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6篇)

栏目:报告范文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1

关键词:汽车污染;防治对策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醛、含铅颗拉等有害物质却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汽车普及率的日益提高,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控制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

1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由于汽车产量、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燃油消耗增长很快。据权威统计显示,机动车消耗了全国石油总量的85%,柴油总量的42%。我国已成为石油消耗大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中车用燃油消耗快速增加是首要因素。这不仅加剧了我国石油能源危机,增加了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同时还增加了尾气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缓解石油能源危机、降低尾气排放成为不容忽视的历史课题。在汽车结构方面,采用设计优良的发动机、改善燃烧室结构、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法,提高汽车的整车性能,均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2提高车用汽油质量

汽油质量对汽车排放有关键性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排放标淮是从欧洲一号到欧洲二号再到欧洲三号的发展过程中,但由于我国的汽油品质良荞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燃油,不仅会损害车辆的供油系统,还将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并加剧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燃油品质是当前发展汽车产业、减轻汽车污染的重要任务。

2.1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

欧美发达国家车用汽油烯烃含量一般低于18%,而我国部分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达40%。烯烃虽然能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却是汽油中不稳定成分,极易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供油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炭,限制燃油流量和进气量,破坏空染比,导致发动机性能变坏,使其动力性下降,油耗增加,排放恶化。

2.2保持汽油中适当的含氧量

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可提高辛烷值,提高空燃比,起到助燃、减少CO和HC的目的。但汽油中含氧量不能过高,否则影响汽车的动力性。

2.3在汽油中加入有效清洁剂

清洁剂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能防止并除去进气门、喷嘴、燃烧室沉积物,而且还能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起到降低排放和油耗的作用。

2.4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

硫使尾气转化器中毒失效,极大地降低转化效果,使HC、CO、NOX等有害物质排放增加。我国汽油硫含量普遍较高,有的甚至高达0.05%—0.06%,与国际标准还有差距。

2.5保持适当的芳烃含量

芳烃是汽油中高辛烷值和高热值组分,但芳烃含量高会增加燃烧室积炭,使发动机对汽油辛烷值的要求提高,增加预燃和爆震的危险性并增加尾气排放。因此应保持汽油中适当的芳烃含量。

3开发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适用于大量在用车和新车的净化技术。它是指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装置、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的一项技术。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家都使用美国或德国的净化装置来满足目前国内实施的欧洲一号汽车尾气标准,形成了国内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市场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局面。应加快开发自己的先进尾气净化技术,使我们的技术跟上甚至领先于排放标淮的步伐。

4开发代用燃料和电动汽车

开发代用燃料和电动汽车是治理汽车尾气的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此途径使汽车根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污染气体。目前汽车的代用新型燃料主要有三种。一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气体代用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可使发动机构造相对简单,各缸分配均匀、工作平稳,井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但存在发动机功率下降、加速性能差的缺陷。二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常规石油相比,生物柴油排放污染大大下降,汽车尾气排放可达严格的欧洲三号标准。三是轻烃。轻径是石油化工的副产品。轻烃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中国目前每年生产液态轻烃近1000万吨,以前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利用方法,这些宝贵的资源白白的浪费掉了。与其他燃油相比,轻烃具有高热值、无毒害的特点,对环境几乎达到零污染,更重要的是它克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车存在的动力性下降,加速性能差的两大缺陷。

普及使用电动汽车也是避免汽车污染的重要措施。电动汽车被称为理想的无污染汽车。目前电动车尚不具备广泛使用的条件,主要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行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价格也比较高,且电池中含有的金属铅在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造成污染也不容忽视。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受到技术的制约,但它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5正确使用、保养,加强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

正确使用和合理保养是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重要措施。虽然汽车在出厂时能够达到国家需求的排放标准,但这一水平的保持有帆于车主的良好驾驶习惯和正常的保养维护。合理的交通状况和车速会使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在高速行使时燃烧状况最好,污染物的排放也较少,而在怠速时污染物排放水平最高。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堵车是司空见惯的事。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快车辆的行使速度、减少堵车时间,是减少排放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道路绿化建设,也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6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汽车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为控制汽车污染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美国出台了强制性汽车燃油效率政策,对于每一辆机动车,如果生产商没有达到平均燃油消耗的标准,将会被处以罚款,购买者也将会受到处罚。日本政府针对不同重量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目标,为轻型汽油、柴油货运汽车制定了一系列燃油经济性标准。这些措施为我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控制汽车排放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2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

1汽车尾气的有害成份与危害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除燃烧产物CO2、水蒸汽为无害成份外,其余均为有害成份。尾气一部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时发生,尤其是在冷起动、喷油器喷雾不良、超负荷工作运行,燃油不能充分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HC和烟尘,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而形成的NOx。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成为大气成份中较稳定的组成部分,能停留2~3年。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O2快250倍,当人体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减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导致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和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引起头晕、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重者导致生命危险。

HC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与氧化氮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刺激人们的喉、眼、鼻等粘膜,它不仅危害人类与动物,而且使生态环境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迫使农业减产,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

NOx是NO和NO2的总称,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比CO还要强,容易使人中毒而死亡;NO2是一种褐色有毒气体,有特殊刺激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

颗粒物一般是由直径为0.1~40um的多孔性炭粒构成,它粘附SO2和苯并芘、碳粒、铅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主要集中近地表空气中,对人体特别是儿童的威胁最大,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2我国目前汽车尾气污染及管理现状

汽车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中最大的污染源,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被其造成的高污染所抵消,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并且由于汽车是近地面排放,在街道环境中不易扩散,易造成道路结的污染,直接形成近地面较高污染物浓度。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才开始实施,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是GB3842~7-83,自1984年4月1日开始实施,但该标准对汽车怠速污染物检测规定单一,简单工况排放值,并没有考虑汽车在道路上运行的复杂工况,也未控制NOx的排放。可以说,该标准对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未起到限制作用,此后,参照美、日、欧盟国家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体系基础上,于1989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实施了《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尾气排放法规制订和实施的序曲;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包括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Ⅲ和Ⅳ号排放标准、两项重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准的实施,使尾气排放法规进一步完善。

3汽车尾气的治理对策

3.1加强行政管理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在行政管理方面,首先,应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技术标准,不使用不合格的燃油,进一步提高全国车辆和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其次,加强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交优先”战略,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增加公交专用线路、设立快速公交线,加大地面公交运力,发展立体交通,加快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方便居民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出行率;复则,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经检测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在维修治理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采用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调节手段,加速淘汰“黄标车”;再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率先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普及推广新能源、清洁燃料为动力的低碳交通工具,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加快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最后,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并加强宣传力度,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3.2采用机内、机外净化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在技术控制方面,首先,采用在汽车燃油改用方面,采用绿色燃料或替代燃料电、甲醇汽油等作为汽车燃料来源,或者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点火系统,以便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作出快速反应,确保最佳燃油条件,减少尾气排放;其次,对发动机内部进行调试,如减少喷油提前角、改善喷油器的质量控制燃烧条件、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使雾化的燃料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完全燃烧,有效减少NOx、CO、HC和煤烟的产生量;再则,在发动机外部对尾气净化,采用催化剂(如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和白金属(铂)等贵金属)氧化去除尾气中的CO、HC等,采用水箱水洗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方式去除NOx和烟尘等;最后,通过对发动机内部正曲轴箱通气系统、排气再循环系统和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设计的调整,在发动机内部对尾气进行净化,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展望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在污染减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从提高燃油质量、尾气治理、定期保养和维修、研制新型发动机、完善相关政策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治理,使城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创建天蓝气清宜居的生态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益鸿,等.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发展动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5).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3

汽车尾气污染现状交通流

1引言雾霾频发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城市无法回避的问题,汽车尾气是雾霾来源之一。随着我国城市的改革开放发展,城市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路网里程与交通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机动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氮和氧化硫以及铅与烟微粒物质进入大气而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和个体出租车辆的无限膨胀,车质低劣和不规范行驶,使得本来就很繁忙的交通状况,就更加恶劣

2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及其危害汽车尾气污染主要由4种物质组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氮和氧化硫以及铅,它们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据统计,美国各种汽车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站各行各业排入大气污染物总量的60%,西欧也普遍在50%左右。在我国以上海市为例,2010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上海市主干道中87.3%CO,85.9%NO,37.2%HTC均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危害城市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一般集中在离地面1m左右,处于人们的呼吸带附近,因此,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CO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浓度最大的成分,它能够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此过程会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且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会降低已有的氧合血红蛋白正常的脱氧,所以最终会导致脑组织的缺氧,引起头疼,头晕等不适,大量地吸入还会使心脏过渡疲劳而导致死亡。高浓度的NO能引起中枢神经的闭塞,铅化物作为汽车尾气的一大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肌体,对为、肾、心都有很大危害。因此,通过交通流控制减少城市污染成为众多城市减少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

3车速控制及车流量控制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频繁的加、减速时间比例和较少的等速行驶时间比例,反映了城市中汽车行驶经常处于起步!加速!减速!怠速的运行状态,这样的运行工况使得汽车的耗油量增大,污染物排放也加剧。国内外研究表明,车速是影响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当车速为10-20km/1时,HC的排放量是车速为30-40km/1时的1.55倍,CO的排放量是1.9倍,怠速时汽车污染物排放量更高。因此提高汽车行驶速度,避免频繁的加、减速,减少汽车交叉口的排队时间,缩小怠速时间比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城市路网的规划、布局上不尽合理。地区多中心组团间没有形成合理的路网系统,使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表现为主次干道、支路的布局,长度比例失调以及路网空间布局的失衡(如缺少片区之间的环形快速干道和主干道,集散路网系统等),从而引起中心区主干道,车流密度逐年增大,交叉道路口车流量增大。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心区道路交通的拥挤和堵塞,特别是高峰期更加严重,伴随的就是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增大。调查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显著高于城市周边地区,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其主要原因就是车流密度的增大、车速的缓慢。

4改善交通污染的建议和对策(1)提高燃油品质,发展代用燃料燃油品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动车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水平。欧盟规定了2005年柴油、汽油最大含硫量和最大芳香烃含量的限值。例如规定柴油、汽油中硫的含量要低于0.005%。日本政府规定在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禁止使用含重油的燃油。(2)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水平;对新增车辆必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关于机动车排放的最新法规;严格执法,对不达标的在用车辆必须严格实行淘汰制,在规定的期限内,淘汰不达标的在用车辆,加快车辆的更新;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维修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降低在用车的排放量。(3)合理设计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完全以步代车,汽车只用在城外,城内的风能、太阳能、循环水等的高效利用也能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4)通过控制路段交通流量减少污染,比如采取单双号,拥挤收费等措施。为控制私家车的数量也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在参加工作时,通过同意签署自己不买私家车的协议,可以少交税或者是国家可以帮你入保险,类似于这样的奖励措施等。

参考文献:

[1]杨仁法,訾琨,涂先库,黄永青.机动车排放污染与城市交通环境

[J].交通环保,2004,25(6).

[2]张明,马利民,刘佳佳.宜宾市区大气污染与交通流量关系初探

[J].会议论文,2008,12(4).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4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又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用机动车尾气随之而来。为了让人们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了解,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文从机动车尾气的危害、产生、以及治理等方面略作分析。

1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里喷出的白色、黑色、浅兰色的烟气,这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1997年的3.6亿。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猛增到1997年的1730万辆,翻了2.2倍。预计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且正以年均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各地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城市的空气污染。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增加量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大城市过境车增多,由于这样一些特点,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1990年,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物(nox)、铅(pb)等。

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排放到大气中,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四乙基铅或甲基铅)。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挥发性特别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另外,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2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根据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生产厂家

新生产的机动车尾气是否能够达标排放,关系到整个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为此,各级经贸、质监部门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尾气排放是否达标做为汽车能否出厂的硬性指标,适当提高新生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大力淘汰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生产线,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多种能够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术,从源头上控制车辆尾气污染。

2.2鼓励生产厂家发展环保型汽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海南环保汽车论坛上指出,随着环保意识与日俱增,环保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环保是汽车工业必须跨越的关口。从汽车诞生那天起,汽车工业就面临环保、能源消耗和安全问题,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就必须跨越这三道关口,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汽车。再者,现代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动力性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优点日益显现。我国柴油汽车大幅度增长,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推进我国汽车清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在使用中严格监督,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应该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纳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内,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新车上路前,要全项监测尾气污染物指标,达标后,登记造册,经审批,到公安交通机关办理上路手续。严防机动车非法落户和尾气排放超标的国外车辆入境。各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公安交警要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定期检测、巡检、抽检制度,禁止排气不合格的车辆运行,并及时淘汰油耗大,污染重的超期服役车辆,堵绝报废汽车非法交易。

2.4提高燃料质量,强制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与机动车燃料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国家环保局从1988年开始,制定有关机动车污染物管理的系列国家排放标准并组织实施。1997年开始推进中国汽油无铅化,全面提高了汽油质量,同时也把油品质量的提高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组织制定并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汽油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在我国首次得到控制。汽油生产及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车用燃料监督管理的规定,停止出售含铅汽油,坚决淘汰90号以下的低标汽油,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其生产、销售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5完善环境立法和标准体系

国内环境立法起步较早,也较完善。如果要适应商品经济,那些模糊性、伸缩性、原则性较大的规定条文,实施起来就困难了,某些条款缺乏量化的刑事处罚和经济约束手段要及时补充和修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向先进国家看齐,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同时,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规章的落实,包括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排放技术监督、对生产不合格车辆的企业进行处罚、对已报废的车辆要坚决销毁,以此来规范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使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把对人体的危害减到最低水平,还城市居民以洁净的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7):227.

[2]孙强,赵丽,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1999,(2):43.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5

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难度。机动车尾气的成分构成复杂多样,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如果不加以治理和控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于城市环境管理部门来说就要依据经济发展的态势,积极采用清洁化能源,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把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污染控制在最小,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环境。

1机动车尾气排量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采用的是能源型燃料,它的尾气构成成分较为复杂多样(可达百种以上),它的主要污染物包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苯并芘等等,这些成分不仅会对城市环境带来污染,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直接的危害。

1.1城市环境污染方面

机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使得气候发生异常,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都是有重要危害的;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污染则是会因为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化学烟雾,加重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铅物质颗粒会漂浮在空气中,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1.2人体健康影响方面

第一,成分中的一氧化碳会对空气流通中的氧气形成阻隔作用,对人们的正常呼吸带来危害,如果一氧化碳成分过多的话还会导致人体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此外,一氧化碳自身还具有很强烈的毒性,进入人体会后很快和红色素相结合而形成碳氧血色素,进而导致人体的血液失去基本的输氧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破坏,出现中毒现象甚至于产生死亡事故[1]。

第二,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对人们的身体也有严重危害,碳氢化合物属于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混合型气体,它的内部构成成分包含有致癌物质,也就是重芳香烃高分子,这种分子中所含有的醛类物质会直接刺激人的眼睛,而且也会对呼吸器官和皮肤产生刺激,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功能带来不利影响,而碳氧化合物则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带来危害,比如会引发急性喘息症。

第三,铅的化合物以及颗粒物会在呼吸系统的作用下进入到身体其他组织中,尤其是在进入到人的大脑组织后会对脑细胞和脑神经产生严重影响,这对低年龄儿童来说危害更为深远,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而且也有研究证明,它还会对孕妇产生不利影响,会使得胎儿出现畸形和癌变。

2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控制措施

2.1进一步普及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的使用量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机动车尾气排量的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对于其的治理就要从源头上解决控制。机动车尾气排量的污染根源就在于城市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那么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工具,扩大城市公交的使用量,并由此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量,这些在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发展中都得到了重视,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采取了多项发展城市公交的新举措。此外,国家建设部也推出了“公交周无车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乘坐便捷、大容量的公交车,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还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开辟了多条公交线路,尽可能的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加上地铁、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的增加,这些都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和质量打下了基础。

2.2提倡绿色环保车型的使用,采用清洁无污染燃料

城市市政部门要大力发展高效环保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系统,推广新的清洁型的燃料,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新能源,可以进一步推广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的使用,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2]。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对太阳能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型能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可以大幅度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机动车尾气排量也会得到控制。

2.3强化机动车尾气排量污染的监督检测工作

如果是处于使用状态的柴油大货车、大客车以及小汽车,对于它们的检测就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机动车车辆的检查维护制度,同时做好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保证柴油大货车、大客车以及小汽车等的车型在尾气排量上符合标准,不会对城市环境带来较大威胁,一旦监测超标就要及时进行维护控制,坚决制止大排量车型上路。

2.4加强宣传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要在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大城市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节能环保意识[3]。积极向城市市民宣传清洁型能源汽车的好处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而且也要把尾气排量过大的后果和危害进行宣传,进一步规范市民的汽车行驶行为,不急刹车,保持合理的行车速度,在长时间候车时要关闭引擎,尽可能的降低耗油量,从而减少尾气的排量。

3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机动车尾气排量的污染不仅会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尾气成分多样复杂,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就要有所侧重点,并积极采用新型的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提高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确保城市环境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篇6

【关键词】汽车排气;污染;治理;措施

一、汽车排放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的排气管滚滚喷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尾气。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过多的车辆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固体悬浮颗粒物,世界几个地区汽车排气污染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值见表1。

汽车排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HC、NOx、SOx、PM(铅化物PbO和碳烟粒子等)。CO有剧毒,吸入后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或死亡;HC含有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NOx能引起神经中枢障碍,吸入肺部与水分结合生成可溶性硝酸,可形成肺气肿,还可引起酸雨,造成更大危害;NOx和HC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它含有光化学氧化剂、醛类及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十几种有机化合物,呈淡绿色,使环境可见度下降,影响视程,对人的眼结膜、鼻粘膜和呼吸道粘膜均有刺激作用,并腐蚀建筑物,损害农作物;烟尘粒子颗粒直径多在2μm以下,飘浮于人体呼吸的范围内,对人体遗传、呼吸、免疫和血液系统都有损伤作用。

二、汽车排气污染防治措施

(一)严格执行机动车各项标准

国外7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率先推出了汽车排放标准,其后欧洲也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体系。由于我国轿车大部分引进欧洲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采用欧洲体系标准(CEC),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并且近年来逐步在全国各大城市实施。前我国汽车污染执行的两个基本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标准:《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柴油车自由加速度烟度排放标准》等14个主要标准。

(二)加速单车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单车处理技术分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部分。机内净化主要指发动机结构或增加附加装置,改进汽化器或点火系统,前者投资大,后者可行,但应用的不多。机内磁化技术净化尾气CO和HC效率为40%,并使发动机和火花塞不积碳,且可省油,对尾气超标量不大的可以应用。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如二茂铁,国内虽有应用,但有的质量不过关。机外净化技术应用较广,也较机内净化成熟,应用最广的是在汽车排气管后装催化转化器。催化剂有两种,一种是贵金属如铂钯等,价格较贵,另一种是稀土金属催化剂,采用蜂窝陶瓷载体。1978年,美国又推出了将尾气中的CO、HC、NOx转化为CO2、水和氮气的三效催化剂,80年代这种技术渐趋成熟,有害物质去除率达80%~90%。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好的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加三元催化器,其有害物质去除率已稳定在90%。此外,对在用车进行怠速调整、点火调整、喷油泵调整等,做为应急措施,也可大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常作为操作技术来应用。

(三)完善汽车检查维护制度,加强车辆管理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也是一种好的防治对策

在美国、日本、欧洲经20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操作性很强的用车检查维护(I/M)体系,使在用车检查、维护网点、企业及相关监测仪器,都已规范化,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国目前实行的汽车年审制度,要把政策落打实处,检测尾气排放时对不达标的车辆严格要求,限期整改。

(四)加强汽车燃油的管理

目前,全世界汽车使用的汽油是汽油总耗量的1/3,中国需要油,1994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面对大量用油汽车的污染,我国了一系列的标准和通令,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率先使用无铅汽油,仅这一项每年可减少排铅量1500t,这对于占大气铅的97%的汽车铅污染,无疑是一大成就。此外,北京率先使用92号,95号高标准汽油,并逐步在国内推广。国内尚有专门研究汽车燃油的单位,如一汽汽研所、东风汽车研究院、上海大众汽车汽研所等,都有许多成果报道。更高的油品质量,带来更加环保的排放。

(五)改变汽车燃料构成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

汽车燃料除汽油和柴油外,使用乳化燃料、醇类燃料、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都可以减少有害污染物,据资料介绍,他们可分别降低有害污染物的20%、40%、90%、98%、50%。目前大中城市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大大改善了公共交通的排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空气质量状况,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及社会的需求。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对新车分阶段逐步提高排放标准,对在用车实施强制性定期检测,对出现问题的车辆进行强制性维修,对高污染排放车辆通过环保标志进行区分管理进而逐步淘汰,全面实施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不断强化机动车生产、使用全过程的环境监管,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然而,要确保治理成效,还必须不断确立和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先进的排污控制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此外,还必须与有关部门密切协助,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实现“车”、“油”、“路”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稳定物价(6篇)
  • 下一篇:学习心理学的方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