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范文

1养殖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农业问题是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发展。

1.2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特点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历史久远,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具有生产布局逐渐优化,综合生产力不断提高,畜禽抵抗疾病能力增强,带动饲料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转变成良性发展方式的几个特点。

1.3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

1.3.1国家扶持政策缺乏有力的宣传我国有农业大国之称,国家对于农业的支持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的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许多畜牧养殖业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助与优惠政策,这一方面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2]。1.3.2扶持审判手续繁杂在办理养殖申请时,有关部门应一次性告知审批所需的全部材料类型要求,在材料齐备后最好通过一个窗口即可办理,一定期限办结完成,对于规模较大、需要协调问题较多的养殖基地、企业,可以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通过良好的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可提高对群众的扶持成效,通过简化手续、协助办理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保姆式的服务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也加大了农户的建设热情。1.3.3畜牧养殖业生产结构单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养殖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科学的养殖方法的普及还没有实现,同时很多农户存在不注重养殖环境的问题,使牲畜容易感染疾病。农户的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畜牧业就只抓住了产业链中的一环,一旦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出现变故很容易导致农户经济的崩溃。如饲料成本增加,或者市场销路不好都使夹在中间的农户左右两难,经济得不到发展,使农户很难扩大生产。

2新农村畜牧养殖发展模式的建立

2.1加强科技,助推的畜牧养殖持续发展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需要从科学技术开始提高农民的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并且开设咨询指导部门,使农民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可以解决的地方[3]。

2.2加强对疫情的预防,提高养殖环境

农村养殖中的疫苗注射可以有效降低养殖中的疫情,疫情一旦发生对于农民的损失是巨大的,通过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养殖环境卫生条件的控制,分别从源头和过程实现对农户畜牧养殖的安全保障。2.3加大资金的扶持,使养殖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的无偿补助资金、无息贷款、以奖代补资金等等都是省级以上的专项资金补助,通过对部分中小畜牧养殖业农户的支持的示范,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更多的农户通过借鉴成功的案例得到帮助。

3结语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范文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00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镇共辖29个行政村,共有7000余户、2.7万口人,6.1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大镇。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确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大战略,突出了规模养殖业发展,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兴农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和中申、南姚、西郭、马军庄4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后元头、桃沟、茨洼3村为中心的蛋鸡饲养,*、*、*、*、*5村为中心的生猪繁育,庄尔头、南窑、冷泉、东五庄、乔水沟为中心的肉牛生产“四大基地”,目前全镇已存肉牛3000头、羊1.5万只、猪2万头、鸡10万只,共培育发展养殖企业(公司)5家、养殖专业村17个、养殖专业大户150户,年均产量与产蛋量分别达到745吨和680吨,仅此年实现收入3062万元,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信用社共有员工15人,农村信用联络站70个,担负着镇企、镇村、镇民的金融服务重担,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全社拥有社员股金319.7万元,储蓄存款6580万元,信贷资产4558万元,存贷比例为69.27%,备付率达8.29%,各项业务发展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自去年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以来,他们清理发展思路,瞄准“三农”方向,围绕政府规划,调整信贷结构,把规模养殖当做支农惠民和“求树创”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全社累计发放贷款2100万元,100%用于了“三农”,其中养殖业占到42.2%。今年三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25万元,养殖业达到90%。从而,使镇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使广大农民收到了实惠,也使信用社业务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信用社形象得到进一步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发展养殖投资小,风险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他们抓住优势,广泛宣传,确定项目,加强汇报,得到了各级党政与县联社的重视与支持。镇党委政府在立项时反复征求信用社意见,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镇党政汇报支持发展情况,政社配合共同下乡进户调查摸底,共同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进了规模养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向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了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项目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市联社张保安理事长、县委裴良杰书记、李尧林县长、银监办王新民主任、县联社卫永虹理事长等领导先后数次亲临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联社包片副主任杨国辉蹲点帮助,亲自听取汇报,亲自下乡调查,亲自开会研究,亲自查看资料,使他们增强了信心,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快评级授信。无论企业还是农户,凡申请发展养殖要求贷款的都必须经过评级授信,必须获得信用资格证书,必须在信用社建立档案。获得信用证的基本条件是:信用度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是当地常住居民,入有一定额度的股金,经过村级评审小组考察研究同意,由信用社挂牌颁证,报县联社审查备案。今年,他们把评级授信当做一项中心工作和贷款发放的基本方式,所投放的贷款对象基本上全部给予了评级授信。截止目前,全社共评定了2个信用企业、7个信用村和176个信用户,已发放信用贷款220万元,占总贷款98%。这些信用户中,其中养殖企业1个,被确定为养殖基地的行政村10个,规模养殖户55个。目前此项工作正在与规模养殖同步发展,呈现方兴未艾势头。

三是抓典型育基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典型引路,是他们支持发展养殖业中的一条成功做法。位居闻垣路以东、*北部、近临桐城侯村地界处有一家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由县人大代表、冷泉村党支部书兼村长*20*年创办,是一家融玉盛油脂、富农饲料、肉牛繁育为一体的综合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油榨为原料——饲料深加工——发展肉牛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拥有年产衣用油3500吨、加工棉葵榨1.4万吨、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和500吨草药饲料添加剂、存栏肉牛1000头、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4600万元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他们与其建立了固定而融洽的信贷关系,无数次进厂调研座谈排忧解难,先后10余次发放贷款给予支持,现有贷款余额310万元,今年又被率先评定为甲级信用企业,授信600万元,并拟投入250万元帮助扩改扩规,上马一个屠宰厂和一座大型冷库,为公司腾飞打造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兴农”的引领带动下,公司所在地冷泉村已发展成为肉牛饲养基地,拥有规模养殖户15户,栏存肉牛208头。邻近的庄尔头、南窑、马家庄、东王庄等村也成为养殖基地的开发对象。

地处镇南丘陵地区的乔水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级信用村创建“双试点”村,其主要产业就肉牛养殖,全村共有养牛重点户27户,饲养肉牛320头,年收入达155万元,户均收益3700元。去年12月,他们协同镇政府在该村组织召开了规模养殖支农再贷款发放现场会,推动了本村养殖业发展,也带动了附近各村走上了养殖之路。

后产村是一个仅有1300亩耕地、4个自然村、102户、508口人组成的联合行政村,为解决地少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得矛盾,村委会积极响应镇政府和信用社号召,初步铺开了养殖规模,眼下全村养殖户已达30多户,其中养羊12户1500只,养猪8户300头,养牛10户100头。今年村两委进一步扩展规模,做出了创建信用村和建设养殖基地的规划,提出了贷款申请,信用社根据后产村村风正、民风淳、讲信用、人勤劳、前景好的特点,正在考察培育信用村建设,已为13户进行了评级授信,为5户发放了12万元的养殖贷款。

四是明任务抓考核,落实信贷人员发展养殖责任。由于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响应和本县“五起案件”的中伤,使一些信贷人员产生了危贷、惧贷、少贷、不贷心理。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以往“考收不考放”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把放款多少、存贷比例高低、评级授信好劣、支持养殖任务完成列入了考核内容,给每个信贷员下达了放款支农职责指标与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社7名包片信贷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过去推推动动为主动登门入户,实现了扩股、评级、放款、收贷、结息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存在问题

从支持发展养殖业进展情况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舆论宣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信贷员、联络员对发展养殖不重视、不理解,缺乏主动性。兴农养殖有限公司老板*近日随李尧林县长、逯光耀副书记参加了工农联合国际促进会,同不少外国商人见了面,他们印刷的宣传材料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使他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使信用社受到启迪。2、领导已经重视,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规模养殖已成为全镇人民的行动目标和主导产业,但究竟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对策,如何打响这一品牌,人人心中无数,尤其是各村盲动性较大。3、规模养殖大发展,信用社资金仍然匮乏。据初步调查测算,今年该镇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基地,17个养殖重点村和广大农民约需专项资金2500万元,而信用社当年存款计划仅为1200万元,贷款发放计划只有1500万元,明显呈供不应求态势。4、单村单户经营,缺乏必要的联合。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加户”的方式,初步具备了经济合作社邹型,但全镇仅有1家,而且覆盖不全面,条件也不成熟,使个体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有碍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几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走向社会。舆论宣传对内面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对外面向社会,宣传业绩,推介产品,使*养殖走向高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2、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执政一届,造福一方,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拿出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让全镇在规模养殖上,同念一本经,同唱一个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启用能人,组建有利于规模发展的养殖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有利于把分散的、个体的、单一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形成拳头,创立名牌,挺进市场,是进一步拓展规模养殖的必需途径。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启用经济能人名人,选择合理项目,组织一个或若干个合作社,使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集团化、高效化轨道。

  • 上一篇:物资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 下一篇:环境设计就业前景与方向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