壤坷垃形成的空隙,增加土壤的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在春季水耙地时,耙到为止,不要打浆,只要土壤表层有1~2厘米即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3.2科学进行水层管理

在花达水位浅插秧,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护苗。在有效分蘖期灌3厘米浅水增温促蘖。采用浅水插秧、浅水灌溉、勤灌溉的管理方法。浅水有利于提高地温、水温,加快土壤还原速度,提高磷、钾、锌等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土壤供氧量,有利于根系快速吸收养分,促进生根,促进分蘖。灌水在早晨为好,如有落干,第二天早晨再灌,白天尽量不灌水,不落干,以免带走热量,如需向3.3增施有机肥

盐碱地土壤盐碱含量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水透气能力差,土壤肥力低,理化性质差等特点。有机肥中的腐殖质能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形成腐植酸钠,腐殖酸钠能促进根系发育,腐殖质具有的活团对土壤中有害的阴阳离子具有螯合和络合作用,减轻盐碱离子的危害,有利于发根促苗。有机质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容重,增强土壤的氧气供应能力,切断土壤返盐碱的毛细管,抑制返盐。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水、透气能力。

3.4科学施用底肥和追肥

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硅锌等养分合理搭配,底肥选用高浓度硫酸钾型复混肥(氮、磷、钾:12-18-15或13-17-15),不要施用氯基型复混肥,因其带入的氯离子会加重对水稻的盐害,基施锌肥和硅肥。追施的氮肥选用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尽量不要在盐碱地上施用尿素,因为尿素在施到盐碱地之后,要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氢铵,水稻才能吸收,在盐碱地里,脲酶的活性很差,尿素在盐碱地土壤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水解成碳酸氢铵,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致使土壤溶液中溶质浓度增高,使水稻吸收养分困难,影响了养分的吸收。

3.5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刘海涛盐碱地水稻缓苗增蘖剂

本品是根据盐碱地土壤特点和盐碱地水稻秧苗生长规律,采用盐碱螯合技术和抗逆诱导技术,由营养物质、盐碱螯合剂和生根粉螯合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它的主要功能:一是降盐碱。能中和和螯合盐碱离子,固定盐碱离子,降低土壤中盐碱离子浓度,减轻盐碱离子的危害;二是隔盐碱。促进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耕层以下的盐碱离子返到耕层上来;三是抗盐碱。增强秧苗免疫力,提高秧苗抵抗盐碱的能力,减轻盐碱离子的危害;四是快生根。根多根壮,形成白根,避免形成黑根;五是快返青。稻苗直接返青,快速形成壮秧;六是多分蘖:早分蘖,每株多分蘖2~3个,全部形成有效分蘖。

3.6在6月末或7月初,预防和治疗水稻赤枯病,喷施刘海涛盐碱免疫增产剂

刘海涛盐碱免疫增产剂是根据盐碱地水稻的中后期生长规律,采用盐碱免疫技术、盐碱螯合技术和抗逆诱导技术,由营养元素、盐碱螯合剂和盐碱免疫剂螯合而成的高科技产品,能很好地克服盐碱地水稻中后期生长的生理障碍。主要功能:一是抗盐碱。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植株抵抗盐碱的能力,减轻盐碱离子的危害;二是降盐碱。能中和和螯合水稻植株中的盐碱离子,形成螯合态,固定盐碱离子,降低水稻植株中盐碱离子的活性;三是抑制盐碱。对盐碱离子起到排斥作用,大大降低盐碱离子的吸收;四是克服生理障碍。强力补充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满足水稻中后期营养需求;五是促早熟。早出穗,早开花,早结果,加速灌浆,促进籽粒饱满,早熟7~10天;六是增产。促进叶片大而肥厚,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授粉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的粒数,增加千粒重,可提高产量10%~15%。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4

关键词:盐碱化;原因;综合防治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农一师垦区地处塔里木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塔里木垦区土壤盐碱化非常严重。

气候条件:农一师垦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

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农一师垦区地处塔里木盆地,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地下水: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农一师垦区地处塔里木河流域,由于河道水侧渗,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耕作管理的影响:垦区内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研究盐碱土的形成、分类和特性,认识和掌握盐碱土的水盐运动规律,目的不是认识盐碱土,而是为了改良利用盐碱土和防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防治盐碱化的途径和措施很多,但以综合治理最为有效。

(一)以防为主、防治并重

土壤为次生盐碱化的灌区,要全力预防。已经次生盐碱化的灌区,在当前着重治理的过程中,防、治措施同时采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得到治理以后应坚持以防为主,已经取得的改良效果才能巩固、提高。开荒地区,在着手治理时就应该立足于防止恳后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这样才能不走弯路。

(二)水利先行、综合治理

土壤盐碱化的基本矛盾时土壤积盐和脱盐的矛盾,而土壤盐化的基本矛盾则时钠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上的吸附和释放的矛盾。上述两类矛盾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含有盐分的水溶液在土体中的运动。水是土壤积盐或碱化的媒介,也是土壤脱盐或脱碱的动力。没有大气降水、田间灌水的上下移动,盐分就不会向上积累或向下淋洗;没有含钠盐水在土壤中的上下运动,就不会有代换性钠在胶体表面吸附而使土壤盐化;没有含钙盐水的存在,就不会有钙置换出代换性钠的关键。土壤水的运动和平衡是受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分蒸发所支配的,因而防止土壤盐碱化必须水利先行,通过水利改良措施达到控制地面水和地下水,使土壤中的下行水流大于上行水流,导致土壤脱盐,并为采用其他改良措施开辟道路。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一是在治理的对象上,不仅要消除盐碱本身的危害,同时必须兼顾与盐碱有关的其他不利因素或自然灾害,把改良盐碱与改变区域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结合起来;二是在治理上,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不能只片面的注重某一单个方面的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措施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等四各方面,每一个单项或单方面措施的作用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脱盐一培肥一高产这样的盐碱地治理过程看,只有实行农、林水综合措施,并把改土与治理其他自然灾害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改变盐碱地的面貌。

(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土壤水的运动是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支配的。要解决好灌区水的问题,必须从流域着手,从建立有利的区域水盐平衡着眼,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盐系统对上中下游作出统筹安排,分期分区治理。

(四)用改结合、脱盐培肥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5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96-01

阿克苏-阿拉尔一带处于天山南麓,位于阿克苏河三角洲和塔里木河上游平原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已有40多年,阿拉尔南口农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但是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资源、环境的组合很不协调,特别是荒漠化和盐碱地问题严重,导致中低产田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很大,十二团目前现有119868.43亩耕地,但是中低产田和盐渍化面积就在63577.3亩以上。因此以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农业改造迫在眉睫。合理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成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举措。

1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区域内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各流域冲积扇上下部和河漫滩低阶地,其土壤类型以灌耕棕漠土、灌耕风砂土、灌耕草甸土为多,也有部分潮土和灌淤土。导致中低产田的原因主要是(1)土层贫瘠:多数为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含量低于0.8%。土壤施肥不足、结构不良,水分、养料和气热不协调,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2)耕地养分不足:农田的保水、保肥性能差,低产田土体潮湿、微生物作用较弱,造成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缓慢;(3)耕地盐碱危害严重:因为本地区灌溉用水和地下水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量的盐分,地区生态气候的特殊性,致使中低产田盐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耕地地下水位高甚至出现积盐现象,在生产上表现为出苗不整齐、苗弱、烂根等问题;(4)耕地气温和土温低:因为一些耕地地处高寒地区,气温和土温都比较低,导致作物抗寒性能差、易早衰。

2中低产田改造的具体措施

2.1实行节水型灌溉

建立健全排灌系统,推行节水型灌溉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关键。一是要做到防止灌溉渠道的防渗,即疏通现有各级排水渠系,保证排水畅通。对已发生渗漏的进行维修治理,未发生渗漏的开展全面防渗工作,提高灌溉的用水率。二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比普通灌溉能节约20%~40%的灌水量。三是新建、改建部分调节水库,增加机井数量,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2.2加强土壤培肥技术

耕地土壤肥力状况,特别是各种养分含量的高低对农作物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本地区化肥投人总量不足,化肥利用率较低,各营养元素不平衡。应该持续增施有机肥料,特别是对中低产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油渣还田,发展农田种草养畜。目前本地区施肥技术比较落后,化肥利用率还比较低,尤其是磷肥利用率只有12%~20%。实验证明,基肥深施和追肥沟施均可提高化肥利用率达3%~5%,同时氮、磷、钾化肥的合理配比也可提高各营养元素的利用率。今后应根据地区土壤特性及肥力状况,增加施肥投入,推进有机肥的积累量,改进施肥技术,做到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平整土地、精耕细作。提高中低产田产量,改善土壤品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

2.3改良盐碱化土壤

采用水利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引水洗盐、排盐,在土壤含盐碱较轻、较肥沃的土地上,开挖灌水渠、加高田埂,用水冲洗盐碱,将土壤表层的盐碱冲洗到低洼处。需要注意处理好处理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建立流域完善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和灌排系统。另外可以平整农田,合并零星地块,收复夹荒地,完善灌排系统,清淤排碱渠。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渠道防渗的同时,统一规划,大规模挖排碱渠。在重盐碱荒地上引种红柳、沙枣等耐盐碱树木,创造地上栽树、树下种草的林草双层草场,发展农区畜牧业,养畜肥田。

2.4配套采取生物措施

在耕作措施改良的同时需要配合生物措施。如种植绿肥作物实行作物伦作以改善土壤状况。比如,绿肥作物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茎叶,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和促进脱盐。增施有机肥料,保证桔杆还田,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肥力增加,结构改良,盐分降低,选择好耐盐碱的植物。在盐渍土壤上,耐盐植物具有很高的细胞液渗透压保证它对水分的正常吸收。试验表明,用矿化度高的水灌溉的植物,体内渗透压比用淡水灌溉提高50%。因此可选择种植苜蓿、向日葵等作物以改善土壤状况。对盐碱大的顽固性土壤可选择种植耐盐树种,如胡杨、灰杨、银白杨等树种。

2.5综合利用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挖盐碱斑、拉沙换土、改善土壤的团力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渗水能力。条田平整、改造各级灌排渠系、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压碱洗盐的效果,适应各种作物种植和农业机械耕作的要求。在挖盐渍碱斑施工中,要注意选择在夏季地下水位低的时候进行,必须挖透盐渍碱斑,开挖的面积必须大于盐渍碱斑的面积。拉沙换土施工中要注意沙和土的质量。选择含盐碱小的风积沙作为换土的沙。控制好板结土层与沙土的比例,要做到边拉沙边混土。

2.6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在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中低产田的改良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适应,从土壤的适应性出发,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广应用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改变种植模式为农草轮作。种植有经济价值的耐盐牧草、苜蓿、油葵,既有利于改良土壤和生态环境改变,也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对不宜种植业利用的中低产田,应进行林牧业利用,在多水区可发展养鱼。近几年来,一部分农户利用低产田发展养鱼,发展养畜或种片林,使这些低产田产生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于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为改造劣质土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3结语

综上,中低产田改造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分析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采取合理高效的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值得一再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建国,魏朝富,朱钟麟,等.中国中低产田造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5(4).

[2]梁青,王晓峰,查娜.赤峰市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篇6

关键词曹妃甸;盐碱地;吹填土绿化;客土绿化;简易绿化;河北唐山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186-01

曹妃甸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是曹妃甸最明显的特征和优势,为大型深水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冬季气温低,海风大而持续时间长,土壤盐渍化,质地黏重,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贫瘠,这些生态因子制约了曹妃甸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

1曹妃甸吹填土绿化技术模式

曹妃甸吹填造陆后地基软,土壤中含水量高,土壤为吹填后的“生土”,没有经过熟化,沙性较强,脱盐降碱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在吹填后的滨海盐碱地上进行绿化美化,是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该模式成本低,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其具体措施有:挖排水明沟、铺设排盐管、节水灌溉工程与淡水洗盐、土壤改良、种植耐盐碱和耐水湿植物、特殊养护。

1.1挖排水明沟

因曹妃甸工业区海拔低地下水位高,绿化带外侧需开挖排水明沟,兼做控卤沟。排水明沟一般布置在地面较低部分,或利用天然沟道,以承泄更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排水沟一般通过排水闸排向海洋或河流,尽量采用自排方式。

1.2铺设排盐排水管

一般采用排盐PVC双壁波纹盲管(外包无纺布),安装二级排盐系统。采取干支两级“T”型布置,双向汇流。排盐支管与排盐干管由接头“井”联接,二级排盐管(PVC管无孔,无缝)末端安装有截止阀,可根据含盐量控制排水,通过排水井汇流后由排水管直接排出。安装二级排盐系统是防止漏水、漏肥和降低深层土壤含盐量的关键措施。一级排盐盲管通过管壁小孔将土壤中的盐水排至二级排盐管,二级排盐管的截止阀控制一级排盐盲管周边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在前期土壤改良过程中将截止阀打开,使土壤中的盐水顺利排出,当二级排盐管排出的水中含盐量达到3‰以下时,关闭截止阀,使土壤中的淡水有一个向下渗透的态势,从而降低盲管以下土壤中的含盐量,致使植物根系土壤改良深度不断增加,为以后植物根系,尤其是深根性大乔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通过二级排盐管反向加压淡水,使一级排盐盲管周围盐碱土壤含水量达到超饱和状态,然后关闭给水阀门,打开二级排盐管的截止阀再次排出土壤的盐水。这样重复操作,更能够使深层土壤的含盐量得到快速降低。排盐盲管布置一般以水平间距5~10m,深度0.8~1.2m,纵坡0.1%~0.3%为宜。

1.3节水灌溉工程与淡水洗盐

通过淡水压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使土壤的全盐含量降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内,其原理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传统的淡水压盐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将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出。由于土壤全部被水封闭,不透气,水分下渗缓慢,洗盐后土壤易板结,造成水源极大浪费,洗盐效果不显著。通过改进,可采用滴灌淋盐的方式,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滴头流量为2~12L/h。因此,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使淡水均匀地渗入土壤,水沿土壤颗粒空隙下渗,将土壤中的盐溶解带走,使土壤盐分降低,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沉降板结,不影响土壤结构,植物根系呼吸顺畅,避免内涝影响植物生长,不但可快速降低土壤含盐量,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水源的浪费,是曹妃甸盐渍土原良绿化的重要技术措施[1-5]。

1.4土壤改良

曹妃甸滨海地区的土地大部分是由渤海海底泥沙吹填而成,为“生土”,没有经过熟化,有机质含量少。所以要施入大量有机肥进行盐碱良。在绿地内大量施用腐熟秸秆、腐熟牛粪、鸡粪等有机肥,可以熟化土壤,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表土的抑制返盐能力,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面蒸发,既有利于盐分下淋,又堵盐分上升;能增强微生物活动,产生各种有机酸,中和土壤碱性,释放各种养分[2-3]。

1.5种植耐盐碱、耐水湿植物

在盐碱地种植的绿化树种既要适合当地生长,又要耐盐碱。在高水位盐碱区,还要注意选择耐水湿的树种。适地适树是造林的通则,选择合适的园林绿化树种,是盐碱地绿化成功的关键。合理配置,实现地被覆盖,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返碱。

1.6特殊养护措施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盐碱土养分缺乏,土质保肥力差,通常需要适当施肥才能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肥料补充以有机肥较为适宜,结合松土除草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4~5次。为了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将有机肥配合一定量的砻糠施用[2-4]。

2客土绿化施工技术

客土种植全面换土要从根本上解决返碱问题,需铺设隔盐层。隔盐层铺设即在种植层下,先铺筑一层20~30cm厚的碎石或炉渣层,在隔盐层下每隔10m左右铺设渗水管,最好还需要在隔盐层上铺一层作物秸秆、草帘或土工布等物。该模式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但工程浩大,造价高,工期长,通常难以实施,所以一般只适合重点地段、重点工程、重要景观区的园林绿化[2-4]。

3利用盐碱植物直接简易绿化的模式

施用特种肥料,有效改良中度至轻度盐碱地。特种肥料可利用离子吸附、转化盐类、肥盐平衡的合力降低含盐量,降低pH值,内含钠离子吸附剂,腐植酸、黄腐酸、烯土组成了吸盐降碱的最佳聚合体。中度盐碱地配合大量应用麦糠加特种肥料效果更佳。目前市场应用比较多的化学改良剂有“盐碱丰”、“禾康”、“康地宝”等。运用该技术,2011年实施的曹妃甸重盐碱地原良花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节约了大量绿化成本[4-5]。

4结语

实践证明,滨海盐碱地的城市园林绿化因其特殊的土壤条件导致难度很大,但只要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用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滨海盐碱地的绿化美化同样是可以办到的。对曹妃甸沿海地区野生种、本地种和引进种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各种植物的耐盐碱性、抗寒、抗旱、抗倒伏性、根系下扎能力强弱、耐淹耐涝等性能进行详细调查,筛选出适合曹妃甸地区耐盐碱、抗海风、耐寒耐旱特性的品种,是搞好曹妃甸盐碱地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在保证绿化美化效果好,速度快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盐碱地绿化当前的研究重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现代科学技术将大大推进绿化工作的步伐,保证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实现发展绿化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5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王玉珍,缪金伟.盐碱地城市绿化措施研究[J].北方园艺,2006(4):139-141.

[3]赵可夫.植物抗盐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 上一篇:房贷收入证明范本范例(3篇)
  • 下一篇:加强财会监督的意见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