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智慧校园的特征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智慧校园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学校园风水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校园风水的特点

(一)共性与个性同在

大学是一个传播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地方,不论何种大学都具有许多共性,其风水亦不例外,以下这些环境因素,也可理解为风水元素,极具共性,对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不能缺少的。

1)中国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地位。而现在大学校园里,却十分少见。因此,有必要在大学校园里塑一尊中国龙,其对内可激励“传人”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对外可情系“传人”们,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颗中国心。

当然,在现有的国际著名大学里是没有中国龙的,但我认为,拥有中国龙的中国大学更容易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许,在将来世界一流大学里,最能体现中国大学校园特色的,就是中国龙。

2)智慧水

水是自然界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之本,也是智慧之源。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五行学说讲,水可以生智慧。显然,水与智慧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是一个汇聚智慧、传延智慧、生发智慧的地方,因此,水对大学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大学里没有水,则智慧无源,灵气不生,也就不成其为大学。所以,凡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在海边、河边,就是校园内有着许多湖泊、池塘等湿地。如哈佛位于查尔斯河畔,剑桥有康河横贯,普林斯顿有卡耐基湖,北大有末名湖,清华有万泉河。水的形态多姿多彩,千差万别,校园里的水,原则上有这些要求:其神要雍容华贵,自然而然;其态要气定神娴,祥和深邃;其情要静而不死,动而不湍;其状要曲绕环抱,秀丽生动;其质要清淅明洁,雅然生香。

3)生机木

树木、草坪、园林景观是大学校园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营造和谐、幽雅、温馨环境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更能使整个校园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它们吸收日月星辰之精华,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粉尘,清除噪音,涵养水份,吐出清新空气,而这些,这正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所以,世界一流大学,总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草木成群,活象一个植物园。

4)文昌塔

明朝伊始,有智者据风水“天人合一”理论,视塔、水池、蓝天、笔夹山为大自然的文房四宝,之后,建塔兴文,随处可见。塔似文笔,直书蓝天,这种大气、豪迈的景观,作为文化圣地的大学,是绝对不能少的。其实,塔能兴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塔体修长,塔尖向上,其状尤如大地中的一根天线直插云天,使天地相联,从而可接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灵气和信息。所以,凡世界一流大学,无一没有塔或塔形建筑,如伯克利分校的萨瑟塔,耶鲁的钟楼,剑桥的塔楼,北大有博雅塔及华表等。

(二)动态与静态相宜

所有大学校园环境,均可用动态或静态来划分,动态有:路、桥、水等,其形有圆、椭圆、五角形等;静态有:建筑物、山及植物、草坪等,其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动态和静态的环境因素,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水格局。

1)该静则静,该动则动

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就是动静有别,动静分明。不同功能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动静关系,它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校园内的户外椅子,当处静态环境时就宜用长条形,以便个体静心看书和思考,当处动态环境时就宜合围成圆形,以便群体相互交流和探讨。

2)动静相融,动静互释,

动静相融,动静互释,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相互搀合、交融,且洽到好处,从而形成理想的风水气场。纵观国际著名大学里的建筑,多为动静相渗的结构,一般主体建筑呈长方形,门、窗多为半圆形或有圆形立柱等动态因素,当然,普遍还有尖形结构。而我国大学里的建筑,普遍比较方正,庄重有余,活泼不够。

二、大学校园风水的作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的校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代表了所有中国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大学校园的风水,就是要通过对校园的布局和调理,形成这种气场。

(一)书香四溢突出成就

纵观那些国际著名大学,它们常用古朴典雅、大气高贵、深沉厚重的校舍,幽雅秀丽、风景如画、极富人性的园林景观及浩淼的藏书,将校园的书香门弟表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标新立异、个性十足、富有想象和象征意义的建筑来表现他们对尖端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和追求。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水格局,首先是校门及重要建筑物的内外明堂要宽广,图书馆要博大精深,建筑物的情态、气质、内涵要形形,园林景观及花草树木要多姿多彩;其次是要有栉比鳞差的建筑群或建筑符号来象征、比肩、体现这种多元文化。如剑桥大学塔楼群起的数十个小塔体,斯坦福纪念广场拱廊并排的十多个半圆门等。如果中国的大学用建筑语言来表现这种多元文化,最简单的设计就是用九龙壁或福(蝠)满天,即生动又形象,还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艺术和特色。

三、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

所谓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就是将大学里的各个环境元素,按风水的理论进行设计、布局、安放、调理,从而形成理想的风水格局。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现就以下重要的三点作出简要分析。

(一)选址和布局

大学的布局比较复杂,一般要求是:尊崇环境的伦理次序,对中心太极点的布局,要么空旷,能容天下英雄,要么高耸,能统辖四方豪杰;对太极点、图书馆、主教学楼、主办公楼等重点建筑要有中轴平衡观点,其明堂一定要宽广明亮;学院的分布原则上是东文西理;对山形水势中的缺陷,应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手法来实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所有点、面、高、低的环境因素,都应相互关联,形如整体。

(二)大门与明堂

校园大门是学校的脸面,它的作用不仅是一个通道,更多的是学校文化特色和理想追求的体现。所以,它的设计十分重要,应当非常考究。

大门前方的空地,在风水上称为明堂,如果将大门视为人的嘴,那么明堂尤如食物,明堂大,整洁清爽,则预示学校生命力强、人气旺。大门的里面,称为内明堂,内明堂尤如人的食道和肺,也应整洁宽广,如为草坪则更好。在明堂前也可设计简洁浑厚的圆形图案或摆放圆形植物,以增强动感和聚积人气。

(三)标志性建筑

通常标志性建筑有这样一些特点,在造型上:简单明了,多圆形,或上方有尖形。在意景上:历史悠久,主题明确,有特别意义。在位置上:多处校园的尊位,即或中或高或前。在环境上:四周空而不空,实而不实。

智慧校园的特征范文篇2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我利用网络查阅了“智慧”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显然,智慧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升校园中人的智慧,实现人的智慧发展。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思考,我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人类正在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慧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幕话剧,那么信息时代只是该话剧中的序幕。所以应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在步入智慧时代。”我认为该观点是有道理的,信息时代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海量的信息经过筛选、重构、积淀等被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知识动力,知识只有不断增长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

正如智慧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一样,智慧校园也刚刚起步,将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二,运用智能化工具和软件是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的核心在于创新创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软件正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发展的成果。当下,各类机器人不断涌现,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更让人惊喜的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已经问世。深度学习技术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它可以搜集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深度学习还和增强学习相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机器人领域。轰动全球的“阿尔法狗”就是增强学习的产物,它依据跟棋手下棋或跟自己对弈的输赢情况,自主学习并摸索出更优的下棋策略。

所以说,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和软件让校园有“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三,智慧校园应该为培养人的智慧发展创设优良生态。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的状态。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IBM公司提出的SmarterPlanet,即更透彻地感知、全方位地联通、高度的智能化。

智慧校园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也应该抓住机遇,围绕“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谐的校园。智慧校园,重在智慧,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组建的数字资源优化共享的虚拟教育环境。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渐增多,数字化校园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园从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原有平台,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即: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能保证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智慧校园概念及特点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的一个新概念,传承了数字校园,智慧城市的新方案。严格意义上讲,国内高校尚未真正实现智慧校园,但是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园迈进,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的应用要依赖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此为依托将教育成果,图书资源以及科研项目等进行整合,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交互,使得各项应用灵活便捷,实现了智能化的校园服务管理模式。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食堂等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场所按照智能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最终实现系统互联,资源整合。智慧校园在特征上讲,有三个核心亮点:一是作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式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务;二是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桥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个领域,各部门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让每个体验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体验智能服务,同时能为学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台。

2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近几年定义的新概念。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有创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网格技术、数据虚拟化以及并行运算等多项技术,重新定义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的定义可划分为很多种,但是从基本原理上讲大致相同,云计算是利用网格技术使计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户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享受服务,任何联网的应用,都具备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多个用户可以分担超级计算机成本,大大节省开支;用户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联、云安全以及云存储等可以在校园建设上大显身手。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字面上讲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上主要依靠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RFID技术,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应用广阔;(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软硬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进行快速处理。物联网技术实际用途主要在智能标签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联网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达到“智慧”状态,提高校园工作水平,改善学校服务管理能力。

3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移动互联校园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智慧校园属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就学校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将日臻成熟,在学校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倡绿色节能减排的风气,为学校师生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使智慧校园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帜,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10A):18-21.

[3]林成.智慧校园及其相关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 上一篇:化验室废水处理方法范例(3篇)
  • 下一篇:教育心理学方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