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园艺疗法;康复花园;植物

植物种植是康复景观的要素。正如它们在景观建造、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时提供功能和审美的品质。此外,在康复景观设计中,植物具有提供信息,增强记忆和参与的意义。在园艺疗法的康复景观中,植物还提供一系列的物理和社会活动以及花园的用户展示关怀和培养行为的机会。康复景观中的植物可以根据其生长分为以下几类。

1乔木

乔木通常分枝较高,其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遮荫以及从上层窗口遮蔽。分散的冠层能提供掩蔽并且提供空间或者由相邻结构主导的规模感。通过视觉,它们的直立形式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元素,然后向上到外面的空间。高大的乔木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大多数乔木的寿命使它成为康复景观的固定搭配,在美学上,可以赋予象征意义,代表超越人类存在的生命的连续性。树荫开阔的乔木是在康复景观中实现遮荫的最佳方式之一,这对舒适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当用构造的遮蔽结构(例如凉亭和遮阳帆)进行成本比较时,大乔木通常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乔木种类而言,养护乔木的持续成本相对较少。最常见的问题是树木的养护管理,其包括树冠的大小和最终根系统的大小,因此选择合适的乔木种植在正确的位置,是在康复景观设计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

2灌木

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从近地面的地方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它们提供遮荫,可以直接通过眼睛创造亲密距离,寿命相对较长。如果将灌木搭配得当,可以在冬季保持常绿。灌木用来创建康复花园内的区域,也可以软化甚至隐藏不和谐的元素,如通风口等。有些灌木需要常规修剪,而有些灌木一旦长成,就很少需要管理,以相对较少的成本提供不同颜色、质地、形态和香味。在冬季长的地区,灌木在景观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常绿灌木和乔木全年提供一个绿色的基调,而落叶灌木可以选择有趣的分枝和冬季色彩,如浆果,五颜六色的树皮,早开花。灌木一般高度低于乔木,这些功能可以很容易的从窗户看到。

3多年生植物

植物学家认为多年生植物是寿命超过两年以上的植物,而景观建筑师,商业苗圃所有者和园艺师使用的多年生植物,是指在开花后死亡并在冬季保持休眠的植物草本多年生植物(如鸢尾和牡丹)。两种类型的多年生植物,因为它们在景观中的功能和维护要求完全不同。多年生植物有不同的大小、颜色、形式和形状。生长速度,第一年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往往相当惊人。它们可以在花园里提供种植的兴趣和感官的参与(颜色、香味、质地),植株往往不高,但是相当灵活,所以适合被接触,可以拉近更好的观察,发出一种香味。由于这种植物花期较长,还吸引鸟类和蝴蝶,是康复景观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4观赏草和草本植物

观赏草和草本植物都可以在康复景观中使用。它们往往被视为一个组合,主要特点是丰富的树叶形式。百合的软叶、亚麻的尖锐叶片或马蹄莲的茂密叶子,可以用作与其他植被良好对比。类似的,高草的波状叶片通常用作焦点,因为它们与周围植物形成对照。虽然一些草坪可以自我播种或具有气生根,使得其难以在花园中控制,但在大多数气候区域中,观赏草不具有这些特征。草坪在寒冷气候的地区可以使用,因为一些更强壮的品种可以在轻微的霜冻和降雪环境中保持它们的颜色与形态。观赏草的养护管理非常方便,通常只包括每年减少一次,以便在春季产生新的增长。

5球根花卉

球根花卉是园艺学上的一大类,常见的主要有鸢尾、水仙、石蒜、百合、风信子、洋水仙、郁金香、马蹄莲、唐菖蒲、朱顶红等十多种,有些品种即使在冬季,在温度条件合适的条件下,还能继续旺盛成长,由于它们都具有球根或者宿根,这些球根或宿根。既是储存养分的地方,也是这类植物中,最鲜明的特征。事实上,它们常被赞赏为春天的预言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6一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因一年的定义是在一个给定的气候区,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如鸡冠花、百日草、凤仙花、牵牛花、翠菊、半支莲等,因其丰富的色彩,用它制作花坛非常有吸引力。它们只能够保持一个季节充满活力的色彩,所以选择植物时,应注意其开花高峰期重叠。每年苗床需要被挖掘和更换几次,因此养护管理费用比较昂贵。在住宅设施或康复景观中,规划和种植一年生植物苗床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活动。

参考文献

[1]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北:詹氏书局,2008,(10).

[2]崔轶,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设计方法初探[D].东南大学,2004.

[3]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55).

[4]易文芳,马静茹,等.保健植物分类及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03).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篇2

肾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方法。经过细致的围术期护理,肾移植病人顺利出院。由于器官移植的特殊性,肾移植术后病人需终身服药、定期随访。了解肾移植后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将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2年3月—2012年5月在本院门诊随访的肾移植术后病人62例。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30岁17例,31岁~40岁23例,41岁以上2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19例;术后时间:6个月以内17例,6个月至1年14例,≥1年31例;尸体肾移植15例,活体肾移植47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与方法。①调查工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健康教育需求方式共3个部分。②调查方法:由两名护士负责调查,在征得病人同意后使用相同的指导语向其讲解问卷的内容及填写方法,问卷当场填写,立即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的随访者,可由工作人员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地把问题逐项讲解。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Excel,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

2结果

3讨论

由表1可见,肾移植术后随访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排序由高至低依次是:移植后常见并发症的自我护理知识、用药指导、排斥药物的毒副反应、移植后的自我监测指标、饮食注意事项、心理支持、工作锻炼及休息、性生活及生育知识。由表3可见,肾移植术后病人最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由多到少依次是:专家指导、医护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肾友会、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或者网络咨询、宣传栏。表2结果显示:性生活与生育知识和心理支持以上两项与文化程度存在正相关(P

3.1随访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历过肾移植手术后,肾移植术后病人多数有绝望中求得生存的经历,本调查也显示,肾移植术后随访病人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迫切希望恢复健康、维持健康。由于病人与医生交流时间和内容有限,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组织护士与病人面对面交流,根据病人不同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求细致、有效并有侧重点。健康教育要强化记忆,宣教的内容要由浅至深,重要问题反复指导,可加深病人理解[1]。健康教育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可直接影响到肾移植术后病人的依从性。肾移植术后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维持其生命,保持移植肾健康存活,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2]。

3.2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经过围术期严密、细致、系统的健康教育,肾移植术后病人已经具备部分健康教育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人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或者由于经济原因,擅自增减药量,甚至出现酗酒等现象,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肾移植术后早期以发现和处理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情况为主,远期以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和预防、处理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为主。在工作中要采取针对性教育,根据随访病人不同阶段特点,适时适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由于随访病人的流动性比较大,在门诊、病区和随访办公室设置固定宣传教育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显示屏和视频播放设备滚动播出健康知识[3]。专人负责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位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专家讲课,将讲课材料打印成册发放到病人手中。给病人免费发放器官移植专家编写的“健康手册”,免费订阅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肾友》杂志。定期召开肾友联谊会,增进病人间的友谊和相互交流。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健康教育处方,由随访病人免费索取,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个体需要,探索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4]。健康教育护士必须具备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立体开放型知识结构,才能使健康教育从满足于“普及健康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和习惯”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病人肾脏存活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积慧,黄志红.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9

[2]江宏.肾移植病人术后依从性和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4B):986-987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不完全离断肢(指)是指伤肢的大部分组织断裂,仅有一小部分组织相连,皮中不含有血管或血管已被严重挫伤,致使远侧肢端无血液循环存在,不进行血管修复不能成活。一般认为手指断伤后再植时限在夏季为6~8h,冬季为10~12h。再植术属于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微创手术,指的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与方法,对离断动静脉、神经及其他组织等进行吻合处理,最大化恢复患者肢体血液供应与循环,使得肢体成活并尽快恢复相关功能[1]。这种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属于复合伤,病情危急且进展快,创伤十分严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病变或休克等[2],术后还有可能发生肢体血管危象、感染与肢体坏死、严重致患者发生败血症,甚至死亡等情况,故而必须慎重处理手术操作。本院针对接待的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待的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在15~60岁,均值为(35.6±7.9)岁。致伤原因包括机械伤、车祸伤、刀伤、玻璃切割伤及其他锐性伤,血管受伤的部位则包括股动静脉、腋动静脉复合、动静脉复合、肱动静脉复合、尺动脉与桡动脉复合等。常规及CT、X线等检查显示皆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折与关节脱位,但皆为开放性损伤,其中有10例患者并发肝脾肾内脏损伤、5例并发胸部外伤、3例并发颅脑损伤。

1.2方法手术在稳定生命体征前提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再植时先在显微镜下对断端进行彻底清创,先清近端后清远端,再植顺序是先固定骨与关节修复伸屈肌腱吻合肢体背侧静脉缝合背侧皮肤吻合神经吻合动脉缝合皮肤。再植成活的关键是血管的吻合。术中麻醉完全以避免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危象,采取肌注罂粟碱、盐水热敷的方法可缓解,术后要加强护理,绝对禁止吸烟和被动吸烟,室温要保持在25℃左右,密切观察再植肢体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情况,注意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卧床1w,适当抬高患肢,应用抗凝抗痉挛、抗感染等药物,以提高再植成活率。

1.3结果本次研究24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除了1例患者由于并发颅脑外伤而死于脑疝之外,其余患者皆未出现并发症现象,并且全部在术后2~6w痊愈出院。术后皆给予>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手术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比较理想,肢体被动活动度良好。

2围手术期护理

2.1心理护理本病患者皆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严重创伤,在精神与肉体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很多患者都会担心肢体从此丧失功能,会给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压力与痛苦,故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及情绪[3]。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采取亲切的言语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保障态度的和蔼,耐心细致的将本病相关知识及采用再植术的优势与康复情况告知患者,同时要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以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配合治疗与护理。

2.2术前护理①患者准备:常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时间、传染病指标、肝功能、尿常规、血型及做好备血准备,患肢皮肤准备,询问患者有无既往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取下假牙、眼镜、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携带患肢X光片入手术室,由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依次核对禁食禁饮、术前针、带入引流管路情况,并在手术患者访视、交接记录单上签字。②物品准备:小手术包、显微器械、显微镜、电动气压止血仪、双极电凝、电钻、钢板、克氏针、肌腱缝线、普理灵缝合线若干、注射器、肝素盐水、罂粟碱、套管针等。

2.3术中配合

2.3.1麻醉与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或者臂丛麻醉处理,并且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平卧位,仔细检查核对手术部位,在健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心电监测。

2.3.2清创彻底清创对断肢再植十分关键,同时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步骤,患者入院后,要尽快进行清创与止血处理,应争取在伤后6~8h完全通血成功,提高存活率,否则易出现神经肌肉不可逆性坏死。大量的研究显示,细致与彻底的清创是再植术成功的基础之一,原因在于开放性伤口,创面受到严重污染,故而在清创的时候要尽量细致与认真,并注意对创面是否整齐、污染的情况进行检查,甚至要对神经血管肌肉等损伤进行观察分析,以便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出准确评估[4]。创面清创采用0.5%无菌碘伏液进行刷洗,至少3次,然后再依次采用洗必泰(1∶1000)与双氧水(3%)进行泡洗,尽量将变性、污染及坏死组织去除[5],刷洗的时候要由远及近进行。

2.3.3为了尽量减少手术的时间,避免出血影响手术视野,止血方法必须有效且迅速,大量的出血要及时给予电动止血仪进行加压处理,正确使用止血仪并计时,要放松1次/h,创面加压包扎,间隔10min后再行止血带加压,并做好交接班处理。

2.3.4术中双极电凝的使用检查仪器处于良好备用状态,调整功率至最适合数值,正确连接电极插头,采取双极电凝处理出血点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最大化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2.3.5医生手术操作术中,手术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手术操作与进程,应及时观察医师操作进展,提前做好下一步操作准备,反应灵活,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2.3.6严密观察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输液通路等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每5~10min测量1次血压,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处理。

2.3.7术中医嘱准确执行手术中医嘱,在用药前重复一遍医师口头医嘱,并做到三查(备药时查、用药时查、用药后与下达医嘱的医师查),五对(对药名、剂量、浓度、用药方法、有效期),执行医嘱完毕,应记录于病历临时医嘱栏内,并告知麻醉医师做好用药记录。输血前必须与麻醉医生共同仔细核对姓名、血型、配型结果、血液有效期等并签字。

2.3.8皮肤护理做好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保护,防止患者肢体神经、大血管受压,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管并计尿量。

2.3.9器械护士术前术毕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物,手术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及需要,保持手术区域无菌和整洁,主动、迅速、正确、灵活地传递所需要的器械、敷料及针线等,器械用毕,迅速取回擦拭,归还原处,随时清理束线残端,防止带入伤口。

2.3.10巡回护士清点用物并与器械护士共同在手术安全核查表、清点记录单上签名,术毕与麻醉师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床旁交接,做好家属健康宣教。

2.4术后护理

2.4.1向医生了解手术过程,询问术中有无血管痉挛,是否移植血管等。

2.4.2护理术后患者要采取绝对卧床休息1~2w,要避免出现活动不当,引发再植肢体的血管损伤。患肢放置要外展30°,抬高15°~30°[7],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度为23℃~25℃,湿度50%~60%为宜,以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在患肢具有良好血液循环的前提下,局部采取每天用60~100W烤灯进行照射加温,连续进行7~10d,并注意保持灯与照射部位相距30~40cm,用无菌纱布和毛巾包裹,这样可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同时也可以预防与减少肢体的肿胀。

2.4.3感染预防感染属于再植术后最为常见的也是比较致命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术前创面感染严重与对外开放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护理不当则极易出现严重感染。为此,患者应住隔离病室,空气要清新,控制陪护人数,室内严禁吸烟,告知患者卷烟中尼古丁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与痉挛。每天可以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大约30min/次,次数以2次为宜[8];保持床单、室内物品、地面清洁,地板要定时采用洁消净进行擦拭;患肢应放在消毒的敷料上,若需要更换,则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防止交叉感染;对渗出物应常规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2.4.4血象观察与护理血管的痉挛在术后48h比较好发,大部分是因为血容量不足、疼痛及低温等所致,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返流,应及时采取输血、输液等措施补充血容量,采取及时的解痉与抗凝药物处理,能取得一定的效果[9],切忌使用升压药。血栓则好发于术后24h内,表现主要为毛细血管返流消失,而采用解痉与抗凝药物处理无效。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光泽、温度、感觉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进行仔细的观察,采用针刺放血法,正常情况为针刺后出血鲜红迅速,,如动脉供血不足则出血颜色暗红迟缓,静脉回流受阻血色先是鲜红,在转为暗红。一般术后3d内2次/h,术后7d内1次/h,并将脉搏情况认真记录好,察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积极处理。

2.4.5药物应用及观察再植术患者应采用常规抗炎、抗痉挛及抗凝药物处理,在用药期间,要对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仔细观察,如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对局部或者全身情况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血尿等,每天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监测,若出现出血倾向则要按照医嘱进行对症处理,避免出现出血。

2.4.6康复护理采取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再植肢体功能的恢复,术后5~14d应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始早期保护性活动,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包括关节伸屈、握拳等,避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在术后3~4w如果伤口愈合,经手术医生同意,开始进行向心性按摩、理疗等帮助消肿;术后4~5w开始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术后第5~6w开始轻度的功能锻炼,术后8w开始渐进性抗阻练习,力量逐渐增加,12w以后开始模拟工作训练,周期性评估感觉功能。

3体会

总的来说,不完全断肢(指)患者再植术围手术期护理属于一个连续与复杂的过程,为使断肢再植得到最大概率成活,除了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创面清创、迅速止血外,术中要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还要进行护理、感染预防、血象观察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以此促进患者再植肢体的康复与功能的恢复。准确、规范、连贯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必须谨慎对待,如术中配合时,对于再植操作,应严格按照顺序执行[10],护士全面掌握断肢再植的手术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手术配合,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断肢再植的成活率。本次研究24例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除了1例患者死亡,其余全部痊愈出院,效果明显。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了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随访结果显示痊愈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比较良好,由此可见,本次研究采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缪洁,李秀平,高彦华,等.断肢(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528-548.

[2]黄晓涵,董雪梅.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断肢(指)再植术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81-782.

[3]李顺英.断肢(指)再植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85-86.

[4]林永霞.断肢(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7):32-33.

[5]马莉,焦耿军.断肢(指)再植219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80-1180.

[6]范德芬.断肢(指)再植术患者的护理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7):314-315.

[7]杨学萍,张楠,张丽华,等.断肢(指)再植术33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82-83.

[8]李校生.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4):361-362.

  • 上一篇: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范例(12篇)
  • 下一篇:<数字农业规划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