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逆反心理成因的心理学探究
有人曾用“极端矛盾的”“极不稳定的”的话来形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虽有一定的夸大,但却指出了其心理状态的实质。
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开始进入了狂飙突进的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变化极大。其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并出现逆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加强.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性的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控力不强,常常有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出现。
这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时期,他们一半是少年,一半是成人,心理学上形象地称为“边缘人”。这时你会发现他们在行为举止上很多的刻意模仿大人,刻意回避孩子气。就像一位国外心理学家说的那样,他们正处在“由听话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的过渡”阶段。他们特别希望和家长、老师平起平坐地对话,渴望能独立自主地评价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逆反心理的现象分析
此时,如果家长、教师仍然把他们当孩子一样对待,便会令他们气愤、反感。其行为就表现为跟家长、教师对着干,甚至对家长和老师善意的帮助和合理的要求也拒不买账。有时,他们明知自己是不对的,也会偏要那么做,目的只有一个--证明他们的存在。
如果说以上心理特征只是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那么以下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却是加剧了这种心理的产生。
就家长方面来说,由于和孩子朝夕相处,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习惯把上了初中的孩子还当做小孩看待。殊不知,上初中前,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集中在外部世界,上初中后,他们开始关注自己了,他们最反感别人再把他当小孩看。加上不少家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于是跟孩子的感情不知不觉就疏远了.甚至产生了矛盾才会有所警觉。
同时,随着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加强,如果家长对孩子照顾过多,也会让独立意识强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有个初中生坚决要求搬出家住,其原因居然就是,“他们对我太好了!”孩子的不满和呼声表明,当他们的参与权和自主选择权被剥夺掉后,他们也会失去自由,失去欢乐,失去童趣.也就易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成因的教育问题分析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放任、放纵孩子,不但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还会导致他们出现自私、固执、任性、粗暴以致蛮不讲理的反抗情绪。
与之相反,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动辄使用居高临下的命令方式,甚至“恨铁不成钢”地拳打脚踢.迫使孩子屈服.更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为了反抗家庭暴政,个别因为自尊心极度受损的孩子,就会与家长对骂、对打。有个孩子被父亲追着打.一边跑一边愤怒地冲父亲喊:“你凭什么打我,不就是因为我现在力气小打不过你吗?你要是真有本事,再过十年试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甚至孩子踮着脚尖也够不着.压力一旦超过孩子的承受极限,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与家长、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就教师方面来说.如果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忽视个性教育,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是积极的疏导,而是消极的防范;师生关火系不是民主、平等,而是专制、压抑;对学生能力不是塑造、发展,而是限制、束缚,也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因此累积起的郁闷不满情绪无法正常地宣泄,只好寻求非正常的途径发泄,于是迷电子游戏,泡网吧,追求异性,打架斗殴等逆反行为应运而生。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6―0023―01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叶圣陶先生的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老师的责任与使命。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而班主任工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生理心理正发生着很大变化。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因素又促使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关注的是一些特殊群体孩子的成长,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论述离异家庭孩子初中阶段的心理问题。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类型
1.自卑抑郁型。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没有完整的家庭而导致自卑、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如人,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世界里,害怕和别人交流,内向、孤独,时间久了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产生抑郁,很可能出现自杀、报复等极端行为。在学校一些细节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孩子的感受,可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孩子学习阶段经常会有亲子活动,一般父母和孩子会一起玩,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但却有很大隐患,离异家庭的孩子呢?他们怎么办?这些孩子本来就非常脆弱,在活动中他们看着别的同学其乐融融,自然会想到自己,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
2.放任粗暴型。这些孩子主要是父母双方都没有监管,或者是管不住。由于放任自流、,他们易爆易怒,情绪波动大。由于缺少监管,很多会混迹街头、游戏成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在学校自然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如果不正确引导,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温暖缺失型。离异家庭的孩子都缺少来自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关爱。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快速发育,青春期的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些孩子相比其他孩子更缺少爱。所以当有同学对他们好时,很快便会投入别人的怀抱,他们很多会谈恋爱。初中学生对爱还是比较朦胧,又缺乏保护意识,谈恋爱不但会伤害双方,而且有的处理不佳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应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即使是离异家庭,也应该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成长坏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父母感情有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一块应达成共识。溺爱、放任等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关爱就是陪伴,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点一滴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一方面是自己陪伴,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父母可以看书,还可以商量着和孩子的同学、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学习,玩耍,这样孩子会觉得温馨,不觉得孤独,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父母一方带孩子肯定会非常累,但是陪伴不能或缺,你的辛苦最好能让孩子亲身感受,这样孩子会感恩父母。
2.学校应给予更多关爱。除了家里,孩子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学校是个大家庭,孩子能否快乐健康的成长,首先这个家庭要温暖。作为老师就要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关爱,这种关爱中不能只谈学习,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用心交流。其实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不是学生能否考上清华北大,而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交往,引导一些品德优良的孩子多给予他们关心,最好能让他们都成为好朋友。同龄孩子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没有隔阂,往往更能打开他们的心结,走出心理的阴影。在一些班级活动中要鼓励这些孩子多参与,甚至老师和他们一起玩,给予更多的温暖。平时的一举一动应给予充分关注,注重细节,多引导,及时疏导,积极沟通交流。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语言艺术要求我们语言要活泼、流利、动听,能听于耳、记于心,对孩子们具有有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会调动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树立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我们的语言要幽默激趣,要善于传情达意,要亲切动人,要积极健康,能够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我们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能对孩子们正确理解与使用语言起到示范的作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四、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课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积极充实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上接第263页)因此,这道题中,缺失的部分为10。
再举一例:
例2: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中有一题求s=1*2*3*・・・・*7
代码:Fuctionfunc()
Dimiasinteger
Dimsasinteger
S=1
Fori=1to7
S=_______
Nexti
Func="s="&s
Endfunction
观察该题,这是求前n项积的程序,初始化首项,末项对应都完整,循环体不完整,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很容易知道应该填递推公式Sn=an*sn-1,去掉下标,找到对应,正确答案s=s*i就不难得出。
将For…Next语句和等差数列进行对比学习,利用数学中所学知识巧过关,在循环语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掌握效果明显提高。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涉及到编程语言的应用,在学生的头脑中还不能展现出清晰的解决思路,只靠空洞的理论描述,是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但是,将数学学科中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程序语言的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