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绝症点燃生命之光
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科学智慧的结晶!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中医与西方之术,在治病原理与治疗手段上,因截然不同,备受争议。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究竟应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呢?让我们理性分析一下:
西医治病原理:西医领域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治病的药,但西医领域到底有没有治病的药呢?以感冒为例,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但我国西医治感冒一直使用抗生素(西方国家,医生没有权利随便开抗生素,否则会面临吊销执照的处罚)。西医领域,感冒都没有特效药,那别的病呢?如糖尿病、高血骸N饕街瘟菩枰终身服药。这些药能控制血糖血压,但不能治愈,还伤肝伤肾,长期服药甚至引起肝肾衰竭。如果病情严重,西医就会手术,把坏掉的器官切割或者置换。然后就是排异反应,因为不是自身器官人体不接受。这种治疗追求的是几年存活期,如果能存活几年就算治愈。
中医治病原理:在中医看来,没有大病小病之分,疾病症状都是人体系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中医能用中药治好感冒,当然也能治好癌症!中医认为:大多数疾病虽然症状表现不一,但其实背后都有共同的病机。解决了病机问题,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中医消除病机,靠的是调理!
中医治病,大道至简!《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人体脏腑功能正常,阳气旺盛,气血充盈,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因此,不管大病小病,中医治病设法疏通身体内瘀堵,增补阳气,提升自愈力,让自愈力自己去治病。
中医与西医治病不同区别:西医所谓的大病,看患病的位置。如一个炎症,在皮肤表面,不重视。在肾上就是肾炎,就是大病了。但对于中医,炎症在哪都一样,需要改变患者体内病症的生长环境,提升免疫力。这就是肝硬化腹水、强直性脊柱炎等一些重症疾病,西医无药可吃,而中医综合治疗却可以痊愈的原因所在。
打个比方,一块木板放在潮湿的地方长了霉菌。西医是把霉菌铲除。上面除了,下面长;左边除了,右边再长。中医的做法,是把木板放到太阳底下晒,木板干了,霉菌没有了生长环境,自然消亡。
中医无绝症――根据临床验证,这个说法,确实成立!
癌症患者不用怕
红太阳标本兼治
“红太阳中药抗癌疗法”,历经技术人祖孙三代几十年钻研、上万例临床实践,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和业绩。该疗法不同于西医治疗各种癌症,全部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手段,存在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副作用弊端。该疗法标本兼治,是从调节和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内环境入手,攻坚破积、化瘤止痛、祛腐生新、清淤排毒、补血补气、抵制邪毒,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再生。随着治疗深入,强力杀灭癌细胞,将肿瘤化为脓水,然后排出体外,最终消瘤于无形之中,还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红太阳系列抗癌中药主要成分:猴枣、玳瑁、虫草、海马、斑蝥、甲珠、牛黄等,与其它几十味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清毒消炎的名贵中草药科学配伍而成。
红太阳疗法治疗范围:人体各部位的恶性肿瘤,只要是癌症肿瘤,都在治疗之列。
事实胜于雄辩――中医无绝症!临床实践中,红太阳中药疗法已经治愈各地无数癌症患者。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无论肺癌、肝癌、淋巴癌,还是肠癌、胃癌、膀胱癌、宫颈癌,接受治疗后,病情都会得到了有效治疗。特别是有的患者,虽然已经被天津、北京等权威医院宣布最多能活三几个月,生命垂危的晚期癌症患者,接受红太阳中药疗法后,三个疗程下来均出现瘤体收缩、癌细胞消失、食欲增加、体质恢复,不但没有死亡,而且彻底康复的神奇效果!
47岁的郑焕立,河北省廊坊市大城人。患膀胱癌五年多,先后进行了11次切割术。2016年10月,他手术后复发尿痛尿血严重,经沧州市人民医院复查,术后仅仅四十天,膀胱内存在大量癌细胞。医院告知,因手术频繁,必须间隔三个月再行切割。经人介绍于2016年10月16日,接受红太阳中药疗法。服药十天,尿痛尿血的症状便消失。一个疗程后复查,癌细胞也消失了。经患者要求,又继续巩固治疗了两疗程。治疗期间,三次复查结果均正常,尿痛尿血等症状再没出现。2017年3月2日,停药45天后复查,一切正常……
癌症并非绝症!红太阳中药抗癌疗法,是癌症患者康复的保障,是托起癌症患者新生命的太阳!癌细胞的发展和扩散速度是惊人的,只要选择红太阳中药抗癌疗法,就可以挽救生命!
特别链接:1、红太阳中医抗癌疗法诚寻商;2、诚寻各大药厂、投资商、有独到眼光的有识之士,联合创办大型肿瘤专科医院;3、诚寻有经济条件、热衷于医疗健康事业的合作伙伴,联办“肿瘤专科”,共创大业;4、各地癌症患者,可以直接联系治疗。
红太阳中药疗法肿瘤专科
地址: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张庄路179号
电话:0518―80986448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少、价格高、质量低
1.总量少。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特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条件低下,生存环境恶劣,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期望寿命)为71.4岁,其中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上海为78.14、北京为76.10,而处于西部地区的内蒙古为69.87、云南为65.49、为64.37。这与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少密切相关。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城镇居民,西部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严峻,西部农村地区居民仍然是健康意义上的弱势群体。“2008年,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为39.37%,但其享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却占全国基本卫生资源的45.7%,高于其人口比例达6个多百分点,明显处于有利地位。中、西部地区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31.64%、28.99%,而享有的基本卫生资源仅占全国基本卫生资源的26.3%、28%,明显小于其人口比例。”[3]中国科学院李日邦等选取4大类内容27个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指标,经过研究发现,大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全国平均健康指数为36.08,最高的是北京,为60.15,最低的是,仅为10.44。”[4]2.价格高。西部农村地区居民与其他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极大,但医疗市场价格却是统一的。“实际收入仅为城市居民1/6的农民,却要按照城市的收入水平来承担医疗费用,换句话说,同样的医疗服务,农民要承受城市居民6倍的负担。”[5]导致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力严重不足,抑制了潜在需求向实际需求的转化。3.质量低。西部农村地区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医疗卫生设备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水平低,2009年,东部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占医院总数比(%)、医院无菌手术感染率(%)和医院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分别为4.65、0.8和96.4,而西部地区则分别为2.72、1.4和93.2。导致医院误诊率高,医疗事故频发,居民信任度差。
(二)市场失灵、地方政府失效
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但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领域,并不是有一个“好的市场”就能够解决问题。市场能配置资源,是因为它有完全竞争的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消费者满足度为追求、供给双方在市场中进行博弈,最后达到均衡而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市场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其固有的公共产品属性、明显的外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选择的不可逆性等特征,会引发市场失灵。既然市场机制不能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当然就需要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矫正,弥补缺陷。但西部农村地区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一方面,西部农村地区政府财政规模普遍较小,财政收入短缺,普遍存在吃饭财政、赤字财政的现象,政府配置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惯性及其所形成旧思维的影响,多数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政府尚未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等公共服务投入动力不足。即便是在相对有限的投入中,也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短”轻“长”等现象,热衷于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和见效快、易出成绩的短期项目,比如国家对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政策,落实到地方,多是将全部资金都建了大楼,然后就结束了,至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医疗技能培训、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化推进等软件建设几乎无从谈起。
(三)需求大,需求能力小
经济学上所讲的需求基本等于需求能力,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量。但是,对于健康,不应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还应该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角度探讨。单从人的本性讲,人们对于健康的向往是没有区别的,对于健康,需求与需求能力完全不同,人们不会因为支付能力的不同,而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向往上有所区别,相反,健康状况越差,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越大。西部农村地区多为历史上蛮荒之地,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导致农民健康水平低下,疾病多发,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多发,中国现存贫困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农村地区,“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贫困县总数52%,西部农村贫困人口6191.9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77.04%”。[6]从这一点上说,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大于其他地区,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居民收入有限,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能力小于其他地区。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针对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发现,经济困难是农民有病不看的主要原因,83%的农民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而且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收入越低的农村地区,居民患病后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重越高。
(四)供给成本高、效率低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成本高、效率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空间可达性差。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是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指“从一个区位到达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与起点、终点和交通条件有关。”[7]西部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村落布局稀疏,人口密度小,且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导致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差,进而导致供给成本高于其他地区,效率却低于其他地区。
二、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改进对策分析
(一)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活动,它是一种可以产生正外部效益的特殊服务,是一项具有福利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伦理行业。”[8]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坚持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动摇,尽管经济底子很薄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很低,但在基本医疗卫生领域,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初级的、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曾被世界卫生组织一度视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效解决健康问题的思路之一。但在1985年之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在处理福利性、公益性和商品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把商品性提升到原本不属于它的位置,出现了以经济效益为本、以社会效益为辅的本末倒置现象。”[9]面向全体居民提供健康需求的基本医疗卫生是公益性的,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国际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等价交换”是公平的体现之一,但健康不仅仅是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更是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乃至政治学等意义上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人道主义”原则应该成为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需求大但需求能力不足的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缩小不同人群之间因支付能力差距而造成的健康差距,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公平。
(二)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强化中央财政的支出
责任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左右时,全体居民的基本生存性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于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随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等多方面,与居民健康直接相关,市场在西部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供给与需求中是明显失灵的,政府对居民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确立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政府主导地位。当前,确立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政府主导地位,最主要的是加大投入。如前所述,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有限,从健康公平的角度讲,中央财政应该在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中承担主要责任。有学者利用随机生产边界模型的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村医疗卫生政府效率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对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财政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较大。”[10]在运用DEA方法测量我国1994—2007年农村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效率时发现,“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规模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效率的影响显著,且只有该投入在规模上跨越单一门槛值、在结构上得以合理使用时,才能促使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效率在各地区间同步提高。”[11]中共中央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当前,中央政府应该积极调整现有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将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建设费用全部纳入预算支出范围,并应建立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经费刚性增长的机制,明确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引导西部农村地区跨越投入的门槛值,从而缩小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4周后3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48%、81.82%和98.21%。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西医;中医;针刺
1观察对象
所选病例均来自郑州市中医院200703~200903神经内科门诊、针灸科门诊及脑病科住院病人,选择其中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2病例选择标准
2.1诊断标准依据第5版神经病学教材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2.2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6~75岁;(2)病程15d内;(3)符合诊断标准;(4)签订知情同意书。
2.3病例排除标准(2)年龄16岁以下,75岁以上;(2)病程超过15d;(3)有严重的全身疾患,影响治疗方案实施者;(4)排除继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肿瘤、外伤、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试验方法
3.1分组及样本数纳入150例,按20%比例可能发生脱落或丢失,实际纳入病例为180例,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神经内科门诊、针灸科门诊及脑病科住院病人。所有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各组间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H-B分级平均值)、病程长短,经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3.2治疗方法
3.2.1中医组治疗方法:中药以荆防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2g,防风12g,川芎15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2g,白附子6g,白僵蚕9g,全蝎3g。以风寒为主者加藳本12g,细辛3g;以风热为主者加菊花15g,柴胡15g;以风痰为主者加天麻15g,半夏12g;以风湿为主者加秦艽12g,羌活12g;偏重血瘀者加丹参15g,红花6g;有肝郁者加郁金15g,枳壳20g。用法:1剂/d,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共4周。
针刺选穴:地仓、颊车、太阳、阳白、四白、翳风、下关,均取患侧,合谷、风池、太冲取双侧。针刺方法:发病7d内者选穴以远端为主,如合谷、太冲、风池取双侧;7d以后选地仓、颊车、太阳、阳白、四白、翳风、下关,均取患侧,以面部取穴为主,加针合谷、风池、太冲取双侧。选32号l~1.5寸的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行针1次/10min,配合TDP理疗30min。每周针刺5d,休息2d,共4周。
3.2.2西医组治疗方法:维生素B1l00mg,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1次/d,2周后改用维生素B1片20mg,维生素B120.5mg,3次/d口服,共4周。强的松30mg/次,1次/d,晨服,共3d;然后15mg/次,1次/d,晨服,共3d;再减为5mg/次,1次/d,晨服,共3d。阿昔洛韦0.2g/次,5次/d,口服,共7d。地巴唑10mg/次,2次/d,口服,共4周。
3.2.3中西医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前2组。
3.3疗效判断标准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简称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分级标准详见表1。表1House-Brachmann分级量表分级程度特点Ⅰ正常面神经支配区域内功能正常Ⅱ轻度功能障碍总体:可见轻度的功能障碍或连带运动。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①前额运动功能良好,②眼用很小的力量即可闭合,③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Ⅲ中度功能障碍总体:双侧面部可见明显区别,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
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①前额轻到中度运动,②眼用力可完全闭合,③口角有轻度的下垂。Ⅳ重度功能障碍总体: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①前额无运动,②眼完全不能闭合,③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Ⅴ重度损害总体:仅有轻微可见的运动。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运动时:①前额无运动,②眼完全不能闭合,③口角轻度的运动。Ⅵ完全麻痹面神经支配区域无运动。
首次评分在接诊开始,以后评分进行1次/周,每次评分均有同一医师完成。参照H-B分级评分,每级评定一分,完全麻痹评6分,正常评1分。治疗效果评定如下:(1)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B分级Ⅰ级。(2)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3)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4)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和(或)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
3.4统计方法统计要求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用Radit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表1各组总有效率比较表2各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变化表3各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变化注:疗程结束第4周3组评分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和中西医组比较P
4结果
4.1一般情况比较共纳入病例180例,每组60例。中医组2例病人未能坚持服用中药;西医组3例病人中途要求针灸治疗,2例治疗中断转外院治疗,1例去外地工作;中西医组1例未能坚持服用中药,3例中途放弃针灸治疗。以上原因致使病例脱失11例。脱失病例各组间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无显著性差异。
实际纳入169例病人,各组间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均做方差齐性检验和χ2检验,均衡性良好,无显著性差异。
4.2疗效观察见表1、2、3。3组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3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5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水肿,炎症或轴突不同程度的变性。其神经变性在发病3d内产生,1周达高峰,2周完成1]。依据此病理基础,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2]。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受风邪而诱发,夹杂寒、热、痰、瘀等特点。用荆防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兼以化痰。
3组在治疗前后1周时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治疗时间段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牙痛;中西医结合;针灸;临床效果
牙痛(toothache)是在口腔类疾病中常常伴有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病情况较急,通过患者主诉临床表现为坐卧难安,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牙痛一种由多类牙齿周围和牙齿本身疾病组成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如骨槽风、牙宣、牙痈、龋齿等均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牙痛,其他类型的脏腑疾病也会引起牙痛。中医认为引发牙痛的病因多由于虫、火、风所致,临床辨证基本上可分为虚火牙痛、胃火牙痛、龋齿牙痛、风寒牙痛和风热牙痛这几种类型。临床一般的口腔类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由于牙周局部组织和牙齿病变引起,如牙本质过敏、根尖周围炎、牙髓炎和龋齿等,在遇到甜、酸、热、冷等外界刺激时会使患者牙痛感觉强烈。文章通过对蔡东萍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使用传统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的共计154例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来本院经外科诊治的牙痛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7例,其中男39例,女38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为38岁;对照组77例,其中男32例,女45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40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灶、性别、年龄及临床各方面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取布洛芬250mg,甲硝唑0.3g,每日早、中、完各1次,治疗周期3d。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针灸的方法辅助治疗,中药选取细辛5g、牡丹皮10g、升麻1g、生地黄10g、生石膏18g、黄连12g。大便秘结加大黄5g,小便黄赤加竹叶10g,苔黄口渴加天花粉15g。沸水煎至300mL,3次/d服用,每次100ml,共3d。针刺穴位选下关、颊车、地仓、双侧合谷,使用碘伏进行一般消毒,银针插入得气后,捻转提插,将针感有效的向病灶区域传导,得气后滞留针于患者穴位30min,每15min运针1次。风火、实火牙痛采用泻法,虚火牙痛采用后补先泻法。手部针灸疗法:在患者牙痛穴(位于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大约1寸处)捻转提行强刺激,不留针或留针5min或不留针,针刺左手治疗右侧牙痛,针刺右手治疗左侧牙痛。中医按摩疗法:针对长期顽固性牙痛病人可取其正坐姿势,临床医生站在其背后,从患者的两耳下部开始,把过两肩正上方的筋道用两手的拇指为发力点加之全身的重量进几十次地反复按摩,手法主要以压为主。酌情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每天进行针刺1~3次,治疗周期为3d。治疗期间进膳食合理,主要以清淡为主,忌烟酒,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1.3疼痛判定对患者牙痛程度的判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为0~10分,0分是无痛,10分是疼痛难忍,分值越低,疼痛越轻;反之,患者的疼痛感越中,分值也会相对升高。在对患者进行3d之间的治疗后判定患者的牙痛程度,同时针对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坚持随访2个月,将两组患者的复况分别详细的进行记录。
1.4效果评定治愈:牙痛症状消失,且治疗2周后没有复发。显效:牙痛发作时的疼痛程度和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在治疗前后患者牙痛没有变化或恶化。
2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治疗组的治愈率达到90%(69例),显效5例,无效3例;单纯采用西医方式治疗的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5%(50例),显效15例,无效7例,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牙痛的过程中,各有特色。中医治疗,多以疏风散热,强肾健齿,滋阴补肾,清胃火为主,将标本兼治的原则体现的淋漓尽致,作用时间长。而西医则主要采用口腔科治疗设备,对患者牙齿进行直接、彻底的修复,显效快,效果良好。
牙痛一词的由来,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如《灵枢》中有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又曰:“齿痈,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晋·皇甫溢《针灸甲乙经》曰:“口中下齿痛,恶寒肿,商阳主之”,并提出“齿动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等一系列针刺治疗牙痛的方法,为现代针灸治疗牙痛开辟了先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对牙痛的原因论述为:“牙齿痈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阴阳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又有虫食于牙齿,则齿根有孔,虫居其问又传授余齿,亦皆疼痛,此则针灸不瘥,虫死,乃痛止[1]。”此论述不仅对牙痛的原因进行了讲解,也充分说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牙痛是不能单纯使用针刺所能治愈的。
现代临床针对牙痛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止痛、抗炎为主,无法彻底根除病根且有着较高的复发率[2]。在此次研究中,中药以升麻、生石膏、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生地黄凉血清热、生津养阴,丹皮活血散瘀、清热凉血,细辛止痛泻火,结核病人自身实际情况,加服大黄、天花粉、竹叶等。上述要药物都有着泻火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对齿痛可对此穴位进行主要的按摩针灸,下关、地仓、颊车等穴同属于阳明胃经穴位,对上述穴位进行针灸可以在治疗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的时候彻底的根除病根[3]。牙痛临床常见为急性发病、患者疼痛感强烈,西医抗炎、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但停药后复发几率较大,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中药内服加针灸疗法,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减少病人牙痛的复发率,从而彻底根除牙痛[5]。
4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临床治疗牙痛时,既能及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刚.清胃散和玉女煎配合针灸治疗牙痛26例.中国民间疗法,2010,18(4):46.
[2]吴芳芳,武瑾,刘拉娣.中西医结合治疗牙痛临床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4):26.
[3]屠亚夫.中西医结合治疗牙痛12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59-1860.
[4]杨鸿飞,唐慧莲.中西医结合治疗牙痛120例临床体会.中医药信息,2009,26(6):102-104.
求医常见的3个误区
误区一:过于迷信老、名、专
前不久有位患者找我给抄个方子,说是外地某医院一位名医开的,此名医一号难求。我一看方子大开眼界,三张处方写得满满的,草药足有90多味,一天剂量足有4公斤。这是缺失监管的谋财与浪费,是对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可叹的是,病人看上去不管学历有多高,人多精明,在这种中医大包药前都显得很盲从,很少有人动脑子打个问号,这就很容易走入误区,甚至花了钱伤害了身体。
看中医找名医、专家没有错,但不可过于迷信老、名、专。中青年中医一般除了学历高,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外,更具备许多现代医学知识,这往往是老一辈中医不足的。
单就中医而言,名医不等于专家,专家的技艺与医术也不皆然相同,是否名副其实,需要病人通过看病仔细甄别。
中医处方没有说明书,有的医院还不给病人处方,这都值得思考与探讨。
误区二:盲目相信医生的诊断
某年秋天一位年轻女孩因为月经长时间淋漓不断而来就诊,在为她诊脉时,她突然问我:“大夫,我以后还能怀孕吗?”我说:“为什么不能?”
她说,前不久在一家广告上说专治感染性疾病的医院,大夫说她可能感染了支原体和衣原体,还患有严重的宫颈糜烂和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终生不能怀孕。结果就在那里坚持治疗了一个多月,花去了1万多元钱,病依然没治好。
我问她,“医院给你化验单和病理报告了吗?”回答,“没有。”
女人看病没有家人伴随,看上去又时髦有钱,往往会成为黑诊所的猎物。
实际上,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诚信的医院,好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个计划,其中包括必要的化验,检查和中西医治疗方案,如果找不对医院,碰不上好的医生,反而会添烦恼。
误区三:偏信中医或偏信西医
曾经有位女性因求二胎看中医两年未果来诊。我看了她的所有检查,化验发现病因只在雌二醇水平一直较低,便嘱其在吃中药的同时,找妇科大夫补充一些雌酚类或许事半功倍。
这位女士却说:“网上说吃雌激素会得肿瘤。我不想吃。”我虽耐心给她做了解释,但她还是不愿改变初衷。
有很多人像这位女士一样,只看中医不看西医,认为西药副作用大,实际上,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其局限性,有一些中药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吃点西药是没有问题的,不必从思想上一棒子打死。
婚龄不长的先找中医看看,医生会根据气血阴阳先给你调调,按中医阴平阳秘讲,人没有绝对的平衡。或许调理几个月可很快孕育成功。否则要抓紧看看西医妇科,做个基本的化验、检查。至于创伤性的检查,如输卵管造影,尽量拖后,待排除众多因素治疗后再进行。特别是原发不孕者,双侧输卵管堵的概率很小,有的妇科大夫强调不查全了,找不到病因,这时就需要病人自己把握,什么时候看中医,什么时候看西医。
不同情况,对症治疗
求医的过程不只是患者依照医生的嘱托,机械地做检查,吃药,而是一个自我学习过程,根据医生的医嘱,自己多思考,甄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好医生和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孕来讲,不同病因,治疗方案也不同,下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有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而又想怀孕的女性,单看中医吃中药即可。
这两种原体的感染一般并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可怕,在西方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因为它介乎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清除。
阿奇霉素之类用长了对人体肝肾伤害大,怀孕又受影响,而中药有很多长于解毒、排毒的,最大优点是不影响怀孕。
经我治疗的病例中,所出生婴儿无一例支原体是阳性的。
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因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不怀孕的女性,可单用中医治疗,绝大多数可怀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单纯闭经
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单纯闭经而不怀孕的,可用中药治疗,必要时可结合西医促排卵治疗,中西药和人工周期治疗并用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甲亢、甲减
因患甲亢,甲减而影响怀孕的,一般在内分泌专科治疗稳定后,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并可逐步减量直至停服影响怀孕的西药。
如他巴唑类,在中药的维持治疗下怀孕,可比单用西药将允许怀孕时间提前1~2年。已有20多例成功经验均母子健康平安。
输卵管梗阻、粘连
因输卵管梗阻迹象或输卵管伞端粘连水肿明显,单用中药治疗1~3个月仍不能成功的,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介入治疗或腹腔镜微创治疗后及时配合中药治疗,多数可一举成功。
胎停育
有一部分女性每怀孕到一定天数,胎儿就停止生长(一般多在40~70天)。少的1~2胎,多的3~4胎以上,停孕原因也很难查清,这种情况根据本人经验要从三方面入手:
1尽量提高男方质量,有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要妻子能怀孕,男方就没有问题。
2提高卵子质量。对排卵不佳的,除了用中药治疗,还需配合西医排卵治疗。
3再次怀孕后,在中医中药保胎的同时,一定要看西医妇科大夫,定期检测孕妇的各项激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治疗。这项很重要,也往往被忽视。
流产后不孕
在继发性妇女不孕不育中还有一种情况,即先前曾顺利怀孕过1~2胎以上,但因主观原因不想要或不能要,这些正常怀孕的胎儿都被“人流”或“药流”掉了,而后计划要时却怀不上了。各种检查化验一切指标又都正常,到处求医吃药,甚至多年未果。这种情况不同于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后者多属于原发性。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序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35-0139-03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是危害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肺炎患者没有典型症状体征,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病灶。本文观察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无症状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莫西沙星在无症状肺部阴影中的鉴别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个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发现的胸部CT检查疑诊为肺炎的患者共88例,男48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7±13.2)岁。纳入标准:①无肺部基础疾病及肺部感染相关临床症状;②治疗前行气管镜检查,镜下未见新生物,刷检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均为阴性;符合以上条件的体检发现肺部异常阴影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②气管镜检查见新生物或可疑新生物,刷检脱落细胞或抗酸杆菌阳性;③PPD试验强阳性。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和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组。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肺功能、基础疾病等各项临床指标均衡可比。
1.2方法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44例,给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生产批号:BXCD6B7)0.4g静脉滴注,1日1次共4天,序贯以莫西沙星片0.4g,口服,1日1次共6d,总疗程10d;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组44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日1次,总疗程10d。治疗前后行诱导痰痰培养、PCR检测痰支原体DNA。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用药。
1.3疗效判定
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痊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判断临床疗效[1]。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本文所涉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影像学疗效
88例疑诊为无症状肺炎的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斑片状阴影的67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5例,结节状阴影6例。仅累及1个叶段的79例,累及2个及以上叶段的9例。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呕吐拒绝使用该药而退出研究,该组治疗有效31例,有效率72.1%(31/43);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组有效33例,有效率75.0%(33/44)。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与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有效率比较
注:χ2=0.094,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完成治疗患者的临床转归
2.2微生物学疗效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诱导痰痰培养,培养阳性仅15例,其中白色念珠菌6例,其余9例为多种杂菌生长,考虑取样污染及口腔定植菌,无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诱导痰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出27例阳性,其中序贯治疗组15例,注射液治疗组12例,治疗后再次检测均呈阴性,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
2.3药物不良反应
1例患者出现失眠、头晕的轻度神经系统反应,未经特殊处理,3日后自行缓解。2例患者在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第1天时出现恶心、呕吐,其中1例患者经减慢输液速度及止吐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患者(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拒绝再次使用该药物而退出该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3.41%。所有完成治疗计划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后的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中未发现异常。
2.4影像学未吸收患者的转归
23例影像学未吸收患者中,斑片状阴影8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0例,结节状阴影5例。3个月后所有未吸收患者复查胸部CT,10例患者出现吸收好转,8例无变化,5例进展(2例局限性磨玻璃影,3例结节状阴影)。出现进展的患者均手术治疗,4例为腺癌,1例为隐球菌感染。另有3例无变化患者选择手术治疗,2例提示慢性炎症,1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未手术的影像学无变化的患者继续随访中,根据是否存在肺癌危险因素及结节大小确定随访间期[2]。
3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需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依据,并且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方可确立诊断[3]。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可发现无明确症状、体征,仅有影像学变化的肺炎。本研究观察发现,该类无症状肺炎面积较小,往往仅累及一个叶段,这也是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的原因。该类型的肺炎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若不治疗可能出现病情进展,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无症状肺炎。
本研究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留取痰标本,但培养结果考虑为污染菌及口咽部正常定植菌,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0.68%(27/88)。上述结果提示痰培养对于无症状肺炎的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没有临床指导意义,可选择经验性治疗方案。肺炎支原体阳性占30%左右,故在经验性治疗中应覆盖肺炎支原体[4]。
莫西沙星的抗菌谱能良好覆盖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细菌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5],本研究选取莫西沙星为治疗药物即基于其良好的病原体覆盖能力,且有研究结果表明莫西沙星临床疗效优于同为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及β内酰胺类药物,疗效确切[6-9]。本文中莫西沙星治疗总有效率为73.6%(64/87)。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和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6,10],考虑与莫西沙星口服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高有关。88例入组患者中,除1例因不能耐受恶心呕吐要求退出治疗外,其他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证实了莫西沙星良好的安全性。AndrioleVT[11]曾在成年人中进行莫西沙星治疗安全性研究,共入组6270例,未发现莫西沙星有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副反应的增加。尚有研究观察到在脑卒中的患者中应用莫西沙星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2]。
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对于减少耐药菌的出现以及减少药物副反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影像学上仅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是否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以改善预后目前仍有争议[13,14]。针对无症状肺部小结节影或小斑片状实变影的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必须衡量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避免后续过度检查的价值。LibbyDM[13]等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80例胸部CT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和小斑片状阴影的患者在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有41例患者出现病灶的吸收好转,避免了进一步的随访及有创检查,因此推荐给予磨玻璃结节和小斑片状阴影的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以早期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可疑的肿瘤患者,以减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但KhokharS[14]等认为给予肺小结节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尚缺乏足够有力依据。他们回顾了143例肺部结节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组中33%的患者出现吸收好转,而在非抗感染治疗组中27%的小结节出现吸收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73.6%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病灶吸收好转,5例治疗后出现进展,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及隐球菌感染,提示莫西沙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方案初步鉴别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病灶,使大部分患者避免了进一步的影像学随访及可能的侵入性检查。并及早发现可疑肺部肿瘤及非细菌性感染,改善预后。
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证据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15],且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效果与注射液组效果相似,疗效确切,因此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可作为无症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优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
[2]白春学.肺结节“三加二式诊断法”[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6):40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11-15.
[4]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6(1):3.
[5]侯刚,封辰叶,尹燕,等.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2):104.
[6]周凤丽,黄静,李洪涛,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AECoPD的对比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7):553.
[7]任小平,郑全庆,孙莉,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伴有吸入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14.
[8]吴春玲,楼翰健,贾维,等.莫西沙星对早发无多重耐药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医药导报,2011,30(1):46.
[9]YuanX,LiangBB,WangR,Treatment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withmoxifloxacin: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JChemother,2012,24(5):257.
[10]吴伦,叶孟,杨青雅,等.盐酸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与经济学评价[J].医药导报,2010,29(5):686.
[11]AndrioleVT,HaverstockDC,ChoudhriSH.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safetyprofileoforalmoxifloxacininelderlypatientsenrolledinclinicaltrials[J].DrugSaf,2005,28:443.
[12]孙世中,杨彩凤,梁占华,等.莫西沙星治疗253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例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1):6.
[13]LibbyDM,WuN,LeeIJ,etal.CTscreeningforlungcancer:thevalueofshort-termCTfollow-up[J].Chest,2006,129(4):1039.
[14]KhokharS,MironovS,SeshanVE,etal.Antibioticuseinthemanagementofpulmonarynodules[J].Chest,2010,137(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