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华是胜利村村民,与丈夫罗秋生、女儿罗晓娜、婆婆徐雪梅居住在该村16号。他们的住房在沿江高速公路建设之前建造,坐南朝北。建设高速公路时,高速路公司拆除了公路主线上的建筑,动员拆除毗邻高速公路两旁的其他建筑。何丽华一家不在强制拆迁的范围之内,所以高速路公司只是动员他们拆除。
高速公路通车后,许多村民因不堪忍受高速公路的噪声之苦,基本都搬离了。但是,何丽华一家因为经济原因没有拆迁。高速公路从何丽华房屋的西侧穿过,其房屋距离高速公路路面18米,距隔离栅10米。
高速公路通车后,何丽华一家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一到深夜,除了高分贝噪声,还有往来的高亮度大车灯光,穿透家里的窗玻璃。何丽华拉上窗帘再蒙上一层布,都不管用。后来,他们把窗户玻璃全换成深茶色的,也没改善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越来越大,何丽华一家饱受困扰。2010年11月10日,何丽华申请对其居住环境的噪声进行检测,经专业人员当日22:00至22:20进行的噪声检测,宅南室外测点为70.7分贝,宅西侧房间室内测点为57.7分贝。
2011年6月30日,何丽华来到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将高速路公司告上法庭。9月3日,常熟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何丽华一家痛陈了所遭受的伤害后,强烈请求法院判决高速路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降低到夜间45分贝以下,并要求赔偿全家人自2004年8月19日至噪音降到夜间45分贝以下时间遭受噪音污染的损失,每人每月120元。高速路公司代表辩称,何丽华一家第一项诉讼请求不是国家标准,要求的赔偿没有法律依据。
常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何丽华一家的房屋建造在前,沿江高速公路建设在后。自沿江高速路建成通车后,何丽华一家所住房屋的环境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高速路公司作为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者,有责任采取措施减轻噪声影响。鉴于何丽华一家长期生活在噪声污染地区,故对其要求高速路公司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污染程度及赔偿遭受噪声污染的损失予以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常熟市人民法院确定高速路公司每月赔偿何丽华一家遭受噪声污染损失每人每月50元(自2004年8月19日至2012年5月18日),高速路公司应赔偿原告1.86万元。
2013年3月23日,常熟市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六十一条,《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高速路公司采用修建隔音墙或其他有效措施,将何丽华一家居住的室外噪声夜间降到55分贝以下,室内噪声夜间降至45分贝以下;高速路公司赔偿何丽华一家因噪声污染所造成的损失1.86万元,并自2012年5月19日起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给付何丽华一家因噪声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一审判决后,高速路公司代表不服,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8月12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11月,何丽华一家向常熟市人民法院发出强制执行的书面申请。经过协商,何丽华一家与高速路公司达成包括预拆迁在内的解决协议。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律师说法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穿过城郊乡村,由此带来的噪声污染已成为环境的公害。面对强势的高速公路经营者,一些居民要么选择搬离,要么选择忍让。而在北京、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城市,位于高速公路旁楼盘的居民和高速公路公司、地产开发商发生过类似纠纷。本案的何丽华一家利用法律手段,与处于强势地位的高速公路经营者打了一场“不对等”的官司,更令人关注。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这一条款规定了构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即噪声排放超过了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是排放的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一类区域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二类区域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乡村区域一般不划分声环境功能区,但根据环境管理需要村庄原则上执行一类环境功能区域要求。何丽华一家居住的房屋坐落于对环境噪声污染标准要求较高的村庄,其噪声污染标准限制应当按照村庄或居民区的标准确定。沿江高速公路江苏太仓段通车后,该房屋被迫坐落于交通干线旁,室外声环境遭到了破坏,因此给何丽华一家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客观存在,且处于持续状态。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侵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常熟市人民法院判决沿江高速路公司向何丽华一家承担赔偿责任适用法律正确。
关键词: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建议
1噪声污染来源分析
做好噪声来源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对于噪声环境污染评价和噪声治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噪声声源的发声机理,可以将噪声划分为机械噪声、电磁噪声以及气流噪声3种。
1.1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是指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撞击以及非平衡力影响,使机械设备的外壳或整体产生振动所发出的噪声。机械噪声是较为常见的噪声种类,由于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起重机、搅拌机、齿轮变速箱,金属加工行业的车床等等,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机械噪声污染也是最为严重的环境噪音污染问题。由于机械噪声的发声源较多,因此,机械噪声常常伴随其他种类的噪声共同存在。
1.2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一般是由于供电系统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磁场交替变化所引起的震动发声。电磁噪音又称电磁啸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成为家庭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电系统是为家庭和工厂提供电力的主要途径,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和镇流器等设备都会因为电磁场效应而产生震动噪声,从而影响周围环境。同时,部分用电设备,如开关电源、民用变压器等设备也会产生电磁噪声,造成一定的危害。
1.3气流噪声
气流噪声是指强气流运动过程中同固体介质相互作用所发出的噪音,气流噪声的影响大小由气流速度、气流压力等因素决定。常见的气流噪声主要有喷气发动机噪声、高压锅炉的排气噪声以及风机噪声等,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气流噪声的影响也比较大。
2噪声强度的评价手段
由于噪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噪声源头之后,应该采取有效而简洁的评价手段,来确定噪声源头所产生的噪声强度,根据噪声强度来对噪声源头采取一定的处理和改善。目前来说,对声源噪声强度的获取手段主要有3种。
2.1从产品生产厂商方面获取
一般来说,产品在出厂之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检测,如产品的安全性能检测、产品的使用效果检测、产品电能消耗检测以及产品的运行噪声检测,特别是一些正规产品,这些检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产品铭牌,能够确定生产厂商,从而直接索要噪声强度检测数据,这种获取手段较为简单,且由于产品生产厂家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较为先进,监测数据相对比较准确,对于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说意义非常大。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当中,却很难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产品的噪声强度。主要原因多由于大多数生产厂商并不重视噪声危害,因此部分产品不会实施噪声监测,也就无法获取噪声强度数据;某些生产设备是在研究阶段进行各种性能的监测,而不是在产生阶段进行,这样就对数据的获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2类比法获取
类比法获取噪声设备噪声强度,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获取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往往由于相关噪声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提供,也就不能开展实际噪声强度测量工作,这样的情况之下,便可以利用类比法获取近似噪声强度。类比法噪声强度获取方法精确度比较高,数据比较准确,但是实际操作比较复杂,并且必须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参考案例,才能开展有效的类比工作,最终获取相关数据。
2.3实测法获取
实测法是利用相关仪器设备直接对环境噪声污染程度进行测量。实测法是最为有效且数据最为准确的获取方法,但由于实测法需要应用大量噪声监测设备,因此,实测法的应用局限性较大,往往只针对扩建项目、后评价项目等重要项目使用,这样能够根据准确的监测数据,对项目噪声设备进行合理的改善,从而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所增加的危害。
3噪声环境影响效果的预测
在获取噪声强度相关数值之后,需要针对噪声强度来对噪声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估,确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和改善手段,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工业噪声污染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因此以工业噪声为例,具体说明影响效果的预测过程。
噪声环境影响效果预测模式主要为一般点声源预测和建筑预测两种。一般点声源预测模式是针对所有点声源进行数据计算和预测,在数据获取之后将数据叠加,从而求出点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点声源预测模式的预测关键在于数据预测之前,必须要获取点声源噪声设备的声波功率,并能够充分计算出各点声源噪声因相关因素所造成衰减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用点声源预测模式,求出准确的预测数据;建筑预测模式,就是将工业厂房看做噪声声源整体,利用声音传播原理,求出车间对环境的影响数据,从而获得环境影响效果预测数据。在实际计算过程当中,首先要求出厂房内点声源到达墙体的声级,再求出厂房墙外声级,最终获取到达外环境某点的噪声声级,分步计算,当噪声声源内含有多个厂房,则必须要一一求出,并进行叠加来获取最终数据。
4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当获取相关噪声污染影响数据数据之后,就需要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处理手段,针对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设备和企业进行控制和治理,从而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危害,保证周围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4.1噪声设备方面
4.1.1更换噪声设备
对于噪声影响特别大、使用时间较长且相对老化的设备,可以采取更换新设备的方法来降低噪音污染。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设备的研发力度也逐渐增大,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噪声声级小,生产效率高的设备已经逐渐开始得到推广。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跟换新设备方法来降低噪音危害,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
4.1.2安装消音器和减震器
对于噪声影响不太严重的,且使用时间较短,使用寿命较长的声源设备,可以采取安装消音器和减震器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声源所造成的噪声污染。气流声源一般可选用消音器安装方式来降低噪声危害,其他大型设备要加强减震器的使用,减少震动效果,降低噪声污染。
4.2加强噪声衰减处理工作
在进行噪声设备处理时,也要重视噪声衰减问题,针对工业设备的运行区域,采取合理的衰减措施,来减少噪声声级,从而达到改善周围环境的目的。增加衰减量的手段有许多,比如隔音、吸声、隔振等手段。隔音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是较为简便的提高噪声衰减的手段,对于空气声的隔绝,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对墙体进行加固,使内环境更趋向于封闭,减少噪音的对外传播,达到隔音效果;对于固体声的传播,一般是使用软材料进行衰减,如毛毯、塑料、橡胶等物质,这样能够减少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有效提高噪声的衰减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噪声污染的目的。
4.3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调整声源位置
在采取以上两种改善手段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积极调整声源位置,远离城市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日渐提高,大量的工程建设,使许多工业厂区周围也增加了许多办公场地和居民小区,这使得噪声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将工业厂区尽量移到远离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政府相关部门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城市噪声管理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噪声监督管理,对于新建企业的噪声强度进行严格管控,对于危害严重的企业不予批准运行;对于目前正在运行的企业要进行认真审核,责令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噪声污染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工业生产设备的监管力度,保证生产设备的噪音指标,使生产设备的噪声危害最小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还居民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
5结语
噪声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污染问题,加强噪声污染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针对噪声污染声源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善,提高相关设备和企业的监察力度,是降低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监测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噪声污染处理工作的落实,为居民提供一个真正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沈红霞.城市环境噪声质量评价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4(3):212~213.
[2]王笑梅,谭绿贵,刘晓升,等.城市居民对环境噪声的感知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11):27~28.
[3]沈红霞.城市环境噪声质量评价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4(3):63~64.
[4]林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与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6(6):111~113.
近年来,随着泰顺县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县城罗阳镇各交通道路的车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此引发的交通工具鸣叫和与道路摩擦而产生的交通噪声污染日益加剧,城区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由于交通噪声具有流动性、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性,对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交通干道两侧居民的影响,迫切需要采取规划、管理、技术等手段加强治理。
2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
2.1交通噪声等级划分交通噪声质量评价方法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40-201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根据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将道路交通噪声强度划分为5个等级,详见表1。
2.2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泰顺县环境监测站每年在县城罗阳镇城区的云寿路、泰分路、新城大道等20条主要道路布设测点,对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根据近三年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罗阳镇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大部分路段处于一、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但污染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70dB)的路段长度逐年上升,噪声污染呈加重趋势。详见表2。
3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罗阳镇城区道路超标路段逐年增加,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多。近年,泰顺县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区道路的平均车流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云寿路、新城大道等交通干线的车流量大幅增长。(2)路况差。泰顺县属于山区,县城道路狭窄、坡多路陡、路面粗糙等导致机动车行驶噪声大。(3)隔离缺。在主干线如云寿路、新城大道两侧分布大量居住区和办公楼,道路两边没有绿化隔离带,在机动车道与步行道、步行道与建筑之间缺乏防噪、减噪的隔离措施。(4)管控弱。交通管理机制不健全,各种车辆均可以通过城区道路,尤其农用三轮车和载重车,严重影响声环境质量;噪声达标区范围仅占城区面积的10%左右,且道路拥堵,嗽叭声不断。
4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泰顺县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及污染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缓交通噪声的影响。
4.1合理规划布局加强交通建设规划与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和有机衔接,合理确定路网结构,落实噪声防护的规划区域(距离),从源头上预防噪声。对区域开发、交通发展等专项规划进行环评,并在规划环评文件中纳入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4.2完善城区道路结合城市建设推进重点降噪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城区道路系统,增加道路面积率,提高道路密度,改善路面结构及质量,云寿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一批停车场,缓解汽车猛增带来停车位短缺而占道的情况。根据城区的交通发展趋势,尽快建设城区外环路,疏导52省道、58省道等道路城区段的交通,减少过境车辆在城区穿行。
4.3加强隔离防护在道路两侧适当增加行道树和步行道至建筑物的宽度,保持噪声衰减距离或缓冲带。城区主要街道两旁加强绿化,建设绿化带。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的建筑表面要做隔声设计或降噪声处理。结合绿色建筑、节能改造等城市建设,推进隔声窗改造,倡导居民采用既节能又隔声的新型高效通风窗替代普通窗。
4.4强化管控措施提高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严格机动车限速、限行和禁行管理;扩大城区机动车禁鸣区域,完善禁鸣标志设置,查处各类机动车违章鸣笛行为;优化设置交通标志和道路减速设施。将商业繁华且道路狭窄的人民路、垟心街等地段改成步行街;对三轮车、载重车,限线、限时、限量行驶,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对噪声超标的车辆限期安装有效的消声装置,实行机动车噪声违章收费制度。在城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更新老旧公交车,推广使用低噪声的公交车,减少上道车辆。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